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演員高以翔猝死的消息刷爆全網,在人們痛惜生命逝去和對猝死引起警惕的同時,更有細心的網友發現高以翔耳垂上有一道摺痕,或許提示潛在的心臟疾病。
然而人已離去,我們已無法考究高以翔耳垂上的摺痕與猝死是否有一定的聯繫,但是耳垂有皺褶預示冠心病,這一說法由來已久。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神奇的摺痕。
耳朵上的皺褶與心血管疾病
1973年,Frank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首次報導了這一體徵,他觀察到有耳垂皺褶的20個受試者中,19人存在一個或多個心血管危險因素[1]。
因此,這一體徵被稱為Frank徵,定義為耳垂上出現的從耳屏到耳垂後外側緣的皺褶,至少佔總耳垂長度的1/3,又被稱為耳垂皺褶徵。
隨後,大量薈萃分析和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耳垂皺褶徵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不僅如此,耳垂皺褶徵還被發現與冠心病和動脈粥樣硬化以外的其他一些疾病有關,比如出血性卒中、蛛網膜下腔出血、壓力、焦慮、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高血壓、代謝症候群或肥胖等[2]。
不過,醫學界也有反對的聲音存在,有研究者認為耳垂皺褶徵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是由年齡和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混雜造成的假象[3]。
根據現有大多數研究證據,耳垂皺褶徵還是與心血管事件相關,可以作為早期識別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臨床體徵。
耳垂皺褶徵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認為,耳垂皺褶徵是一種獲得性體徵,嬰兒和兒童中罕見,隨著年齡的增加,這一體徵越來越明顯。
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了耳垂皺褶的形成,又是什麼機制將其與心血管疾病關聯的,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主要有這幾種說法[4]:
與睡覺姿勢有關
臨床觀察發現,早期皺褶晨起明顯,但在日間可以復原。
Sapira等研究發現,受試者睡覺時耳垂會形成褶皺並折到耳朵後方,但是晨起後這種情況消失,連續觀察6個月後耳垂形成了永久性的耳垂皺褶。
有遺傳學背景
Elliott發現,不同人種之間耳垂皺褶發現率不同,白種人的發現率最高,黃種人發現率低,提示這一體徵背後可能有相關調控基因。
但是到目前為止,相關調控基因還沒有被發現。
一種早老的標誌
由於年齡越大,耳垂皺褶徵越明顯,而年齡是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險因素,所以有學者認為耳垂皺褶徵提示患者相對於同齡人更早衰老。
Higuchi等研究發現,日本男性代謝症候群患者中,有耳垂皺褶徵者的外周血細胞端粒酶長度比沒有耳垂皺褶徵的更短,這個研究結果也進一步支持耳垂皺褶徵是一種早老表現這一假說。
與氧化應激相關
Koyama等比較了134名耳垂皺褶徵陽性受試者和89名陰性受試者的血清炎性標誌物、氧化應激指標,發現陽性者的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穿透素3水平更高。
耳垂皺褶徵患者升高的炎症標誌物和氧化應激指標可能反映這部分患者容易發展為動脈粥樣硬化。
與膠原降解有關
Shoenfeld等研究發現,耳垂皺褶徵患者的彈力蛋白斷裂、小血管壁周增厚,這種微血管變化可能間接反映了冠狀動脈血管床的病變。
Elliott等研究發現,耳垂皺褶徵患者的局部膠原蛋白發生了與皮膚老化類似的降解。
而耳垂局部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降解反映了全身血管壁成分改變,提示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相關。
總之,耳垂皺褶徵陽性的患者可能有著未知的易感基因或更多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從而導致氧化應激狀態變化和端粒酶縮短,這部分人的血管壁表現比常人更早老,更加容易患上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耳垂皺褶徵是一個容易觀察的體徵,我們可以在臨床工作中將其作為一個早期識別心血管疾病的臨床體徵,及早進行宣教、預防和幹預。
但是,由於耳垂皺褶徵和心血管疾病的獨立相關性目前尚未有定論,所以在引起注意的同時,還是不要太過強調其重要性和準確性為好。
參考文獻:
[1]Frank ST.Aural sign of coronary-artery disease[J].N Engl J Med,1973,289:327-328.
[2]Agouridis AP,Elisaf MS,Nair DR,et al.Ear lobe crease:A marker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rch of Med Sci,2015,11:1145-1155.
[3]Elliott WJ.Ear lobe creas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1000 patien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Am J Med,1983,75:1024-1032.
[4]郭宇超,吳煒.耳垂皺褶徵與冠心病關係的研究進展[J].中國循環雜誌,2017,32(3):29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