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講解了五行相生與土生四象各有其因,並不矛盾。今天我們再來說一說五行相剋是怎麼回事。
我清楚地記得上學學中醫的時候,老師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五行相剋,是這樣比喻的:火克金就好比火能熔化金屬;金克木就好比斧子能砍樹。老實說,聽到這樣的言論,我感到特別的迷茫,中醫如果是這樣來解釋自己的理論,不要說別人不認可,就連我這個醫學生內心也是充滿了疑惑。火不光能熔化金屬,它還能把樹木點著呢,為什麼不能解釋為火克木?如果斧子能砍樹就叫金克木,大水也能把樹木連根拔起衝走,為什麼不能說水克木?人類可以把木火土金水這五種物質,按照自己的意願,隨意的控制它們,是不是就可以說人類可以克五行、克萬物?這樣的疑問一直困擾著我,以至於我對學中醫的態度一直都是搖擺不定。直到接觸了《四聖心源》,才真正解開了我內心的疑惑。
其相生相剋,皆以氣而不以質也,成質則不能生克矣。——《四聖心源》
原來五行的相生相剋,都是以氣的形式在進行。《易經》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中醫所說的陰陽五行,其實就是天成之象,我們肉眼所見的物質,便是地成之形。有形的物質是五行生剋的結果,一旦成形則五行的生克便不存在了。
相剋者,制其太過也。木性發散,斂之以金氣,則木不過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氣,則火不過炎;土性濡溼,疏之以木氣,則土不過溼;金性收斂,溫之以火氣,則金不過收;水性降潤,滲之以土氣,則水不過潤。——《四聖心源》
五行之氣各有特點,所謂相剋,就是一行之氣的特點,正好可以制約另外一行之氣,以免太過。金性收斂,木性升散,收斂之氣制約著升散之氣,故氣既升而能收;水性降潤,火性升炎,降潤之氣制約著升炎之氣,故火能熱而不灼;木性疏洩,土性濡溼,疏洩之氣制約著濡溼之氣,故土長養萬物而不壅滯;火性溫散,金性收斂,溫散之氣制約著收斂之氣,故金能收而不凝;土主運化,水性降潤,運化之氣制約著降潤之氣,故水能潤澤而不泛濫。
五行相生可保持氣的長久延續,五行相剋可保持氣的穩定平和。正因如此,我們的世界才能是一片萬物共生,安靜祥和之象。不知這樣的解釋你是否認同呢?
關於自然界的一氣、陰陽、五行的基礎理論,我們已經全部了解了。從下一期開始,我們將要進入人體的世界,看看我們的身體與自然的陰陽五行是如何聯繫起來的。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如果你有什麼疑問,歡迎在評論留言。如果你對中醫養生感興趣,記得關注我。我是小郎中,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