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之初我國在國際上的印象還是1840年,那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那些西方國家,覺得雖然中國一個新的政權被確立了,可還是"東亞病夫",他們就像森林中的猛獸一樣,總是想著找機會狠狠對我們咬上一口。
對此我們國家的領導人憂心忡忡,怎樣保衛我們來之不易的紅色政權?保住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地位?是領導人們一直苦苦思索的問題。尤其是到了1951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悍然越過三八線,我國在朝鮮戰場上與美國交上了手,在戰役的過程中,美國數次揚言要對我們進行"核打擊",這一切更讓我們明白,只有擁有自己的核打擊力量,國家才能安心搞發展。
就在這種背景下,韓戰一結束,中央有關部門立即開始了有關的準備工作。也是在這個時候,我國有一支大約10萬人的志願軍部隊,在一夜之間似乎憑空蒸發了,他們去了哪裡?去負責什麼工作了呢?
接到緊急命令
1958年的一天,身為志願軍第二十軍團司令員的孫繼先,正在自己的指揮所裡觀覽著世界地圖,從將軍深邃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所思考的是有關於國家發展的一些重要問題,就在這個時候,指揮所裡的電話突然響起,旁邊的參謀接過電話一聽,原來是從國內中央打過來的,而且點名要找司令員孫繼先,別的人一概不行。
參謀趕緊將電話給了孫繼先,孫繼先也十分奇怪。接到電話一聽,裡面傳來的命令很簡單,就一句話:命令第二十集團軍所有官兵,限時一晚立即收拾行裝,準備撤離朝鮮戰場,防區由其他部隊接替,說完電話就掛了。
如此緊急的命令,孫繼先雖然是一個百戰老將,也覺得不同尋常,要知道二十集團軍是一個擁有10餘萬將士的大兵團,現在要求這樣一支龐大的隊伍,部隊分散在很多地方,現在要求一夜之間就要完成集結待命,而且什麼任務?要去哪裡?什麼都沒說。
不過孫繼先雖然心中十分疑惑,但"軍人的天性就是服從命令",現在命令下來了,孫繼先只能按照命令執行。經過一晚緊張的準備,第二天天還沒亮的時候,有一趟火車停到了地二十集團軍的駐地,等所有將士都上了火車後,天才剛剛拂曉。這次行動的隱秘甚至於第二十集團軍旁邊很多的兄弟部隊,都不知道第二十集團軍已經秘密撤離,第二天發現第二十集團軍的駐地人去樓空,還覺得十分奇怪。
建設飛彈基地
第二十集團軍的將士登上火車之後,火車就一直向西開,不僅路過了北京還路過鄭州、西安等等城市,在這期間第二十集團軍的將士一直要求不能離開火車。就這樣過了幾天幾夜,從火車向外望去,已經只能看到零星的幾戶人家,路邊也不再是百姓種的莊稼,滿眼望去儘是一片黃沙,此時火車已經開到了甘肅。
等到了甘肅茫茫的戈壁灘之後,第二十集團軍的司令官孫繼先才知道,帶他們來這裡是有一個秘密任務要他們執行,這個任務就是——修建飛彈基地。原來中央在不久前,經過周密的考慮認定,此時發展國家的戰略武器,是比較合適的時機,但由於擔心西方國家的阻撓,為了保證安全與工程正常的進行,所以中央秘密抽調韓戰中的將士回國,參與飛彈基地的建設。
這是一項非常秘密的任務,要求所有參與這項工程的人都要保守秘密,所以在之前連司令官孫繼先也沒有告訴。等到孫繼先明白了這一切的原委之後,孫繼先將軍眼裡含著熱淚接受了這項任務,不過按照規定,只能是孫繼先將軍為首的幾個高層指揮官知道這件事,還是不能對所有將士公布這一消息。
功成不必有我
在隨後的數年時間中,孫繼先帶領著他手下的那些子弟兵,奮戰在戈壁灘上。在那樣一個年代國內的經濟發展十分落後,將士們的生活也難以得到保證,最困難的時候將士們不僅要喝鹹水,還吃不飽飯。有的時候將士們難免會有一些情緒,認為自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奮戰,卻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
不過即使個別戰士有意見,但是工程的進度一直沒有任何耽擱,到了後來所有將士們開始明白,這一定是國家搞的大工程,不然不會要他們搞這麼長時間、這麼大的建設。慢慢地所有將士都抱定一種"功成不必有我"的態度,在漫天的黃沙中,熱火朝天的幹下去,這一幹就是六年的時間,韓戰已經結束。
到了1964年,孫繼先將軍接到命令,部隊可以開始著手準備撤回性的工作,但除此之外還是沒告訴孫繼先將軍任何其他的消息,不過此時孫繼先將軍也已經猜到,自己一直在心裡惦記的那個"大工程",可能就要完工了。
果不其然,在兩個月後,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的消息,登上了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那一天在紅軍時期就已經參軍,先後和國民黨反對派、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美帝國主義交手,身經百戰的孫繼先將軍,也不禁心潮澎湃流淚矗立許久。此時第二十集團軍的將士們也才明白自己曾經從事的,是一項如此偉大的工程。
總結
晚清名臣林則徐,在與友人來往的信件中曾寫過這樣一句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此時的他,剛剛接到清同治皇帝的任命,要他去廣州督辦禁菸一事,林則徐已然明白此行的兇險,但為國為民他還是義不容辭的去了。
幾十年後的志願軍前輩們,同樣懷揣著滿腔報國的熱血衷腸,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奉獻著自己的熱血與激情,這才造就了如今我們的"山河無恙,國泰民安",讓我們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