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的「小氣」與大方
和創始人坎普拉德厲行節儉的「小氣」不同,宜家因為對「蹭睡」顧客大方忍受上了熱搜。「蹭睡」屢禁不止展示了消費者對這個北歐品牌的另類喜愛。消費者也沒有讓宜家失望:他們把這種喜歡化為源源不斷的銷售額塞進宜家的口袋,宜家在中國實現了迅速擴張。2016年,中國內地門店銷售額達125億美元,同比增長18.9%。
「蹭睡」難禁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網站近日刊登題為《醒醒,打瞌睡的宜家顧客!》的報導稱,2015年4月,北京一家宜家門店推出了新規定,禁止人們在展示家具上睡覺。但顧客並不遵守規定。宜家工作人員發現很難執行這項禁止「蹭睡」的政策。
宜家在中國的許多門店都面臨一些「特別」的顧客。有的顧客全家出動,把宜家當成蹭空調冷氣休息的地方。他們不僅在掛著價格標籤的床上和沙發上睡覺,蹭免費飲品,有的甚至一待就是一整天。
宜家似乎對蹭床蹭空調蹭免費咖啡的顧客相當容忍。宜家中國的一位發言人就曾公開表示,他們歡迎顧客來店裡試睡,他們鼓勵中國顧客觸摸和試用產品。
BBC對宜家中國的做法頗為讚許。BBC文章認為:「在中國人的觀念裡,在公共場合睡覺並不是恥辱或者尷尬的事情,而宜家很好地適應了這個國情。」 《紐約時報》則調侃說:「宜家允許這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來店裡睡覺,希望他們有一天能多買幾套家具回家。」
中國消費者的熱情並沒有讓宜家失望。2016財年,宜家業績增勢強勁。集團發布的財報顯示,宜家全球商場共接待了7.83億人次的到訪;每分鐘,宜家中國就會迎來339位顧客,而全年總訪客量達8930多萬,同比增長20%。
「容忍」生財
宜家早在1998年便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家門店,在進入中國市場後12年才開始盈利。熬過最初的艱難時期後,宜家在中國的業務迅速擴張,到目前為止已有24家門店。 根據宜家發布的2016年年報來看,中國已經成為宜家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
上一財年,宜家在全球共開設了12家新商場和19個提貨及訂貨中心,而前一個財年提貨及訂貨中心只有3 家。這將方便消費者線上購買產品,線下直接提貨等。宜家今年就在溫州開了一家訂貨提貨中心,在上海率先開始提供網上訂購服務。
中國內地21家門店總共為宜家帶來了超過125億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8.9%。而全球佔地面積最大的5家宜家門店中,有3家分布在中國的上海和無錫。
除家具之外,宜家的餐廳也格外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喜愛。在2016財年,宜家餐廳總共收入160億瑞典克朗。
在全球範圍內,宜家餐廳的收入約佔整個集團總收入的5%。但是在中國,這個比例幾乎提高一倍以上。以2015年為例,宜家在華總營收為105億元人民幣,而餐廳收入超過10億元;2016年在華營收125億元以上,而餐廳收入據估計超過12億元。
宜家也花了更多精力在食物這個生意上,希望幫助門店吸引更多的顧客,增加消費者在門店的停留時間。整個餐廳收入佔到宜家總收入的5%。 去年9月,宜家還在倫敦的賣場內闢出一個自助式廚房及開放式餐廳的快閃空間,鼓勵食客變身主廚身份,邀請朋友們在此分享美食。
據路透社報導,宜家的目標是在 2020年達到500億歐元的銷售額。該目標要想實現,很大程度上需要新興市場的增長。目前,德國仍是宜家產品最暢銷的國家, 2016財年產生了47.5億歐元的收入。美國緊隨其後。
不過,相比去年,宜家在全球市場的銷售額有所放緩。宜家的電商業務成為上一財年更大的增長點。網上銷售收入增長了30%,達到14億歐元。
「雙標」爭議
與大方容忍「蹭睡」者不同,宜家召回問題產品卻對中國市場格外「嚴格」。這也引發了宜家雙重標準區別對待的爭議。
去年7月,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宣布,由於存在翻倒的隱患風險,宜家已同意在美國召回包括馬爾姆系列在內的2900萬個抽屜櫃。據該委員會一份調查報告反映,自1989年以來,這款問題抽屜櫃已造成6名兒童死亡、36名兒童受傷。
雖然宜家啟動了針對這款有安全問題的抽屜櫃的召回工作,但他們表示,召回的範圍只限於北美地區,不會在中國和其他國家召回同款產品,包括歐盟在內的所有國家。
宜家中國表示,「在中國銷售的這款抽屜櫃符合中國國家標準中家具力學性能試驗,已達到了櫃類穩定性的標準」。
對上述不同的處理方式,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許浩明認為,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進行的國際貿易或者消費活動中,外國公司在中國銷售產品,往往採用相對更低的國內標準,加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缺陷產品的定義也不相同,因此出現了這種缺陷產品的「標準歧視」。(記者 陶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