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6本對越反擊戰的回憶錄,從諒山戰役一直打到老山輪戰

2021-01-12 沈聽雪的歷史文集

一、《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作者王志軍,原陸軍第55軍163師487團7連戰士。

這本書於對越自衛反擊戰30周年之際出版,曾經轟動一時。本書主要講述了東線廣西方向解放軍廣州軍區陸軍第55軍的作戰過程,同登攻堅,諒山戰役,威懾河內,創造了全線最大的勝利。在回憶戰爭的同時,也對當時的國際背景進行了說明分析,加上作者親身經歷的戰鬥軼聞,感嘆「兵頭將尾」的英勇悲壯,使得這本回憶錄相當好看,並有助於歷史學者和軍事專家對那場戰爭加以研究。

二、《鑄夢軍旅》,作者鄭家才,原陸軍第50軍149師447團2連連長。

作者參加了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率領連隊強攻血戰7個多小時,在團主力支援下突破新寨北側山埡口,斃敵151人,完成了插到敵後的任務。戰鬥中該連138人傷亡106人,達到全連總員額的77%,成為西線一次戰鬥傷亡率最高的連隊。作者在戰鬥中全身負傷39處,昏迷4次,仍堅持指揮,勇猛頑強。他在本書中回顧了自己的軍旅生涯,並濃墨重彩描寫了新寨北側山埡口驚天動地的血戰,堪稱史實鮮活、情感飽滿的優秀回憶錄。

三、《代乃阻擊戰真相》,作者謝志熙,原陸軍第13軍39師116團6連代理連長。

作者隨部隊參加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在著名的代乃阻擊戰中臨危受命,代理連長,指揮本連和兄弟連隊並肩作戰,在上級炮兵支援下浴血奮戰20多個小時,擊退越軍一個加強團進攻,殲敵400餘人,取得了阻敵增援的光榮勝利。作者在書中詳細回顧了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前後過程,特別是代乃阻擊戰的高光時刻,披露了很多珍貴歷史細節,對於研究相關歷史提供了很大幫助。

四、《一百雙眼睛裡的戰爭:集團軍在1979-1987》,作者丁隆炎(執筆)、馬夫可、蘇應奎。

本書為幾位軍隊作家合著而成,採訪了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近300名部隊官兵,並從幾十本採訪筆記中精選材料,分別編成縱橫篇、初戰篇、攻防篇、戰神篇、失利篇、思考篇等12個篇章,以實錄指戰員回憶的形式反映了十年中越戰爭的不同維度歷史。全書原汁原味,生動鮮活,既有豐富多彩的歷史細節,也有奔騰渲瀉的情感交流,是一部非常難得的紀實文學作品。

五、《英勇善戰 威震老山——40師老山作戰紀實》,作者丁光洪,原成都軍區政治部專業作家。

作者寫過很多報告文學,文筆準確生動,風格大膽,使其作品具有非常強的可讀性。這本書全景式描寫了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40師參加老山輪戰的全過程,史實反映準確,人物形象鮮活,事跡取捨得當,不避現實矛盾,是同類題材作品中的一根標杆。

六、《戰地記者見聞錄》,作者陳朝榮,原陸軍第41軍師政治部記者。

本書主要描寫了廣州軍區第41軍123師參加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前後過程。作戰是部隊專業記者,文筆生動流暢,通過本人所見所思勾勒出烽火連天的戰爭場面,反映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使得全書具有很強的現場感與可讀性,大大增添了這部回憶錄的價值。

上邊這6本書都是優秀的戰爭回憶錄,沈版主讀了之後感到自己的知識水平又有了提升,不忘歷史,不斷進步。

相關焦點

  • 對越老山輪戰,激鬥5年之久,越軍用光所有戰術大敗而歸心服口服
    雖然我們現在處於和平的年代,但是戰爭就給人們的陰影是一直存在的,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中間有太多的人因為戰爭的原因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而我國作為一個大國依然是有著大國的風範的,那就是熱愛和平。可是儘管如此,在我國的歷史上也是經歷了八國聯軍侵華和日本的侵華戰爭。
  • 李光耀回憶錄揭秘:1979年中國為何要打越南?有人早就預料到了
    1962年10月開始的中印邊境衝突,解放軍打了1個月後取得速勝,之後中印邊境消停了50多年。 1969年初中蘇邊境爆發了大規模的軍事衝突,比如有名的珍寶島自衛反擊戰,雙方在邊境上打了半年左右,之後局勢逐步緩和了下來,目前中蘇邊境沒有爭議區。
  • 和79年對越作戰相比,80年代老山輪戰解放軍的武器有何變化?
    相比於1979年爆發的對越自衛反擊戰,80年代老山輪戰時期的解放軍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而在武器裝備方面,80年代的解放軍比1979年時的解放軍武器裝備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那麼這時候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到底有怎樣的變化呢?
  • 1979年2月17日 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戰士們在自製的貼有「祖國在我心中」字樣的紅旗上簽名,表達保衛祖國的決心  1979年2月17日 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  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廣西、雲南邊境地區被迫對越南侵略者發起自衛反擊戰。
  • 1979年2月17—2020年2月17:對越自衛反擊戰41年
    以使命的態度讓最小的彝族支系也落入人們的視野用微觀的視角讓塵封的彝族歷史都綻放時代的光芒感謝關注微觀彝族紀錄片《大揭秘》自衛反擊戰(一)奮起反擊紀錄片《大揭秘》自衛反擊戰(二)高平 同登攻堅戰紀錄片《大揭秘》自衛反擊戰(三)奪回老山第一階段
  • 對越反擊戰的宏大計劃,從寮國打出去,直插越西北,攻克奠邊府
    廣西方向是東線,由許世友司令員、向仲華政委為首的廣州軍區前指指揮,當面之敵是越軍第一軍區所屬部隊,戰場是越南的廣寧省、諒山省和高平省;雲南方向是西線,由楊得志司令員、劉志堅政委為首的昆明軍區前指指揮,當面之敵是越軍第二軍區所屬部隊,戰場是越南的萊州省、黃連山省和河宣省。
  • 打到友誼關吃早飯,打到南寧過春節,79年猖狂的越軍被我軍暴揍
    1953年的奠邊府戰役中,中國提供了戰役所需要的全部武器彈藥,通訊設備,糧食,藥品,甚至連軍裝都中國給的。1955年,中國無償贈送越南8億元人民幣,還援助越南3萬噸大米,300噸麵粉,從農業到工業所需要的設備,工廠都是成套的贈送,還有大量的技術人員也派到越南幫助建廠。
  • 渡過金剛川之後:1953年夏天,我親歷的「金城反擊戰」
    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為了一座橋,犧牲了這麼多戰士,千辛萬苦不計一切代價,就要渡過金剛川。渡過金剛川後,這些志願軍戰士又去了哪裡?他們經歷了什麼樣的戰役?後面的故事是怎樣的?我想起一位我曾經採訪過的叫孫魁元的老人。他親歷了渡過金剛川之後的金城反擊戰。
  • 對越自衛反擊戰,許世友罕見發怒:怕死先死,打不下來別回來見我
    但此時韓戰已經接近尾聲,五次戰役打完了,慘烈的上甘嶺結束了,猛將王近山也回國休養了,所以許世友在朝鮮的這一年(1953年3月入朝,1954年2月回國)基本無仗可打,唯一值得說的就是1953年的夏季反擊戰,但許世友還沒過足癮,戰鬥就結束了。
  • 對越反擊戰之黑豹行動,80人組成的敢死隊8人生還,向他們致敬
    對越反擊戰作為我國歷史上一次損失相當慘重的戰役,當初由於物資等基礎設施的匱乏,在作戰當中是讓我軍吃了很大的苦頭。在整個的越南反擊戰當中,我軍雖說是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但是戰爭的慘烈依舊是超出了人們的想像,這其中的「1.7戰鬥」成為整個戰役的焦點。
  • 對越反擊戰中,那位彈盡糧絕率部投降的連長,後來怎麼樣了?
    一場聲勢浩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就此拉開序幕  02  也許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對越自衛反擊戰是一場輕而易舉就勝利的戰爭,畢竟解放軍出兵僅27天,與朝鮮戰場比較起來,應當算是規模小、犧牲小了。事實上,中方在越南折損的將士約有近三萬人,受傷的將士更是達到三萬七千餘人,越軍死傷人數大致如此。通過這些數據,便可以揣測出戰爭的慘烈程度了。
  • 一九七九年中國邊防部隊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紀實【完整篇】
    該師雖多年擔任內衛值勤任務,臨時擴編,無戰鬥經驗,但在巴丹、封土兩個方向都打得頗為英勇頑強,基本完成了作戰任務,功不可沒。13軍37師:殲敵2243人,其中擊斃2166人,俘敵77人。37師擔負13軍在紅河西岸的主要突擊方向,偷渡紅河,激戰230高地,奪谷柳,下柑塘,一直打到外波河過。
  • 84年老山輪戰,戰士壯烈犧牲,母親花二十年時間才湊夠路費看他
    1979年2月17日開始,為了捍衛南疆地區的和平穩定,保護我國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我國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沉重打擊了越南的囂張氣焰。但是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之後,這場戰爭並沒有很快結束,越南主力回援,繼續在邊境地區挑釁,進而入侵老山、者陰山、八裡河東山等地區。
  •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 是一場怎樣的戰役
    電影的背後的金城戰役,是中國志願軍打得最痛快的一次戰役「金剛川」的歷史背景是金城戰役,這是韓戰的最後一戰,中國志願軍在14天內消滅了53,000名敵人,迫使美國和韓國老實返回談判桌,準備接受停戰。自從抗美援朝以來,金城之戰也是中國志願者火力第一次能夠壓制敵軍,也是志願者轉入陣地以來規模最大一次戰役,在抗美援朝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 對越反擊兩山輪戰,我國民眾無視規定,自發做了件大快人心的事
    之後,以解放軍撤軍回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暫時告一段落。隨後,中越雙方展開為期十年的兩山輪戰時期。在兩山輪戰時期,我國民眾無視規定,做了一件什麼樣的事情?讓人大快人心。1979年2月,中國解放軍同越南軍隊展開了激烈較量。中國解放軍20萬虎賁軍直逼越南,僅用28天時間,便佔領諒山陣地,威逼越南首府河內。之後,解放軍從人道主義出發,從越南迅速撤軍回國。
  • 為什麼在對越反擊戰中經常被提到
    其實最早使用「毛耳洞」並不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而是在解放戰爭前後。那麼「毛耳洞」是如何發展的呢?如果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最早的「毛耳洞」是被使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湖南廣東一帶,當時日軍的炮火很猛烈,當地的八路軍和老百姓就在山坡上大量的挖洞,用來抵擋日軍的炮火,那個時候還不叫「毛耳洞」。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保盧斯與曼施坦因匯合就能打贏嗎?於事無補
    史達林格勒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的分水嶺,由於曼施坦因頓河集團救援失利,使保盧斯第6集團軍最終被蘇軍圍殲。一些人就此將保盧斯沒有突圍與曼施坦因匯合作為德軍失敗的重要原因。那麼,如果保盧斯與救援部隊匯合,德軍就能贏得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嗎?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雙方為何都不敢動用空軍?原因其實很簡單
    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應該很多人知道,這是一場一邊倒的戰爭,我軍用了不到30天的時間,直接達到預期目標,迅速撤回了國內。雖然是贏了,但是暴露的問題也有不少,像主戰武器在叢林戰中的火力差點;缺少運兵車等等。在當時,其實有方法可以避免這些問題出現,那就是大規模動用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