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曾經有一次不小心一腳踩到坑裡,把腳崴了,腳腫了疼了好多天。好不容易熬到腳好了,卻又一次扭到腳,從此之後,隔三差五,明明不是特別坎坷的地方,總是能莫名其妙被崴到。
一次又一次,在血與淚的教訓下,不禁反思,為什麼我就這麼容易扭傷?
今天,我就告訴你,你這是習慣性崴腳。
踝關節扭傷是最高發的運動損傷,約佔所有運動損傷的40%。同一個人同一隻腳經常崴傷,稱之為習慣性崴腳(踝關節反覆性扭傷)。
我們正常的踝關節,是由脛骨、腓骨下端的關節面與距骨滑車構成,周圍覆蓋有肌腱、肌肉、及韌帶等組織起著固定、保護工作。
當我們走過坎坷不平的地方時,一腳沒踩穩,腳掌側翻,人身體重心失衡,踝關節以側面承受人體重量的壓力,導致踝部周邊韌帶拉傷。在損傷嚴重時通常還伴有其他軟組織損傷、關節腔出血,此時表現為踝部充血腫脹、淤青或發紫,這種現象就是崴腳。
支撐踝關節的韌帶主要有兩條,分別是內側副韌帶和外側副韌帶,就像一根柱子,左右分別綁著兩根繩子進行支撐固定。當踝關節受過第一次傷後,某一側的韌帶被撕裂拉傷,踝關節的整體穩定性失衡,活動範圍變大。這時候我們如果再發生身體重心失衡的時候,就十分容易再次崴到腳,這就形成了習慣性崴腳。
所以有些人經常會發現自己,自從扭了一次腳,以後接二連三的很容易扭到,嚴重者還會出現踝關節持續腫脹,不能長時間走路,走路久了踝關節就酸、脹、疼、無力。
出現習慣性崴腳怎麼辦
我們已經知道了習慣性崴腳的原理,主要就是因為踝關節周邊韌帶被拉傷,未能完全修復,對踝關節的支撐保護能力下降,就像橡皮筋鬆了,綁不緊東西了,踝關節容易脫離正常位置。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鍛鍊,來提高踝關節周邊的肌肉力量,增強踝關節結構穩定性。
1.勾腳尖
動作要領:取坐姿或仰臥位都可,緩慢用力勾腳,繃緊持續5秒,然後自然放鬆3秒,再緩慢用力伸直保持5秒,重複「勾腳——放鬆——伸直」,30次一組,一天做3次。
2.腳外翻
動作要領:坐姿,取伸縮彈力帶一根,一端套在腳上,另一端固定,踝關節緩慢外翻做對抗阻力運動,然後慢慢放鬆,注意保持膝關節穩定,不能跟著一起旋轉。30次一組,一天做3次。
3.腳內翻
動作要領:同腳外翻要領,對抗運動方向由外翻改為內翻。注意膝關節一定要保持穩定,不要旋轉腿部。30次一組,一天做3次。
4.提踵訓練
動作要領:自然站立,緩慢踮起腳尖,持續5秒,然後緩慢放下,重複這個動作,20次一組,一天3次。
進階版:單腿提踵
動作要領:單腿直立,一腳自然提起,另外一腳做支撐,緩慢踮起腳尖,做提踵訓練,提起5秒然後放鬆。20次一組,一天3次。
結語
通過運動訓練可以提高踝關節周邊肌肉及韌帶強度,增強關節穩定性,提高感知及控制能力,能夠有效減少習慣性崴傷的發生。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自己要多注意:
經過不平整的路面或上下樓梯時,謹慎慢行。少走夜路,夜間走路視線不佳時要格外小心。跑步、打籃球、跳高等都是容易引起踝關節損傷的運動。覺得有用的朋友就點讚收藏吧,你對習慣性崴傷有什麼看法?歡迎在留言區評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