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為什麼「跑路」?李嘉誠大陸撤資的真正原因解析

2020-12-01 站長之家
首頁

 > 

人物

 > 

關鍵詞

 > 

李嘉誠最新資訊

 > 

正文

李嘉誠為什麼「跑路」?李嘉誠大陸撤資的真正原因解析

李嘉誠撤離中國為何撤的如此乾淨利落?

日前,李嘉誠再次重組旗下產業,經過一系列大規模的資產出售、騰挪,最終完成了公司註冊地的全部外遷。雖然,李嘉誠依然稱看好中國經濟,但拋售中國資產卻毫不含糊,並最終幾乎出清。

李嘉誠的這一系列動作實際上從2011年就開始不斷拋售中國資產,並且自2011年以來就沒有在大陸拿地,2012年之後就沒有再購入香港的土地,進入2013年拋售大陸、香港資產的速度更是加速。

很顯然,李嘉誠出售中國資產,其背後一定有深層次的原因,最近很多戰友問相關情況。其實,關於李嘉誠的出走,佔豪年初就有兩篇文章,很多戰友可能沒有留意或已經忘記,現在將文章匯總供戰友們分享。

另外,針對下面的文章,這裡再稍作補充。其實,之所以撤得這麼幹淨,除了下面的五個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李嘉誠真的老了,香港也老了,而中國的政商關係其接班人是根本玩不轉的。

一方面是香港沒了機會,另一方面是接班人在大陸政商關係玩不轉,那麼就不如把資產主要放在歐洲——李嘉誠資本來源地更安全。這樣,未來李氏家族的就可以歐洲作為「老巢」,在合適的時機再將尋找國內的投資機會。

李嘉誠資產大批撤離中國轉投歐洲

李嘉誠撤資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內幕呢?將為你揭曉:

近期,內地很多新開樓盤都出現打折出售的現象,甚至北京部分樓盤都出現降價,二手房銷量更是頹勢盡顯,聯想到4月初李嘉誠家族剛剛拋售了北京盈科中心資產,李嘉誠的「拋售論」再次升溫,人們不禁驚嘆:面對內地樓市降價的,李嘉誠再次成功避險,李嘉誠真正的過人之處又究竟在哪兒?「撤資」之後的李嘉誠又該如何演繹他傳奇的商業帝國?

現年85歲高齡的李嘉誠,已經連續十六年雄踞華人首富寶座,資產總數高達294億美元。顯然,一個擁有如此龐大資產的商人,能夠在如此長的時間裡保證其商業帝國的穩固發展,僅僅依靠超群的商業才能是不夠的,非凡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和敏感的政治嗅覺是保證李嘉誠不斷輾轉騰挪於香港、內地而不敗的真正秘訣!

首先從大陸說起。我們知道,大陸的政治環境決定了其特有的經濟發展模式,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屆政府的政治導向,經濟發展與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李嘉誠當然也深知此理,他多次公開表示「多做事、不問政治」,但不問政治並不代表不理政治,你 能驚人地發現,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已連續16年進入全國政協,李澤鉅曾擔任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也就是說,從李 澤鉅擔任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的1998年開始算起,這16年來李嘉誠始終與高層政治保持著密切的往來,而這也恰恰是其締造十六載商業神話的16年!可 見,李嘉誠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奇才,更有著非凡的政治智慧,他過人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才是他最厲害的地方。

1958年,李嘉誠開始涉足房地產業務,到1976年已經小有名氣,而香港的「地鐵招標一役」則讓他一舉成名,奠定了後來與滙豐銀行建立緊密關係的最堅實 基礎!1977年的地鐵招標是當時香港開埠以來最大的一次公共建設工程,尤其中環站和金鐘站是最重要、也是客流量最大的兩個車站,其上蓋可以建成地鐵全線 盈利最豐厚的物業,因此意義非比尋常。李嘉誠憑藉其超凡的商業能力擊敗了當時具有英國凱瑟克家族背景的怡和系置地公司,名聲大噪,吸引了時任滙豐銀行董事 長沈弼的格外關注。但這還不足以讓滙豐銀行和李嘉誠的關係如此緊密,接下來發生的事不僅讓李嘉誠在香港找到了真正的「大靠山」,更是完美地體現了李嘉誠高超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和非凡的政治嗅覺。

這要從九龍倉收購說起,當時九龍倉舊址地產開發不利,李嘉誠早有意向將其收購,於是低調買下了九龍倉20%的 股權,成為九龍倉的最大股東,九龍倉緊急向滙豐銀行發起求救,當時的滙豐董事長沈弼則親自勸阻李嘉誠要其放棄收購九龍倉資產。商人李嘉誠當時審時度勢,考 慮到將來要想在香港發展離不開滙豐銀行,便果斷放棄了對九龍倉的收購。他的政治智慧在此顯露無疑,因為在當時的香港,想要開發土地,就必須要支付一筆大額 的土地出讓金,如果沒有滙豐銀行的支持,是很難有資金去開發房地產市場的,而且滙豐與當時的「一代船王」包玉剛關係甚密。於是李嘉誠在給了沈弼一個大面子之後,緊接著就做了一個更有意思的事。

滙豐收購此前陷入財政泥潭的和記黃埔後準備出手轉讓,但始終找不到好的買家,李嘉誠看準了這個時機,深知這位被英國女王封為爵士、曾任滙豐銀行副主席的包 玉剛與滙豐銀行關係非比尋常,為了成功入主和記黃埔,李嘉誠親自約見包玉剛,向他表達了想出讓手中1000多萬九龍倉股的想法,同時希望包玉剛幫助他促成 滙豐銀行轉讓9000萬股和記黃埔股票的回報。於是我們看到,1981年,李嘉誠成為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同年,包玉剛在李嘉誠的幫助下,擊敗怡 和系成功收購九龍倉集團,1985年,李嘉誠受沈弼邀請進入滙豐銀行董事局,正式成為龐大的英資體系中的一員。李嘉誠與滙豐銀行的緊密關係也由此形成!更 為他日後不斷壯大他在香港的商業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在港英政府時代,滙豐銀行董事長作為香港的實際統治者,控制著整個香港的經濟!

隨後我們看到,在滙豐銀行的「庇護」下,李嘉誠全面掌控了香港的房地產開發以及電力、交通、電信、零售等大部分公共事業,他 在香港的資本運作行為能夠獲得各種特權,1986年滙豐銀行董事長沈弼退休之前,將和記黃埔地產集團的控股權以淨資產50%的低價直接賣給了李嘉誠,和記 黃埔接管港電集團時也被免於公開要約。而到了1987年,李嘉誠將長實集團的個人股份增加到35%以上以及將長江實業對和黃的股份增到35%以上等資本操 作均被免於公開要約。

1989年,李嘉誠開始大舉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全力發展與大陸高層的關係,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坐落於東長安街1號、擁有了亞洲最大商業建築群的「東方廣場」項目,因為如此規模的大項目,沒有高層的支持與授予是很難做成的。我們看到,李嘉誠隨後開始加緊組建在大陸的投資項目,並大舉介入房地產開發、能源建設等領域。

由此我們發現,不論是大陸還是香港,李嘉誠的投資似乎都是建立在一個非常有利的政治、經濟大環境下的,李嘉誠一直強調的所謂「安全」,其實就是一種「壟 斷」,因為在市場中,只有「壟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其投資的最大安全,而壟斷又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與高層的關係,而發展與高層的關係則需要準確把握 高層的政治經濟發展導向。

新一屆政府旨在打破行業的壟斷格局,全面激活中小企業發展活力,這一點其實是與李嘉誠家族的經濟發展模式相悖的,因為這樣的經濟環境無法為李嘉誠提供他所謂的「安全」投資環境,「撤資」也就在所難免了。無論是香港和內地,李嘉誠是找不到之前的那種「安全」的感覺了,體現在細節上,就比如他跟梁振英之間的「矛盾」上。當年李嘉誠就曾經和賭王何鴻燊說過,如果梁振英當選,他將會撤資。

而香港方面,李嘉誠的「大靠山」滙豐銀行似乎也不再看好其在香港地區的業務,去年開始陸續清空了其持有的 15.57%的中國平安H股股份以及8%的上海銀行全部股權,2013年底以來更是持續下調對香港的經濟預測,香港經濟逐步失去滙豐的支持。李嘉誠一定早 有準備,陸續撤資也是遲早的事,而之前中信泰富反向收購母公司中信集團後,很有可能會陸續承接李嘉誠以前在香港所扮演的角色,當然這是後話了。李嘉誠則繼續藉助其英資背景的「庇護」,將其核心業務大舉遷入更為「安全」的投資環境--英國。當然,英國的資產確實挺便宜的,這不是一舉兩得麼!

所以說,加速「撤資」的李嘉誠並非只是在經濟層面上不再看好大陸和香港地區的業務發展,更重要的是兩地的投資環境不再符合李嘉誠一貫的投資理念,李嘉誠不 過是想找個更舒服的投資環境。至於內地的樓市「降價」只不過是李嘉誠「撤資」大陸背後一個非常表象的原因,並非根本。至於「撤資」香港到英國,李嘉誠更多是無奈的選擇,因為又要到一個新的環境,又要開始發展新的「靠山」。

因為滙豐銀行在英國,不像在曾經的香港那樣對英國經濟有實際控制權。更重要的是,今後李澤鉅與李澤楷很難完全獲得李嘉誠在「人脈」上的傳承,李嘉誠一手締造的商業帝國將來究竟靠什麼去延續?

相關焦點

  • 李嘉誠為什麼要跑? 撤資真有那麼可怕嗎?
    最近一篇名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成了媒體上熱議的焦點。部分專家認為,在中國經濟面臨重大挑戰的時候,李嘉誠不應該帶頭從內地撤資,動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但李嘉誠撤資真有那麼可怕嗎?但李嘉誠在過去5 年中,的確已經把旗下絕大部分資產從中國大陸和香港轉移出去了。就在9 月8 日,李嘉誠手上的兩家上市公司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與電能實業有限公司聯合發布公告宣布,前者擬以116 億美元的換股形式合併電能實業,以尋求公共事業業務的進一步擴張。
  • 李嘉誠虧大了,撤資大陸遭遇巨額虧損,被調侃是散財童子
    眾所周知,李嘉誠一直是亞洲的頂級富豪,他的商業頭腦更是鮮有敵手,一生投資七十多年幾乎筆筆收益頗豐,然而商場如戰場,只要走錯一步就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階段。從2014年起,李嘉誠就陸續從大陸撤資,轉手重金投資英國,在李嘉誠的大量資湧入下,李嘉誠牢牢控制了英國的電水利、港口飛機場、天然氣等民生產業,有人稱李嘉誠是英國的半邊天。
  • 李嘉誠又被傳「跑路」,在中國「繼續賣」還是投資?李澤楷回應過
    近些年來,作為中國知名富豪的李嘉誠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其中一部分原因在於他的商業版圖很大,企業動態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經常被傳出要「跑路」的消息。從2013年開始,李嘉誠瘋狂拋售國內的資產,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他早期買下的地產、房產,後來翻倍增值,他通過這樣的方式套現了不少錢。本身這是一種十分正常的商業行為,國內很多富豪都會這樣。而李嘉誠之所以常年被關注,主要是因為他經常在國內拋售資產套現,但很少在國內投資。
  • 李嘉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從大陸撤資押注英國,今淪為散財童子
    作為商業領域,尤其是房地產領域的巨鱷大亨,李嘉誠是第一個把房地產公攤面積和物業帶進中國大陸的人,他是中國房地產蓬勃發展時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也是從內地撤資最快的商人之一。從2014年起,李嘉誠突然不看好內地市場,並逐步從內地撤資,數百億資產被其拋售,在變賣內地資產的同時,李嘉誠海外的投資卻在不斷加碼,其中被其稱作戰略核心的英國更是成了其資金流入的最大地區,這番堪稱規模巨大的投資運動也曾被網友們解讀為資產轉移。
  • 李嘉誠究竟想幹什麼
    近日電能實業(下稱電能)宣布港燈即將上市,香港富商李嘉誠「撤資」的傳言再起。若然我們把此事與李氏較早前接受專訪一事連在一起考慮,更是別有意味。   港燈是香港歷史最悠久、主要的電力供應商之一,其供電範圍包括香港島、南丫島等。1985年,李嘉誠透過和黃購入港燈的部份權益。
  • 「囤地」十六年,賺了38億,李嘉誠被成都「拉黑」了!
    也許有人會納悶了,李嘉誠不是很懂政治嗎?怎麼就被罰了呢?想想李嘉誠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吧,在大陸賺了那麼多錢,最後卻一股腦的往英國撒。你說,中國人民還能對他有好感嗎?捐款的那些小恩小惠,算得了什麼呢?2早在2015年,新華社旗下的 「瞭望智庫」就發表《別讓李嘉誠跑了》一文。
  • 億萬富翁李嘉誠的八字解析
  • 李嘉誠「歸來」,為何聲稱「商人無國域」的郭臺銘也「不走了」?
    眾所周知,李嘉誠被稱為「商人無國界」的代表。因為很早之前,一直在國內大手筆買地、囤地的李嘉誠突然收手,甚至開始拋售國內資產,轉而跑到英國去投資。這種行為,在大眾看來就像是在為跑路做準備。據說,李嘉誠在英國投資了4000億元。 其實如果僅僅是去英國投資的話,不會有那麼多人覺得他是要離開中國市場,但關鍵就在於他拋售了囤積多年的土地。據不完全統計,李嘉誠在國內拋售的資產甚至已經超過了2500億元。其中的大多數資產都是大陸和香港的土地。
  • 李嘉誠食言遷移註冊地 解釋稱是為了方便做生意
    2013年9月,李嘉誠在香港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曾極力否認「撤資」的傳聞。  這次將旗下的兩大上市企業註冊地由原來的香港變為開曼群島,李嘉誠在1月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給出的解釋是,長和及長地仍在香港上市,本次的安排與撤資無關,主要是方便做生意。
  • 黃泓露:李嘉誠的八字分析啟示和感觸
    李嘉誠認定是時機趁低吸納,然後乘勢崛起。左派事件前,香港地產富豪眾多,數不勝數,李嘉誠屬於無名小卒,事件發生時期,地價暴跌,慘不忍睹,大量富豪驚嚇而逃,遠離香港,只有四位沒有撤資,反而逆勢大量吸納低價資產,除了李嘉誠之外,還有新鴻基地產的郭得勝,新世界地產的鄭裕彤,恒基兆業的李兆基,原本價值1000萬的地價,那個時候可能10萬就可以買到,所以他們幾個人見到遍地都是黃金,當然不願意走,走的都是傻豬。
  • 李嘉誠:我無法預測政治變化 也無法影響政治
    日前,在位於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2號的「長江集團中心」,李嘉誠接受了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專訪,對「撤資」、樓市、香港前景等熱點問題逐一作答,還深入地談及自己的家庭和人生觀念。  「玻璃杯論」、撤資疑雲  隨後的7月間,市場傳出和記黃埔出售百佳超市,這是陪伴了香港人近40年的超市。不過,10月18日,和黃公告暫停出售,繼續其旗下零售業務的策略性研究。  8月,李嘉誠罕見地缺席了被稱為「港情諮文」的2013年的長和中期業績會,卻在一個突然前往參加的香港傳媒飯局上公開澄清他不會撤資。
  • 周凱旋:李嘉誠不適合從政 也不關注身家排名(圖)
    李嘉誠基金會董事周凱旋昨日在此間向記者表示,她個人作為長和股東,對公司重組感到高興,此舉能夠精簡架構及壯大公司,旨在提升集團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並非從香港撤資,撤資的說法並不適合去形容李嘉誠在香港及內地的商業活動。
  • 李嘉誠虧大了,4000億資產會被英國沒收?如今開始投資大陸
    導語:李嘉誠虧大了,4000億資產會被英國沒收?如今開始投資大陸!就比如由於種種原因,李嘉誠虧大了,4000億資產會被英國沒收?面對這種情況,如今他開始投資大陸!從2020年年初開始李嘉誠開始轉變公司投資策略,放棄以往的海外投資思路逐漸開始向國內投資。李嘉誠名下的長江集團公司已經和國內某著名企業籤署了合營意向書,此意向書的籤署就能證實李嘉誠對國內投資開啟了進軍模式通過這種與電力能源合作計劃的實施來達到大規模對國內項目投資目的。
  • 李嘉誠王健林想走就走,楊惠妍也說退就退,投機者們一臉迷茫
    在多數人眼中,我國的房地產行業是一個暴利行業,所以這個行業一直都有投資者不斷湧入,但是有很多炒房者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那些真正的房產大佬們卻更注重長遠發展
  • 不宜用政治筆墨給李嘉誠畫像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一家之言  近日,有人發表長文《別讓李嘉誠跑了》,引發熱議
  • 李嘉誠「跑」了,大家為何要驚惶?
    不要政治化寫到這裡,感覺這文章應該要結束了。一個企業家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做了符合自己收益比的事情。難道有什麼問題?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歷史來說,李嘉誠是個標杆性人物。他的去留,帶走的絕對不止一堆財富。所以,這幾天輿論場風起雲湧的,無非就是李嘉誠走了,他為什麼走?因為他不看好中國經濟唄!
  • 李嘉誠去哪兒了?賭王大殮,李嘉誠家族為何連個代表都沒有出現?
    很遺憾,賭王家族沒有得到李嘉誠的榮光照耀。李嘉誠去了哪裡呢?也許,李嘉誠哪裡都沒去,他只是不想面對當天的很多政要商賈,更不想面對公眾。曾經,李嘉誠腳下的土地各種勢力暗流湧動,李嘉誠在各大報紙上重金刊發「黃臺之瓜,何堪再摘」的廣告。看上去只有短短八個字,每一個人都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解釋,可是黃臺摘瓜的典故是一場血淋淋的宮廷爭鬥。李嘉誠成了諸多民眾,甚至政要口誅筆伐的對象。
  • 有錢人那麼多,為什麼香港首富偏偏是李嘉誠?
    華人首富李嘉誠在1928年的7月29日出生了,李嘉誠是香港這樣一個市民社會成功的最典型的代表。李嘉誠是一個非常冷靜的人,在生活中非常特別和理性,今天已經八十多歲的李嘉誠還依然在工作,或許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不能成為想李嘉誠這樣的人的原因,我們掙錢可能是為了能去旅遊、購物、滿足自己的欲望。
  • 李嘉誠名下上市公司全部遷離中國 看淡地產?
    值得注意是,電能實業是長和系目前唯一一家在中國境內註冊的公司,也是香港藍籌股之一,若成功併入長江基建並退市,長和系旗下合共10家上市公司的註冊地都將在海外,李嘉誠最終完成了旗下公司註冊地的全部外遷。  這不得不再次引發外界關於「李嘉誠撤資香港」的猜測。
  • 名人八字解析——李嘉誠
    最令人熟悉的富翁,當然首推李嘉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