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越南兵力火力都壓倒了法軍:1954年3月13日武元甲發動奠邊府戰役
奠邊府戰役,宣告法國在越南的殖民統治結束。
法越戰爭於1946年爆發,到1954年已經持續了9年時間。
搞笑的是,1947年法軍攻陷越南北部首府河內,就認為自己已經獲得勝利。
實際上,漫長的法越戰爭才剛剛開始。
越盟軍隊退入叢林,採用持續的遊擊戰加運動戰的方式,對法軍進行持久作戰。
這裡解釋一下什麼是越盟。
越盟就是越南獨立同盟會,於1941年由胡志明創建,領導者是越共。
該會的目的是要帶領越南脫離法國的殖民統治,以及抵抗入侵日軍。
戰爭持續了很多年,法軍無法獲得決定性勝利,甚至到處挨打,損失慘重。
法國國內民眾普遍反戰,不願意法國小夥子跑到遙遠的越南去送命。
法國政府處境艱難,只能派遣大量外籍軍團和阿拉伯籍進入越南。
隨後1949年新中國建立,越南開始有了強援,鬥爭情況發生很大變化。
1950年8月,中國軍事顧問團,在團長韋國清率領下,從靖西邊境秘密進入越南高平廣淵縣的前線指揮所,與先期入越的陳賡和羅貴波等會合。
9月16日,越軍在中國支援下發動邊界戰役,攻佔東溪、七溪等重要據點,至10月23日共殲敵8000人,收復高平、諒山、太原、老街、和平等市鎮,鞏固並擴大了越北根據地,打通了中越邊境交通線,掌握北部戰場主動權。
交通線被打通以後,中國和蘇聯的軍事援助,立即源源不斷的到來。
據資料記載,1950年至1954年,越南抗法戰爭中,我國向越南提供槍枝15.5萬支,槍彈5785萬,火炮3692門,炮彈108萬多發,手榴彈84萬多枚,汽車1231輛,軍服140多萬套,還有糧食及副食品1.4萬多噸,油料2.6萬多噸。還有大量的藥及軍用物資。
要知道,這段時間從1950年到1953年,解放軍也在朝鮮同聯合國軍激戰,自己尚且缺槍少彈。
可以說,這麼巨額的援助,對於中國來說是盡了全力了。
要知道,越盟在1945年底一共才有3萬5000支手槍、步槍和卡賓槍,還有1350挺輕機槍,200門迫擊炮和各型火炮54門。
可見,我國的援助讓越盟武器有著本質的飛躍。
以援助的15.5萬支槍械為例,越盟正規軍長期維持10萬人,可以做到每人1.5支槍。
在我們的大量援助下,越盟實力迅速增強。
由此,法軍更是捉襟見肘。
到了1953年,法軍在越南約有19萬軍隊,其中法國白人士兵5萬多人,外籍軍團2萬人,北非阿拉伯軍隊(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人)3萬人,越南士兵7萬人,另外還有海空軍1萬5000多人。
這些軍隊成分複雜,很多都是烏合之眾。
真正比較可靠的部隊,只有法國白人士兵和外籍軍團區區7萬多人。
搞笑的是,後來美軍在越南保持60萬規模,尚且不能獲得勝利,更別談區區7萬多人。
到了奠邊府戰役之前,法軍已經陷入戰略頹勢,疲於招架。
越南打得一團糟,連法國控制的寮國、柬埔寨也是一樣。
1953年11月9日,法國被迫承認柬埔寨獨立,把權力移交給王國政府。
通過中蘇提供的大量火炮,越盟的攻堅能力有著明顯的增強,這是法軍所不知道的。
而此時越盟仍然保持著正規軍10多萬,民兵20多萬的規模。
在1953年,法軍決定還是以要塞式防禦,遏制越盟的運動戰。
他們在靠近寮國的奠邊府,修建了一個要塞基地,這裡扼守越盟通往寮國的必經之路。
法國人認為,越盟想要維持和寮國的聯繫,必然會攻打奠邊府。
只要在這裡修建堅固工事,可以將越盟軍隊引誘過來攻堅,然而集中火力給予殲滅的重創。
顯然,相比在無邊無際的叢林和山地中尋找越盟士兵,這種方法更簡單有效。
只是,法國人應該想到,奠邊府是孤懸敵後的陷阱,四周都是高山和森林,地面交通無法維持,只能依靠空運。
而奠邊府距離河內有300多公裡,想要維持空中運輸也並不容易。
然而,法軍對于越盟的攻堅能力過於輕視。
他們認為只需要堅固工事配合重武器和空運,就足可以守住奠邊府要塞。
1953年11月20日,法軍2000多傘兵空降到奠邊府,擊退這裡2個越盟衛戍連,開始修建御工事。
前後花費3個月,法軍工兵基本完成了奠邊府工事的修建,駐紮了大量的炮兵部隊。
資料中這麼寫:整個防禦體系由數個據點構成。每個據點以一女子名字命名。各據點由數個理論上,相互可以支援的支撐點構成。
北邊是孤立的加布裡埃爾據點,由阿爾及利亞第5步兵團駐守。
其東南面是比阿特麗斯據點,由外籍軍團第13半旅的第3營駐守。
由主要機場周圍的工事構成的於蓋特據點,由外籍軍團第2團第1營和一支155毫米炮兵部隊駐守。
於蓋特據點西面和北面是安妮·瑪麗據點,由泰國人駐守。
在安妮·瑪麗據點以南是克洛迪娜據點,由外籍軍團第13半旅的第1營駐守。
楠雲河以東是多米尼克和埃利亞娜據點,分別由阿爾及利亞第3步兵團第3營和第4摩洛哥步兵團駐守。
再往南3英裡便是孤立的伊莎貝爾據點。
這一處境危險的據點由下列部隊堅守:外籍軍團第3團第3營、阿爾及利亞步兵第4團第2營、一支法國人指揮的摩洛哥部隊、一個105毫米炮兵連和一支坦克部隊。
戰地司令部和野戰醫院位於克洛迪娜據點正北的地下掩蔽部裡。步兵的坦克和炮兵等機動部隊也集中在此。
當時,奠邊府駐守的法軍兵力,有5000人。
同之前的預計一樣,越盟通過持續的伏擊和遊擊,完全切斷了奠邊府和法軍後方的陸地聯絡。
法軍只能依靠空軍增援!
由於奠邊府修建了多條跑道,運輸機可以降落,空中運輸量有很大提高,大體夠用。
戰前,越盟軍總司令武元甲同中國軍事顧問團長韋國清,一致認為要打奠邊府。
法軍如此精心修建工事,絕對不可能隨便放棄。
而奠邊府孤懸越盟控制區後方,是最好的攻擊目標。
周邊的大量叢林以及中國援助的防空火炮,可以抵消法軍的空中優勢。
法軍的火炮多,攻勢堅固,越盟也有數百門中國援助的榴彈炮,火力有一定的優勢。
至於兵力上,法軍雖逐步增兵到接近1萬人,越盟可以動用8萬人,各方面都是穩操勝券。
直到1954年3月13日越盟發動進攻,法國人仍然樂觀的認為:這裡會像一戰凡爾登戰役那樣,通過防禦消耗掉越盟數萬主力部隊。
法軍不擅長叢林運動戰和遊擊戰,恰恰可以利用這種防禦戰來瓦解越盟的軍力,進而扭轉在越南的頹勢。
事實證明,奠邊府將成為法軍的墳墓。
在第1天的攻勢中,越盟就使用了20門76.2毫米榴彈炮、20門122毫米榴彈炮、80門105毫米榴彈炮,以及無數迫擊炮。
法軍被越盟強大的炮兵火力驚呆了,一度陷入混亂中。
第一天的進攻,法軍就損失了近千人,部分陣地被攻佔。
法軍炮兵司令夏爾·皮羅,曾吹牛可以毫不費力打垮越盟炮兵。
其實,當時法國在越南還有數百門庫存的火炮,本來考慮再部署一批到奠邊府。
然而,皮羅認為根本沒有這個必要:越軍朝我們的陣地打不了3發炮彈,就會被我的大炮幹掉!
事實上,皮羅的自傲也有一定根據:奠邊府中央陣地只有2.5平方公裡,就部署了12門105毫米榴彈炮、4門155毫米榴彈炮和24門120毫米重迫擊炮。
只是皮羅做夢也沒想到,越盟竟然會在猴子都難以通過的叢林山地中,拖來了100多門大口徑火炮。
第一天的炮戰的慘敗,讓皮羅羞愧難當,用手榴彈自殺身亡。
更可怕的是,法軍戰後估計,越盟最多可能發射2.5萬發炮彈,整個戰役發射了35萬發。
每天至少有1000枚炮彈,1500枚迫擊炮彈落在法軍頭上。
法軍引以為自豪的防禦火力網,實戰中作用卻有限。
在中國顧問的建議下,越盟士兵耐心的挖了一條條的壕溝,緩慢的接近法軍工事。
最初,越盟士兵對此極為不滿,認為浪費時間、工作量太大,還不如用人海戰術衝鋒。
然而,幾次小規模衝鋒,越盟士兵只是留下大量屍體而已。
由此,越盟士兵開始信任身經百戰的中國顧問們,堅持土木作業,以大大減少傷亡。
相反,法軍往往被越盟挖地道一直挖到工事前60米(手榴彈投擲距離),防禦火力優勢無法發揮。
可見,越盟的戰術是很高明的。
雙方混戰到16日,法軍已經傷亡數千人,協同作戰的部分越南民兵武裝叛逃。
而機場又開始遭到連續炮擊,起降的飛機不斷被擊毀,補給運輸量大減。
至此,法國人如果還有點理智,就應該及時將部隊撤走。
法軍不承認失敗,仍然在不斷運輸補給和增援兵力,將兵力增加到1.6萬人。
可惜,越盟的攻勢猛烈。
法軍回憶:越盟士兵驍勇善戰,戰術動作熟練。他們冒著我們的機槍火力,前僕後繼的衝鋒,毫無畏懼。有的戰壕中,我們被迫和越盟士兵拼起了刺刀和槍託。而我們軍隊裡面的越南士兵,懦弱怕死,我經常發現他們臨戰畏縮。我有時候甚至懷疑,這些越南人,都是來自於同一個國家嗎?
到了4月30日,奠邊府法軍機場被摧毀,法軍飛機只能冒著被防空火炮擊中的危險空投,補給基本斷絕。
其實,這是完全可以估計到的。
早在奠邊府打響前1個多月,越盟就曾將1門76毫米火炮搬運上山,放在一個隱秘的山洞,每天發射幾發冷炮襲擊機場。
這1門炮前後擊毀了12架法軍運輸機!
到了戰爭開始前幾天,越盟已經不再進行冷炮襲擊,而是堂而皇之的開炮轟擊機場了。
無奈之下,法軍的運輸機只能採用空投補給。
這邊,越盟布置了80門37毫米高射炮,編織起密集的防空火力網。
由此,即便法軍運輸機不顧空投精度,高速低空飛過叢林,也有很大的危險。
法軍被分割包圍在2平方公裡的地帶,敗局已定。
即便越盟實力佔據了絕對的上風,想要吃掉法國人並不容易。
法軍戰鬥力並不弱,裝備大量火炮甚至還有坦克,天上還有空軍的支援。
當時法國空軍戰機,已經肆無忌憚的胡亂投擲凝固汽油彈了。
好在,越南4月可怕的雨季,大大削弱了法國空軍的戰鬥力。
法國飛行員抱怨:傾盆大雨中駕駛戰機低飛本身就很危險,更別說還要作戰了。
況且,此時法軍已經困獸猶鬥,不勝利就要死亡,只能拼死抵抗。
在攻堅中,越盟傷亡很大,戰鬥極為慘烈。
當時法軍聽從美國顧問的建議,部署了一種在韓戰頗為有效的4聯裝12.7毫米高射機槍。
這種機槍採用電擊發,可以控制4支槍管輪流開火,每次2支槍管齊射,另外2支則處於待擊發狀態,這樣可以防止槍管過熱。
在韓戰中,該機槍不是用於防空,而是採用平射壓制進攻的志願軍部隊。
由於4聯裝機槍火力非常驚人,士兵靠人肉衝鋒根本就不能突破。
這就是美國所謂「以火海對付人海戰術」!
而法軍的機槍和迫擊炮眾多,防禦火網還是很強的。
資料中這麼寫:越軍以前從未經歷過長期反覆爭奪的惡戰,傷亡實在是太大了!
步兵312師攻打D2 、D3高地,被法軍高射機槍火力覆蓋,一個精銳主力營一天就打殘了;
步兵308師向H6高地衝擊,遭到法軍空地火力輪番打擊,主攻團被壓下來,傷亡500餘人;
A1高地的爭奪最為血腥慘烈,步兵316師與法軍反覆進行爭奪,雙方陣地犬牙交錯。
316師師長黎廣波接到報告,說攻擊部隊又被擊退,法軍還發起了反衝擊。
他一時手足無措,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旁邊的中國顧問徐成功急了,拉住黎廣波,要求其立即命令用炮火攔截法軍,並把預備隊拉上去,不要想著再保存實力,一定要反衝擊,迅速把敵人壓回去!黎廣波聽了話,總算是穩住陣腳,佔領一半陣地和法軍形成對峙。
武元甲接到316師主攻團團長打來電話叫苦,不禁當場憤怒,高聲喊著:「鎮靜!鎮靜!」然後摔下電話就走開了。參謀過去想請示總司令,發現武元甲臉色蒼白,手腳都在發抖。
據說情況一度危急,越盟一線部隊傷亡很大,有的部隊幾乎沒兵了。
武元甲考慮放棄奠邊府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武元甲多次對中國軍事顧問團團長韋國清說「如果不能儘快取勝,要是法國向美國求援,杜勒斯往奠邊府扔原子彈怎麼辦?」韋國清則不斷給武元甲打氣,要求繼續堅持。一次越軍師團級指揮員開會期間,一個師長認為「不能這樣拼!把兵都拼光了,將來怎麼辦呢?應該撤。」,韋國清當眾回答:「如果你們不願意打了,就把我一個人留下來打!」
從5月1日開始,越盟發動總攻。
6天後,法軍指揮官卡斯特裡準將宣布投降,奠邊府戰役結束。
戰役從1954年3月13日至5月7日,歷史54天之久。
法軍打了一場不可思議的戰役,導致1.6萬軍隊被殲滅(其中2000多人戰死,8000多人受傷),前後有62架戰機被擊落。
法軍最精銳的11個營與傘兵預備隊,被成建制消滅。
越南的法軍元氣大傷,有生力量損失十分之一,根本無法恢復。
越盟傷亡達到2.3萬人,比法軍要大得多。
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奠邊府這種傷亡比還是可以接受的。
此戰最倒黴的,就是法國外籍軍團!
法國人知道奠邊府戰役非常兇險,就將外籍軍團去作戰。
參戰的外籍軍團共有7個營,佔總兵力一半以上。
而此戰7000名沒有受傷的法軍戰俘,也遭到越盟軍官的毆打和虐待,最終只有3000人活著回到法國。
在越南人看來,這就是侵略者應有的下場。
奠邊府戰役,完全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戰役。
法軍讓自己變成了甕中之鱉,擺明了被敵人殲滅。
在今天看來,奠邊府戰役還沒開始,法國人就註定要失敗。
奠邊府戰役後,法軍明白自己無力控制越南,被迫同越盟進行談判。
雙方在7月達成協議,法國同意撤出越南,結束長達70年的殖民時代。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