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生活當中,人們難免會有受傷的時候,有時,一不小心,可能將腳部崴傷,十分疼痛。那麼,崴腳了怎麼快速恢復呢?崴腳之後要注意什麼?飲食上要注意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崴腳了怎麼快速恢復
冰敷和熱敷
在崴腳之後,一般是二十四小時之內,需要對傷處進行冰敷,這樣可以抑制腫脹出血,減少疼痛。在一到兩天之後可以熱敷,這樣可以告訴血液循環。
固定扭傷部位
如果傷勢較為嚴重,建議固定扭傷部位,固定後扭傷的部位不會受到牽扯和幹擾,能夠快速癒合,不固定的話,走路的時候會反覆的牽扯到扭傷的部位,容易癒合鬆弛,導致踝關節不穩,成為習慣性扭傷。
避免下地
扭傷的初期,扭傷部位還處於癒合期,如果此時下地和行走,會妨礙癒合速度,一般需要在床上靜養10天左右,待扭傷基本好轉後,才可逐漸開始步行,即便是此時走路的時候也需要注意慢行。
休息時抬高
在扭傷初期,基本都是要臥床休息,這個時候,要多注意傷處,在睡覺的時候,可以用枕頭將腳墊高一些,這樣可以減少腫脹。
外敷膏藥
同樣我們可以使用一些外敷膏藥加快扭傷部位的恢復,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進而清除患處瘀血,修復受損關節和軟組織部位,在治療腳踝扭傷的時候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筋活脈的作用。
慢行慎行
當你崴腳以後的一段時間內走路需要注意,行走時要注意路面的高低,光線不好時更應小心,防止發生扭傷。特別是上下樓梯時要特別小心和注意,角度不要過大,避免造成對崴傷部位的再次傷害。
崴腳註意事項
不要隨便推拿和按摩
人的腳踝是容易扭傷的部位,一旦扭傷了,要注意立即停止運動,儘量不要走動,不要推拿按摩,避免不當受力,導致再次受傷。
冷敷熱敷注意方法
很多市民懂得冷敷,以減少傷處的腫脹,但是也有很多人在冷敷之後,很快又改用熱敷或用熱水來促進傷口的癒合,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現代醫學認為,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受傷以後,一般建議前24小時應當用冷敷而不是用加溫的辦法治療。因為如果受傷處溫度高了,會使流到傷處的血液增加,使傷處腫痛加劇;如傷處有小血管破裂,則會增加出血量,使血腫吸收困難,延緩恢復過程。
冷敷要講究方法,一般在受傷後,每一至兩小時使用冰袋冷敷20至30分鐘,冰袋與皮膚之間最好用毛巾、繃帶之類的東西隔開。
不冷敷時,儘可能把腳抬高,可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踝部腫脹。高幫鞋和繃帶能有效地幫助固定,減少局部用力和有效防止再次受傷。
腳崴了飲食要注意什麼
避免辛辣、飲酒
不要吃辛辣的食物,避免飲酒,多吃鈣含量多的食物魚、牛奶、酸奶、芝麻、濃綠蔬菜、海藻類等。一般情況下需要在床上靜養10天左右,待扭傷基本好轉後,方可逐漸開始步行,當然主要是以慢性為主,切記不可快步行走。
不要盲目補鈣
老話常說以形補形,因此很多人就會認為,腳扭傷了,是傷到腳了,因此要多注意補充鈣質。因此一定要多喝骨頭湯,事實上這一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在腳扭傷之後,盲目的大量喝骨頭湯,其實是起不到保健的功效的。
因為骨頭湯裡的鈣質含量是很少的,而腳扭傷之後運動量本身就少了,在飲用富含脂肪、蛋白質的食物,很有可能會引起營養過剩的問題,因此不建議這樣的飲食方式。一般建議日常的飲食不用特別的追求鈣質,只要注意營養的均衡吸收則可。
總結: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崴腳之後的應對措施都有了更多的了解。除此之外,文中還介紹了崴腳之後的注意事項,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崴腳之後,一定要注意小心護理,讓自己儘快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