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朱熹《中庸集注》:「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人們常說,治理無賴的方法就是耍賴,因為你跟他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如果無賴說這不是君子所為,你也大可以回答道:「對待無賴,還需要講道理嗎?」在歷史上,就曾出現過一位名相用小人手段整小人,用的奸計比奸臣還奸,但方法至今受用。
王曾,祖上是太原王氏一脈,不過王曾出生時,太原王氏過往的輝煌已成雲煙,並且在王曾8歲前,他的父母相繼離世,因此成了孤兒,是由叔父王宗元撫養成人。
不過王曾從小聰慧,後在發解試、省試、殿試都是第一名,才氣之大,遠近聞名,當時著名的文學家楊億見到王曾所做之賦後,甚是讚嘆:「這就是輔佐帝王的人才」。
王曾用小人手段整小人是對付其妹夫,妹夫是孔子的後人,身份不同凡響,但人品就不怎麼樣了,與王曾妹妹婚後的感情也不和睦,對妻子十分不敬,這讓王曾非常不滿。
但要怎麼懲治孔子的後人呢?王曾對外稱妹夫意圖毒死自己,這話一出,王曾的妹夫名譽掃地,皇帝要徹查此事時,王曾便提醒到封禪在即,妹夫是孔子的後人,影響不好。
妹夫也是無法狡辯,即使狡辯了也只會引來更大的是非,因此只好作罷,事情不了了之,之後妹夫對妻子就只要恭恭敬敬了,不然就會汙了聖人孔子的名聲,罪責擔待不起。
對待小人是如此,但王曾做官還是非常清廉,才能很高,也頗受宋真宗的賞識,仕途走得較為順暢,宋真宗時期就入朝拜相了。乾興元年(1022年),宋仁宗即位,王曾又輔佐了宋仁宗,時任宰相的是丁謂。
丁謂與王欽若、林特、陳彭年、劉承珪並稱北宋五鬼,他雖博學多才,但為了權利做了不少的壞事。宋仁宗13歲登基,劉太后垂簾聽政,宰相丁謂的權勢是非常大的,並且制定了一個「規矩」:宋仁宗只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接見大臣,大事則由太后召見臣斷定,不是大事就讓入內押班雷允恭傳奏禁中,決定可由雷允恭下達。
如此以來,丁謂和雷允恭在朝廷中是手眼遮天,王曾怎麼可能看不出丁謂的野心,不過王曾並沒有貿然行動,而是先與丁謂套近乎,待丁謂放鬆警惕後,王曾便對丁謂說,自己一把年紀都還沒有一個兒子,想要將哥哥的兒子過繼過來,但要得到太后的同意,希望丁謂能夠一同前往。
丁謂沒有防範,便讓王曾獨自去面見劉太后,平時王曾是沒有機會見到太后的,現今得到機會,就將手中收集到的所有證據說了出來,強調雷允恭沒有得到太后和皇帝的應允,便擅自將真宗皇帝的陵墓往高處移動百米,因結果卻挖出泉水淹了陵墓,但事情卻被壓了下去。
雷允恭所舉是大忌,而雷允恭與丁謂關係密切,劉太后和皇帝都沒能知道這件事情,一切都不言而喻,雷允恭因此被殺,丁謂也被罷相,貶為崖州,家產被抄。
一代名相,用小人手段整小人,用的奸計比奸臣還奸,方法至今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