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昔日的盟友,1978年,阿爾巴尼亞,為何與中國決裂?

2021-01-12 轉瞬間落日殘煙

在歐洲大陸上,阿爾巴尼亞是唯一的一個伊斯蘭國家。這個國家的領土面積並不大,截至目前,人口只有300餘萬。從目前的情況來說,阿爾巴尼亞與我國的關係並不算密切。至少與巴鐵相比,差得多。在六七十年代,阿爾巴尼亞曾經是我國的盟友,被稱為「歐洲的明燈。」那麼,1978年之後,阿爾巴尼亞為何與我國反目決裂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東歐各國的歷史。東歐地區的情況很複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基本上都是德國、奧匈帝國、沙俄等國家的控制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沙俄、奧匈帝國先後崩潰,德國最終戰敗。東歐各國建立之後,成為了英法兩國的勢力範圍。但是,英法兩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元氣大傷,根本無力阻擋德國的再次崛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席捲了歐洲大陸。東歐各國要麼被德軍佔領,要麼不得不成為德國的盟友,例如匈牙利、羅馬尼亞等等。

在鼎盛時期,德國軍隊甚至兵臨蘇聯首都莫斯科城下。但是,蘇聯的綜合國力雄厚,蘇聯軍隊驍勇善戰,硬生生把德國軍隊反推了回去。在蘇聯軍隊大舉反攻的過程中,先後佔領了東歐各地。在二戰之後,東歐先後出現了8個政權,被稱為東歐八國。分別是: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東德、波蘭、阿爾巴尼亞。這8個國家,都屬於社會主義國家。我們聊聊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在近代歷史上,一直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統治。

在20世紀初期,阿爾巴尼亞獨立,但先後被多個大國控制。二戰期間,被德軍佔領。在蘇聯軍隊大舉反攻的情況下,阿爾巴尼亞再次獨立。在二戰之後,由於蘇聯和美國的矛盾越來越深,在各地進行了幾次緊張的對抗。逐步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雙方展開了劍拔弩張的冷戰。當時,中國與阿爾巴尼亞都屬於東方陣營的成員。雖說大家屬於一個陣營,但雙方的關係並非十分密切。至少與周邊幾個兄弟國家相比,還差了一個檔次。

東歐八國對蘇聯的依賴程度很大,需要蘇聯提供各方面的原因。由於國家實力和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東歐八國中,阿爾巴尼亞的重要程度,明顯不如東德、匈牙利、波蘭等幾個國家。因此,在援助物資方面,阿爾巴尼亞得到的份額並不多,雙方的矛盾開始增多。與此同時,進入60年代初期以後,我國與蘇聯的關係逐步惡化。尤其是到了60年代末期,情況進一步加劇,因此,出現了「蘇聯屯兵百萬」和「八億人民八億兵,萬裡江山萬裡營」的說法。

當時,由於雙方關係的惡化,東歐八國在外交關係上,不得不「站隊。」在六七十年代,東歐八國中,只有阿爾巴尼亞與我國關係良好,雙方關係迅速升溫。當時,阿爾巴尼亞被稱為「歐洲的明燈。」由於阿爾巴尼亞各方面的問題,我國開始對阿爾巴尼亞,進行大規模的援助。截至1978年之前,我國總計援助阿爾巴尼亞的成套項目共142個,其中已經建成的91個。包括了興建了鋼鐵、化肥、造紙、塑料、軍工等工業部門,幫助阿爾巴尼亞順利完成了第三、四、五個五年計劃,阿爾巴尼亞工業化水平明顯提高。

向阿爾巴尼亞提供了142項成套設備、180多萬噸糧食、100多萬噸飼料、100多萬噸鋼材、7萬多噸石油和1萬多臺拖拉機。至於援助給阿爾巴尼亞的武器,足以武裝70萬軍隊。當時,阿爾巴尼亞全國只有200多萬人。中國先後派往阿爾巴尼亞的專家高達6000多名,同時,為阿爾巴尼亞培訓了1600多名實習生。請注意,當時我國的日子並不富裕。時間進入70年代前期,1974年,阿爾巴尼亞提出,希望我國提供50億人民幣的經濟援助。

認真的說,放在70年代,這屬於超級巨款。這個數字已經超出了我國的承受範圍,因此,我國提出了10億人民幣的數字。很明顯,對於這個數字,阿爾巴尼亞並不滿意。除了資金援助之外,阿爾巴尼亞要請求中國提供武器援助,援助的清單很長,主要包括:25萬支輕武器,1500門迫擊炮、1500門反坦克炮、800輛坦克、45架噴氣式飛機、24艘魚雷快艇、14億發子彈等等。不得不說,作為一個只有200萬人口的山地小國,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武器彈藥。

從50年代到1978年,中國援助給阿爾巴尼亞的物資、機械、糧食、武器等,總價超過了100億人民幣。請注意,當時,我國的經濟並不富裕。但我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被阿爾巴尼亞視為理所當然。1976年,我國經歷了唐山大地震,各方面都需要重新建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1978年,我國停止了對阿爾巴尼亞的一切援助,並且召回了在阿爾巴尼亞工作的專家們。兩國關係迅速降溫,阿爾巴尼亞甚至開始各種詆毀我國,兩國開始逐步反目、決裂。

進入80年代之後,阿爾巴尼亞開始再次試圖向蘇聯靠攏。不過,在蘇聯的戰略規劃中,阿爾巴尼亞並不是那麼重要,處於半邊緣化的情況。蘇聯每年援助給越南的物資和武器總計,超過20億美元(長期對越南的大規模援助,把蘇聯也熬得夠嗆)。因此,阿爾巴尼亞與蘇聯的關係也非常緊張。在此之後,阿爾巴尼亞幾乎得不到國外的任何援助。80年代中後期,蘇聯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停止了對所有盟友的一切援助。

80年代末期,包括阿爾巴尼亞在內,東歐八國出現了一系列動蕩和更迭。隨著東歐八國的陸續更迭,出現了一系列的新政權。1991年,曾經十分龐大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進入21世紀以後,阿爾巴尼亞與我國的關係逐步改善。但僅此而已,作為一個歐洲山地小國,兩國的進出口貿易額並不高。從國家關係來說,也算不上緊密。關於阿爾巴尼亞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關焦點

  • 大江大河:1978年的中國為什麼要轉型?
    從此以後,中國和美國的關係逐漸正常化。美國找到對抗蘇聯的盟友,中國也找到立足於世界的支點,在血淋淋的大國博弈中,所謂老大哥,就是不用就扔的夜壺,哪有什麼溫情脈脈。然而就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了打擊以色列及其盟友,宣布石油禁運,油價從3美元/桶上漲到13美元/桶。在現代工業世界,油價上漲的後果便是工業成本提高,而工業成本提高又會造成一系列影響,比如汽車加不起油、交通運輸成本增加、工廠產品賣不出去、人民買不起東西等等。
  • 2018年6月23日國內外重要新聞
    2018年6月23日,國內外發生了哪些大事?個稅法修改未提請表決,有委員問「五千」依據為何?;一級大法官沈德詠卸任 告別30餘年的法官崗位;各地高考分數線相繼出爐!北京一本文科576分 理科532分;上海教委:責成出版社整改致歉將語文教科書「姥姥」改回「外婆」;川普籤署行政令延長對朝鮮經濟制裁一年 已延續10年;英首相對威廉王子點頭屈膝像奴隸?
  • 改革開放30年 中國工業大事記(1978-1980)
    1978年 1月1日,根據中央決定,原輕工業部分為紡織工業部、輕工業部。錢之光任紡織工業部部長。兩部於1978年1月1日開始公開辦公。1983年開始小批量生產。這種機車將取代韶山1型電力機車,成為中國鐵路電力牽引主力之一。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總結我國經濟建設以往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經濟建設要根據新的歷史條件和經驗,對指令性計劃經濟體制著手進行認真的改革。
  • 《戰鬥的道路》:阿爾巴尼亞遊擊隊電影集大成影片,只是生不逢時
    1972年之後,中阿關係已經進入破裂期(此說見葉皓《中國與阿爾巴尼亞關係發展歷程及其經驗教訓》,載於《國際問題研究》2014年6期)。 阿爾巴尼亞電影甚至可以說懶得去編造劇情,打造戲劇性,所以,阿爾巴尼亞電影的邏輯性相當成問題,從而導致中國觀眾認為阿爾巴尼亞電影「莫名其妙」。
  • 1978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2月18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二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對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各項文件進行討論,通過了準備提交五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1976年至1985年發展國民經濟10年規劃綱要(草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和《關於修改憲法的報告》。 2月26日至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 棠棣之華——UNESCO與中國70年
    ,但是終身教育我就不了解,所以我也不敢反對,那我就棄權吧,也不舉手就棄權吧,我記得很清楚,我們這個阿爾巴尼亞(代表)他坐在我的這個右手的前面,他那個時候阿爾巴尼亞跟我們還是作為社會主義陣營,他老回頭看我,看見我舉手他也舉手,看見我不舉手他也不舉手。
  • 1978年9月10日 國際米蘭vs中國國家隊 遲...
    1978年9月10日 國際米蘭vs中國國家隊 遲尚斌&楊玉敏 落場球衣      在前面兩期的球衣專輯中介紹了國際米蘭在1978年的6月訪問我國和中國隊廣東隊等隊踢了四場友誼賽,在當年的9月到10月,我們中國國家隊出訪歐洲,在義大利、聯邦德國和奧地利分別和不同的對手舉行了11場比賽。
  • 中國對外貿易60年:變革與成就
    在國際上,中國已從昔日的一個游離於國際市場邊緣的經濟相當落後的發展中國家,成長為當今世界上的重要加工製造基地,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和多邊貿易體制和區域經濟合作的積極參與者,並與其他新興經濟體一起,是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量。1949-1978年:計劃體制下的對外貿易。
  • 1978年,中國GDP為1495億美元,美國是我們15倍!現在差距有多大?
    雖然在1949年我國成功建立社會主義國家,但是一直處於初級階段,當時借鑑蘇聯老大哥的發展模式,並且也是在摸石頭過河,所以在1978年之前,在經濟上的發展不是很大,但是為我們後期社會主義的迅猛發展做了鋪墊和經驗!
  • 總價35億美元,1987年,沙特為何選擇了中國的東風3?
    1987年,中國改革開放還不到10年時間,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當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只有20.7億美元。就在同一年,中國與沙特籤署了一份非常誘人的合同。中國以35億美元的總價,向沙特出口了一批東風3中程飛彈。一個問題出現了,沙特為何選擇進口中國的彈道飛彈,35億美元的價格又是怎麼談成的?
  • 【美麗中國長江行】益陽赫山區:昔日爛泥湖變身「聚寶盆」
    原標題:【美麗中國長江行】益陽赫山區:昔日爛泥湖變身「聚寶盆」  【美麗中國長江行】  益陽赫山區:昔日爛泥湖變身「聚寶盆」  親歷者講述40年前的艱苦歲月 5月15日上午,「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湖南站媒體團來到益陽市赫山區泉交河鎮菱角岔村,探訪赫山區現代農業發展情況。  這個村子屬於爛泥湖大垸,曾經很多年內水患泛濫,乾旱侵襲,上世紀70年代開展了益陽水利建設史上一場歷時之長、耗資之大、收效之巨的「爛泥湖治理工程」,為益陽赫山區走好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奠定了基礎。
  • 1978年的中國:那時候的東北老鐵,真的豪橫;湖南第一也不是長沙
    【1978年的中國】那時候的東北老鐵,是真的豪橫;湖南第一非長沙,安徽第一也不是合肥;當今的一線大都市深圳,更是湮沒無聞。1978年GDP數據(1)1978年GDP數據(2)1978年GDP數據(3)【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快看君簡單整理總結了八點觀後感,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1、大上海一騎絕塵,獨孤求敗!
  • 在阿爾巴尼亞,我被迫在疫情期間找房子搬家
    明明知道自己有幾十萬僑民住在義大利,明明在義大利情況危急之後每天有一飛機一飛機的阿國人從義大利回來,阿爾巴尼亞機場的檢測還是松松垮垮,去咖啡館酒吧的人們照樣樂不思蜀。甚至連我們學校一向對中國比較了解的學生,還在我們惶惶不可終日時,邀請我們去密閉的空間喝咖啡打撞球。告訴我們「阿爾巴尼亞沒有病毒,不用擔心。」
  • 1978年中國大事記_網易新聞
    二月2月18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二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對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各項文件進行討論,通過了準備提交五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1976年至1985年發展國民經濟10年規劃綱要(草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和《關於修改憲法的報告》。
  • 中國大事記:1972年
    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早在1945年4月,中國就派代表團參加了舊金山會議,並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代表團當中就有中國共產黨的代表董必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美國政府的阻撓,臺灣當局繼續非法佔據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
  • 曲青山:關於《新中國口述史(1949-1978)》
    原標題:關於《新中國口述史(1949-1978)》   《新中國口述史(1949-1978)》,曲青山、高永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我們黨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瑰寶。
  • 向中國學習,1986年,越南的革新開放,照搬了多少經驗?
    1885年,越南淪為了法國的殖民地,法國在越南的統治維持了好幾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面對德國的大舉進攻,號稱擁有170萬軍隊的法國,迅速戰敗。德國的亞洲盟友日本,趁機強佔了越南等法屬殖民地,開始了對越南的短暫統治。1945年,在日本戰敗投降以後,法國計劃重新確立自己在越南的統治,越南則計劃獨立發展,由於談判破裂,雙方開始了戰爭。
  • 中國證券市場大事記[1978-2008]
    中國證券市場大事記[1978-2008]  1980  4月1日1980年4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開始發行外匯兌換券,面額分為1角、5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7種。
  • 1978-2008 中國崛起之三十年
    1978年  5月18日   中共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引進新技術領導小組,以統一領導新技術引進工作。  7月6日-9月9日  國務院召開務虛會,研究加快我國四個現代化的建設速度問題。這個公報是繼1972年中美兩國政府發表上海公報和1979年建交公報之後,第三個有關中美關係的重要公報。   9月24日   鄧小平在會見來訪的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柴契爾夫人時,闡述了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指出:第一,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第二,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後,繼續保持香港繁榮。香港仍將實行資本主義。
  • 俄羅斯盟友危難之際,中國毫不猶豫挺身而出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一方有難,八方相助,近日,在俄羅斯鐵桿盟友白俄羅斯危難之際,中國就毫不猶豫的挺身而出,向全世界挑明了中國的立場,站在了白俄羅斯這一邊。而在12月21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白俄羅斯總統選舉結束以來,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相繼對白採取制裁措施。中方對此有何評論?針對這個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白俄羅斯總統選舉是白內部事務,中方堅定支持白方為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安全和發展所作出的努力,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對白俄羅斯社會製造分裂和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