研究稱掃描大腦至多提前7年預知死亡風險

2021-01-08 環球網

英國科學家發現,利用磁共振成像判斷大腦年齡至多可以提前7年預知死亡風險。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神經科學家利用電腦軟體分析大腦的磁共振成像,以大腦組織容量多少為依據判斷人們的年齡。他們以1936年669名73歲老人的大腦掃描圖像實驗,發現電腦生成年齡比實際年齡越大,在80歲前死亡的機率越高。

研究領頭人詹姆斯·科爾說:「如果大腦老於你的實際年齡,那可能預示著你的身體有不妙的事情發生或已經發生。」大腦老於實際年齡的人可能出現肺功能較弱、走路更慢以及抓握力減弱等跡象。

研究人員希望未來用這種手段預測人們的死亡風險,並提醒高風險人群及早採取健康生活方式。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英國《分子精神病學》雜誌。

目前,這種檢測手段仍有較大誤差,不可用於大規模篩查。另有科學家指出,無論死亡風險如何,所有人都應該儘可能堅持健康生活方式。(袁原)【新華社微特稿】

相關焦點

  • 又一項最新研究:空氣汙染會讓大腦萎縮,增加女性患痴呆症的風險
    據悉,2012 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公布的《全球環境展望》指出,每年有 70 萬人死於因臭氧導致的呼吸系統疾病,有近 200 萬的過早死亡病例與顆粒物汙染有關。《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也發表了研究報告,報告中稱,人類的平均壽命因為空氣汙染很可能已經縮短了 5 年半。
  • 頭骨掃描揭示了化石大腦的進化秘密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能夠測量和分析我們古代祖先的化石頭骨,以估計大腦的體積和生長。這些古代大腦如何與現代人類大腦以及我們最接近的靈長類表親黑猩猩的大腦進行比較的問題仍然是研究的主要目標。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新研究使用CT掃描技術觀察了300萬年前的阿法斯古猿(在衣索比亞阿法爾地區以「露西」和「塞拉姆」而聞名)化石頭骨內部的大腦烙印,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家研究近10萬人發現,在相同的能量消耗下,高強度更能降低死亡風險
    ▲論文首頁截圖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運動有益於健康,甚至能降低死亡風險。 不過對於運動的強度,各大指南的推薦卻不甚明確[1]。例如,2018/19年美國和英國指南中指出,輕度的運動即有益於健康,大家要多起來動動,別總是坐著。
  • JAMA Neurology:大腦掃描的「疼痛感」是真的嗎?
    2016年4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研究發現,大腦活動模式表現出疼痛的反應被質疑,研究人員觀察到某些罕見的病人在出生時就沒有痛覺。該研究發表在JAMANeurology雜誌上,文章中旨在測試「疼痛矩陣」。這是大腦活動的模式,用來研究持續觀察每個人疼痛的神經成像研究,它通常被認為是痛苦的標誌。「痛苦矩陣」已被用於研究社會排斥或精神努力導致的痛苦。測試這種模式是否代表疼痛的感覺,研究人員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來測量兩種罕見的無痛覺個體以及四個年齡一致的健康志願者的大腦活動做對比。
  • 研究:女性大腦年齡更年輕
    據外媒報導,女性往往比男性長壽,身心健康的時間也較長久,近日發布的一項新研究或可解釋這種現象的背後原因,那就是女性大腦年齡平均比實際少了3歲以上。法新社報導稱,研究人員讓121名女性和84名男性接受正子斷層掃描(PET),測量腦部代謝和氧氣及葡萄糖在大腦內的流動。
  • 最新研究發現體重對大腦有驚人影響
    隨著醫學研究的進展,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肥胖會增加疾病風險。例如,現在已經證實的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等。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體重對大腦功能有影響,胖會「上頭」[1]。 科學家們對17721人進行了35442次腦部掃描。
  • 日本研究:O型血人群遭遇重大事故時,死亡風險高於其他血型兩倍
    近期,日本女性周刊《女性自身》發布報導稱,O型血的人遭遇重大事故時,死亡風險比其他血型的人高。 血型差異導致的健康風險差異 ·A型血人群的患癌風險更高 一項持續了60年,涵蓋了30個國家,納入100554例癌症患者和30個患癌部位的研究顯示,A型血的人,整體的患癌風險比其他血型的人高出了1.12倍,前者整體的癌症風險增加了
  • 新冠致使三分之一老年患者出現精神錯亂,死亡風險增加24%
    84名譫妄患者在醫院死亡,科學家說,譫妄增加了24%的死亡風險,增加了67%的ICU住院的可能性。 麻省總醫院的醫生和哈佛大學的科學家一起研究病例、死亡和譫妄之間的關係。 譫妄是一種突然出現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們會感到困惑,難以清晰地思考,可能會產生幻覺,變得激動或情緒波動。
  • JAMA子刊:易做夢的快速眼動睡眠減少,死亡風險會增加
    7月6日,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JAMA Neurology》上發表了其對REM與死亡率間關係的最新研究成果,發現REM睡眠百分比的降低,會導致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率和其他與非癌症相關的死亡率的風險更高。REM睡眠是與生存有關的最重要的睡眠階段。
  • 36歲的血管帶壞70歲大腦 研究發現,此年齡段血管風險因素越高,日後...
    36歲的血管帶壞70歲大腦 研究發現,此年齡段血管風險因素越高,日後痴呆風險越大 2019-12-12 17:24:43 來源:人民網  |  作者:王冰潔 | 字號:A+ | A-  36歲的血管帶壞70歲大腦研究發現,此年齡段血管風險因素越高,日後痴呆風險越大受訪專家: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邢巖說起老痴、認知障礙
  • 大腦年齡高於真實年齡的人更容易較早過世?
    英國科學家們新近發現,醫生或許能夠通過分析病人的大腦來預判他們是否有早死的風險。根據英國帝國學院的研究表明,那些大腦年齡老於真是年齡的人更容易早死,且在身體和精神健康上更糟。這項研究發現了一種預測某人「大腦年齡」的方式,可以用來確診誰會有早死的風險。
  • 日本研究發現:黃沙過後一至兩天內 分娩的風險增高
    2017年5月,被黃沙籠罩的大阪城堡和阿貝諾Harukas商業綜合體鳥瞰圖(朝日新聞檔案照片)北青網訊,日本研究人員稱,接觸黃沙塵霧的孕婦發生胎盤早剝的風險更高,這可能危及胎兒的生命。研究人員主要來自九州大學和東洋大學,他們研究了胎盤早剝與沙塵、微生物和空氣汙染物之間的關係。眾所周知,黃色的沙塵雲會引起身體炎症,研究小組想知道,與沙塵源性炎症相關的刺激是否會增加早期胎盤分離的風險。研究人員研究了9個縣(其中包括東京、大阪和長崎)空氣中黃沙雲的濃度,這些地區的實時監測系統提供了2009年至2014年的數據。
  • 腦科學日報|他們分析了45000個大腦,只為判斷大腦的「年齡」
    當對患有實驗性腦瘧疾的小鼠給藥時,通過保護BBB ECs免受ROS損傷並通過使巨噬細胞極化至M1表型來降低寄生蟲血症,Fenozyme大大提高了存活率。此外,將Fenozyme和抗瘧疾蒿甲醚聯合使用可減輕腦病和記憶障礙。結果證明了ROS在腦部瘧疾發展中的重要性,並表明將Fenozyme與抗瘧藥相結合是一種新穎的治療策略。
  • 大腦年齡男女有別?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女人大腦比男人年輕3歲
    有的差異肉眼可見,比如身高、體重;有的差異從外表看不出來,只能藉助科學實驗才能發現,比如——大腦年齡。華盛頓大學研究:女性大腦比男性大腦平均年輕3歲左右2019年4月,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成年女性的大腦要比男性平均年輕3歲左右。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使用「有氧代謝水平」作為比較男女大腦生物學年齡的指標。
  • 案例:奇門遁甲命卦局可準確判斷大病及生命風險
    命理師就象醫生看病,只要斷準八字命局情況,就能知曉患者的大病和風險所在。本師在命理求測者的四柱八字裡,有發現過高血壓、血管瘤、子宮肌瘤、胃病、咽喉炎、婦科病、肝炎及腎部泌尿系統等等部位相對嚴重的問題;也準確斷出過車禍、交通事故、人身安全事故或隱患(火災、淹水災、汽車輪胎扎釘)等事情,均已反饋證實!
  • O型血或陰性血的人感染新冠及死亡風險較低
    多倫多臨床評估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225556人進行了研究,這些人在2007年至2019年期間進行了血液測試,今年使用了Covid拭子。每個人都有A、B、AB或O四種血型中的一種,血型的差異取決於紅細胞上稱為抗原的特定附著物的存在或不存在。 有兩種抗原,A和B。一個人可以有其中一種,兩種(AB)或一個都沒有(O)。這些分子的存在或缺失決定了一個人的血型。
  • 研究顯示:血型並非感染新冠關鍵風險,A型血不會增加你被感染的機率
    在新冠大流行之際,一直有一種觀點認為,某些血型的人比其他人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更高或更低。一個多月前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的一項研究稱,A型血的人感染COVID的風險要高45%。然而,最近兩項來自權威來源的研究發現,A型血不會增加你被感染的機率。
  • 多所高校提前放寒假
    該消息一出,部分高校生也很關心自己的學校會不會提前放假。1月7日,浙江省召開新聞發布會,明確學校可以正常安排寒假,沒有提前或延遲放假的統一要求。據統計,已有高校提前放假。1月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公布了高校放假時間,但部分學生原則上留校。
  • 60歲開始運動健身也不晚 關聯死亡風險降低
    都知道適當運動有益健康,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一項研究顯示,即便步入晚年才開始運動,也同樣有益,關聯死亡風險降低。  研究涉及31.5萬餘名50歲至71歲研究對象。研究人員了解他們青少年時期、青年、壯年、中老年時期的體育活動習慣以及健康信息。
  • 科學家發現只有人類大腦會隨年齡增長而萎縮
    科學家近日研究表明,在所有動物中,只有人類的大腦會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而不斷萎縮。  來自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切特—舍伍德(Chet Sherwood)博士帶領了幾位研究人員組成了專門的研究小組,他們首先對99隻,年齡從10歲到51歲的青老年黑猩猩分別作了腦部掃描磁性共振圖像,隨後篩選了87位平均年齡為22歲到88歲的試驗者,對他們也進行了腦部掃描磁性共振圖像,並將黑猩猩和人類的腦部掃描圖像進行了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