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城東25公裡的橋頭車疃村是省定貧困村,2016年脫貧摘帽,但由於基礎差,底子薄,依然迫切需要壯大村集體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2018年2月,沂南縣公安局黨委高度重視該村幫扶工作,抽調精幹力量組建第一書記工作組到橋頭車疃村,團結帶領廣大村民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緊緊依靠黨組織,創造性開展工作,積極爭取資金、政策支持,著力改善村容村貌、發展優勢產業、提升精神文明,將一個基礎薄弱村建設成村富民強、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譜寫了一曲警民攜手奔小康的奮鬥之歌。
民警變身致富「領路人」
壯大多元產業拓寬富民強村之路
嚴冬時節,橋頭車疃村蔬果大棚內的草莓長勢正旺,再有一個月,香甜的草莓將集中高價上市。「今年草莓品相好,收成也不錯,按往年行情,一個棚少說收入五六萬。」大棚承包人劉長青信心滿滿地說。
兩年前,劉長青來到橋頭車疃村承包16個果蔬大棚和4個溫室現代生態大棚,種植的有機草莓、西紅柿、黃瓜等供不應求。記者採訪了解到,該種植基地每年向村裡交納承包費,增加村集體收入,還吸納幾十名村民在基地內就業,每人每天工資達一百多元,直接增加農民收入。除此以外,基地還拿出全年收入的6%作為分紅收益,全部用於幫扶村裡的貧困群眾。
產業是脫貧之本,富民之基。發展扶貧產業,找準路子是關鍵。沂南縣公安局縣派第一書記工作組立足村情實際,發揮村落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探索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致富的動力,積極拓寬村民致富之路。
視線轉移到村內精準扶貧就業點——凱宇玩具廠,刀剪在工人手中飛舞,縫紉機在工人腳下旋轉,這裡又是靜謐寒冬裡另一番忙碌景象。車間工人全部來自本村或周邊村莊的家庭婦女。「吸納65名勞動婦女就業,讓她們在家門口拿上工資,不耽誤照顧家庭和孩子。加工點的訂單源源不斷,富了村集體,也鼓了農民腰包。」沂南縣公安局縣派第一書記王志軍面對記者顯得很激動。
別看現在村裡的產業紅紅火火,可就在幾年前,橋頭車疃村缺乏產業支撐,村民除了外出打打工,只能靠種幾畝薄地維持生計,村集體沒有收入來源,集體經濟多年來處於一窮二白。「根據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新農村建設就是要立足實際,宜農則農,宜工則工。我們調查分析本村村情,通過發展壯大多元產業,讓不同的村民群體找到適合自己的增收渠道。如今該村有勞動能力的宜種植則種植,宜加工則加工,宜外出打工則繼續外出。實在沒有勞動能力的,我們加大幫扶力度,『輸血』『造血』雙向發力,絕不讓一位村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掉隊。」沂南縣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高興先向記者介紹。
作為省定貧困村,橋頭車疃村雖然2016年就已摘帽,但村莊整體情況依然比較薄弱,有27戶脫貧戶依然享受扶貧政策。沂南縣公安局局長高興先時刻牽掛著該村的扶貧工作,多次進村實地調研、聽取匯報,召開現場辦公會,檢查督導項目落實情況,紮實推動脫貧工作穩步前進。
從公安戰線奔赴農村一線,三年來,沂南縣公安局第一書記工作組紮根鄉村,揮灑汗水,把初心築夢于田野,將使命鐫刻於鄉間,他們的故事是脫貧攻堅、圓夢小康偉大實踐的生動註腳。
實幹篤行同築「警民路」
警民心手相牽共建美麗鄉村
村西,300畝土地是橋頭車疃村的糧倉,然而,承載糧食生產的兩條土路不但難走,還是斷頭路,每到春種秋收,農機進不去出不來,村民苦不堪言。第一書記工作組了解到情況後,決心打通斷頭路,為村民開闢一條致富路。第一書記王志軍和第一副書記杜紀坤想方設法協調財政局扶貧資金50萬元,通過縣自然資源局招標硬化路面3公裡,接通了兩條「斷頭路」。
看著剛剛硬化完成的水泥路筆直地通往遠處的大道,王志軍高興地說:「真正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題,才對得起第一書記的稱號。」雖然還沒來得及豎起指示標牌,王志軍卻早就給這條路起好了名字。「就叫『警民路』,象徵咱們警民一家親,共創新未來。」
面對舊村舊貌,三年來,縣派第一書記工作組多方籌措資金,下大力氣加強村裡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經過一番努力,如今的橋頭車疃村舊貌換新顏,美麗鄉村彰顯新景象。
駐村不久,第一書記工作組即協調資金10萬元,對狹小破舊的村委會議室進行改造擴建。2020年,工作組又爭取資金5萬元對村委全面裝修。如今,黨群工作室、圖書室、辦事大廳一應俱全、窗明几淨,極大方便了村兩委辦公和村民辦事需要。
2020年春,投入資金9.8萬元,在村裡主幹道——順城路兩側栽植石楠、女貞等綠化苗木,使得道路兩側四季常青、風景如畫。同年冬天,投入資金5萬元,在村內架設太陽能路燈60盞,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數。
為了給村民創造一個良好的治安環境,2019年春,第一書記工作組投入資金5萬元,增設攝像頭,全面提升村內監控系統,做到不留死角、全面覆蓋。橋頭車疃村黨支部書記劉世凱向記者說,「以前小偷小盜偶有發生,自從監控設施全覆蓋以來,2020年實現全年全村零發案,村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得到了極大提升。」
村莊美了,生活也要更美。第一書記工作組以開展村莊美和庭院美「雙美村莊」創建活動為抓手,積極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廣泛開展「家風家訓」和「好媳婦」「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在全鎮率先推出「家風家訓」掛牌活動,倡導移風易俗,引導群眾自覺踐行文明新風。
同心共架警民「連心橋」
讓警徽根植於幫扶村村民心中
從公安民警到駐村書記,變化的是崗位,不變的是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初心。沂南縣公安局縣派第一書記工作組駐村以來,發揚人民警察務實拼搏的作風,紮根農村,與村民同吃同住,用真情在警民之間架起一座「連心橋」。
縣公安局民警對口幫扶村內29戶享受脫貧政策戶,女民警張忠娟主動挑起幫扶3戶的重任。除了常規幫扶外,張忠娟一有空閒就往村裡跑,米麵油、肉奶蛋……回回都不空手,而且是自掏腰包。有一回,為了給幫扶戶送輪椅,她不顧工作了一天的疲憊,開車帶上女兒,晚上9點多趕到幫扶戶家裡……三年來,她不改初心,用一腔真情感動了父老鄉親,村裡大娘總是把她當作自己的「親閨女」,每次總是拉著她的手噓寒問暖,總有說不完的話。
沂南縣公安局不但幫扶村裡的發展,同時還注重與群眾心連心,對群眾的事用心辦、用情辦、用力辦,源源不斷帶來溫暖和感動,讓黨的好政策時時處處惠及最廣大人民,讓黨旗在幫扶一線高高飄揚。
逢年過節,高興先局長都會帶領局裡部分黨員幹部到村裡走訪慰問老黨員、困難群眾,給他們送去慰問品和節日祝福。為了更好地貫徹群眾路線,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繫,第一書記工作組積極開展迎「七·一」黨課教育活動,增強全體黨員的黨性修養。聯合市縣保險業協會開展送溫暖活動,為100餘人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聯合沂南縣人民醫院醫療專家開展免費義診活動,為400多名村民提供免費診療並為65歲以上老人免費配老花鏡。
心與百姓同憂喜,人間最美是真情。點滴小事彰顯人間大愛,沂南縣公安局與村民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如涓涓細流,無聲匯入這個時代的偉大洪流中,生生不息。
三載幫扶眼看接近尾聲,與三年前剛剛踏上這片貧瘠的土地,心中升騰起的些許失望相比,王志軍心中儘是留戀與不舍。三年,他把汗水灑在這片土地上,也收穫了來自村民最質樸的真情。當接到繼續幫扶的命令時,王志軍不禁一陣感動。
習總書記說:「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十三五」圓滿收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已經開啟,在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進程中,幫扶政策不能撤。總書記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繼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政治素質和戰鬥力。
如今,王志軍在內的「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組已經籌備完畢,他和其他4位同志將共同幫扶橋頭車疃村等周邊7個村的基層黨建工作,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我們來自於人民,更要服務於人民,要把警民一家親的美德傳承好,讓警徽根植於村民心中,讓黨旗飄揚在廣袤的農村大地,這也是我們公安民警的責任和使命,」 沂南縣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高興先如是說。(臨報融媒記者 徐以剛 崔洪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