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真實的《金剛川》,1953年,金城戰役

2021-01-16 騰訊網

恰逢抗美援朝70周年近期上映的歷史題材影片《金剛川》,為這次偉大的戰爭做了獻禮,今天帶大家一起去了解這場為整個韓戰做結的最終一戰,金城戰役。

其實這本是一場不必要的戰爭,在當時志願軍計劃的夏季反擊戰役,因朝鮮停戰協定即將籤字,到1953年6月15日就已經結束了,但是南朝鮮的李承晚卻突然跳了出來,以就地釋放為名,強迫扣留中朝戰俘2.7萬餘人,並公開表示要將他們強行變到南朝鮮軍隊中去。

這一行動破壞了停戰談判剛剛達成的戰俘遣返問題的協議,是停戰協定無法籤字,執行停戰協定失去了保證,李承晚的破壞行為引起了強烈的國際反響。

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政府官員紛紛譴責這種行為。美國總統艾森豪和接替艾奇遜任國務卿職務的約翰杜勒斯也覺得面子上難堪。

正如美國一位記者所說的,在整個世界上,李承晚的名望一落千丈,降到了最低點,全世界譴責之聲四起。而時任聯合國軍司令的克拉克將軍只得無奈的表示,那就讓志願軍教訓一下他們。

對於李承晚的這種破壞行為,中朝方面當然不能容忍。

6月19日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名義致函克拉克,指出美方必須負起這次事件的嚴重責任。此時戰場上的軍事形勢和政治形勢正是對中朝方面有利的時候,為了對李承晚的破壞行為表示抗議,6月20日中朝代表團要求談判休會,直至美方作出保證。

鄧華、楊德志等人根據彭德懷20日晚的電話指示,於當晚23:30給各部下達了指令,並告知人民軍前線指揮部和開城代表團,準備狠狠打擊南朝鮮軍。

志願軍本來已經結束了夏季反擊戰役,開始了第三階段作戰,從6月24日開始,第一現之第一、第四十六、第二十三、第十六、第二十四、第六十、第六十七軍及人民軍第三第七軍團紛紛對已做好攻擊準備的目標展開了攻擊,痛擊南朝鮮的金城戰役即將拉開序幕。

為保證此次作戰勝利,上級特給20兵團補充、加強火箭炮兵、高射炮兵各一個團,還有一些坦克兵。

金城正面有我志願軍的5個軍,共有各式火炮1094門,平均每公裡44.8門,還有坦克20輛,南朝鮮軍和志願軍兵力對比為1:3,火炮對比為1:1.7。同時為保證金城前線後勤補給,共調集了10個汽車團,2000輛汽車,晝夜不停地向前線運送物資1.5萬噸,其中包括各種炮彈70餘萬發,炸藥124噸。

7月13日夜,志願軍1094門火炮在一片沉寂中突然爆發,瞬間照亮了整個夜空。炮彈如雨點般落22公裡的敵軍陣地上,不到半個小時就往南朝鮮的首都師三師六師八師陣地上整整傾瀉了1900噸炮彈,這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炮擊。

在猛烈的攻擊下,前哨陣地一個接一個被粉碎,一個小時後,20兵團就將南朝鮮軍陣地衝擊的七零八落,伴隨著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志願軍的將士們殺聲震天動地,很快敵軍戰線被全線突破,整個戰場已經完全被志願軍主宰。

南朝鮮陸軍第一王牌首都師是南朝鮮最能打硬仗的部隊,其第一團就是大名鼎鼎的白虎團,該團陣地首先遭到了志願軍的猛烈進攻,團長崔喜瑩,團預備隊前往增援,結果兩個連一出發就被志願軍的炮火打掉了一半人馬,增援直接變成了潰逃。

在志願軍空前猛烈的炮火下,白虎團所有的通訊設施全部被打掉,團長崔喜銀急得原地打轉,卻毫無辦法。在首都師嶽峰裡的一個炮去陣地上頃刻間落下了1000多發炮彈,陣地被炸得面目全非,到處都是炮車的殘骸和殘缺不全的屍體。

首都師發動剩餘的火炮開始瘋狂反擊,在數小時內發射了幾千發炮彈,但仍然沒能減緩志願軍的進攻勢頭。此時白虎團左翼的26團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該團坦克剛一進入陣地就迎頭挨了一頓雨點般的炮彈,領頭坦克當即中彈起火,餘下兩輛坦克掉頭逃竄,一線防禦陣地頃刻間土崩瓦解。

師長崔超妍判斷應該救就白虎團,於是立刻派出一個營火速趕往二青洞增援,該團的殘存敵人開始推到碉堡坑道固守,本就善於打坑道戰的志願軍先用炸藥包爆破筒炸塌坑道口,說實在的論地道戰,志願軍是他們的祖宗,此時的白虎團更不好受,該團的二營邊打邊撤,退到了第二道防禦地帶,志願軍見縫插針,又從二營一營結合部穿插進來,把2營5連6連7連分割包圍,並把手榴彈精準的投到了營部指揮所。戰後清點人數時,上千人的滿員營被打的只剩下200多人。

一直精悍的志願軍特種部隊正直撲白虎團團部,志願軍607團偵察連挑選了12名偵察兵組成了小分隊,由副排長楊育才帶隊,他們身著南朝鮮軍軍服,每人都配備了手槍、衝鋒鎗、手雷和燃燒手榴彈,此外還攜帶了電臺、繩索、短梯等特戰工具,全副武裝向白虎團的心臟發起突襲。

白虎團團部設在離前線20多公裡的京城南側高山峽谷間的二青洞,一路上楊育才身著一套美軍軍服冒充美軍顧問走在最前面,每當碰上南朝鮮軍巡邏時,他便主動上前用自己都聽不懂的英語,烏裡瓦拉的安慰那些驚魂未定的巡邏兵混過了一道道關卡。

凌晨2點小分隊終於到達了白虎團團部,他們趴在附近的草叢中,裡面的燈光清晰可見,甚至可以隱約聽到說話聲,10多輛坦克和20多輛裝甲車將團部圍的嚴嚴實實,楊育才思索片刻決定直接硬闖。當然他敢硬闖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在來的路上抓到了一名南朝鮮軍官,從他口中套出了團部的口令和路線,並把這名軍官留在了隊伍中。就這樣這支小分隊大模大樣的走了進去,崗哨看到是自己的上司帶路,再加上口令正確便一路放行。

幾十名南朝鮮軍官正在激烈討論的時候,幾顆手雷突然被扔到了桌上,緊接著就是幾聲爆響,小分隊抄起傢伙就衝了進去。

南朝鮮軍官急忙跳窗而逃,打掉了指揮所之後,他們用一鼓作氣打掉了團部附近的油庫彈藥庫,爆炸聲此起彼伏,熊熊的火焰映紅了整個夜空,白虎團團部的警衛部隊亂作一團,他們搞不清楚志願軍到底來了多少人,慌亂中無法組織起任何有效的抵抗,只能四處逃竄。

就這樣12名志願軍偵查兵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內共斃敵223人,其中包括白虎團團部97人,而這12人無一傷亡,奇襲白虎團一一被後事傳為佳話,在白虎團被打掉之後,志願軍的進攻並沒有停止,在20兵團東中西三線進攻下,南朝鮮軍的防線再也頂不住了。

到14日晚金城之敵被全部肅清,南朝鮮守軍4個師遭到毀滅性打擊。21個小時內,志願軍在聯合國軍構築兩年之久的現代化防禦陣地內推進了9.5公裡,這是戰爭雙方在陣地戰階段推進的最高紀錄。

7月15日16日連續兩天,20兵團西集團以攻為守,繼續向敵縱深擴大戰果,中央集團也在向前推進。東集團的180師更是一馬當先。

從7月18日起,面對志願軍的勝利,聯合國軍出動了7個師,整整反覆了10天,僅僅取得了志願軍應難以堅守而主動放棄的白巖山地區,其他志願軍陣地仍固若金湯。

截至7月27日,在歷時15天的金城戰役中,任軍第20兵團貫徹穩紮狠打的戰略方針,向南擴展陣地140多平方公裡,敵軍傷亡達5.2萬餘人,勝利完成了全部進攻任務,完全佔領了戰略要地。金城地區兵鋒直指漢城,金城戰役的全面勝利直接迫使聯合國軍在不到半個月後決定停戰。

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於7月27日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戰,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成功粉碎南朝鮮軍想要頑抗到底,繼續擴大戰爭的企圖,最終為為整個韓戰畫上了句號。

相關焦點

  • 最後一戰,電影《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究竟什麼樣?
    電影本身如何,留待每一位觀眾自己感受,但對於金剛川的歷史故事、真實的金城戰役、尤其是歷史上最可愛的人們究竟經歷了什麼,它有著固定的答案。「無實力而乞和平,則和平危;有實力而衛和平,則和平存。」所謂實力,從很多年前起,就有人為你我如今的安寧而勠力儲備了。
  •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 是一場怎樣的戰役
    電影的最後,導演以以真實的影像記錄作為收尾——2020年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在專機的護送下,回歸魂牽夢縈的故土。是一場怎樣的戰役10月25日則是抗美援朝紀念日。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的電影《金剛川》定檔10月25日,也發布人物海報,為了每一位不畏艱難的戰士,也為了每一位有勇氣的中國人!
  • 《金剛川》歷史真想之金城戰役
    1953年的夏天,朝鮮半島的戰爭已經打了三年,三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除了原子彈以外,幾乎使用了當時能夠使用的所有先進武器,而中國的志願軍雖然參戰人數很多,但在武器裝備方面是顯然不如敵人的。從1950年底開始,雙方就在三八線附近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你爭我奪,戰事逐漸陷入了膠著這樣的拉鋸戰不僅分不出勝負,打不出結果同時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巨大的消耗資源在不斷的投入,人員在不斷的傷亡讓這場戰事變得像泥潭一樣困住了參戰的各個國家在這樣的局面下戰爭雙方開始邊打邊談希望能夠籤署停戰協議,及時止損1953年4月11日雙方籤訂了「交換傷病戰俘協議」離完全停戰又近了一步但是到了
  • 原來《金剛川》正是抗美援朝志願軍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中的
    1953年7月13日,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後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 金剛川,位於源於北漢江(韓語: ,Bukhangang*)是漢江的兩條主要支流之一,起源於江原道北部的金剛山,所以在朝鮮的部分又叫金剛川。
  • 《金剛川》橋梁是哪一場戰役 為何美軍炸不掉金剛川的那座橋?
    《金剛川》橋梁是哪一場戰役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為了保障向金城前線輸送戰力,志願軍們誓死捍衛交通要塞——金剛川上的金剛橋。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
  • 獨家策劃|電影《金剛川》:踏上沒有退路的戰役
    為什麼是金剛川?提起抗美援朝,我們先想到的是上甘嶺戰役、松骨峰戰役、長津湖戰役,按慣性思維,你會推測還有個『金剛川戰役』,但是上網一查,發現搜出來的都是金城戰役,少有提及金剛川。金城戰役是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接近尾聲時,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金城發動的最後一場大型戰役。
  • 渡過金剛川之後:1953年夏天,我親歷的「金城反擊戰」
    孫魁元(1926.10-2019.8),天津人;親歷抗美援朝金城反擊戰;曾獲三級解放勳章、獨立自由勳章及朝鮮國際功勳章等;1981年—1985年任陸軍第19軍副軍長,離休後定居杭州。寫在前面:上周末我去看了電影《金剛川》。電影從三個不同的視覺講述了同一個故事:志願軍修橋,美國人炸橋。
  • 金剛川的背後,金城戰役:抗美援朝終局之戰
    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在上甘嶺戰役中與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行反覆拉鋸。最終在4平方公裡範圍內的三角山陣地上聯合國軍沒有得到任何實質上的軍事勝利,只得被迫再次進入停火談判。而談判的重點依然還是就雙方戰俘釋放問題和劃界分治問題達成共識。
  • 用複雜時間序列講一個簡單的故事,《金剛川》的感動來自它的平凡
    整部影片劃分成4個段落,如同「起承轉合」一般,從小小的「金剛川」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那個時代最可敬的人們。三支部隊,三方視角,敘述一條時間線影片的故事凝結在1953年7月12日的下午至1953年7月13日凌晨,約12小時內。金城戰役的關鍵時刻,燕山部要插入前線,卻被金剛川下的江水擋住去路。
  • 1953年韓戰,蘇聯提一個建議,主席頗為遺憾,為撒?
    毛主席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籤訂。戰爭結束後,毛主席對蘇聯大使講到:「如果戰爭繼續打下去,我們可以一直打到洛江東……」洛東江,韓國境內第一長河流,朝鮮期間南朝鮮和聯合國軍最後一條防線。
  • 1953年抗美援朝,我軍20分鐘打光1900噸炮彈,彭德懷:停戰籤早了
    1953年7月中旬,我志願軍入朝參戰的最後一場金城戰役打響,此戰,我軍厚積薄發,展現出超強火力,20分鐘打出130餘萬發炮彈,最後打成了一次大規模的攻堅殲滅戰,收復失地達到160餘平方公裡,但彭老總在晚年寫自傳的時候,卻不無遺憾地提到:停戰協議籤早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金剛川白馬,失敗的藝術加工!真實志願軍軍馬,吃苦耐勞功勳卓著
    影片中那匹從《八佰》一直被人詬病到《金剛川》的白馬就是典型。 當然支持者稱,那匹白馬是管姓導演的浪漫主義精神的體現。 看過《八佰》的影迷們自然都還記得那匹可以自由穿梭於敵后街道上的白馬,這匹白馬同樣出現在了《金剛川》中。
  • 《金剛川》背後的水門橋戰役,志願軍戰士用生命譜寫抗美援朝的讚歌
    其實,《金剛川》反映的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1950年11月25日-12月24日)中志願軍東線的「長津湖戰役」中的一次戰鬥,稱為「水門橋戰鬥」或「水門橋阻擊戰」。 無獨有偶,在西線戰役中,志願軍38軍的一個由321人組成的偵查特遣隊成功穿插到德川,炸毀了聯合國軍撤退必須經過的武陵裡大橋,那次炸橋的戰鬥也被搬上了銀幕,電影的名字叫《奇襲》。
  • 《金剛川》俺們只有十七八歲,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過那座橋!
    電影裡的金剛川是指位於朝鮮與韓國交界處金剛山下的一條河流,正好位於金城前線附近。(簡說一下:金剛山素有朝鮮第一山之稱,川在漢語中基本含義為河流,如名山大川。)
  • 1953年東山島戰役,胡璉率上萬人大舉反攻,被葉飛擊敗
    1949年新中國建立之後,敗退臺灣的蔣介石不甘心失敗,他將兵力分散部署在臺灣,舟山群島,大小金門島,澎湖列島,海南島等島嶼,企圖憑藉東南沿海地區的島鏈封鎖大陸,伺機反攻。但是隨著形勢的變化,蔣介石改變了部署。
  • 為何說韓戰中,美軍在1953年選擇停戰,是一個最聰明的決定?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英勇的朝鮮人民軍如下山猛虎,氣勢如虹,在對南朝鮮軍的作戰中,秋風掃落葉般的擊潰南朝鮮軍隊,並將戰線壓縮到南部沿海一帶,南朝鮮手中,只剩下釜山,而在經過大田戰役之後,南朝鮮地區的美軍已經無力抵抗人民軍。
  • 封面會客廳丨《金剛川》4天破4億 吳京:張譯用後腦勺就能猜出我要...
    10月26日,電影《金剛川》上映4天,票房突破3億。這部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導演的電影,甫一上映就獲得了貓眼年度最高開分9.4分。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等人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戰場,志願軍用血肉之軀搭起了生命之橋,殘酷而悲壯。這是吳京和張譯繼《攀登者》之後的再一次合作,兩大演技派用一種有信念感的表演,刻畫了炮兵之間的兄弟情,細膩而傳神。
  • 《金剛川》定檔10月25日,張譯、吳京、鄧超出演志願軍戰士
    9月24日,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官宣定檔10月25日,在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之際,以熱血光影向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該片同時曝光了演員陣容,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將共同出演。
  • 【5F 星軼影城】《金剛川》提檔10月23日,金剛天團,熱血集結!
    HI,星軼~《金剛川》」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相信很多人都對這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記憶猶新…… 2020年恰逢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10月25日則是抗美援朝紀念日
  • 東山島是國軍精銳傘兵的大墳場:1953年7月16日東山島戰役爆發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1953年7月16日:東山島戰役:臺灣歷史上最大的反攻行動,動用傘兵與陸海空三軍,也是第一次三軍聯合立體作戰。然而,此戰卻以國軍慘敗告終。聽薩沙說一說吧。韓戰爆發以後,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金門防衛司令胡璉,連續組織了南日島戰役和湄州島戰鬥,都獲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