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聽說過三大精讀法嗎?為什麼孩子看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寫作文,問題出在哪裡?
1、作文是貫穿整個小學到高中。語文考試中,作文佔分高,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我們都希望孩子作文拿高分,我們都相信孩子想要寫好作文,喜歡看書是前提。
2、常用的讀書方法有兩種:略讀和精讀。何為略讀,以追求好看的故事為目標,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不去細嚼慢咽的讀書方式,我們都可稱為略讀。略讀是一種重要的讀書方式,略讀的好處是讓我們再短時間內吸收到很多信息。略讀的缺點也很明顯,只是囫圇吞棗的讀書,只是知道這本書講了什麼,把書當做消遣和娛樂,汲取的營養有限。
3、我們也給孩子們買了很多課外書,但是我們發現孩子依然不會寫作文,或者說遇到作文就發愁,和孩子沒有精讀有很大的關係。略讀能開闊孩子的視野,提升孩子的閱讀速度,從而促進閱讀人能力提升。但是讀書不關注細節,不去分析人物、故事情節、精彩的語段。孩子的作文進步必然緩慢,因為好的作文必須有精彩的細節。會讀是寫作的前提,而只有讀到細節,關注細節,才可能寫出細節。
4、學校的語文課,其實就是精讀課,但是很多孩子只是聽,並沒有把老師講的方法運用到自己讀書中去,的確有些遺憾。如果老師把精讀作為一種任務布置給孩子完成,或許效果就不同。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我發現這三種精讀法是最好操作的。這就是:批註閱讀,思維導圖,寫讀後感。
5、「不動筆墨不讀書」強調的就是讀書要做批註。批註的時候,我們才會深入思考。而思維導圖,更多是整體把握書中的內容,如果說批註是從微觀的角度看問題,思維導圖,更強調宏觀的角度看問題。而讀後感綜合了二者的優點。
6、小學是培養閱讀習慣的黃金期,孩子好奇心強,課餘時間多。如果我們的家長既關注孩子閱讀的量,也關注閱讀的質;孩子既會略讀,也會精讀。相信孩子們寫出好作文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7、最後總結一下,北大教授曹文軒老師說:「寫作是閱讀下的蛋。」當代散文家梁衡也好:「只有吃進一筐草,才能擠出一桶奶。」都說明讀書是寫作的前提,如果我們不喜歡讀書,我們又不會讀書,我們顯然寫不出好作文。
您的孩子害怕寫作文嗎,留言說說您的看法?您的留言點讚是我不斷分享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