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島是國軍精銳傘兵的大墳場:1953年7月16日東山島戰役爆發

2021-01-09 薩沙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1953年7月16日:東山島戰役:臺灣歷史上最大的反攻行動,動用傘兵與陸海空三軍,也是第一次三軍聯合立體作戰。

然而,此戰卻以國軍慘敗告終。聽薩沙說一說吧。

韓戰爆發以後,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金門防衛司令胡璉,連續組織了南日島戰役和湄州島戰鬥,都獲得了勝利。

從1953年2月開始,國軍考慮使用2個師的兵力,在傘兵配合下,一舉收復東山島。因為各種原因,東山島戰役推遲到7月份。

在戰前,胡璉認為東山島很難打,不太可能獲得勝利。

東山島是福建省第二大島,面積近200平方公裡,駐紮較多防禦部隊。

島上地形較為複雜,海岸線就有140公裡,易守難攻。同時,島上八尺門港口距離大陸近在咫尺,僅有二三公裡距離,利於解放軍隨時增援。

胡璉認為,根據一般軍事常識,解放軍在開戰36小時內就可以增援至少1萬2000人,3天可以調動5萬人以上。以當時國軍可以使用的兵力,就算是1萬多解放軍也是難以對付的。

根據情報,島上有福建軍區公安第80團(欠第三營與第二營第四連)及1個水兵連共1200人。

指揮官為遊梅耀,福建本地人。

30年代遊梅耀就參加紅軍,抗戰期間擔任陳毅的副官,到1949年就有15年作戰經驗。

遊梅耀身經百戰,多次死裡逃生,1949年上海戰役中胸口被彈片射中,距離心臟又有1釐米距離,無法取出。

因此次受傷較重,他沒有去參加韓戰,而是回老家修養,後來安排在重要的東山島。

胡璉認為,攻打東山島必須在36小時之內奪取,然而調動主力堅守。

島內地形複雜,36小時未必能夠吃掉守軍,還要阻擋數千增援部隊。

以往國軍有制空權,可以肆意轟炸增援的解放軍車輛,可以有效阻擋援軍。

此時解放軍空軍開始大量裝備米格15噴氣式戰鬥機,而國軍主力戰機仍然是P-51與P-47螺旋槳戰鬥機。

雙方空戰的話,國軍戰鬥機尚且招架不住,更別說轟炸了。

所以胡璉拒絕攻打東山島,由於國防部強行下達了命令,也就只能執行。

胡璉敗中求勝,只能要求使用傘兵部隊,出人預料的一舉佔領八尺門港口,阻止解放軍登陸增援。

自從1950年解放軍佔領東山島以後,就開始大量修築工事、碼頭,囤積軍事物資,訓練民兵部隊,以防備國軍進攻。

開戰之前,福建軍區司令員葉飛同遊梅耀有過約定,要求他堅守1日。如果超過1日援軍不到,東山島失陷同他無關,不會追究責任;如果遊梅耀守不到1日,就要軍法嚴懲。

7月15日夜晚,駐金門的國軍第19軍第45師等1萬餘人突然出發,攻打東山島。

在此之前,國軍空軍炸斷了增援東山島必經之路「九龍江大橋」。

胡璉預計炸斷大橋,可以阻攔解放軍援兵1到2天。

胡璉沒想到的是,轟炸的效果並不好。

九龍江大橋被炸斷後,當晚就搶修完畢,增援的車隊僅僅被延遲了幾個小時。

7月16日凌晨4點,國軍開始登陸作戰。在艦炮支援下,國軍海軍陸戰隊在蘇峰尖登陸成功。

隨後,登陸國軍在坦克掩護下,開始攻打東山島縱深地區。

讓國軍意外的是,這裡的解放軍並沒有死守,而是利用工事和地形,節節抵抗,最大程度遲滯國軍的攻勢。

而核心陣地公雲山410高地,解放軍則不惜代價死守,從上午開始,連續擊退國軍10次進攻。

高地解放軍數量不多,但有重型迫擊炮,居高臨下炮擊,造成進攻的國軍大量傷亡。

高地不能佔領,國軍始終不能佔領東山島,戰鬥不能結束。

在進攻剛剛開始的時候,國軍在八尺門地區登陸,盡全力佔領八尺門港口,切斷解放軍援軍的增援通道。

國軍在正面猛攻的同時,國軍在凌晨6點突然空降了425名傘兵。

解放軍早就有對付空降的準備。

港口的解放軍一個班,立即用4挺輕機槍對空射擊,斃傷多名傘兵,還迫使運輸機提升高度,導致傘兵空降更為散亂。

而國軍第一次使用傘兵登陸作戰,經驗不足。

傘兵在1000米以上高度跳傘,導致分散太遠,區區400多人花費1個小時才得以聚攏。

同時,他們機械執行美軍傘兵的規範,人和武器、彈藥分離,尤其是火炮拆卸為幾個部分空投。

傘降成功以後,很多傘兵沒有武器,只能四處尋找,根本不能進攻,連自衛都困難。

這樣折騰了3個小時,傘兵才將防禦八尺門的解放軍水兵連,壓迫到渡口附近。

而早在傘兵空降之前,駐漳浦以南舊鎮機動部隊第272團在團長鄭克誠率領下,已經乘車趕赴東山島增援。

在傘兵和解放軍港口水兵連混戰的時候,解放軍已經從大陸利用船隻組成的臨時浮橋,成功登陸八尺門港口。

援軍立即攻打國軍八尺門地區傘兵,後者很快被擊潰。

由此國軍控制了港口,後續部隊4野的41軍先頭團、三野28軍先頭團迅速趕到,東山島勝負已經沒有懸念。

到了17日凌晨,解放軍3個主力團陸續到達,兵力增加到4個團。

此時胡璉認為東山島攻勢已經失敗,命令部隊主動進行收縮,準備撤退。

17日中午,解放軍發動全面攻勢,國軍連續撤退,退到東山島幾個登陸點,放棄了對全島的控制。

同時,國軍開始登船撤退,到18日凌晨3點,負責阻擊部隊覆滅,東山島戰役結束,國軍慘敗。

此戰規模不大,還是比較激烈的,國軍宣稱造成解放軍2000人傷亡,還俘虜480人。

解放軍宣布造成國軍2665人傷亡,俘虜715人。

雙方數據應該都有偏大,各自傷亡上千人是沒有問題的。

此戰國軍傷亡比較嚴重,尤其是傘兵部隊的487人,死亡183人,失蹤71人,共有254人,損失比率超過50%。

從戰略和戰術角度來說,國軍始終沒有佔領島上410高地,沒有控制東山島全島,也沒有切斷解放軍增援路線的八尺門港口,此戰是完敗的。

東山島的勝利,對解放軍是很大的鼓舞,從此不再畏懼國軍的大規模登陸戰。

葉飛於7月23日,向華東軍區、中央軍委報告東山戰鬥情況時:「我們這次為什麼能打得好,首先是前線指揮官不機械執行命令,照當地戰鬥情況需要,下決心打,不撤。前線指戰員的極端堅強,這是國民黨軍隊所學不到的……東山戰鬥解決了我們一個問題:敵人隨時可能集中絕對優勢兵力來侵犯我們,我們能不能頑強地抵抗?南日島的失敗是一個連沒有能堅持到晚上。敵人一開始來是集中的,我們是從分散到集中,東山這個部隊能夠堅持,證明完全可以用少數部隊依靠地形抵抗強大優勢敵人,爭取主力增援消滅敵人。這個結論,文章由邊防八0團來做,做得很好。」

毛澤東對東山戰鬥總結報告評價為:「東山戰鬥不光是東山的勝利,也不光是福建的勝利,這是全國的勝利。」並致電葉飛:「你們頭腦要冷靜,不要輕敵,現在美帝蔣介石就是看中你們福建。」「我們還要準備比東山更大規模的戰鬥,把敵人消滅在水上。陸上來了,消滅他在陸地上,不要怕。」

國軍此後沒有再進行反攻大陸的大規模登陸戰,反而解放軍於1955年發動一江山島戰役,將該島收復。

其實,從東山島戰役開始,臺海的軍事力量就開始有明顯的差異。

用胡璉的話來說:就算佔領東山島,又怎麼樣呢,能守得住嗎?解放軍就算遊水,也能過來!在軍事上來說,反攻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

  • 1953年東山島戰役,胡璉率上萬人大舉反攻,被葉飛擊敗
    隨著舟山群島,海南島等戰役的進行,以及粟裕在東南沿海地區進行的大規模渡海登島作戰演習,蔣介石感覺到了深深的恐懼,他開始收縮兵力,把兵力都調到了臺灣島,金門島,澎湖列島等島嶼防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解放軍攻臺主力部隊都陸續調到了朝鮮戰場,暫時鬆了一口氣的蔣介石又開始活躍起來,他一邊組織國內的特務分子搞破壞,一直組織部隊對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襲擾。
  • 旅遊勝地東山島,島上競供奉著關公神像,媽祖與關公神位哪個大呢
    東山島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四面環海,有豐富的海濱資源,海灣遼闊,沙灘平緩,有福建省「十大旅遊品牌」、「十大濱海旅遊精品」、「福建十大美麗海島」等榮譽稱號;同時這裡緊鄰臺灣海峽,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曾經在這裡發生過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東山戰役;東山島還存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其中銅陵鎮是一座歷經六百餘年的文化古城
  • 中國四大名嶼,福建漳州東山島,來聽聽大海的聲音
    今天介紹福建漳州的東山島,他作為一個島,風景自不必說,請一起來看,東山島在漳州,是個樸素的島,我來了就不想走了,那附近有幾個海灣,景色也很美,我想在南門灣拍張漂亮的照片,請不要讓這裡太美,很多遊客都被其特有的古老建築樣式所吸引,金皇帝灣,整個沙灘都很平坦美麗,沙子很細,在陽光的照射下金燦燦,像人間仙境
  • 吃過東山島的海鮮,你就明白其他都是將就!
    在東山島,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來了東山島,吃過東山島海鮮,就是東山島的人了。」為什麼這麼講呢?那是因為東山島的海鮮極其鮮美,品嘗過東山島海鮮的美味,便會像東山人一樣對海鮮極其挑剔,再也看不上普通市場養殖的海鮮了~東山島地理位置特殊,恰好位於海洋洋流的交匯處,海鮮有著完全不同的口感,肉質緊緻,細嫩,不僅鮮嫩,吃起來還彈牙有嚼勁。而洋流更是帶來了豐富的海產,各種野生魚蝦蟹類數不勝數。今天主人公是一位90後海島小姐姐,她已成為一名野生海鮮魚販子!
  • 1953年國共最後一戰有多慘烈,從此蔣介石不再提反攻大陸
    1953年2月,當杜魯門派麥克阿瑟給臺灣帶去了飛機、大炮後,蔣介石面對杜魯門的支持,激動得老淚縱橫,命令最得意的「兩胡」(胡璉和胡宗南)突襲解放軍控制的島嶼。不如所料,胡璉指揮1.3萬人分乘13艘軍艦,氣勢洶洶向東山島撲來。而此時東山島上解放軍的兵力只有1200多人。
  • 還原真實的《金剛川》,1953年,金城戰役
    其實這本是一場不必要的戰爭,在當時志願軍計劃的夏季反擊戰役,因朝鮮停戰協定即將籤字,到1953年6月15日就已經結束了,但是南朝鮮的李承晚卻突然跳了出來,以就地釋放為名,強迫扣留中朝戰俘2.7萬餘人,並公開表示要將他們強行變到南朝鮮軍隊中去。
  • 越南兵力火力都壓倒了法軍:1954年3月13日武元甲發動奠邊府戰役
    越南兵力火力都壓倒了法軍:1954年3月13日武元甲發動奠邊府戰役奠邊府戰役,宣告法國在越南的殖民統治結束。法越戰爭於1946年爆發,到1954年已經持續了9年時間。搞笑的是,1947年法軍攻陷越南北部首府河內,就認為自己已經獲得勝利。實際上,漫長的法越戰爭才剛剛開始。
  •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爆發
    1948年11月6日解放軍向徐州附近的國軍發動進攻,淮海戰役爆發。【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六十期】(軍事系列第424講)淮海戰役是60萬對80萬嗎?紙面數字如此,實際上就不是這樣。我們先看看解放軍。解放軍參戰部隊是第二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的兵力強大,共有3個兵團,15個滿員縱隊,總兵力為36萬人。
  • 德軍第31傘兵團訓練照 魚躍出艙很有前輩風範 精銳部隊不同凡響
    近日,德國聯邦國防部發布了一組陸軍第31傘兵團訓練照片。照片中展示了這支部隊的專業化裝備,通過這組照片可以了解德軍精銳的傘兵部隊裝備現狀。訓練之前的任務簡報會上,指揮官對大家重申任務要點。傘兵躍出機艙瞬間。這樣魚躍出艙的動作很有二戰期間德軍傘兵的風範,當時德軍傘兵就是這樣的出艙動作,與美蘇等國完全不同。在預定高度,所有人員開傘。這種翼形傘可以讓他們有更好的控制力,能夠滑翔較遠的距離。傘兵落地後,需要立刻進入戰鬥狀態。
  • 以「二哈」為代號:倒黴傘兵空中「繞圈圈」,3200艘艦船的登陸戰
    【話說二戰】「我們是傘兵,天生就是被包圍的。」這句話出自經典影視劇《兄弟連》,同時也反映了傘兵部隊作戰任務的危險,在「市場花園」行動中盟軍傘兵部隊遭受巨大傷亡,而實際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後的第一次大規模傘降行動中,盟軍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 是一場怎樣的戰役
    1953年7月27日,中美籤署了停戰協定,雙方承諾以「38號線」為邊界,抗美援朝也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有勝利,也有犧牲在襲擊轎巖山主峰的戰鬥中,當部隊從主峰襲擊約200米時,突然被敵人的火力阻擋。第199軍第595軍團第1連第1連的士兵李家發主動炸開了敵人的炮火。
  • 最機謀的國軍將領,為何被關麟徵懟到吐血?讀懂陳誠,才懂國軍
    為了籠絡陳誠,蔣介石在1931年1月安排陳誠與宋美齡的乾女兒譚翔結婚。譚翔是國民黨元老譚延闓的女兒,後來認了宋美齡為乾女兒。蔣介石的用人,常常是以親疏關係為基本準則,主要標準是黃陸浙忠。黃,說的就是黃埔軍校,陳誠在黃埔擔任過助理教官。
  • 國軍的奇恥大辱:抗戰勝利前一個月還丟失18座縣城
    國軍抗日題材迅速成為輿論的焦點。應該承認,這是一個進步。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過於誇大和吹捧國軍抗日成績的現象。這種現象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勇哥認為,國民黨抗日的最大成績是:堅持了八年抗戰而沒有投降。它的最大失誤則是:因腐敗無能喪失了大片國土——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正面戰場除了臺兒莊大捷外,其餘的會戰幾乎都以失利撤退告終,一年就致使2億人口的區域淪陷。
  • 韓戰爆發的因由,中華人民志願軍無堅不可摧,無往而不勝
    韓戰指1950年6月爆發於朝鮮半島的軍事衝突,韓戰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 1965年人民海軍三次重大海戰解析——對國軍艦艇作戰細節經過
    從1962年開始,陸續派遣多股武裝人員滲透到祖國大陸,進行偵查和「心戰」活動,但多數還未上岸就被人民海軍殲滅。1965年上半年,臺灣當局整合了「國光計劃」中「海狼艇」「神斧大隊」等特務力量,合編為「兩棲行動突擊隊」,再一次掀起了武裝滲透高潮。當年,人民海軍與國民黨海軍在閩粵前線爆發了自炮擊金門作戰以來三次規模較大的海戰,分別是「五·一海戰」「八·六海戰」「崇武以東海戰」。
  • 臺灣1950年―1978年大事記
    1950年5月16日,蔣介石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1950年5月18日,人民解放軍解放舟山群島.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解放臺灣的計劃被推遲.  1950年6月27日,杜魯門下令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阻止對臺灣的任何進攻」.
  • 歷史上的今天,1945年1月9日,呂宋島戰役打響
    1942年日軍佔領呂宋島。當時負責防守菲律賓的最高軍事指揮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上將及剩餘的美軍被命令撤往澳大利亞及巴丹半島(Bataan)。在失去菲律賓後數月,麥克阿瑟(圖左)表達出自己嘗試收復菲律賓群島是必要的,但是美軍太平洋戰區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上將及美國海軍軍令部長恩斯特·金恩海軍上將反對此提議,他們認為必定要到戰爭勝利成為必然時才可以這樣做,麥克阿瑟為此願望必須等待兩年—1944年時一個收復菲律賓群島的計劃終於實施,呂宋島登陸行動在1945年1月9日展開,代號為S日,日軍報告超過70艘盟軍艦艇集結在仁牙因灣
  • 為何說韓戰中,美軍在1953年選擇停戰,是一個最聰明的決定?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英勇的朝鮮人民軍如下山猛虎,氣勢如虹,在對南朝鮮軍的作戰中,秋風掃落葉般的擊潰南朝鮮軍隊,並將戰線壓縮到南部沿海一帶,南朝鮮手中,只剩下釜山,而在經過大田戰役之後,南朝鮮地區的美軍已經無力抵抗人民軍。
  • 1943年常德會戰,第74軍贏得世界讚譽
    而1943年常德保衛戰,是其軍史上最悲壯最慘敗的戰役,一度享譽全球;其第57師,幾乎全軍覆沒,以致第74軍元氣大傷。之後裝備美械,在雪峰山會戰再告捷;但已難現往日雄風。而其主力第51師,第57師陸續分拆擴編為第100軍,第73軍,致第74軍精銳盡失。最終在1947年孟良崮戰役全軍覆沒。本文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述常德會戰的英雄壯歌,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