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在日本首都東京的新大久保,行人從標有日本和韓國國旗的廣告牌前走過。(新華社/美聯)
據韓聯社報導,10月22日至24日,韓國總理李洛淵將對日本進行訪問,並以韓國政府代表的身份出席德仁天皇即位儀式。此行將是自日本出口限制以來韓方對日方的最高級別訪問。韓國總理此次訪日能否改善雙方僵化已久的關係,引發外界關注。
能否單獨會談成焦點
目前,韓日之間的最高層會晤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在缺乏領導人溝通的情況下,化解兩國矛盾很難得到突破性進展。9月下旬的聯合國大會期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沒有與李洛淵單獨會面,因此兩人此次能否單獨會談仍是未知。
日本放送協會早前報導,安倍晉三正在考慮出席儀式時與李洛淵進行簡短會晤。但截至目前,韓國國務總理室尚未表明雙方屆時是否會舉行單獨對話。如若舉行會晤,這將成為自2018年10月戰時勞工問題而導致緊張局勢升級以來韓日的最高級別會晤。
韓方的安排釋放了改善韓日關係的積極信號。據韓聯社報導,雖然兩國關係仍處僵局,但是韓國政府始終認為通過對話解決問題最為重要。此舉是首爾打算修補與東京關係的跡象。「日本網」消息稱,李洛淵被認為是文在寅政府中為數不多的「親日」官員之一,且曾在一個旨在促進韓日友好的議員協會中擔任要職。
歷史問題持續激烈對立
自2018年以來,韓日關係持續緊張。2018年10月,韓國大法院針對日本戰時強徵勞工問題做出判決,不承認日本拒賠韓國勞工判決效力,駁回日企關於強徵勞工案已過訴訟時效主張,要求日本企業賠償韓國勞工。自此,韓日關係因歷史和貿易政策方面的爭端而急劇惡化。作為對判決結果的回應,2019年7月,日本對3種出口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原材料強化管制,並將韓方從「白色國家」清單中刪除。緊接著,韓國2019年8月宣布,廢除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雙方矛盾的升級也引發國際社會的擔憂。
兩國關係正處於1965年兩國關係正常化以來的最低點。韓聯社消息稱,若雙方舉行會談,強徵勞工賠償、日本限貿措施和韓日軍情協定終止等問題恐將成為最大關注焦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韓日關係目前的狀況是歷史問題所引起的兩國經貿摩擦和政治中斷,這裡的政治中斷主要指兩國首腦會晤的中斷。即使在第三方場合,雙方也很難單獨見面。在此形勢下,韓國方面派總理出席儀式比較合理,同時也承襲1990年的前例。韓日歷史問題不僅涉及勞工問題,而且涉及『慰安婦』問題。這已經影響到了兩國政治、經濟以及軍事安全合作層面。」
未來破鏡依舊難重圓
10月22日,日本將舉行新天皇即位儀式。雖然此次儀式為韓日領導人的會面提供了良好氛圍,但兩國關係的改善依舊道阻且長。
「核心問題還是歷史問題。歷史問題解決不了,兩國關係難以改善也很難形成共識。如果雙方互不相讓,這種對抗將會持續並且還可能進一步惡化。」呂耀東分析,「韓國方面關注日方的制裁問題,希望日方能正確認識歷史問題,而不是用經貿手段進行報復。」
而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方的立場是「韓方若不在原被徵勞工問題上努力,就無法進行首腦對話」。「依據目前的形勢,未來韓日雙方很難恢復之前的熱絡,能保持一般正常的關係已經算比較好的前景了。」呂耀東說。(王 穎)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10月17日 第 06 版)
原題:韓日關係「死結」能解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