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社會大力提倡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道德觀念的今天,有兩種職業的人顯得非常重要,那就是醫生和教師。古人說得好「醫者仁心」、「師者厚德」,由此可見,「救死扶傷」是醫生的本分,「教書育人」為教師的天職。那麼,我們要如何理解這兩種要求頗高的職業呢?幹這兩種行業的人,又該如何做得更好呢?
所謂「醫者仁心」就是說,凡是做醫生的人,都應該具有一顆仁愛正義慈悲之心,需要心懷天下的老百姓,悲天憫人宅心仁厚,精益求精治病救人,救死扶傷醫療病痛。在我國古代向來十分重視從醫者的品德,提出了醫學必須關注人的本身,要求醫者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古代最著名的懸壺濟世、杏林春暖等典故,名醫扁鵲、華佗、李時珍等高尚的醫德和感人的故事等等,就是最好的證明。
醫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職業道德要求每一個醫生都要從「人的生命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這個原則出發,用仁愛之心,精湛之術,拒絕外界紅塵的一切幹擾和誘惑,為病人治病救命。對所有的病人均應一視同仁,視病人為自己的親人,把解除病人的痛苦當成自己的責任,無任何索求,無私心雜念,一切為了病人著想,不畏艱難和辛苦,用一顆赤誠的仁愛之心,全心全意地為病人服務,只有這樣的醫生,才能被老百姓稱作為人民的好醫生。請看一則民謠吧:「懸壺濟世,仁者為醫。若鑽錢眼,請脫白衣。醫者解疑,祛病療疾。藝高風正,口碑傳奇。中醫西醫,良心第一。弘揚人道,遠離私利。」
所謂「師者厚德」就是說,「德高為師,身正為範」,師德是師者之靈魂,是必須具備的首要道德和行為規範,是師者從事教育事業所務必遵循的基本準則,和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品德高尚、素質優良、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歷來是師德的應有之義。古人云「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學生為什麼要如此尊重老師,就是因為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為人師表的,無論是傳道授業,還是解惑去疑,都是應該值得學生學習效仿和尊重的。比如孔子,2600多年都過去了,為什麼仍被尊稱為「萬世師表」,就是他的聖人師德和德高望重。
有人說,教育工作是個良心活,重點是看作為教師的人是否盡心盡職,是否負到責任,此話不假,確實如此。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會把師德放在第一位,永遠不辜負國家和人民的厚望,嚴於律已,嚴格遵循職業道德,竭忠盡智,嘔心瀝血,一切為了學生著想,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不僅教書,更重育人。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時時處處為人師表,尤其是道德品質方面,永遠都做學生的學習榜樣,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從不違法亂紀,更不以教謀私,令學生尊敬,讓家長放心,使社會尊重。教育事業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之所在,而教師是思想文化科技的直接傳播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只有師德優良的教師,才能教出優秀的學生。大家以為如何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