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過金剛川之後:1953年夏天,我親歷的「金城反擊戰」

2021-01-16 醜故事分享平臺

孫魁元(1926.10-2019.8),天津人;

親歷抗美援朝金城反擊戰;

曾獲三級解放勳章、獨立自由勳章及朝鮮國際功勳章等;

1981年—1985年任陸軍第19軍副軍長,離休後定居杭州。

寫在前面:

上周末我去看了電影《金剛川》。

電影從三個不同的視覺講述了同一個故事:志願軍修橋,美國人炸橋。橋一次次被炸毀,志願軍一次又一次神奇修復。

最後,戰士們站在水裡,人疊人,用血肉之軀架起一座人橋,大部隊順利渡過金剛川。

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

為了一座橋,犧牲了這麼多戰士,千辛萬苦不計一切代價,就要渡過金剛川。

渡過金剛川後,這些志願軍戰士又去了哪裡?他們經歷了什麼樣的戰役?後面的故事是怎樣的?

我想起一位我曾經採訪過的叫孫魁元的老人。他親歷了渡過金剛川之後的金城反擊戰。

孫魁元爺爺曾親歷「金城反擊戰」,18天堅守高地,14天總攻……他還親歷了停戰前幾個小時遮天蔽日的炮火對射,以及親眼見證了停戰那一刻天地間發生的神奇景象。

回憶 | 孫魁元

主筆 | 團團

(根據團團採訪筆記和孫魁元回憶資料整理)

01 插在敵陣中的一顆釘子

1953年初夏,朝鮮金城,一片連綿望不到邊的山川。

頭頂傳來敵機飛過的隆隆聲,森林裡到處都是敵機投擲的蝴蝶彈,子彈嗖嗖地從天空掃射下來,我們隨時要撲倒在地上,躲避敵人的炮火攻擊。

轟隆隆的爆炸聲在耳邊此起彼伏地炸開,泥土、彈片、石塊飛濺,身旁的戰友一個一個犧牲。我緊緊抱著頭趴在地上,腦袋裡迴蕩著一波又一波的嗡嗡聲。

炮聲一停,我馬上爬起來,抓住排炮間20秒的空隙,指揮部隊以排為單位快速通過。

6月25日,我21軍奉命從朝鮮東海岸的鹹興地區,趕赴東線參與金城反擊戰。

在敵人密集的炮火攻擊下,6個晝夜強行軍500多裡山路,突破了三道封鎖區。

志願軍步兵突入敵陣地

通往目標地的最後一個封鎖區,敵人的狂轟濫炸愈加猛烈,我們只能沿著山溝艱難地前行……

金城以南大多是易守難攻的連綿山地,敵陣地由南朝鮮王牌部隊首都師等4個偽軍師駐守。

全部美式裝備的首都師氣焰十分囂張,他們的基本陣地構築了坑道工事和大量明暗火力點、地堡群與塹壕,交通壕相連接,形成支撐點式環形防禦體系。

經過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連續兩次攻擊,該地區已成為突入我軍弧形防線的「楔子」,非常利於多路進攻。

受領金城反擊作戰任務的是志願軍第20兵團,我們21軍作為一支英勇善戰的部隊,被志願軍首長調給20兵團加強戰鬥力量。

這樣,20兵團兵力就達到了5個軍,既21軍、54軍、60軍、67軍、68軍,同時還配備了喀秋莎火箭炮部隊的兩個師,共20多萬人。

我軍對敵軍形成了3:1的兵力優勢和1.7:1的火力優勢,可謂是「重錘出擊」。

攝於1951年

我是61師181團一營的教導員,我營的任務是接替60軍180師據守剛剛攻佔的敵軍陣地——938.2高地。

這是我陣地防線上插入敵方的一個楔子尖,作用至關重要。

7月8日黎明,我和營長楊永和帶領部隊經過8個小時翻山越嶺的艱苦行軍,終於登上了938.2高地的主峰。

這個不足一平方公裡的陣地,整個山頭已是一片焦土碎石,到處是彈坑和碉堡殘垣。大樹被攔腰切斷甚至連根掀起,塵土漫天飛揚,看不到一點生命的跡象。

938.2高地的形狀就像一顆釘子,直直插在敵陣地當中。

02 炮彈500發變成了2000發

938.2高地與敵偽7師主陣地面對面,敵我之間的緩衝區不超過500米。

移防的同志向我介紹,他們是由1營營長、2營教導員、3營副營長組成的奇特指揮所。

無需多問我就明白,友軍在與敵軍反覆爭奪938.2高地之中,已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從接防開始,我和營長立刻布置構築防禦陣地,我還提出了「邊打邊挖」的口號,要求部隊抓緊時間構築工事。

構築坑道

由於缺乏工具,戰士們只能用鐵鍁、刺刀挖土,用褲子運土。

經過三晝夜的奮戰,我營打了幾百個貓耳洞和十幾條短坑道。野戰工事基本建成後,部隊有了比較安全的依託。

隨後,我對部隊進行了戰前動員,激勵戰士們的戰鬥情緒。

戰前動員

堅守主峰的第5天,敵軍打了一整夜的炮,這是組織進攻的前兆。

但天亮以後,敵軍沒有按慣例出動,我懷疑其中有詐,當晚派小分隊到敵陣地偵察。

果然,敵軍為拔掉這根插在自己肚子上的「釘子」,已將我部的正面之敵換防為美軍第45師,他們的裝備和火力都比偽7師強得多。

美軍每天發射的炮彈由500多發增至2000多發。

他們白天敵機輪番連續射擊,夜晚派小股敵人到我們陣地偷襲。大家一刻也不敢放鬆警惕,緊張地進行著迎敵準備。

在炮火掩護下,志願軍向敵發起進攻

7月13日清晨,天漸漸亮了,我忽然發現山腳下有幾塊可疑的石頭,連忙用望遠鏡細細摸索,終於看清了,這竟是偽裝的敵人!

我命令一連開火,步兵的輕重機槍「叭噠叭噠」響起,五六個敵士兵栽倒在地上不動了,其餘敵兵像受了驚的兔子,連滾帶爬地跑了回去。

上午8點,敵軍向我陣地猛烈炮襲,炮彈颳大風下雹子似的,把主峰陣地翻騰得像開了鍋。

通向師、團、連的電話線都被炸斷了,我和營長只能使用步話機,分頭布置前沿連做好戰鬥準備。

坑道指揮所

趁著濃霧,敵人又擺開多輛坦克,掩護一個加強連的步兵,分成三路隊形向我陣地攻來。

守在陣地最前面的是一連一排,戰士們嫌使用衝鋒鎗太慢,便將滿把的手榴彈甩向敵軍,打得敵人紛紛倒下,死傷無數。

這回敵軍急了,調集炮火和坦克掩護步兵進攻。霎時,陣地上煙霧滾滾泥土沙石崩濺四處。

眼看著敵步兵越來越近,向我營三連陣地衝鋒,戰士們勇猛地躍出防炮洞,手榴彈、手雷、爆破筒,機槍也跟潑水似的……

打得敵人死的死,傷的傷,剩下的不是趴下不敢動,就是掉頭往回跑。

志願軍炮兵

敵軍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在飛機的掩護下組織坦克反擊。

山腳下,坦克一輛接一輛,氣勢洶洶地朝主峰陣地開來,我連忙命令無座力炮排長射擊敵軍的坦克。

他的第一發炮彈正中坦克履帶,第二發炮彈打中了另一輛坦克炮塔,敵軍坦克撤退了。

但他們還是不甘失敗,再次組織坦克和步兵拼命向我陣地衝鋒,我營傷亡不斷增加,彈藥也無法補充,情況非常危急。

營長從電話兵手裡一把奪過話機,呼叫炮兵陣地炮火覆蓋。

剎那間,幾十門大炮同時轟擊,滿山濃煙烈火,938.2高地屍橫遍野。敵軍沒有料到我們有這一手,丟下成堆的屍體狼狽潰逃了。

炮火密集猛攻

03 飛濺的彈片在我臉上劃出一道道口子

7月13日,志願軍總部正式發起了金城戰役的總攻。

這天天氣異常悶熱,晚上21時整,第20兵團前指(前線指揮)的命令,通過密如蜘網的電話線路,傳達到高昂著炮口的炮兵陣地和潛伏在敵前的突擊分隊。

金城前線1100多門地面火炮,突然以排山倒海之勢,鋪天蓋地向敵陣地實施急速射,喀秋莎火箭炮部隊齊射的場面更是壯觀,炮襲持續了30分鐘,敵陣地一片火海。

志願軍總攻開始

志願軍的地面火力對敵軍形成優勢,這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是唯一次,而且火力密度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的標準。

20兵團的三個突擊集團,同時向敵4個師的防線發起迅猛突擊。一小時後,全部突破敵前沿陣地。

7月14日18時,三路突擊集團已擊潰了李偽軍首都師、第6師、第8師、第3師,殲敵14000餘人,我方陣地向前推進了9.5公裡。

總攻開始後,我營原定任務堅守938.2高地三天,到7月18日,一線部隊已堅守了五天。

戰士們堅守在坑道中,隨時準備出擊

戰士們頂著熾熱的太陽打了一天仗,水早就喝光了,大家渴得唇乾舌燥。吃飯也是個問題,只有一些像磚頭一樣硬的乾糧讓戰士們分著吃。

我和營長商量,不能讓戰士們餓著肚子打仗,每天必須送一次飯和水。

深夜,我親自帶隊往前沿陣地送飯,送飯小分隊每組五人,各自用背架背著飯和水,在黑暗中摸索前進。

我拄著木棍,依靠著一點月光,仔細辨認路痕,確定沒有地雷後,就加快速度走幾步。沒發現有什麼異常,我帶領著小分隊繼續艱難地攀爬。

就在我們剛爬到半山坡的時候,突然,一陣排炮在身後爆炸……

炸起的泥土蓋了一身,飛濺的彈片在我臉上劃出一道道口子,耳朵被震得嗡嗡直響,不住地向外流血,什麼也聽不見了。

敵人的炮火把我們陣地上,通往前沿的交通溝都炸平了。重機槍一股勁地朝這邊猛掃,子彈打在石頭上,濺起火星來。

很多同志都負了傷,但想到戰士們還餓著肚子,我們哪顧得了這麼多。

前線戰士們

大家都重新站了起來,背起飯架,無論炮火多兇都沒有停下腳步,躲避著敵人的槍林彈雨,終於將飯送上了陣地。

說是「飯」,其實就是煮熟的雜糧,看著同志們吃得十分香甜,我心裡很寬慰。

這次送飯途中右耳被炸傷,來不及醫治,從此我的這隻耳朵就不太聽得清了。

04 團部通信員送來了急件,大家不敢相信

我們一直堅守在938.2高地,防禦作戰長達18天。

營指揮所作為全營作戰、供給、救護中心樞紐,設在主峰北側的陡峭山坡上。這是一個掘進只有四五米深的石洞,人在裡面只能勉強伸開腰。

我們用碗口粗的木頭支架覆蓋兩層沙袋,搭建成簡易的坑道,架起軍參謀長胡煒親自配屬給我營的兩部731型電臺以及報話機、電話機進行指揮。

小小的坑道裡悶熱潮溼,擠進了七八個人,每個人身上又是塵土又是汗水捂得都發出酸味了。我的衣服裡生出了不少蝨子,也顧不得那麼多。

在主峰陣地(左一為營長楊永和 右一是

一天早晨,我走出指揮所觀察陣地,就在這時,敵軍B29轟炸機編隊飛臨指揮所上空,投下了密密麻麻的黑色炸彈,我連忙大喊,讓營長和通訊員小張迅速隱蔽。

走在後面的小張稍慢了一步,臨近坑道口時,被一塊飛來的彈片炸中,當即犧牲。

我的心像被刺刀狠狠刺中了,只差一步,一條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沒了。

燃燒彈的火焰熊熊升起,我眼睜睜看著指揮所,被燒得一片焦黑。

但是狂轟濫炸摧毀不了我們的戰鬥意志,大家緊急搶修,一小時後,炸斷的電話線接通了,炸斷的天線也修好了,指揮所又投入到緊張的戰鬥之中。

18天前,我軍向盤踞在938.2高地敵軍發起了強大的反擊戰,殲滅大量敵人完全佔領了陣地。

我們從友軍手中接過938.2高地以後多次打退敵軍的進攻,指戰員一直沒有離開山頭,18個晝夜與敵人拼殺搏鬥,直到7月27日。

這一天晌午時分,敵人炮火逐漸猛烈,指揮所的坑道頂上也落了好幾發炮彈,石塊和沙土刷刷地落下來。

自上陣地以來,這還是敵軍第一次在中午向我軍瘋狂炮擊。

我預感有情況!

就在這時,一道手電筒光從坑道外面掃進來,團部通信員送來了急件,信內說:

朝鮮停戰達成協議將於七月二十七日二十二時生效,上級命令我營當晚20點到22點,把剩餘的炮彈全部打向敵陣地!

這消息來的太突然了,所有的人在驚訝之餘都帶著複雜的感情。

有些戰士憤憤不平,覺得我們已經損失了這麼多人,眼看著就要勝利了,現在卻要停戰。也有些戰士因為終於可以結束戰爭,回到家鄉和家人團聚而興奮不已。

我想到了那些已經犧牲的戰士,他們沒能等到停戰這一天,憂傷和悲憤的情緒洶湧而出。戰士們在短暫的快樂後,開始悼念已經犧牲了的戰友,抽泣聲一片。

真的要停戰了。這是用志願軍的鮮血和犧牲,才換來的和平。

營部主峰陣地合影

05 成噸火紅的鋼珠,疾風暴雨傾瀉在敵陣地

7月27日20點,我守在步話機邊,聽到團長劉正昌發出射擊的口令,立刻下令我營所屬火炮開炮!

頓時,萬炮齊放,遮天蓋地。

與此同時,整個「三八」線上,我志願軍幾千門大炮怒吼,成噸火紅的鋼珠,疾風暴雨般傾瀉在敵陣地,火光映紅了夜空。

像這樣強大的炮火襲擊,我生平還是第一次看到。

突然坑道的石壁一陣抖動,敵人排炮連續打來,一陣比一陣緊。

開頭我還能區別空中飛嘯的炮彈是敵人的還是我們的,後來根本沒有空隙分辨,整個空中轟隆隆地像颳風似地混成一個聲音。

在坑道裡,對面講話根本聽不清楚,只好打「手勢」,但煤油燈被震得掉在地下不知哪裡去了。

這是上陣地以來,雙方最大的炮戰,到了21點55分,槍炮聲依然猛烈,火光夾雜著各種顏色的信號彈在空中飛舞,地面上像滾著夏季的悶雷。

我真有點不敢相信,再過五分鐘全線就要停火了。

我緊張地數著,56,57……那時仍然炮火在轟鳴,我心中焦急和不確定更加強烈了。58,59,時間到。

就在這一秒,世界寂靜了,炮火竟真的戛然而止。

戰士們已在坑道裡守了好幾個小時,腰酸背痛,大家面面相覷,呼吸著漸漸散去火藥味的空氣。

幾分鐘前還炮彈呼嘯,大地震顫,硝煙籠罩著整個高地,但片刻之間四周群山都寂靜無聲了。

我跑出坑道,一股涼風迎面而來,這天的月亮,皎潔明亮,月光裡,戰士們歡樂地跳啊,愉快地唱啊……空中還掛著將近熄滅的照明彈,火紅的餘燼一串串滴落下來。

山坡上還有幾處殘餘的火焰,閃著微弱的光,彈片用手一觸,還是滾燙的。周圍的山野是那樣的平靜,我們的938.2主峰屹立在煙霧中。

上戰場以來,我第一次懷著輕鬆的心情欣賞四周的景色。這片沒有硝煙的山川,是多麼的幽靜美麗。

1953年7月27日停戰協議籤字,歷時14天的金城戰役勝利結束。

朝鮮軍民熱烈歡送志願軍

志願軍將陣地前推了15公裡,收復土地148平方公裡,將「三八線」在開城地區的戰線基本拉直,較第一次談判向南推進了332.6平方公裡。

南朝鮮軍的4個全建制師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斃傷俘敵52000餘人,迫使聯合國軍終於低下了頭,有力地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

金城戰役可謂韓戰的尾聲,作為最後一戰的親歷者,我將永遠銘記著1953年7月27日這個日子。

經歷了殘酷的戰爭,才明白,和平,有多麼珍貴。

歸國前合影留念

後記 · 戰火中的愛情

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我想再次採訪孫爺爺,卻在電話中得知,他於2019年8月22日仙逝了,享年93歲。

孫爺爺的孫子小宇,是我多年的朋友,在他的陪同下,我們來到杭州幹休所的老宅,見到了孫爺爺的夫人邵梅英。

邵奶奶和孫爺爺

邵奶奶拿出孫爺爺生前寫下的厚厚回憶錄,還有一疊整理好的照片。翻看著老照片,追憶起往事,邵奶奶的眼睛裡有許多悲傷和不舍。

邵奶奶曾在回憶錄裡寫下過兩句話:「今世生死相伴,來生還做夫妻。」

他們在部隊裡相遇、相知、相戀。

年輕時的梅英

1952年12月,正在他們準備婚禮時,孫爺爺接到了參加抗美援朝的命令。婚禮也理所當然地推遲了。

1953年3月14日,孫爺爺所在的部隊由遼寧長甸河口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

18歲的邵奶奶調到後勤軍需股工作,除了做好本職工作,為了保障前線部隊有飯吃,百十斤的麻袋她扛起就走。

他們在戰火中互相扶持,互相鼓勵。

知道孫爺爺愛整潔,邵奶奶託人在國內買了一套新式刮臉刀具帶上山來。這份愛人的禮物,孫爺爺珍藏了66年,直到他離開。

原本,邵奶奶希望他們能在戰地結婚,但孫爺爺經過慎重考慮拒絕了,他說自己身在一線陣地生死莫測,不能讓自己深愛之人成寡婦。

他倆約定,等抗美援朝勝利,完成了祖國和人民的重託,就馬上結婚,紀念這份戰火中淬鍊得越發深刻的愛情。

在金城反擊戰中,邵奶奶主動請纓,頂著漫天炮火,給孫爺爺所在的部隊送糧。

運送物資的181團後勤同志(後排右一為

1953年7月27日,由於中朝軍隊的合力抗擊,迫使美國政府在停戰協議上簽了字,至此抗美援朝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邵奶奶和孫爺爺的約定可以兌現了,他們將婚禮定在1953年10月10日,取十全十美的意思。

山坡上挖掘的地洞是他們的新房,木頭搭的架子,鋪上樹枝和茅草就是他們的婚床,婚床上擺著洗過的白床單和黃軍被。

兩包後方送來的水果糖、幾杯茶水,燭光下,婚禮簡單而熱烈。他們穿著洗的發白的軍裝接受大家的祝福。

婚禮上,孫爺爺許下承諾:「親愛的梅英,遇見你是偶然,喜歡你是自然,愛上你是毅然,伴隨你是必然,一言承諾,終身為伴。」

孫爺爺、邵奶奶和他們的四個孩子

從這一天之後,他們攜手走過風風雨雨,一晃就是60多年。

孫爺爺戎馬一生,參加過許多重要戰役,獲得了許多榮譽勳章,也因戰爭,留下了一身傷病。

離休後,孫爺爺仍天天讀書看報學習,竭力發揮餘熱,撰寫回憶錄及各類文稿約50多萬字。

而邵奶奶一直陪伴著他,做他的管家,他的秘書,他的朋友,他的伴侶。

2003年在北京

在回憶錄裡,孫爺爺寫下:「我深深感到,擁有一個知心愛人,一個和諧的家庭,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

親愛的讀者,覺得文章好看,歡迎關注醜故事,看更多精彩的生命成長故事本文為醜故事首發,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最後一戰,電影《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究竟什麼樣?
    電影本身如何,留待每一位觀眾自己感受,但對於金剛川的歷史故事、真實的金城戰役、尤其是歷史上最可愛的人們究竟經歷了什麼,它有著固定的答案。「無實力而乞和平,則和平危;有實力而衛和平,則和平存。」所謂實力,從很多年前起,就有人為你我如今的安寧而勠力儲備了。
  • 還原真實的《金剛川》,1953年,金城戰役
    恰逢抗美援朝70周年近期上映的歷史題材影片《金剛川》,為這次偉大的戰爭做了獻禮,今天帶大家一起去了解這場為整個韓戰做結的最終一戰,金城戰役。其實這本是一場不必要的戰爭,在當時志願軍計劃的夏季反擊戰役,因朝鮮停戰協定即將籤字,到1953年6月15日就已經結束了,但是南朝鮮的李承晚卻突然跳了出來,以就地釋放為名,強迫扣留中朝戰俘2.7萬餘人,並公開表示要將他們強行變到南朝鮮軍隊中去。
  •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 是一場怎樣的戰役
    1953年夏天,戰場上的雙方開始再次談判,自美軍和韓國政權的李承晚政權尋找破壞和平談判的事情以來,已經過去了兩年多。這次,自然也不例外。李承晚集團蓄意破壞關於遣返戰俘的協議,嚴重影響了和談。此時,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在北京,按照最初的計劃,他將於1953年6月19日從北京出發前往朝鮮,準備參加朝鮮停戰協定的籤署。
  • 《金剛川》歷史真想之金城戰役
    1953年的夏天,朝鮮半島的戰爭已經打了三年,三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除了原子彈以外,幾乎使用了當時能夠使用的所有先進武器,而中國的志願軍雖然參戰人數很多,但在武器裝備方面是顯然不如敵人的。從1950年底開始,雙方就在三八線附近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你爭我奪,戰事逐漸陷入了膠著這樣的拉鋸戰不僅分不出勝負,打不出結果同時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巨大的消耗資源在不斷的投入,人員在不斷的傷亡讓這場戰事變得像泥潭一樣困住了參戰的各個國家在這樣的局面下戰爭雙方開始邊打邊談希望能夠籤署停戰協議,及時止損1953年4月11日雙方籤訂了「交換傷病戰俘協議」離完全停戰又近了一步但是到了
  • 《金剛川》橋梁是哪一場戰役 為何美軍炸不掉金剛川的那座橋?
    《金剛川》橋梁是哪一場戰役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為了保障向金城前線輸送戰力,志願軍們誓死捍衛交通要塞——金剛川上的金剛橋。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
  • 原來《金剛川》正是抗美援朝志願軍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中的
    1953年7月13日,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後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 金剛川,位於源於北漢江(韓語: ,Bukhangang*)是漢江的兩條主要支流之一,起源於江原道北部的金剛山,所以在朝鮮的部分又叫金剛川。
  • 獨家策劃|電影《金剛川》:踏上沒有退路的戰役
    為什麼是金剛川?提起抗美援朝,我們先想到的是上甘嶺戰役、松骨峰戰役、長津湖戰役,按慣性思維,你會推測還有個『金剛川戰役』,但是上網一查,發現搜出來的都是金城戰役,少有提及金剛川。金城戰役是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接近尾聲時,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金城發動的最後一場大型戰役。
  • 金剛川的背後,金城戰役:抗美援朝終局之戰
    停戰談判被李承晚破壞之後,為了順利和談必須要給予李承晚以沉痛教訓,不然朝鮮局勢就會向更壞的方向發展。 終於在黨中央的指示下,志願軍決定對朝韓雙方對峙的戰線突出部金城發動一次攻擊,以打滅李承晚的囂張氣焰。
  • 用複雜時間序列講一個簡單的故事,《金剛川》的感動來自它的平凡
    《金剛川》上映3日票房已破3.5億,佔據一周內地票房榜第一名。和以往的影片有所不同,《金剛川》的影片評論下,不少網友都講起了自己的祖父輩,那些從抗美援朝戰場上回來的老人的故事。觀影時眼眶裡蓄起的情感共鳴,在翻閱那些點評時持續發酵,久久不能平復。其實電影一上映我就搶了第一場的票,意外地發現觀眾中有大量中老年人,就是衝著緬懷前往觀影的。
  • 1953年韓戰,蘇聯提一個建議,主席頗為遺憾,為撒?
    毛主席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籤訂。戰爭結束後,毛主席對蘇聯大使講到:「如果戰爭繼續打下去,我們可以一直打到洛江東……」洛東江,韓國境內第一長河流,朝鮮期間南朝鮮和聯合國軍最後一條防線。
  • 【5F 星軼影城】《金剛川》提檔10月23日,金剛天團,熱血集結!
    HI,星軼~《金剛川》」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相信很多人都對這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記憶猶新…… 2020年恰逢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10月25日則是抗美援朝紀念日
  • 1953年抗美援朝,我軍20分鐘打光1900噸炮彈,彭德懷:停戰籤早了
    1953年7月中旬,我志願軍入朝參戰的最後一場金城戰役打響,此戰,我軍厚積薄發,展現出超強火力,20分鐘打出130餘萬發炮彈,最後打成了一次大規模的攻堅殲滅戰,收復失地達到160餘平方公裡,但彭老總在晚年寫自傳的時候,卻不無遺憾地提到:停戰協議籤早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金剛川》俺們只有十七八歲,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過那座橋!
    電影裡的金剛川是指位於朝鮮與韓國交界處金剛山下的一條河流,正好位於金城前線附近。(簡說一下:金剛山素有朝鮮第一山之稱,川在漢語中基本含義為河流,如名山大川。)
  • 1953年,那是一個夏天……
    1893年12月,一位跨時代的偉人誕生在湖南的一個小縣城中,他創立了中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帶領紅軍戰士們趕走了日本侵略者,戰勝了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新中國,讓中國人民站了起來。1904年81953
  • 張譯親口承諾:我以我的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次於《八佰》
    平遙電影節剛剛落幕,10月16日晚,張譯在接受媒體採訪表示:「我以我人格擔保,《金剛川》一定次於《八佰》」 講完後,不管是媒體朋友還是現場嘉賓
  • 毛澤東評價中印邊境反擊戰:這一仗,最少可維持中印10年的和平
    01引言葉宏亮是親歷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一位老兵,1959年參軍,入伍之後,他所在的隊伍在青海駐紮。1962年10月底,他正在青海湖邊的一個農場收割小麥,忽然聽到前線說,他所在的五十五師正準備參加中印邊境反擊戰。
  • 《金剛川》正式定檔1025,抗美援朝檔預測50億
    在上午多部影片官宣定檔之後,年度最重磅的票房炸彈《金剛川》終於發布了定檔海報,正式官宣定檔10月25日。 例如2017年是建軍九十周年,因此誕生了《建軍大業》與《戰狼2》;2019年是建國七十周年,因此誕生了《我和我的祖國》;2020年則主要有兩個「禮」可以獻,一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都是此類作品,另外一個就是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的紀念日了。
  • 介紹6本對越反擊戰的回憶錄,從諒山戰役一直打到老山輪戰
    一、《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作者王志軍,原陸軍第55軍163師487團7連戰士。這本書於對越自衛反擊戰30周年之際出版,曾經轟動一時。本書主要講述了東線廣西方向解放軍廣州軍區陸軍第55軍的作戰過程,同登攻堅,諒山戰役,威懾河內,創造了全線最大的勝利。
  • 《金剛川》定檔10月25日,演員陣容強大,繼《八佰》後又一新作
    張譯曾出演《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等等多部抗戰題材作品,本人以其悲憫的氣質、堅毅的形象和紮實的演技,爆發出真實動人的情感力量,成為觀眾難忘的螢屏記憶。這次再次出演《金剛川》攜手吳京,此番再度合體,勢必在歷史的戰場上延續兄弟情誼,展現生生相惜的英雄風骨。鄧超的友情出演,也給這部劇添加了一點不一樣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