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也是一座古城,古代因為紫砂壺而揚名天下,這個緊挨太湖的小城市,非常的適合人類居住,這裡有天然的景觀,濃厚的人文歷史,別看它小,但是小而美,只有深入了解這座城,才會發現這座城的另一面美好。除了自然風景名勝外,歷史上宜興也孕育了許多名人名將,比如祝英臺、善卷大仙、還有周王。這裡的周王指的是周處,沒錯就是那個「除三害」的周處。
周處是東晉名將,因為棄惡從善,報效國家,戰死沙場。我們知道周處這個人是上學時課本上學到的,《世說新語》中有篇文章講的就是「周處自新」的故事。給大家溫習一下。
周處少時縱情肆欲,為禍鄉裡。後來改過自新,拜訪名人陸機和陸雲,浪子回頭,發奮讀書,留下「周處除三害」的傳說,三害指的是海裡蛟龍,山上猛虎和周處本人。拜東觀左丞,遷無難都督,功業勝過父親。
「周處除三害」這個傳說已經人人皆知,當然傳說畢竟是傳說,古人為了彰顯某個英雄的光榮事跡,往往會往身上添加一些光環。周處,他是江蘇宜興人,所以在宜興,建有周處廟,曰:周王廟。
周王廟始建於西晉(299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原名周孝侯祠,坐南朝北,有三進,第一進為戲樓,1994年重建;第二進大殿,建於明嘉靖45年(1566),歇山頂,北為廊軒;第三進為後殿,稱世澤堂,明代建築,硬山頂;
大殿正中塑周處座像,兩側山牆彩繪射虎斬蛟圖。大殿正門上方掛著名文物鑑定專家、書法家楊仁愷書「孝侯殿」匾,內掛著名畫家尹瘦石書寫的「陽羨第一人物」和著名書法家尉天池書寫的「浩氣凌雲」兩匾及當代書法名家書楹聯多付。
這座周王廟是宜興現存古蹟、石刻最多的一處建築,廟內的石刻群為不同年代的,每朝每代都有雕刻,而周王廟也是千年來修繕多次,現在呈現的雖然是後期翻修重建,但是也保留了原始的面貌,特別是正殿,寬闊明亮,支撐房屋用的是石頭柱子,更顯得古香古色。
宜興這座古老的城市,如果來此地旅遊,周王廟一定不要錯過,這裡遊人少,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