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背後的水門橋戰役,志願軍戰士用生命譜寫抗美援朝的讚歌

2020-11-24 騰訊網

一個月前,抗美援朝巨片《金剛川》震撼登場,再加上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一時間,全國上下再次掀起了一股空前的愛國熱情。其實,《金剛川》反映的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1950年11月25日-12月24日)中志願軍東線的「長津湖戰役」中的一次戰鬥,稱為「水門橋戰鬥」或「水門橋阻擊戰」。

無獨有偶,在西線戰役中,志願軍38軍的一個由321人組成的偵查特遣隊成功穿插到德川,炸毀了聯合國軍撤退必須經過的武陵裡大橋,那次炸橋的戰鬥也被搬上了銀幕,電影的名字叫《奇襲》。《金剛川》中的「水門橋戰鬥」反映的同樣是志願軍為了阻止美軍撤退逃跑而炸毀水門橋,不過炸毀水門橋遠比想像的要困難得多。

如果說志願軍的第一次戰役打了聯合國軍一個措手不及的話,那麼第二次戰役就是志願軍和聯合國軍真正的鬥智鬥勇,但即使是這樣,聯合國軍總司令在發起「聖誕攻勢」(1950年11月6日-12月24日)時仍然自負地認為在朝鮮只有3萬志願軍和3萬人民軍。可他哪裡想得到,志願軍在西線正面埋伏了50軍、66軍、39軍和40軍共4個軍,38軍和42軍早已穿插到西線的南面切斷了以美國第8集團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退路。

而在東線,原來準備用來攻臺的宋時輪第9兵團已經入朝,就埋伏在長津湖和赴戰湖所組成的長津湖地區。令中國人民傷心的是,1950年的朝鮮遭遇了50年以來氣溫最低的冬天,氣溫低至零下45-50度。第9兵團的20軍、27軍和26軍分別從1950年11月7日、12日和19日秘密入朝,雖然這三個軍每個軍多達5萬人,但長期戰鬥在我國江南的這三個軍在上火車後才知道要去的是朝鮮戰場。

軍情似火,第9兵團根本來不及按原定計劃在遼陽和瀋陽將單薄的軍裝更換成冬裝,只是在臨時停車時,東北邊防部隊的官兵們主動脫下身上的衣帽換給第9兵團的官兵,但那只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第9兵團就這樣風風火火地去到了冰天雪地的朝鮮長津湖地區,準備發動志願軍第二次戰役的東線作戰。據稱,第9兵團入朝第一天就凍傷了700多人。

1950年11月25日,志願軍第二次戰役首先在西線打響,原定在同一時間發動的東線戰役因為天氣的特殊原因被推遲了兩天。11月27日晚上10時,第9兵團以26軍做後備隊,埋伏在長津湖地區的20軍和27軍共10萬大軍突然向近5萬人的美軍第10軍陸戰1師和美軍第7師發動攻擊,美軍迅速被志願軍截成五段而被包圍。值得一提的是,美軍陸戰1師和美7師的第32團「北極熊團」是參加過太平洋戰爭的王牌部隊,而美7師的師長曾經是美國駐華軍事顧問團團長巴達維。

對志願軍突然從冰天雪地裡冒出來,美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和美7師師長巴達維一點也不驚訝,因為他們早就知道部隊會遭到這樣的命運。如果不是麥克阿瑟和第10軍司令阿爾蒙德一再命令和催促他們向鴨綠江邊挺進的話,他們或許不會落入志願軍的伏擊圈。不過,陸戰1師和第7師也不是吃素的,他們迅速地以200輛重型坦克在三個重要地段組成了堅固的環形防禦工事,拼死抵抗。志願軍雖對美軍形成分割包圍之勢,但僅靠落後的武器和彈藥一時難以殲滅敵軍。

戰鬥持續到第二天,麥克阿瑟和阿爾蒙德終於意識到西線的志願軍有至少5個軍的兵力,而東線的志願軍至少有2個軍的兵力,當然了,他們也知道美軍中了志願軍「誘敵深入」之計而陷入重圍,於是立即命令美軍迅速撤退,並組織強大的海空力量幫助美軍逃離。

在東線,美陸戰1師和美7師的撤退路徑和方向是:先從長津湖地區撤退到有臨時機場的下碣隅裡,接著從18公裡外的古土裡經水門橋撤退到鹹興,然後從興南港乘船逃跑。12月4日,美軍撤退到了下碣隅裡,但在撤退路上遭到志願軍的層層阻擊,每小時只能前進300米,從長津湖地區到下碣隅裡22公裡的路上,美軍丟下了1500多具屍體。

下碣隅裡戰鬥異常的慘烈,在這裡誕生了志願軍第一個「特級英雄」楊根思,他是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負責率一個排的戰士據守可以俯瞰下碣隅裡的1072高低。楊根思排戰鬥到只剩下他和兩個負傷的戰士,最後,楊根思讓兩個傷員撤退,自己抱著炸藥包衝向美陸戰1師的隊伍中與美軍同歸於盡。

美軍從12月6日凌晨開始從下碣隅裡撤退,但當他們費盡千辛萬苦到達古土裡時,卻發現通往鹹興的唯一撤退通道水門橋被志願軍炸毀了,同時,志願軍的預備隊26軍也會同20軍和27軍千方百計阻擊和殲滅美軍。

水門橋是架在長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懸空單車道橋梁,跨度僅8.8米,兩側是懸崖峭壁,橋下是萬丈深淵。早在12月1日,支援軍60師一支小分隊就炸毀了水門橋。準備過橋撤退的美陸戰1師在12月4日發現水門橋被炸毀後,迅速重新架起了一座木質結構的橋,這叫埋伏在附近負責炸橋的志願軍戰士們焦急萬分。

當然了,炸毀與修復並保護水門橋是志願軍和美軍之間的一場鬥智鬥勇的戰鬥。白天是美軍的天下,他們有飛機、坦克和大炮,志願軍只有手榴彈、炸藥包和簡陋的迫擊炮和火箭炮,但到了晚上,那就是志願軍的天下了。一句話,美軍白天修橋,志願軍就在晚上炸橋,就看誰有耐心並堅持到最後。當然了,雙方為此發生的無數次小規模戰鬥都非常慘烈。

12月4日晚上,志願軍再次出擊,第二次炸掉了水門橋。不過到了12月5日,美軍工程兵又架起了一道鋼製結構的車轍橋。志願軍戰士火了,到了晚上,志願軍連同水門橋的橋墩一起第三次把水門橋給炸了,而且把鋼材都扔到了萬丈深淵。

不過,美軍並沒有灰心喪氣,他們居然在12月7日通過八架大型C119運輸機從日本空運來了8套每套重達1.1噸的車轍橋組件,並在嚴密防護下,在12月8日下午第三次修復了水門橋,這座車轍橋可以承載50噸的重量。這一次,志願軍只有干著急了,憑藉簡陋的裝備,志願軍再也破壞不了水門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美軍以及一輛輛的坦克和卡車從12月9日起趾高氣揚地通過水門橋。

通過水門橋時,美陸戰1師居然沒有遭到志願軍的阻擊。美軍當然感到懷疑,於是派部隊到附近搜查,搜查結果讓美軍感到異常震驚。原來,負責阻擊美軍過橋的是志願軍58師172團的兩個連,但這呈戰鬥隊形和姿勢擺開的兩個連的戰士已經全部凍死在所埋伏的戰場上。雖然美軍自身也身處絕境,但他們對被凍死的這兩個連的志願軍戰士也肅然起敬。

美軍陸戰1師最終到達了鹹興,並在12月24日從興南港登船撤離,志願軍的第二次戰役也到此結束。據稱,負責阻擊美軍通過水門橋的58師師長在獲知部隊沒有阻擊任務後火冒三丈,但當他親赴現場看到無數埋伏在冰天雪地裡被凍死的志願軍戰士後傷心地哭了。

水門橋戰鬥是長津湖戰役的一部分,而長津湖戰役與西線的清津江戰役合稱「清長戰役」,也稱「清長大捷」。志願軍的第二次戰役就這樣以殲敵3.6萬(美軍2.4萬)而結束,不過志願軍也傷亡3.07萬人,凍傷5萬餘人,凍死1千多人,宋時輪的9兵團3個軍不得不暫時撤出戰鬥進行休整,直到第五次戰役才重返戰場。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原來《金剛川》正是抗美援朝志願軍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中的
    1953年7月13日,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後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 金剛川,位於源於北漢江(韓語: ,Bukhangang*)是漢江的兩條主要支流之一,起源於江原道北部的金剛山,所以在朝鮮的部分又叫金剛川。
  • 《金剛川》橋梁是哪一場戰役 為何美軍炸不掉金剛川的那座橋?
    金剛川戰役簡介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1950年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國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然而次日下午4時左右,四架"黑寡婦"呼嘯而來,火力直指這座「生命之橋」。「黑寡婦」離去後,七孔橋被炸掉了五孔。同時,敵人開始正向我軍前沿883.7高地反撲。工程連戰士在張振智的指揮下,立即開始了第二次架橋。儘管周圍爆炸不斷,全連官兵們不計生死,拼命架橋,最終按時完成了任務。敵人當然不會放任我軍架橋。就這樣,修了炸,炸了修,張振智帶領的戰士們先後7次在金剛川上修復這座長37米長的橋。
  •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 是一場怎樣的戰役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這種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的電影,故事主要以「橋」為主線,展現出當時中國志願軍不怕死、不服輸的英勇精神。電影的名字---金剛川,實際上是一條河流,以金城戰役為背景,講述了志願者工兵冒著性命之憂,無論敵人如何轟炸,金剛川上那座橋總能修好!
  • 最後一戰,電影《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究竟什麼樣?
    金城戰役期間,準備向南朝鮮軍隊陣地發起衝鋒的志願軍戰士為了凸顯艱難,電影《金剛川》中,金剛川橋是一座簡易的人梯浮橋。電影《金剛川》中的金剛川橋 電影《金剛川》中志願軍修橋場景而實際上,張振智要修的橋比這個還難。
  • 獨家策劃|電影《金剛川》:踏上沒有退路的戰役
    提起抗美援朝,我們先想到的是上甘嶺戰役、松骨峰戰役、長津湖戰役,按慣性思維,你會推測還有個『金剛川戰役』,但是上網一查,發現搜出來的都是金城戰役,少有提及金剛川。金城戰役是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接近尾聲時,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金城發動的最後一場大型戰役。此役志願軍殲敵5.3萬餘人,將南朝鮮軍4個師打殘,收復陣地160餘平方公裡,有力地配合了停戰談判。
  • 《金剛川》定檔10月25日,張譯、吳京、鄧超出演志願軍戰士
    9月24日,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官宣定檔10月25日,在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之際,以熱血光影向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該片同時曝光了演員陣容,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將共同出演。
  • 用複雜時間序列講一個簡單的故事,《金剛川》的感動來自它的平凡
    金城戰役的關鍵時刻,燕山部要插入前線,卻被金剛川下的江水擋住去路。隱蔽在距金剛川三四十裡路外的萬人軍隊要在一小時之內趕赴金剛川通過大橋。駐守金剛川的工兵連的任務是每當橋梁被炸毀,就要迅速修完,以確保大部隊能按時抵達前線。而對岸的高炮班,任務就是幫助工兵守橋、阻攔轟炸機的襲擊。
  • 金剛川白馬,失敗的藝術加工!真實志願軍軍馬,吃苦耐勞功勳卓著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今天再來說說《金剛川》。 看了電影後,覺得《金剛川》中對志願軍戰士的犧牲精神刻畫得很到位,對志願軍戰士敢打敢拼的鬥爭精神也體現得淋漓盡致,但過多想當然的藝術加工卻反應了導演和編劇對那場戰爭的不了解!
  • 《金剛川》俺們只有十七八歲,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過那座橋!
    關鍵是敵人也知道這座橋的重要性,它是志願軍關係到本次戰役成敗的重要後勤物質戰略通道。對M國敵人來說,那就是必須不計成本,狂轟亂炸毀掉它,M國多的是飛機和彈藥。 電影就是講述金剛川上的這座橋,而志願軍和美軍之間為護橋和毀橋雙方展開了生死較量的故事。
  • 封面會客廳丨《金剛川》4天破4億 吳京:張譯用後腦勺就能猜出我要...
    10月26日,電影《金剛川》上映4天,票房突破3億。這部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導演的電影,甫一上映就獲得了貓眼年度最高開分9.4分。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等人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戰場,志願軍用血肉之軀搭起了生命之橋,殘酷而悲壯。這是吳京和張譯繼《攀登者》之後的再一次合作,兩大演技派用一種有信念感的表演,刻畫了炮兵之間的兄弟情,細膩而傳神。
  • 金剛川的背後,金城戰役:抗美援朝終局之戰
    李承晚 戰役前部署 志願軍指揮部在金城戰役打響前,三個軍團的指揮官都想打這關鍵性的一仗,3兵團司令許世友戰功赫赫
  • 渡過金剛川之後:1953年夏天,我親歷的「金城反擊戰」
    孫魁元(1926.10-2019.8),天津人;親歷抗美援朝金城反擊戰;曾獲三級解放勳章、獨立自由勳章及朝鮮國際功勳章等;1981年—1985年任陸軍第19軍副軍長,離休後定居杭州。寫在前面:上周末我去看了電影《金剛川》。電影從三個不同的視覺講述了同一個故事:志願軍修橋,美國人炸橋。
  • 軍團策劃|「軍號、十字鎬、衝鋒鎗……」探尋抗美援朝文物背後的故事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 展出文物一千多件 而每一件文物的背後 都有著令人動容的英雄故事
  • 《金剛川》定檔10月25日,演員陣容強大,繼《八佰》後又一新作
    8月下旬,《八佰》點映期間,管虎仍在丹東拍戲,外界猜測《金剛川》正在緊急拍攝中,24日,《金剛川》電影宣布定檔10月25日,以此來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金剛川》是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
  • 《金剛川》正式定檔1025,抗美援朝檔預測50億
    僅僅一個半月後的9月24日,《八佰》今天取得了第36個單日票房冠軍,而《金剛川》也於近日正式殺青並定檔,創造了新的中國速度。 根據國家電影局備案,由中影主控出品的《金剛川》在今年3月正式備案,編劇陣容除了管虎之外,與管虎合作了《前夜》與《八佰》的編劇葛瑞也是其中之一。
  • 還原真實的《金剛川》,1953年,金城戰役
    恰逢抗美援朝70周年近期上映的歷史題材影片《金剛川》,為這次偉大的戰爭做了獻禮,今天帶大家一起去了解這場為整個韓戰做結的最終一戰,金城戰役。炮彈如雨點般落22公裡的敵軍陣地上,不到半個小時就往南朝鮮的首都師三師六師八師陣地上整整傾瀉了1900噸炮彈,這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炮擊。在猛烈的攻擊下,前哨陣地一個接一個被粉碎,一個小時後,20兵團就將南朝鮮軍陣地衝擊的七零八落,伴隨著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志願軍的將士們殺聲震天動地,很快敵軍戰線被全線突破,整個戰場已經完全被志願軍主宰。
  • 抗美援朝歌曲:受訪者最愛唱《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和《我的祖國》
    受訪者主要通過影視作品和媒體報導了解抗美援朝戰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當年那些振奮人心的歌曲,至今依然在傳唱。
  • 《金剛川》講述抗美援朝故事 演員混剪版視頻發布
    《金剛川》講述抗美援朝故事 演員混剪版視頻發布  9月29日,電影《金剛川》片方發布演員混剪視頻,主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在以往的作品中飾演的軍人形象被剪輯在一起,凸顯出中國軍人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