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團策劃|「軍號、十字鎬、衝鋒鎗……」探尋抗美援朝文物背後的故事

2020-11-25 騰訊網

「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

展出文物一千多件

而每一件文物的背後

都有著令人動容的英雄故事

▲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期間使用過的武器

文物一:彭德懷使用的望遠鏡

1950年10月19日

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

兼政治委員——彭德懷

率領志願軍赴朝作戰

在朝鮮指揮作戰期間

這支望遠鏡一直伴他左右

也見證了志願軍將士的英勇事跡

▲彭德懷在抗美援朝時使用的望遠鏡

文物二:邱少雲的棉衣碎片

1952年10月12日

邱少雲所在部隊

奉命攻佔391美軍前哨陣地

在潛伏任務中

敵軍的燃燒彈落在他附近

為避免暴露

他紋絲不動,直至被烈火吞噬

犧牲時年僅26歲

▲邱少雲犧牲後殘存的被燒焦的棉衣碎片

文物三:楊根思的白襯衣

1950年11月29日

在抗美援朝戰場小高嶺戰鬥中

負傷的楊根思引爆炸藥包

和敵人同歸於盡

用生命保住了小高嶺陣地

為奪取第二次戰役勝利立下卓越功勳

▲楊根思曾穿過的白襯衣

文物四:曾嚇退敵軍的軍號

1951年1月

在抗美援朝戰爭釜谷裡戰鬥中

志願軍第39軍第116師

第347團7連司號員鄭起

在戰鬥進行到只剩下7名勇士時

他吹響了這把軍號

讓敵軍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

為主力部隊馳援殲敵爭取了寶貴時間

▲志願軍二級英雄、特等功臣鄭起的軍號

文物五:「孤膽英雄」的衝鋒鎗

在抗美援朝第5次戰役中

志願軍戰士劉光子帶領兩名新兵

在雪馬裡地區

全殲英國王牌部隊「格洛斯特營」

俘敵63人

創下韓戰中的俘敵奇蹟

劉光子被授予「孤膽英雄」榮譽稱號

並記一等功

▲劉光子曾使用過的衝鋒鎗和繳獲敵人的槍繩

文物六:「功勳武器」——十字鎬

1950年11月初

中國人民志願軍首戰雲山

美軍騎兵第1師受挫南逃

志願軍副班長趙順山帶人

奉命埋伏,卡住逃敵

在輕機槍不能使用的情況下

趙順山以十字鎬為武器

砍死3個美國兵,榮立一等功

▲志願軍副班長趙順山以十字鎬為武器

如今,很多文物表面已斑駁

但背後的英雄故事永不褪色

從這些文物中

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70年前

志願軍將士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和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致敬!

作者 | 張東盼

來源 | 學習軍團(ID:xuexijuntuan)

監 制:王士彬 張曉輝

編 審:歐 燦 鄒 菲

責 編:張東盼

相關焦點

  • 圓桌|六大館長共話文物故事,故宮將展《韓熙載夜宴圖》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趙國英近日在上海參加SMG《書聲》2020年度文博盛典論壇上透露,原計劃於紫禁城600年推出的「往昔世相:韓熙載夜宴圖和歷代文物畫展」,由於疫情未能如期舉辦,目前,這個展覽正在策劃中,有望在2021年與公眾見面。
  • 鄭同修:讓文物說話,是每一個文博人的責任
    在他看來,一件文物就是一大串故事,博物館的宣傳教育不在於文物的堆砌,而是要發掘每一件文物背後的故事。       文物本身不會說話 需要有人講出故事「眼前的這個車馬坑,來自高青陳莊西周城址,馬的擺放姿勢特殊,又有牛角,很可能與祭祀有關。」在山東博物館三樓的考古山東展廳,鄭同修如數家珍地介紹著一件文物的來歷。
  • 86歲老兵回憶崢嶸歲月講述抗美援朝故事
    86歲老兵回憶崢嶸歲月講述抗美援朝故事 2020-11-09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甘肅驪靬村:探尋漢代中國羅馬軍團後裔(圖)
    義大利學者談驪靬人是羅馬降卒後裔的證據 驪靬人是羅馬軍團?與裕固族人有遺傳學關係 澳大利亞作家:驪靬「羅馬人」更可能是一支移民 驪靬「羅馬城」作為國際學術爭議話題的由來學者:說「驪靬安置羅馬戰俘」沒有事實依據  在地圖上甘肅省好像一把鑰匙,自東到西鎖著無數神秘的故事。
  • 歷史符號般的衝鋒鎗,也是同盟國手中的利器——湯姆遜衝鋒鎗
    一開始海軍陸戰隊的兩腳獸們拎著霰彈槍去的,後來發現湯姆遜衝鋒鎗火力不錯,於是兩腳獸們也用上湯姆遜衝鋒鎗,一路平A撂倒了所有黑幫分子,捎帶腳還給湯姆遜衝鋒鎗贏得了'罪惡剋星'的稱號。三、軍隊手中的湯姆遜衝鋒鎗地說實戰就是最好的廣告,湯姆遜衝鋒鎗憑藉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的黑幫鬥爭裡打響了名號,成為了街頭火併的最佳利器。
  • 《金剛川》講述抗美援朝故事 演員混剪版視頻發布
    《金剛川》講述抗美援朝故事 演員混剪版視頻發布  9月29日,電影《金剛川》片方發布演員混剪視頻,主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在以往的作品中飾演的軍人形象被剪輯在一起,凸顯出中國軍人的家國情懷。
  • 取材真實案件的反特故事,拍成了這部家喻戶曉的抗美援朝電影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從五十年代中期開始,反映抗美援朝戰爭,謳歌中國人民志願軍,成為國產戰爭故事片的一個重要題材,湧現出《上甘嶺》《英雄兒女》《奇襲》《打擊侵略者》等一大批優秀影片,充分展現了志願軍與侵略者浴血奮戰,全國人民支持抗美援朝戰爭,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生動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材。
  • 關於M3「黃油槍」的那點故事,為啥二戰衝鋒鎗就它最長命
    而M3這把衝鋒鎗記得第一次接觸是在《命運戰士2:雙重螺旋》裡頭,那會我還在讀初中,而對其印象深刻的原因便是這把槍在遊戲中最早出現,同時傷害非常弱雞,玩起來特別不爽。當然,遊戲歸遊戲,現實當中的M3不能說有多優秀,但它很實用。確切來說,M3的性價比讓它在同期服役的其他衝鋒鎗都壽終正寢之後,到現代還活躍在前線。
  • 全球最危險衝鋒鎗:赫赫有名的蠍式衝鋒鎗第2,第1無人不愛
    眾所周知,衝鋒鎗是槍械類型中的一種,它的特點就是穩定性高、射速快、威力大,在有效的射程內,可以輕鬆的撕碎任何武器,比槍王AK47還要恐怖,在巷戰中衝鋒鎗可以展現最大的作用,超高的射速可以實施有效的火力壓制,快速擊殺敵人,如今各部隊打巷戰都愛用衝鋒鎗,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全球最危險的衝鋒鎗,你們都認識嗎?
  • 抗美援朝!70年前的這場戰爭,你了解多少?
    而直到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中國所說的「抗美援朝戰爭」才正式開始。可見,抗美援朝戰爭只不過是韓戰中的一部分,儘管這個部分是絕大部分。朝鮮,這個二戰中日本的殖民地,在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即將迎來自己民族的獨立解放的時候,遭遇了人為導致的民族分裂。
  • 搭地鐵「樂遊演藝大世界」,打卡探尋上海劇院背後的故事
    據悉,此次的「樂遊演藝大世界」活動將持續至國慶節後,以「探尋劇院背後的故事,發現演出內外的精彩」為核心,跨線上線下平臺,以趣味性與互動感吸引市民朋友了解與參與。「一站一劇院,一戲一生活」:搭地鐵遊演藝大世界作為全國規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劇場群,演藝大世界是以黃浦區人民廣場為核心區域,輻射整個黃浦區乃至上海市中心城區的演藝集聚區。
  • 抗美援朝的實況,你真的了解嗎
    抗美援朝可以說是我們的立國之戰,為了維護我國的奮鬥成果,國家領導人決定組建志願軍,援助朝鮮人民抵抗美國的武裝侵略,保衛我國安全。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說一說關於抗美援朝的故事。在1950年,朝鮮內戰爆發。此時的美國仍然渴求它在亞洲的霸權地位,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一切地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政策,幹涉了朝鮮的「家事」。美國身為當時的一大強國,軍事戰鬥能力那真是絕不容小覷。
  • 為一戰研製的湯姆森衝鋒鎗,為何卻在20年後才走向二戰戰場?
    《百家號》首發湯姆森衝鋒鎗是世界上第一款被貼上「衝鋒鎗」標籤的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湯姆森衝鋒鎗就已經面世,由美國奧託軍火公司研製。很多人認為,湯姆森衝鋒鎗是一個叫湯姆森的人設計的,其實並非如此,湯姆森衝鋒鎗是由美國人佩思和奧克霍夫設計的,而他們的老闆正是美國退役了的陸軍準將湯姆森。
  • 金剛川的背後,金城戰役:抗美援朝終局之戰
    李承晚 戰役前部署 志願軍指揮部在金城戰役打響前,三個軍團的指揮官都想打這關鍵性的一仗,3兵團司令許世友戰功赫赫
  • 戰場上的「短腿虎」,十大性能最好的衝鋒鎗排行榜
    彈匣的容量有零有整,看起來有些奇怪,但兩個彈匣加起來剛好是俄軍衝鋒鎗彈藥基數的一半(俄軍衝鋒鎗的彈藥基數定為128發),此槍某些性能指標還遠超出比利時FN公司的P90和德國的MP7。更令俄羅斯人驕傲的是,PP2000是在9×19毫米彈藥的平臺上,實現甚至超過了國外藉助小口徑彈藥技術達到的技術指標。
  • 紫禁城600年文物背後的中國歷史,你了解多少?
    有多少人了解600年特展文物背後的故事?600年前的紫禁城,是如何一步步形成今天所見的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六百年,一個展覽,3個單元,18個歷史節點,450件珍貴展品,讓我們一起走近那600年漫長的歷史中去。
  • 想探尋古文字背後的秘密嗎?松江這個展覽好看又好玩
    想探尋古文字背後的秘密嗎?展覽地點:松江區博物館:中山東路233號展覽時間:2020年11月18日至2021年1月10日文字、圖片:牛立超原標題:《想探尋古文字背後的秘密嗎?
  • 抗美援朝戰場上,他身綁炸藥包衝到敵人坦克下……昨日,英雄回家了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隨部隊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三軍七十三師二一八團二營六連,並赴朝參戰。1953年6月7日,在朝鮮前線江原道鐵原郡作戰中犧牲,榮立四等功一次(摘自革命烈士英名錄,及烈士侄孫林樹新口述),犧牲時年僅25歲。 「我爺爺在部隊裡還立過三等功,這些立功證書、革命烈士證明書等原件,我都一直保留著。」
  • 「匾額背後的故事」:慈母多辛勞 寒門出文魁
    說起這些文物,市民俗博物館館長王支援不由地發出感嘆,深為我市群眾注重文物保護、支持河洛文化研究展示的優良傳統而高興。 幾年前,全國掀起「百年文物」徵集行動後,他們到偃師市緱氏鎮扒頭村調查,意外得知一李姓人家存留有清代「文魁」匾額。前去尋訪,主人以誠相待,坦言家中還有許多祖傳舊物。
  • 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聯展將在春節期間推出
    記者於1月3日從省文物局獲悉,在2021年新春,農曆牛年即將到來之際,中國文物報社聯合中國證券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44家文博機構共同策劃的 「牛轉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聯展」正在緊張籌備,即將於春節期間在全國50多個城市博物館和公共文化空間同步推出,屆時將甄選數百件以「牛」為主題的文物,為喜迎新年的社會公眾獻上一份「文物新年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