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理訪日,日韓能破鏡重圓嗎?

2021-01-17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在日本首都東京的新大久保,行人從標有日本和韓國國旗的廣告牌前走過。(新華社/美聯)

據韓聯社報導,10月22日至24日,韓國總理李洛淵將對日本進行訪問,並以韓國政府代表的身份出席德仁天皇即位儀式。此行將是自日本出口限制以來韓方對日方的最高級別訪問。韓國總理此次訪日能否改善雙方僵化已久的關係,引發外界關注。

能否單獨會談成焦點

目前,韓日之間的最高層會晤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在缺乏領導人溝通的情況下,化解兩國矛盾很難得到突破性進展。9月下旬的聯合國大會期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沒有與李洛淵單獨會面,因此兩人此次能否單獨會談仍是未知。

日本放送協會早前報導,安倍晉三正在考慮出席儀式時與李洛淵進行簡短會晤。但截至目前,韓國國務總理室尚未表明雙方屆時是否會舉行單獨對話。如若舉行會晤,這將成為自2018年10月戰時勞工問題而導致緊張局勢升級以來韓日的最高級別會晤。

韓方的安排釋放了改善韓日關係的積極信號。據韓聯社報導,雖然兩國關係仍處僵局,但是韓國政府始終認為通過對話解決問題最為重要。此舉是首爾打算修補與東京關係的跡象。「日本網」消息稱,李洛淵被認為是文在寅政府中為數不多的「親日」官員之一,且曾在一個旨在促進韓日友好的議員協會中擔任要職。

歷史問題持續激烈對立

自2018年以來,韓日關係持續緊張。2018年10月,韓國大法院針對日本戰時強徵勞工問題做出判決,不承認日本拒賠韓國勞工判決效力,駁回日企關於強徵勞工案已過訴訟時效主張,要求日本企業賠償韓國勞工。自此,韓日關係因歷史和貿易政策方面的爭端而急劇惡化。作為對判決結果的回應,2019年7月,日本對3種出口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原材料強化管制,並將韓方從「白色國家」清單中刪除。緊接著,韓國2019年8月宣布,廢除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雙方矛盾的升級也引發國際社會的擔憂。

兩國關係正處於1965年兩國關係正常化以來的最低點。韓聯社消息稱,若雙方舉行會談,強徵勞工賠償、日本限貿措施和韓日軍情協定終止等問題恐將成為最大關注焦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韓日關係目前的狀況是歷史問題所引起的兩國經貿摩擦和政治中斷,這裡的政治中斷主要指兩國首腦會晤的中斷。即使在第三方場合,雙方也很難單獨見面。在此形勢下,韓國方面派總理出席儀式比較合理,同時也承襲1990年的前例。韓日歷史問題不僅涉及勞工問題,而且涉及『慰安婦』問題。這已經影響到了兩國政治、經濟以及軍事安全合作層面。」

未來破鏡依舊難重圓

10月22日,日本將舉行新天皇即位儀式。雖然此次儀式為韓日領導人的會面提供了良好氛圍,但兩國關係的改善依舊道阻且長。

「核心問題還是歷史問題。歷史問題解決不了,兩國關係難以改善也很難形成共識。如果雙方互不相讓,這種對抗將會持續並且還可能進一步惡化。」呂耀東分析,「韓國方面關注日方的制裁問題,希望日方能正確認識歷史問題,而不是用經貿手段進行報復。」

而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方的立場是「韓方若不在原被徵勞工問題上努力,就無法進行首腦對話」。「依據目前的形勢,未來韓日雙方很難恢復之前的熱絡,能保持一般正常的關係已經算比較好的前景了。」呂耀東說。(王 穎)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10月17日 第 06 版)

原題:韓日關係「死結」能解開嗎?

相關焦點

  • 朱鎔基訪美演講:你們也太小看我這個總理了
    資料圖:1999年,朱鎔基訪美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發表演講作者曾任新民晚報駐美記者,以其親歷直擊,描述了朱鎔基在美國的精彩演講時鐘剛過12點,隨著一陣熱烈的掌聲響起,朱總理健步走上宴會廳主席臺,以犀利、風趣的語言,作了此次訪美的第一場演講。
  • 韓國驅逐日本船隻,美國印太盟友圈內訌不斷,日韓矛盾再現!
    第一衝鋒號作者:錘子 1月14日,環球網報導稱,韓國外交部近日表示,11日發生的韓國海洋警察廳船隻與日本測量船對峙事件,韓國海洋警察廳驅逐駛入濟州東南海域(日稱女島以西海域)的日本測量船是「正當執法行為」。
  • 【日韓外長會晤無果而終,日方明日可能將韓國踢出貿易「白名單...
    文 / Sarah2019-08-01 15:00:50來源:FX168財經網 【日韓外長會晤無果而終,日方明日可能將韓國踢出貿易「白名單」】日韓外長今日在泰國曼谷如約舉行會談。
  • 歐巴馬訪亞洲微妙平衡 難助中日韓關係破冰
    文章表示,歐巴馬的亞洲行,雖為修補日韓裂痕,平衡與日關係,尋求推動美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議)談判,也是重點。美國既要實行亞太再平衡,又要兼顧自身在太平洋的利益,缺乏從根源上遏阻日本右傾化的動力,歐巴馬此行註定難以助推中日關係真正恢復正常化。眼下日本的種種舉動,難脫為歐巴馬暖身的「應景」痕跡。
  • 日韓外長會晤無果而終,日方明日可能將韓國踢出貿易「白...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天也】日韓外長今日(8月1日)在泰國曼谷如約舉行會談。此次會談持續了大約1小時,期間雙方就強徵勞工問題、日方是否將韓國踢出「白名單」等問題進行交流。但日媒表示,此次會談中,日韓雙方各自表達了自方立場後,「宛如平行線」般無果而終。
  • 新年伊始 日韓關係再臨冰點
    日韓「相看兩厭」的不止上述事件。1月8日,韓國法院對韓籍日軍慰安婦受害者對日本政府提起的索賠訴訟,一審宣決判處日本政府向12名慰安婦受害人賠償每人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萬元)。這一裁決是繼去年底日本企業被判賠償戰時被徵勞工訴訟之後,韓方作出反駁日本政府主張的又一司法決定。1月9日,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對此判決表示「極為遺憾」和「強烈抗議」。
  • 日韓首腦將首次正式會晤[2014-03-22](二)
    日韓關係緊張引起美方擔憂。歐巴馬政府通過各種渠道斡旋和調解,希望這兩個美國在東亞的主要盟友握手言和,以免損害美日韓三邊軍事合作,影響美國在亞洲的戰略部署。美國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去年9月訪韓時間接「勸和」,對樸槿惠提出,希望妥善處理韓日之間的歷史問題。今年2月,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裡會見到訪的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時,要求日方在歐巴馬4月訪問日韓前設法改善日韓關係。
  • 中日韓動力電池三國殺:日韓企業真能秋風掃落葉一般席捲中國市場嗎?
    但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經歷了2016年-2019年的黃金四年,技術、規模、市場也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車企與國內動力電池廠商的綁定關係也在逐漸成型,日韓動力電池企業真的能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席捲中國市場嗎?中、日、韓三方動力電池勢力誰更強勢?中國動力電池市場將走向何方?本文試圖從中日韓動力電池主要玩家近些年來經歷的發展與變遷,來解答上述問題。
  • 日韓貿易摩擦指望第三方斡旋,拜登將如何避免站隊
    疫情疊加貿易摩擦就細分國家來看,2020年韓國對日貿易逆差208.4億美元,較上年增加16.8億美元。其中,韓國對日本出口額為250.8億美元,較2019年減少11.8%;自日本的進口額為459.2億美元,較上年減少3.5%。從具體項目來看,汽車零部件、石油化工產品等是韓國對日減少出口的主要項目。
  • 夢回2005年外交爭端:日韓互刪好友可有轉圜餘地?
    日韓又陷入了對立僵局。日本政府2日正式決定將韓國移出可享受貿易便利的「白名單」;韓國也立即回應稱將把日本移出本國的貿易「白名單」,並在3日拿出2732億韓元的「脫日本」預算。兩國貿易摩擦再度升級,美國出面也勸不住。
  • 日天皇表態願訪韓 稱為日韓交好自己道歉也行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小飛】韓國《朝鮮日報》9月21日援引日本女性周刊《女性自身》20報導稱,日本明仁天皇日前表示希望訪問韓國,這也是自李明博8月發表要求日本天皇道歉言論之後,日本天皇首次對外表態。而據日媒透露,明仁天皇還稱,只要為了日韓交好,自己在韓國道歉也不會猶豫。報導稱,明仁天皇的此番言論是在9月4日與外務省綜合外交政策局局長鶴岡公二會面時說的。
  • 日韓重量級人物緊急來華,中國表態很關鍵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分別會見韓國總統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年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除領導人正式會議外,三國領導人還將出席中日韓工商峰會、共見記者並出席中日韓合作20周年紀念活動。中日韓合作起步於1999年,最開始是依託於東協與中日韓10+3合作。2008年12月,中日韓三國首次在東協10+3框架之外舉行會議,並約定每年在三國之間輪流舉行。
  • 因日韓合併而出現的中國的發憤圖強,清末唯一一次聚合人心的契機
    而日本對韓國的滅亡,不是1910年的《日韓合併條約》一下子就能合併的,在這之前,日本早已蠶食了韓國作為獨立國家的種種權力。換句話說,韓國空有大韓帝國的威名,實際上,整個國家的重要部門的實際掌握者全是日本人。而日本對韓國主權的蠶食正是通過甲午之後的三次日韓協定進行的。
  • 中國往返日本航班一周逾1130個 超韓國創歷史新高
    中國往返日本航班一周逾1130個 超韓國創歷史新高
  • 舊恨未消又添新仇,東海突現驚險一幕:日韓海警船對峙10多個小時
    據參考消息1月12日援引日媒報導,1月11日,東海海域出現驚險一幕,日本保安廳的一艘測量船,與韓國海洋警察廳的船隻對峙超過10小時。分析人士指出,這一舉動或導致冷淡已久的日韓關係再遇"寒潮"。太驚險!日韓對峙10多個小時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11日凌晨,一艘日本測量船在女島以西140公裡的海域中,突然遭到韓國警察船的無線電警告。韓方聲稱,如果要在韓國海域進行調查,需要得到韓國政府的批准,敦促日本觀察船立即停止調查。然而,日本船隻卻表示,這一海域屬於日本專屬的經濟區,調查船正在進行常規的調查活動,韓方無權幹涉,韓方應立刻停止警告,遠離該船。
  • 1965年韓國與日本建交時的掙扎
    正式會談時,樸正熙打出了悲情牌,他花了一個多小時,不停地講述韓國的悲慘命運,包括日治時期的日本人的殘暴,民族分割撕裂的傷痛,以及韓國民眾生活的艱辛困苦等等,他還以自己為例,講述了小時候總餓肚子的坎坷生活。賣慘,是為了讓西德產生同情,對韓國提供經濟援助。西德總理埃哈特很淡定地抽著雪茄,說了一句讓樸正熙很震驚的話:和日本握手吧。樸正熙怒了:什麼?
  • 又是日韓!氫燃料電池「狼也來了」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第一的國家是韓國,其氫燃料電池的出貨量也高居第一達到了408MW。日本的氫燃料電池也有245MW的出貨量,而中國整個2019年氫燃料電池出貨量為128MW,僅為韓國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 從出貨量上來看,日韓雖然都是彈丸小國,但卻是名副其實的氫燃料電池「大國」。
  • 韓日軍情共享將中斷或早有徵兆:日韓外長40分鐘會晤雙方自說自話...
    齋藤純強調日方的立場是,「日韓之間沒有貿易摩擦,這關乎的是出口管理,這完全不是貿易問題,這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政府在進行準確、合適的出口管理上的自由裁量權。」  韓國政府22日宣布不再與日本續籤《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下稱「軍情協定」)。日本政府當天通過外交途徑向韓國政府提出抗議。
  • 新聞分析:韓國疫情拐點來了嗎
    新華社首爾3月21日電 新聞分析:韓國疫情拐點來了嗎  新華社記者耿學鵬 陸睿  截至21日零時,韓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8799例。過去7天,韓國24小時新增病例有5天在百例以下,境內疫情蔓延速度明顯放緩。但同時,韓國近來發生多起小規模聚集性感染事件,首都圈單日新增病例數有所上升。
  • 日韓「慰安婦」訴訟矛盾再起:韓方宣判要求賠償,日方拒不道歉強烈...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鍾書毓據韓聯社報導,當地時間1月8日,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要求日本政府向「慰安婦」受害人每人賠償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萬元)的經濟損失。對此,日本外務省稱該判決結果「考慮到常識、國際法,什麼都考慮上也無法接受」,並召見韓國駐日本大使,對判決結果表示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