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溝」,是一種醫學類的名詞,同時也叫做耳垂冠狀溝,就是在我們的耳垂上面出現了一道明顯的皺褶! 有人或許會說,耳朵上面有褶皺,是冠心病的表現,而且還說的有模有樣的,感覺很有科學道理一樣。
我們現在先來說一下實用性,其實也就是我們在臨床診斷冠心病的過程之中,到底有沒有用,因為有用才會有價值,才可以指導我們診斷冠心病。
1、對於很多醫生來說,我們幾乎是從來不去看患者的耳朵到底有沒有褶皺,換一句話說,即使有褶皺我們也不可能診斷冠心病,即使是沒有褶皺該診斷的時候還得診斷。我們在醫院很多放完支架的人群,很多心肌梗死的患者都沒有耳朵的褶皺。這難道就可以說明他們沒有冠心病嗎?
2、對於患者而言,即使發現耳朵有褶皺,難道就必須要去醫院做很多檢查排除冠心病嗎?即使沒有耳朵的褶皺,可是如果出現三高的話,出現心絞痛的症狀,也必須要去醫院進行檢查,控制三高,診斷到底有沒有冠心病。
所以,無論對於醫生在臨床上面的診斷,還是對於患者本人要不要去醫院看病來說,耳朵的褶皺的實用價值都不是特別的大。
3、書上怎麼說?
無論是從教學的課本,還是我們常用的各種實用內科學,心臟病學,只有一本書裡面記在了耳朵褶皺和冠心病可能會有一定的關係,而且這種記載是上個世紀70年代的調查結論。大部分的心臟方面的書籍,都沒有這樣的記載,也就是對醫生的指導意義並不是特別的大。
當然還有人說耳垂皺褶徵發生的可能性的機制主要是與特殊的睡覺姿勢、遺傳學背景、提早衰老、氧化應激、膠原降解等有一定的關係。小範圍的調查研究數據顯示,耳垂褶皺對於冠心病的診斷敏感性為48%左右,特異性為88%左右。換一句話說機制並不明確,只是有可能,另外這種調查僅僅只限於小範圍,但是真實性還是有待考證,實用性可以說沒有。
4、心血管醫生是如何判斷冠心病的哪?
我們既然不會根據有沒有耳垂褶皺來進行判斷冠心病,那麼我們憑什麼,我們會根據高危的因素,去評價未來冠心病的這一風險,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家族史、抽菸喝酒、不健康的飲食、久坐不動等等一系列的因素,這些因素越多患冠心病的人群可能性或許就越大,這些人就應該更加的重視健康的生活,嚴格的控制自身的三高。
對於已經有症狀的的冠心病人群,那麼就更不需要看耳朵了,已經有症狀的,我們可以根據症狀+心電圖來診斷冠心病,耳朵沒有褶皺不減分,耳朵有褶皺也不加分啊!
但是如果從中醫的角度上面來講的話,確實存在耳診,耳朵其實也是我們人體各部位的一個縮影,其中就認為耳垂對應的是我們整個頭面部,經常按摩此部位可以促進自身頭面部的血液循環。
但是入股一旦耳垂出現了折線,其實在一定程度上面反映了我們人體頭面部很有可能存在供血不足,而且我們大家都知道,供血是由我們的心臟來完成的!
但是如果從我們西醫上面來講的話,也就是現在醫學角度上面來說,也有很多關於這方面的說法。
相信大家都摸過自己的耳垂,都知道它是軟軟的,解剖的結構根本就不存在有軟骨或者是韌帶,因此有的研究證明認為這也正是我們動脈硬化這種全身性疾病的一種提現,但是當由於冠狀動脈硬化導致缺血缺氧的時候,或許會在我們的耳垂這些沒有支撐的地方表現的或許會更加的明顯。
當然也有的研究認為當耳垂出現凹陷皺褶的時候,是由於我們心臟血管的膠原蛋白纖維減少從而引起的血管缺乏彈性所導致的,而且耳垂這個沒有肌肉的部位又剛好是最需要這種血管彈性支撐的地方,所以症狀或許會表現的更加的明顯!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說法,實際上,讓我們醫學界的或許會認為應該重視這種耳垂所出現的「冠心溝」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確實在我們平常時候遇到的一些冠心病或者是發生心梗人群之中,發現確實存在有這種相對比較明顯耳垂有「冠心溝」的病例!
但是,重視歸重視,我們還是那句話:有並不代表一定是冠心病!因為目前並沒有任何明確的循證醫學的證據,可以證明耳垂出現冠心溝一定是與冠心病有關係,同樣在我們臨床工作之中也發現如果年紀大了,有一些人或許多多少少都會存在這種耳朵耳垂其皺褶的這一情況!
最後,對於耳朵真的出現「冠心溝」的人群,需要多留心,重視是必須的,去查一查,排除一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對於一些中老年人、或者是平常的時候就出現有胸痛、胸悶氣短等症狀的人。但是也不要一照鏡子發現自己耳垂有褶皺,就太過於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