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產品供應商給殯儀館發紅包 殯儀館職工向死者家屬收白包
「摔倒」的勞模揭出殯葬暴利潛規則
倪國祥原來是江蘇省海門市殯儀館的館長。
不僅如此,他還曾是全國殯葬系統的勞模。本來是前程似錦,後來卻「摔倒」了。為啥,拿了不該拿的錢。
幾天前,他因犯受賄罪被判刑。這原本沒什麼新奇的,但記者在近日的採訪中發現,倪國祥的「摔倒」恰恰揭出了殯葬暴利背後的潛規則。
對倪國祥的評價,不完全是負面的。
海門市殯儀館的一位老職工告訴記者,倪國祥是一個非常能吃苦、善於動腦筋、用心做大事的人。他當年頂著家人反對、朋友歧視的壓力從別人避之不及的的搬屍工和司爐工幹起,直到殯儀館館長的崗位。他憑著重視技術研究和善於經營的理念,使當地殯葬事業發生了令人慨嘆的進步。2000年,海門殯儀館一舉成為蘇北地區首家國家二級殯儀館,還興建起了160多畝、規模和標準在江蘇均屬一流的青龍陵園。其本人也成為全國殯葬系統的勞模。
然而,倪國祥自從擔任殯儀館長之後,生產、銷售屍體火化爐的上海某燃燒爐有限公司就跟他搭上了「關係」。為了獲得設備訂單,這家公司從銷售經理到董事長,均先後多次送錢給他,以「感激」他的購買和設備技術改進建議。
據倪國祥說,殯儀館的骨灰盒最為暴利,目前,生產骨灰盒的企業眾多,採購商卻通常僅有殯儀館一家,因此「館長」也成為不少骨灰盒供應商競相巴結的對象。倪國祥就先後收取了福建、浙江及江蘇省內蘇州、鹽城、淮安等地10多家骨灰盒供應商數十次的紅包,這些紅包小到一千元,大到一兩萬元。
殯儀館在某種「經營」理念的驅使下,不斷建造高標準的各種設施、場地和陵園,這些高投入的大部分成本都轉嫁給了消費者。據倪國祥自己說,幾十元購進的骨灰盒,到了殯儀館就賣幾百元甚至上千元。
除去以上這些行業內部的潛規則,在殯葬服務方面還有潛規則。
有些殯儀館向死者家屬收取「白包」的現象十分普遍。採訪時,一位老職工告訴記者,收取「白包」,一般都能得逞,這主要是工作人員利用了死者家屬在親人故去期間,心理和感情上的脆弱,而懶得計較、隨大流的特點。
在對倪國祥案採訪中,一位知情者還向記者爆出驚人內幕:對那些出不起單爐火化高價的人,就要幾個死者湊在一起火化,家屬只能隨意獲取死者不完整的骨灰。
知情者說,一般情況下,死者要得到一個體面的葬禮待遇,必須花費幾千甚至數萬元。
而殯葬用品質量參差不齊、標準不一,也是導致亂定價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死者火化前後,各個環節上的收費,基本沒有監管。」雖然價格虛高備受老百姓抱怨,但怎麼核定一個「民生標準」?物價部門難以有效發揮監管作用,使得殯葬服務的價格始終處於「一個願宰一個願挨」的無序狀態。
有關人士說,雖然對殯葬業問題曝光不少,但殯葬業屬於高度壟斷行業的現狀並沒有改變。然而,殯葬業改革的方向,卻不容置疑地走向了「市場」,一旦以贏利為目的,又缺乏競爭和有效的監管約束,暴利自然產生。
調查札記
「近年來,殯葬行業成為民生焦點,全國諸多地方的殯葬服務單位相繼發生貪賄案件,且多為『窩案』,已經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腐敗熱點』。」海門市檢察院反貪局朱虹霞告訴記者。
「遏制殯葬行業內的腐敗現象,除了要打破行業壟斷外,還要加強立法。」朱虹霞認為,僅有一部由國務院1997年頒布的《殯葬管理條例》,難以適應目前殯葬業改革的現狀,必須走法治化的道路,從源頭上打破殯葬行業的壟斷,加強各個環節的監管,才能從根本上減少和消除腐敗現象的滋生和蔓延。
(來源: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