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農村。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的面貌已經大變樣了,以前的土路和砂石路已經成為歷史,現在村村都有了水泥路,交通很便利。居住環境上,農村現在已經沒有土房子了,很多地區的農村已經蓋起了小洋樓,人們的生活也變好了。在以前,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有養豬養雞的情況,現在卻很少有人養,而且農民現在也不種地了,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來聽聽農村老人怎麼說的。
文【小智】
老農說,在以前,只要一到春天,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去集市上買一些雞苗回家裡養,等到把雞養大了就會拿到市面上換錢,家裡也會留幾隻,等家裡有客人了,一盤紅燒雞也算得上餐桌上的硬菜了。而近些年,很多以前賣雞苗的商販雞苗售賣不出去,因為很多農村人已經不養雞了,養雞的只有一些農村的專業養殖戶,養豬也是如此,所以農村就出現了「雞不養,豬不喂,地不種」,到底啥原因?老農給出的答案很在理!
一:農村人口流失
過去的農村人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都是靠著幹農活掙點錢,之前的農村很熱鬧,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人在家,很少有人會出去打工,平時就有農民會養雞養鴨和養豬,因為後面可以拿來換錢。特別是養豬的,過年前會殺一頭豬,村民們也會紛紛過來購買。
但是隨著現在城市發展的越來越快,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都開始湧入城市,在農村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也就沒有人去餵雞餵豬了。像是農村種地都是苦力活,農村上了年紀的老人自然是幹不動的。
二:農民生活方式變化
在以前農民基本上都是自給自足,自己家種菜自己家吃,自己餵雞自家吃,很少會有人去買。但是現在農村人的生活變好了,現在是頓頓都有肉,農民為了省事,一般不去餵養家畜了,捨得花錢的都是自己去集市上購買。因為農村出現很多規模化養殖,價格也比較便宜,除了口感不如自家散養的好吃,但是農民算了一下成本,去城裡的打工賺錢比自己餵養更划得來。
三:環境原因
隨著農村生活的變好,國家也更注重農村的環境改造。現在已經到了三伏天,家裡如果養了家畜,味道會讓很多人感到不適。現在農村也在實行旱廁改造,農村道路上還有垃圾箱,每天會有人專門來清理,現在農村人的生活質量提高了,人們也開始注重自己的生活環境了。
如今在城裡賺錢的農民都會把老家裝修一番,再弄個乾淨整潔的院子,住起來比城裡還要舒適,所以農民就不願去餵養家畜了。但是有些專家說養豬養雞會汙染環境那就是無稽之談了,中國幾千年了,農戶養家畜也沒有說會汙染環境,只是現在人們的生活質量提升了,但是餵養家畜是農民的權利,不能所以禁止。
而且現在農民種地不賺錢,想要餵養家畜還要去買糧食餵養,現在糧食的價格也上漲了,算來了餵養是划不來的,還耗費了時間和人力成本。所以就出現了「雞不養,豬不喂,地不種」,老農給出的答案也很在理,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農村出現的這種現象呢?本期節目就到這裡,想了解更多的農村資訊,請關注智聊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