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朓的一首名篇,層次井然,又不顯呆板,李白讀完也擊節稱讚

2021-01-09 品詩賞詞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珍品,詩經楚辭源遠流長,唐詩宋詞光彩奪目,漢魏六朝的詩歌也是精彩絕倫。每當讀到劉邦的大風歌,都給人以叱吒風雲、氣壯山河的感覺。每次吟誦漢樂府的陌上桑,也都能感受到作品新穎的構思、弘麗的文辭。

南北朝的謝朓更是一位傑出的山水田園詩人,作者深入體察,並準確捕捉自然界中富有情趣的事物。他的作品蛻去了謝靈運詩歌中的繁蕪和玄言成分,變得更加精工典麗。下面介紹謝朓的一首名篇,層次井然,又不顯呆板,李白讀完也擊節稱讚。

遊東田

南北朝:謝朓

戚戚苦無悰,攜手共行樂。

尋雲陟累榭,隨山望菌閣。

遠樹曖阡阡,生煙紛漠漠。

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

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東田是建康有名的遊覽勝地,西臨富麗豪華的臺城,北傍龍蟠虎踞的鐘山,東靠紆迴迤邐的青龍山,南有熱鬧繁華的秦淮河。居中的湖水中遊魚成群、碧荷覆面,更是意態萬千。謝朓在建康時,經常到東田去遊覽。

這是一首記遊之作,開頭兩句交代了出遊的原因和目的,詩人不是單純地欣賞山水,還寄託著憂讒畏譏、遠害避禍的思想情緒。謝朓雖是出身世家豪門,但也時常受到排擠和陷害,他還常說自己就像鳥雀怕蒼鷹搏擊,菊花怕嚴霜摧殘。

詩人愁悶難解,於是便和朋友一起外出遊玩。詩人一旦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圖畫般的美景立刻就激發了他的強烈遊興。「尋雲陟累榭,隨山望菌。」為了尋覓變幻無常的彩雲,他登上一層又一層的臺榭;又順著盤旋而上的山勢,眺望回峰疊嶂中的華美樓閣,一時間各種勝景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尋雲」二字,透露了作者高漲的興致;「隨山」二字,也令人想像出山勢的蜿蜒起伏。作者駐足四顧,盡情欣賞臺榭之多、樓閣之美。

詩人興致盎然,於是繼續登上高臺。他極目遠眺,只見「遠樹曖阡阡,生煙紛漠漠。」古樹修竹、蓊鬱蔥蘢,白霧素煙、迷漫其間,如此詩情畫意,令人讚嘆之餘,更引人心馳神往。

高處美不勝收、遠處詩意無窮,接下來詩人又描寫低處和近處情景。「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湖塘中遊魚戲逐、碧水成紋,新荷輕搖、微風送香;樹林間眾鳥盤旋、間關上下,落英繽紛、清幽芬芳。

「新荷、餘花」,生動凝練地呈現出江南初夏景象,使人仿佛嗅到了群芳飄散的陣陣馨香。這兩句刻畫細緻入微,生動地表現了大自然中蘊含之美,歷來為人廣泛傳誦。

最後兩句由寫景轉為抒情,「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東田的景色美好迷人,出遊歸來之後,詩人竟然無心暢飲香甜的春酒,卻以無限依戀之情,回望東田的青山城郭,還在回味著此次出遊的意興,並嚮往著下次的出遊。

「芳春酒」反襯「青山郭」,既是總結,又照應開頭,平時憂懼不樂,東田之遊使人忘記煩惱和憂愁,更覺依戀不舍。

謝朓的這首五言詩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情顯景、以景生情,既和諧統一、又自然生動。前六句層次鮮明、錯落有致,猶如一幅濃淡相間的水墨畫,動中有靜、遠近結合,從多方面描繪出清新秀美的自然景色,極富立體感和動態感。

整首詩從敘事、寫景到抒情,都環繞「遊東田」展開,形成統一和諧的整體。這首名篇不僅音韻鏗鏘、富有思致,而且在筆墨之外別有一段深情妙理。李白讀後,也擊節讚賞,更表示要一生低首謝宣城。

相關焦點

  • 李白最唯美的一首詩,充滿了無限意境,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
    唐朝儘管有很多的詩人也很灑脫,不拘泥於小節,但是同李白比起來,無論是在個性,還是在才華方面,那都是不可同日而語,他寫過了無數的名篇佳作,無論是描寫相思,還是描寫愛情,以及內心的孤獨,那都是出神入化,讓人讀了之後讚嘆不已。
  • 李白如天馬行空的一首詩,通篇都是名句,境界之高常人難以企及
    「青蓮才筆九州橫,一生低首謝宣城」,這是清初著名文人王士禎所寫的《論詩絕句》,詩中的「青蓮」無疑就是青蓮居士李白,而那個令李白低首的「謝宣城」是誰呢? 他就是南北朝的山水田園大詩人謝朓,他曾任宣州太守,是李白一生最為欽佩的詩人。
  • 李白最酷的一首詩,開篇就霸氣外漏,氣勢上無人能及!
    李白與酒為朋,豪氣萬千,在這幾年中,他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有一篇堪稱是李白寫過最酷的詩,也是他一生最經典的詩詞。詩中開篇就豪氣幹雲,霸氣外漏,最後14個字也成為了千古名句,人人都會背誦記憶,這首詩就是李白寫給叔叔李雲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 李白天馬行空之作,開篇22個字根本不像詩,卻是無人超越之作
    說起唐詩便繞不開一個人,那就是「詩仙」李白。李白一生雖然也是四處漂泊,但他也曾有「貴妃研磨,力士脫靴」的壯舉,有過低谷也有過巔峰,所以李白的詩中總有一種看透世情的豁達。他的詩總給人一種俊逸出塵之感。何為「詩仙」?飄飄乎如遺世獨立也。
  • 李白最具詩情畫意的一首詩,非常優美,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
    李白是唐詩最偉大的詩人,而且還被後世稱為「詩仙」,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寫得非常的唯美,猶如一幅山水畫卷,讀起來便是能夠感受到詩中的美。唐詩作為中華文化最為燦爛輝煌的文化,現在早已是成為我們這個民族,最為重要的精神財富。
  • 李白天馬行空的即興之作,共十二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無人能敵
    李白的創作欲望與創作能力,即便放眼整個大唐都望塵莫及,只要有酒就能下詩,縱然無酒也可著墨,一旦這樣的寫作機器瘋狂起來,便能盛產出一首首雄奇飄逸的千古絕唱。最可怕的是,他的筆端猶如行雲流水,一蹴而就,而不像其他詩人一樣軟磨硬泡才產下寥寥幾句,李白的即興無人可敵。
  • 才女6歲寫下一首詩,被世人稱讚,父親卻將其逐出家門,送入道觀
    李冶,唐朝著名的女詩人,雖然不像李白、杜甫、白居易那樣出名,但是她在女人裡面,算得上在當時最會寫詩的一位了。才女6歲寫下一首詩,被世人稱讚,父親卻將其逐出家門,送入道觀天資聰穎,玲瓏心竅,小小年紀就能出口成章,舌吐芬芳。於是他的父親經常帶著她參加詩友聚會,也是到處顯擺如此有才華的女兒。
  • 李白很豪邁的一首詩,開篇20字就氣勢橫絕,後人傳唱1000年
    讀著中華書局出版的李太白全集的時候,甚至會生出一種,天下詩人,只讀李白一個人就夠了的錯覺。李白代表不了的盛唐的百花齊放,但他卻毫無疑問是其中綻放的最盛大的一株奇葩。李白的明月,李白的美酒,李白的劍氣,這些都攪混在一起,融入、貫穿到了李白的詩歌當中,無論他寫什麼,總是帶有一種傲然浪漫的氣息,所以李白的詩基本不會和其他人混淆,他的氣息,實在太好辨認。
  • 李白與高僧在廬山談佛論道,兩人臨別時寫了一首詩,通篇充滿禪理
    雖然唐詩它還是以抒情為主,不過李白的詩又是不一樣,他在創作時會融入進自己的思想,從而也就有了一層深刻的哲理。那麼說起李白的詩人除了《將進酒》、《靜夜思》、《蜀道難》這樣的名篇之外,還有他關於描寫廬山的詩,那也是為後人津津樂道,特別是他的那首《望廬山瀑布》,更是膾炙人口,整首詩氣勢磅礴,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卻是寫出了不一樣的氣勢,從而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不僅收錄在了一些著名的詩集裡,另外在我們小學的課本裡也是頻頻有收錄,所以只要提起這首詩沒有人不知道,它已經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
  • 王勃憑藉此詩足以碾壓李白,可惜天才英年早逝,不然詩仙位置不保
    王勃是那種天才型的詩人,還在少年時代就寫下了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連李白都沒有做到,要知道王勃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歲,如果放到今天,一位二十七歲的青年,剛剛走出社會沒有多久,可能連生活都成問題,甚至於還要家裡的支柱。
  • 李白很霸氣的一首詩,儘管只有短短的28個字,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李白,字太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寫過了無數的詩作,而且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寫得非常的唯美,無論是描寫愛情,還是友情,以及是詠物,那都是寫得非常棒,這也正是李白,能夠成為「詩仙」的原因。相信大部分的中國人對於李白的詩,那都是不會陌生,例如他的《靜夜思》、《俠客行》、《將進酒》、《贈汪倫》等等,那都是一流的佳作。
  • 他是唐代高僧,詩作水準一流,曾寫詩諷刺世人,卻成了勸渡的名篇
    他是唐代高僧,詩作水準一流,曾寫詩諷刺世人,卻成了勸渡的名篇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自己努力很久的事情做不到。而不在意的事情,卻無意中做成了。但是,仕途亮起「紅燈」又怎樣,杜甫另有它途,詩歌在後世廣為流傳,成為與李白齊名的文化名人。其實,不止是杜甫,在唐代還有很多詩人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下面,筆者給大家講一個人,他是唐代高僧,趣詩水準一流,曾寫詩諷刺世人,卻成了勸渡的名篇。難道說的是貫休麼?不,他是五代十國時期的詩人!那他是誰呢?
  • 19歲蘇軾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詩,不料成為名篇,讀完讓人臉紅!
    如果要評選歷史上最可愛的文人,恐怕不是李白,儘管李白也很認人喜歡,也得到了後人的認可,但要說到雅俗共賞可能就不行了,能做到這些的只有苦中作樂,風趣幽默的蘇東坡了。蘇東坡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並且還擅長書法和繪畫,堪稱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有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蘇軾。
  • 武則天的兩首千古名作:一首婉約比肩李商隱,一首霸氣指數超李白
    她一生最為出名的當屬兩首詩,一首婉約比肩李商隱,一首霸氣指數超李白,水平不輸多數唐代大詩人。而且這兩首詩在武則天的人生中都有著很重大意義。第一首:婉約比肩李商隱的詩,讓她「東山再起」。武則天初入宮時,做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不過卻沒有得到太多寵愛,只是後宮三千佳麗中的普通一員,不過在唐太宗病重期間她和太子李治之間建立了感情。
  • 詩仙李白也有被比下去的時候,看看兩位力壓李白的詩人是誰?
    自古以來,有「文人相輕」的說法,讀書人往往都是自負才華,多數時候對同行都是不大服氣的,但同時又有「文無第一」的說法,不管是多有才華的人,都不敢說自己是天下第一,就算是詩仙李白,也有甘拜下風的時候,那麼究竟是誰,能夠讓李白也自嘆不如呢?
  • 劉禹錫的《烏衣巷》何以成為千古名篇?
    《烏衣巷》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白居易曾"掉頭苦吟,嘆賞良久",是劉禹錫最得意的懷古名篇之一。這首詩之所以成為千古名篇,與其用筆之妙分不開。全詩如下: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曾經氣勢恢宏的朱雀橋,如今卻只剩得一些野草和野花,又怎能不為之動容甚至潸然淚下?"野花"二字用得極為巧妙,將盛極一時的"朱雀橋"與"野草花"同框,便是將歷史的痕跡與今日的衰敗形成鮮明對比,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且首句言此,為整首詩奠定了蒼涼悲慨的基調。烏衣巷是晉代王謝兩家豪門大族的宅第,因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顯身份尊貴而得名。
  • 李白很肉麻的一首詩,28字「吹捧」楊貴妃,開頭兩句成千古名句
    李白作為唐代鼎鼎大名的詩人,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後人稱他為「詩仙」,李白寫的詩有多厲害?看看教科書中李白作品出現的頻率就知道了。毫不誇張的說,李白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雖然時過境遷,但李白的詩依舊受人追捧,獲得了無數人的讚美。
  • 讀李白名作《靜夜思》
    《靜夜思》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該詩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九月十五日,當年李白二十六歲,途經揚州時寄宿在一家簡易的旅館裡,當晚正是月圓之時,天空中月朗星稀,詩人百般無聊中凝望皓月,久離家鄉後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來自內心深處的真摯情感譜寫出了這首千古傳頌,中外共識的名篇《靜夜思》。二、原文和大意。靜夜思床上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將進酒》與白居易《琵琶行》:故事背後都是詩人的自我療傷
    文/裴曉鋒著名文化學者康震說:"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詩的背後,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後,也許承載的是輝煌,也許承載的是失落,但是跨越千百年之後再到現在,無論輝煌還是失落,它們共同成為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