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名下上市公司全部遷離中國 看淡地產?

2021-01-10 搜狐網

  在完成了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的「世紀大重組」之後,香港首富李嘉誠仍未停止對旗下資產的騰挪。9月8日,李嘉誠手上的另外兩家上市公司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長江基建集團,01038.HK)與電能實業有限公司(電能實業,00006.HK)聯合發布公告宣布,前者擬以116億美元的換股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形式合併電能實業,以尋求公共事業業務的進一步擴張。

  在完成了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有限公司的「世紀大重組」之後,香港首富李嘉誠仍未停止對旗下資產的騰挪。9月8日,李嘉誠手上的另外兩家上市公司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長江基建集團,01038.HK)與電能實業有限公司(電能實業,00006.HK)聯合發布公告宣布,前者擬以116億美元的換股形式合併電能實業,以尋求公共事業業務的進一步擴張。

  作為目前李嘉誠商業帝國中唯一一家在中國境內註冊的長和系公司,電能實業併入長江基建後將會退市,這意味著龐大的李氏長和系企業註冊地將全部遷離中國。對於過去兩年一直在香港和內地兩地進行資產拆分和出售的李嘉誠而言,逃離香港和內地或將成為既定的事實。

  長江基建合併電能

  根據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的聯合公告,長江基建擬以換股的方式合併電能實業,具體合併方案是:要約人向計劃股東提出有條件股份交換邀約,除了長江基建目前已持有電能實業約38.87%的股份外,剩下的每股電能實業股份按照每股換1.04股長江基建股份的方式進行換股,換股比率由長建與電能截至9月4日的5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而定,無任何溢價或折讓。同時,長江基建將派發每股5港元的特別股息。

  合併計劃預計將在2016年初或之前完成。計劃完成後,電能實業將退市,長江基建則在合併之後繼續維持上市地位,長和作為長江基建的控股股東地位不變,但持股比例由目前75.67%降至49.19%。通過換股合併,長江基建的公眾持股量上升,流通性也大大提升。

  長江基建作為長和系旗下主營基建業務的上市平臺,是目前香港最大的上市基建公司,其業務範疇包括能源基建、交通基建、水處理基建、廢物管理及基建有關業務。1996年,長江基建實現上市後加快了海外業務投資,目前其業務已經遍及中國香港和內地、澳洲、英國、加拿大、紐西蘭及菲律賓等地。

  而電能實業則是長和系旗下的能源投資平臺,投資項目包括發電及輸配電、可再生能源及配氣業務,從2011年開始,電能實業大力拓展香港以外的海外業務,目前其業務遍布英國、澳洲、紐西蘭、加拿大及泰國等地。

  在9月8日晚間舉行的傳媒發布會上,李嘉誠長子、長江基建董事局主席李澤鉅表示,之所以選擇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合併,是因為合併完成對於公司市值、信貸能力都有所利好,有利於今後收購大規模資產。「長建的海外業務經驗較多,所涉及的範疇亦較闊,而基建業務亦屬資本密集的發展模式,合併對集團於基建行業發展有更大優勢。」李澤鉅稱。

  針對這次重組,摩根大通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合併對於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股東都是雙贏局面,不僅可以幫助電能更有效地使用現金,長江基建也可通過兩家公司坐擁750億元現金用作未來併購。

  「合併後長和實業持有長江基建的股份會被稀釋至49%,長江基建由此成為長和實業的聯營公司,前者的負債將不會合併到長和實業的負債表中,這可以降低長和實業的負債比率,幫助長和實業提高信用評級,令長和作收購時更有彈性」,瑞信一名分析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由於近年長江基建擴張步伐較快,負債表較為緊張,兩公司合併,也可壯大長江基建的資產負債表,令其投資領域更有彈性。

  值得注意是,電能實業是長和系目前唯一一家在中國境內註冊的公司,也是香港藍籌股之一,若成功併入長江基建並退市,長和系旗下合共10家上市公司的註冊地都將在海外,李嘉誠最終完成了旗下公司註冊地的全部外遷。

  這不得不再次引發外界關於「李嘉誠撤資香港」的猜測。對此,李澤鉅在發布會上再次回應稱絕無此事,「長建有85%業務位於海外,電能也有大量海外業務,屬於國際公司,在海外註冊十分合理,今次合併與撤資和政治因素無關。」

  再次看淡地產前景?

  儘管李氏父子已經在多個場合否認撤資傳聞,但在此次重組合併之前的三年多時間裡,長和系拋售香港和內地兩地項目、重金收購歐洲地區資產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僅2013年,長和系就多次出售位於廣州、上海和南京的核心地段資產,在香港則對零售物業進行重組,以440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了旗下屈臣氏近四分之一的股權。

  相比之下,在歐洲地區,長和系則不惜重金收購電信和能源資產,保守估計,過去兩年長和系在歐洲地區的投資金額已經超過200億美元,這樣的交易規模甚至超過李嘉誠此前10年在歐洲進行的所有收購交易之和。

  「此次長江基建與電能實業重組,更是反映了長和系繼續進軍海外,進行多元化全球布局的考量」,有香港券商人士認為,與歐洲的資產價格相比,香港與內地投資回報價值不斷走低是李氏家族不斷修正投資坐標的重要原因。

  這或可以從長和系地產業務的業績表現中看出端倪。8月25日,「世紀大重組」後的長實地產(01113.HK)公布的首份中期財務報告顯示,期內來自物業發展的營業額按年上漲25.9%至157.65億港元,但收益貢獻按年倒退18.3%至38.16億港元,當中,來自香港物業銷售的收益貢獻按年跌28.7%至27.15億港元,來自內地物業銷售的收益貢獻按年上升22.1%至10.59億港元。

  在瑞銀分析師看來,長實地產中期投資物業重估前盈利55.36億元已經低於去年同期,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中國發展物業盈利較預期低。報告期內長實地產旗下中國發展物業利潤率只有19.9%,相比去年同期跌了6.6個百分點,據此,瑞信已將長實地產2015至2017年的盈利預測降低了3個百分點。

  截至今年6月底,長實地產擁有的土地儲備已經不足1500萬平方米,其中在香港地區僅擁有約70萬平方米,於內地有1380萬平方米,海外還有大約4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儘管李氏父子一直堅稱看好香港和內地兩地的經濟前景,但事實上,從2013年至今,長和系在香港以及內地的土地市場表現卻一直沉寂。

  「目前長實地產已經有一定的土儲壓力,尤其在香港地區,其土儲已經明顯不足,現時其手上還有460億元的現金,但只見其參與投標卻未有中標」,上述香港券商人士認為,根本的原因可能在於長實對於地產前景看淡。

  事實上,在持續拋售香港和內地兩地的多項地產資產後,長和系似乎仍未停手。今年8月份的最新消息是,長實地產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的在建綜合體世紀匯正在尋求轉手,項目最高報價達200億元人民幣。

  上述物業是長實地產在上海陸家嘴地區最後的自留商用物業。11年前,長和系購入該項目地塊時,其樓面地價僅1.2萬元/平方米,而按照上述出售價格估算,其單價已經超過了7萬元/平方米。

  雖然對該傳聞長和系一直未能正面回應,但地產圈內人士普遍認為,參考過去兩年長和系的操作手法,若能獲得合適的報價,長和系出售該物業的可能性極大。

  「如果沒有不可預見的重大不利發展,預料下半年內地和香港兩地物業市場將維持穩定,但樓市長期還將由政府政策主導」,在今年的8月26日的長和系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已經年逾87歲的李嘉誠說道,面對屢受行政手段調控的內地樓市經濟前景,或許李嘉誠已經用實際行動在投票了。

http://business.sohu.com/20150912/n420959023.shtml business.sohu.com true 中國經營報 http://business.sohu.com/20150912/n420959023.shtml report 3903 在完成了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的「世紀大重組」之後,香港首富李嘉誠仍未停止對旗下資產的騰挪。9月8日,李嘉誠手上的另外兩家上市公司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長江基建集團

");}

相關焦點

  • 李嘉誠為什麼要跑? 撤資真有那麼可怕嗎?
    文章指出,李嘉誠的財富並非完全來自市場經濟,而是得到官方在基礎設施、港口、地產等領域的大力扶持。文章批評李嘉誠在中國經濟遭遇危機的敏感時刻,不停拋售在中國的資產,是對中國當初招安的過橋抽板。文章又指出,中國現在要做的是打壓富豪,團結平民,擴大政權根基。而李嘉誠對香港的意義無可替代,是穩定香港的基石,絕對不能讓他把全部家產都轉移走。
  • 「李嘉誠在英國損失慘重、想回中國投資」有何內情?
    我們發現大量的引用和轉載均來源於一篇文章題目叫《兩首富都重回中國:一位投美國百億打水漂,一位投英國千億遭打擊》,內容講的是有關臺灣首富郭臺銘和香港首富李嘉誠,大概的意思就是說他們倆在英美的投資都虧慘了,其中郭臺銘在美國的投資打了水漂,李嘉誠名下位於英國的千億資產在英國脫歐後將要被收歸國有,這兩人在美國、英國的投資都「完蛋」了,所以全都想來中國大陸投資。
  • 李嘉誠八字命理分析(之一)
    1971年,辛亥年,長江地產有限公司成立;1972年,壬子年,李嘉誠又趁著香港股市一片大好之際,將長江地產改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騎牛上市,其股票被超額認購65倍,成為「華資地產五虎將」之一。又並收購「泰偉有限公司」。隨後兩年裡,長實股票又相繼在倫敦和溫哥華上市,並兩次發行新股集資上億港元,實力大增。
  • 李嘉誠又"跑路"?賣了一代"地王",大賺38億!
    7月23日晚,李嘉誠家族名下的長實集團發布公告稱,以總價約71.02億元(約10.12億美元)價格,把旗下成都「南城都匯」項目,賣給「禹洲集團」和「成都瑞卓置業有限公司」,兩家房企一人一半(各佔50%股權);而李嘉誠將從中「賺」(未經審核收益)約38.11億元。
  • 「囤地」十六年,賺了38億,李嘉誠被成都「拉黑」了!
    1昨天,李嘉誠被刷屏了,說是在成都囤地16年,結果被成都監管重拳出擊。9月23日,一份文件在網上流傳,說成都高新區財政金融局下發通知,要求禁止向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提供新增融資、貸款,以及為其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提供幫助。很多人一看,和記黃埔地產成都公司不就是李嘉誠的嗎?
  • 三星李健熙去世,其實最大的輸家是李嘉誠,因此錯失了世界首富
    李嘉誠則是香港的四大地產商之一,如果這方面雙方合作,也一定有很大的潛力。李嘉誠旗下有一個維港投資,這家公司投資了全球100多家科技公司,其中大部分位於以色列跟美國,FACEBOOK、ZOOM等著名的科技公司都有李嘉誠的股份。三星電子在很多電子元件上面都有壟斷優勢,另外三星手機的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一,如果雙方可以在手機流量入口方面完全合作,幫助李嘉誠投資的這些公司推廣旗下的應用,那麼前景也一定非常厲害。
  • 李嘉誠的八字命理與人生
    5,1971年-1981年行甲子運,甲為偏財,財星清透,子辰半合水生財,此運中李嘉誠財富巨增,財源廣進。公司更名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隨後公司上市,並收購「泰偉有限公司」。隨後兩年裡,長實股票又相繼在倫敦和溫哥華上市,並兩次發行新股集資上億港元,實力大增。
  • 除了李嘉誠外,這個80後也藏富,全國擁有幾千家珠寶店資產數千億
    說起李嘉誠的真實財富,除了他自己外,沒有一個人可以真正搞得清楚。李嘉誠從90年代開始就不停在藏富。他通過了海外的家族基金來控制上市公司的資產,以達到資產隱形的目的。許多人都說論真實財富,李嘉誠可能早就是世界首富。其實在香港,不僅僅是李嘉誠藏富,許多富豪也都藏富。
  • 學李嘉誠「藏富」,李澤楷又一隱形資產曝光,上市或成為中國首富
    而對於李嘉誠的財產分配,很多人還是認為李嘉誠更加偏愛長子李澤鉅,畢竟,李澤鉅接手的是家族企業。事實上,在李澤鉅和李澤楷兩兄弟中,李嘉誠更加偏愛於小兒子。首先,在財富分配上,儘管李嘉誠沒有披露這筆資金的數量,但是,李嘉誠坦言兩者財富差不多,由此可見,李澤楷並沒有吃虧。
  • 2018上半年商業地產大事件盤點:凱德批量出貨、萬達受煎熬…
    儘管採取了一系列舉措,然而萬達商業上市仍無利好消息。   架構調整,重建網科。今年初,萬達集團旗下業務集團已由此前的商業、文化、金融、網科變更為商管、文化、地產、金融。這意味著萬達網科集團消失,而後重建。5月30日,萬達聯合騰訊、高朋成立合資網絡科技公司,將注入萬達網科公司原飛凡等部分業務。   引入新戰略投資。
  • 周凱旋:李嘉誠不適合從政 也不關注身家排名(圖)
    長和進行大規模重組後,長實將易名為長和,營運集團港口、零售、基建及電訊等業務,而新成立的長地,將統一負責集團的地產業務,除了物業發展,資產還包括收租物業與酒店。同時間,股權架構亦從以往垂直控股,改為獨立運作。不過,外界更加聚焦於長和系重組後的兩大上市公司註冊地,從香港變為開曼群島的舉動,趁周凱旋近日帶領以色列考察團的機會,一眾媒體當然不斷追問長和大改組的事宜。
  • 李嘉誠的醫藥帝國:傍上「死神疫苗」 旗下公司暴漲300%
    在外界的眼中,李嘉誠在某種意義上可能是一個「投機商」,他的生意普遍集中在地產、港口、能源、電力、零售,但並未對社會進步做出太多的貢獻。其實,李嘉誠的產業並非僅限於上述行業,除了眾所周知的教育,他在醫藥行業的投入也非常大。「死神」疫苗要來!
  • 華人首富李嘉誠八字分析
    此年李嘉誠去歐洲考察正應了卯木被衝,這點信息還不足以體現這年的全部重要事件。此年天幹丁衝剋辛金官殺,地支酉亦為官殺星,「官殺」所代表的事諸如工作等事應的較明顯再加上根被衝,廠房的變動也在命理可解釋。此外這一年為轉運之年同樣是個很重要的原因,人生進入新的開始。
  • 分析稱李嘉誠"拋樓"是一種政治姿態 突顯變局之兆
    李嘉誠在內地「拋樓」和在香港「套現」一度被有些人質疑為對中國經濟的「看空」,而王石在微博上那句「這是一個信號,小心了!」的點評更帶來了疑惑和遐想的空間。一時間,經濟的不安全感再次向中國人襲來。
  • 香港四大家族投資圖:李嘉誠遷冊 其餘按兵不動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自2010年起,李氏家族收購的全部資產均在歐洲,而被拋售的資產均在內地和香港。在5年時間內,李嘉誠家族在歐洲購入資產15件,耗費資金共5054億港元;而被拋售的香港和內地資產分別為9件和13件,總額分別為786億港元和731億港元。  相比之下,香港其餘三大家族卻未見任何動靜。
  • 為什麼連算命公司都能上市,而你不能
    精通五官面相,五行堪輿之術;國際首席宗師;新加坡紫軒閣寺廟管理委員主席;中國深圳紫衫閣寺廟管理顧問;中國徐州茱萸寺寺廟管理委員會執行長;安陽科儀研究院名譽主席;少林寺31代弟子,法號釋德松 隨手去翻了翻這家公司的資料,矮馬,我的心情就只剩下矮馬——雖然這不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卻幾乎踐行了天朝網際網路公司吹過的所有牛逼。
  • 財產分配大師李嘉誠:給大兒子8500億,二兒子現金資產,她最受寵
    但王思聰反而被列為強制執行的對象,被限制高消費,名下的2200萬財產也被查封,真是令人唏噓。還有我國著名的電子商務巨頭馬雲,2019年宣布退休的他,接班人卻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把阿里巴巴董事長一職交給了自己的親兄弟張勇。還有郭臺銘的富士康,一家市值近5000億元的加工工廠。富士康的創始人郭臺銘早已宣布退居二線,將公司的控制權交給63歲的劉楊偉。
  • 2013土豪傳奇:王建林被封膽色過人地產教父
    一.最成功的「土豪」——許家印  2013年亞冠決賽中奪得冠軍的恆大,一掃多年中國足球的陰霾,令國人振奮!其背後的老闆許家印,一躍成為眾多球迷追捧的「中國足球救贖者」。  而這位許老闆,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土豪」。他靠地產起家,短短16年將恆大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地產商發展成特大型企業集團。
  • 李嘉誠為什麼「跑路」?李嘉誠大陸撤資的真正原因解析
    李嘉誠大陸撤資的真正原因解析 李嘉誠撤離中國為何撤的如此乾淨利落?日前,李嘉誠再次重組旗下產業,經過一系列大規模的資產出售、騰挪,最終完成了公司註冊地的全部外遷。
  • 李嘉誠:回饋社會才是真富貴(組圖)
    慷慨捐贈1/3身家價值500億,全部用於慈善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24日宣布,未來將把1/3的個人財產捐作公益慈善之用,有關資產會放入其名下的李嘉誠基金會。據《福布斯》2006年全球富豪排行榜資料,李嘉誠個人的財富約188億美元(約1500億元),1/3即約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