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故事。例如抗美援朝戰爭中雙方的火力情況、志願軍的統帥人選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志願軍的總兵力問題。從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將近3年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到底投入了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其實,每個階段的兵力都不一樣。
首先,我們聊聊韓戰的起源。在古代歷史上,李氏朝鮮王朝曾經是明清兩朝的核心藩屬國之一,其他兩個藩屬國是安南和琉球。李氏朝鮮在各方面,向明清兩朝學習。例如服飾、文字等諸多方面,與中原王朝非常接近,在眾多的韓劇中,經常看到明朝服飾的影子。當時,《資治通鑑》《史記》等中國經典書籍,屬於李氏朝鮮貴族子弟們的必讀刊物。在19世紀末期,經歷了30多年的明治維新之後,隔海對望的日本迅速崛起,並且開始了對外擴張。
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清朝被日本打得一敗塗地,日本迫使清朝籤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隨後,朝鮮半島被日本所吞併,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立了總督府,一直統治到了1945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的時候,蘇聯軍隊已經挺進了朝鮮半島北部,美國軍隊還遠在衝繩列島附近。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和蘇聯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雙方都進行了讓步,以北緯38度線為界限,劃定了雙方的勢力範圍,這就是朝鮮和韓國的前身。
1948年,蘇聯從朝鮮境內撤軍以後。隨後,美國從韓國境內撤軍。由於各方面的矛盾,南北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深。最終在1950年6月,爆發了韓戰。戰爭爆發的初期,朝鮮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先後佔領了漢城、大田等大片地區,韓國的軍隊兵敗如山倒,全面向南潰退。即便是麥克阿瑟命令美國第8集團軍參戰,也沒有多少起色,在戰局最精彩的時候,朝鮮人民軍已經佔領了朝鮮半島上92%的土地和90%以上的人口。
美國和韓國軍隊的10餘萬人馬,被擠壓在釜山周圍不足1萬平方公裡的地區內,眼看就是上演「英國敦刻爾克的翻版。」就在這個時候,麥克阿瑟上演了險中求勝的仁川登陸戰,7萬多美國軍隊登陸。隨後,戰爭局勢開始迅速逆轉,並且逐步惡化。開始大舉北上,越過了三八線,並且對「勿謂言之不預也」的警告,置若罔聞。截至1950年10月,戰火已經燃燒到了我國的鴨綠江邊。
出於各方面的原因和安全考慮,毛主席高瞻遠矚,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其實,早在韓戰爆發的初期,1950年7月,毛主席已經抽調第四野戰軍的第13兵團,組成了東北邊防軍。10月8日,彭德懷被正式任命為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任政委。14天後,以東北邊防軍的幾個軍為主力,組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始了抗美援朝的新徵程。
志願軍入朝的初期,志願軍下轄了38軍、39軍、40軍、42軍、66軍和50軍(原滇軍第60軍)等6個軍,再加上工兵、鐵道兵等其他輔助部隊,總兵力達到了35萬多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以後,迅速扭轉了戰局,把美軍從鴨綠江邊反推到了三八線附近抗美援朝戰爭初期的一系列戰鬥,基本上都是上述部隊完成的。但隨著戰爭局勢的不斷變化,除了第8集團軍、第10軍之外,美國先後抽調了第9軍、第1軍加入了戰爭。
美國軍隊不斷增兵以後,依靠志願軍原有的6個軍,已經無法滿足戰略防禦和作戰需要。因此,原本駐紮在東南地區的第9兵團,奉命入朝參戰。起初參戰的13兵團,屬於第四野戰軍的拳頭兵團,尤其是第38軍、39軍和40軍,屬於第四野戰軍的王牌軍。至於第9兵團,則是第三野戰軍的尖刀兵團,原本承擔進行島嶼登陸作戰的重任。第9兵團下轄了第20軍、第26軍、第27軍等3個軍,總計15萬多人入朝參戰。
隨後的一系列戰役,基本上是第13兵團和第9兵團東西分工、相互負責完成的。進入第四次戰役的末期,情況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一,第9兵團和第13兵團久戰疲憊,而且出現了一定的官兵傷亡。因此,需要進行休整和補充。第二,在美國的幫助下,韓軍的總兵力不斷增加,一系列的新部隊,不斷投往前線。第13兵團和第9兵團,都面臨很大的壓力。因此,第二野戰軍的第3兵團和第一野戰軍的第19兵團,先後奉命入朝參戰。
第3兵團屬於第二野戰軍的主力兵團,整個兵團15萬多人。第19兵團在解放戰爭時期,屬於華北地區的主力部隊。後來由於西北作戰需要,編入了第一野戰軍。整個兵團12萬多人,下轄了3個軍。兩個兵團先後入朝參戰以後,迅速穩定了局面。其中,隸屬於第3兵團的第15軍,湧現了黃繼光等一系列英雄人物。戰爭進入了對峙的狀態,雙方在三八線附近反覆較量,眼看從正面突破沒有希望。美國軍方計劃利用自己的海軍優勢,在志願軍的後方,沿著朝鮮的海岸線,再次組織一場「仁川登陸戰。」
鑑於美軍具有組織沿海登陸的可能性和能力,我國先後抽調第20兵團和第23兵團入朝作戰。其中,第20兵團9萬多人、第23兵團5萬餘人。截至這個時候,再加上鐵道兵師、航空師、炮兵師等一系列的部隊,1951年秋天,志願軍的總兵力達到了110多萬人。請注意,美國軍隊擁有武器裝備方面的壓倒性優勢。陸軍擁有大量的火炮、坦克和其他自動化火器。此外,可以出動空軍戰機進行掃射和轟炸,空軍戰機達到了1700多架。海軍能夠利用大口徑艦炮,對於沿海地區進行轟擊。
時間進入1952年以後,鑑於當時的作戰需要和實際問題,部分部隊開始回國休整。與此同時,從各個野戰軍抽調的部隊,開始進行輪換模式。先後有第1軍、第16軍、第21軍、第54軍、第23軍、第24軍、第46軍等7個軍,入朝作戰。當時,雙方一直是邊打邊談的局面。進入1953年之後,為了在談判桌上贏得更多的利益,美國軍隊發動了新一輪的攻勢。請注意,截至1953年,韓軍的總兵力已經突破了60萬。經過美軍的訓練和武器換裝以後,韓軍擁有了一定的戰鬥力。
60餘萬韓軍的投入,加上美軍、英軍等其他國家的軍隊,總兵力達到了120萬左右,大大增加了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壓力。截至1953年,朝鮮人民軍達到了45萬多人,但相當一部分都是新兵部隊。為此,志願軍部隊的兵力仍在增加。截至雙方停戰之前,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達到了19個軍,總計59個步兵師。此外,還有10多個炮兵師、10餘個鐵道兵師,再加上航空師、公安師、防空師、坦克部隊、工兵部隊、後勤運輸部隊等各種部隊。通過統計,志願軍此時的總兵力,達到了135萬左右。
志願軍和人民軍的總兵力,達到了180萬左右。對面的聯合國軍和韓軍,總兵力在120萬人左右。在狹窄的朝鮮半島上,雙方投入了300餘萬兵力,兵力的密度非常大。在戰爭期間,有一部分人會有疑問,美國總計才投入了4個軍,為何會達到40多萬人呢?請注意,美國軍隊的情況,與志願軍部隊、美國軍隊投入了大量的空軍和海軍,這些部隊並不參與地面作戰,但已經參加了戰爭,而且下手非常狠。
在抗美援朝期間,中國有14萬英雄兒女埋骨他鄉。其中,陣亡11.5萬多人。事故死亡、運輸死亡和病故等非戰鬥死亡2.5萬餘人(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朝鮮半島上出現了傳染病,這一問題很嚴重)。至於美國軍隊的傷亡數字,陣亡54200多人。但是在負傷人數上,存在很大的爭議。目前,存在14萬多人和17萬多人兩個說法。
究竟哪個說法更貼近真實,連美國自己也說不清楚。不過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志願軍入朝參戰以後,把美國軍隊從鴨綠江邊反推回三八線附近,確保了東北大後方的安全。抗美援朝戰爭屬於立國之戰,打出了新中國的軍威國威,也打出了新中國的底氣和膽氣。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