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先說說我的情況。我是在湖北省竹谿縣上完小學、初中、高中,然後考入北大英語系的。在我們那個年代、那個地區,一般都是從初一才開始學26個英文字母。高中之前,學英語很努力,高中班主任翁Sir也非常有才華,不過,受限於當時的英語學習條件和學習方法,到了北大之後,跟其他來自大城市的同學差距非常大。我在大學期間,除了上精讀、泛讀、聽力這些課程,我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閱讀美國原版報刊、雜誌上,自己也買了收音機,一天能聽好幾個小時的美國之音(VOA)和BBC。後來,我又給一家科技網站做科技新聞翻譯(英翻中)。2002年考入新華社國際部後,又工作了12年。在埃及駐外期間,寫了很多英文稿。在新華社最後三年,負責國際部英文室,當時寫了、改了很多英文稿件。我當時對新來的同事都會問一句,「你的英文怎麼樣?」一般人都會告訴我,「我過了大學英語六級」,還有人說,「我過了英語專業八級」。然後,我就會嚴肅地告訴他們,「衡量一個人英語水平好壞,有且只有隻有標準——你看《紐約時報》是不是跟看《人民日報》一樣輕鬆?你看CNN、BBC是不是跟看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一樣輕鬆?你跟美國人交流是不是跟中國人交流一樣輕鬆?」然後,對方都會有點傻眼。
3、我從1998年上大學,到現在22年過去了,我對自己的英文水平的要求一直就是這樣的。我現在負責VIPKID的企業文化業務,看起來跟英語沒有直接聯繫,但VIPKID畢竟是一家少兒英語培訓行業的領導者,我們公司也有大量的外籍同事、老師,所以我每天還是儘可能把Google News首頁的主要新聞和重要涉華新聞全部看一遍。在上下班的路上,我則通過YouTube聽美國的新聞,聽的比較多的是NBC的Nightly News、PBS的News Hour,還有CNN、ABC和CNBC的一些節目。另外,我自己購買了《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的會員,每天也會看一看。甚至可以說,在業餘時間看英語新聞、聽英語新聞,對我來說,不是學習,沒有任何壓力,反而是一种放松,是一種調節。
4、我是一個從沒出國留學過、完全在中國學好英語的人。我自己回顧起來,學習英語,最重要的是興趣。我從小就對國際新聞感興趣,也許是現實困頓、閉塞的環境,讓我在遙遠的世界其他角落裡發生的新聞中,找到了逃避現實和放飛想像力的空間。1998年到了北大,發現自己差距很大。我二話不說,就去海澱圖書城買短波收音機。一兩年時間,聽壞了三四個。那個時候,學習英語的環境確實不太好,要找到原版的英文閱讀和聽力素材很難。我那個時候,幾乎每天晚上都在北大校園裡找信號好的地方,來回聽VOA和BBC的新聞,甘之如飴,因為我本來就非常喜歡國際新聞。
5、現在,很多家長逼著孩子學英語,我們家小小明也在瑞思學過兩年,號稱是全英文授課,但是每周一次,一次四個小時,孩子聽不懂,很是煎熬,甚至讓孩子對學習英語產生了強烈的反感。我覺得,先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這個非常重要。我在這裡,對所有幼兒園、小學階段的孩子和家長,都推薦一下VIPKID的北美外教一對一課程。小小明前不久也經過試聽開始上課。老師很專業,也很有耐心,上課很好玩。上完試聽課,小小明難得地說很願意上這個課。
6、興趣實在是太重要了。姚明去NBA火箭隊打球,我為了了解美國球迷對姚明的評價和看法,專門在火箭隊球迷論壇ClutchBBS註冊了會員,每天都去跟大家聊一聊,間接也註冊了洛杉磯湖人隊的球迷論壇會員。我在新華社從事國際新聞報導,對西方媒體誤讀,甚至是污衊中國有切身的體會,有一段時間就專門在《時代》周刊China Blog下面跟他們的記者交流。當時的一個話題就是,為什麼西方國家不要抵制北京奧運會?我跟他們說,奧運會對於中國人來說,就像是美國父母參加孩子的大學畢業典禮。可能這個孩子還有很多問題,但在這個一家子幸福、自豪的時候,作為外人,最好不要去大叫大嚷,破壞那種美好的氛圍。中國也是一樣,不管西方媒體認為中國有多少問題,但先讓中國人把奧運會辦完、辦好,因為這是10幾億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機會,他們希望全世界都能分享這種喜悅和自豪。我記得時代周刊的記者中,有一個Ramzy的,跟我來回有好多次交流。我現在看英美媒體的報導,聽YouTube上的視頻,主要還是出於一種興趣,因為我非常渴望了解這個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情,我也非常渴望了解西方媒體是如何談論和報導中國的。有時候,忍不住了,也會在Twitter、YouTube上跟英語世界的鍵盤俠「搏鬥」一番,小小明每次都在旁邊看得目瞪口呆。
7、除了興趣,學習英語,需要回歸初心。我一直強調,學英語從來不是為了考試,更不是為了做題,學英語是為了讀懂英文原版的報刊、雜誌和書籍,學英語是為了跟英美國家的人無障礙交流、討論和辯論,這才是學英語的根本目的。我跟老李的想法一樣,那種靠刷題學英語的方式,非常功利,也非常低效。我在大學考英語專業八級的時候,說起來好笑,因為忙著跟小小明媽媽談戀愛,連一套完整的題目都沒有做過。
8、回歸初心之後,就是閱讀原版的報刊、雜誌和書籍,就是看、聽美國原版的電視和廣播節目。但是,在做到這一點之前,我認為還是需要有一定的基礎,這個基礎是語法和單詞。對於中國孩子來說,高中階段已經基本上把英語中主要的語法點學完了,足夠用了。單詞這一塊,我們當時高中畢業,肯定是不夠的,但我看現在小小明他們在學而思的英語課程,小學五年級已經比得上我們當時初中、高中的水平了。不管你處在那種水平,掌握了基本的語法知識後,還需要準備4000個左右的單詞。這4000個單詞,就是在你的日常單詞量之外,需要再了解的單詞。很多中國人學英語,終其一生,也沒有跨過這個坎。我隨便說幾個詞,大家感受一下,deny,afford,decent,competent,stoke,manage……這些單詞,你可能看起來都眼熟,但是,你能不能隨時隨地用來造五個例句呢?現在的學習條件真的很好,大家可以通過閱讀Yahoo News上的新聞,找到這些常用的,但是你卻不會用的4000個單詞,再在網上查一下,掌握五六個不同場景下的例句,你的英文單詞量和寫作水平會顯著提升。
9、閱讀英文原版的報刊、雜誌文章,非常重要。一開始會痛不欲生,但精讀30篇,就會有感覺。精讀100篇,能有本質提升。精讀300篇,國內的研究生考試、託福,都不是問題。所謂精讀,就是一個字、一個詞地去讀,把那4000個單詞是背出來,隨時隨地造出5個句子,把好的單詞、詞組和表述方法,背下來。語言學習,說到底就是模仿。別人怎麼說,你怎麼模仿。你看得越多,聽得越多,模仿得越像,也就越地道了。我用這個方法,十七、八年前,就幫助小小明媽媽通過了北師大的研究生入學英文考試。
10、過去幾年,我在網際網路行業,親眼見證了AI的發展,AI翻譯確實越來越厲害了,但我後來也在反思,如果自己能夠學一門外語,還是有很大的好處的。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它背後是一種文化、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與中國特別不一樣的大千社會的方方面面。總之,AI翻譯再好,如果能自己精通一門外語,還是有非常大的優勢的。
P.S. 歡迎大家加入「明叔雜談」群,一起交流學習英語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