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記者 劉倩倩)家住淇濱區佳和豪苑小區63歲的李女士說,她是退休教師,看到兒媳只讓小孫女學英語不讓學拼音,她很著急。11月28日,李女士與兒媳商量未果,還引發了家庭矛盾。
「我兒媳啥都好,就是愛較真兒,成天在網上看這學那,說學漢字不用學拼音、拼音會和英文字母搞混。」李女士告訴記者。11月28日下午,李女士去接小孫女放學,聽幼兒園老師說兒媳囑託老師不要教小孫女學拼音,原因是小孫女最近正在學英語。雖然幼兒園還沒有開拼音課,但同齡的孩子都在接觸漢字,學拼音是早晚的事兒,難道學英語就不能學拼音了嗎?」李女士生氣地說。
當天晚上,李女士對兒媳小燕說:「英語、拼音都能學,先學拼音再學英語,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學的。」沒想到,李女士的建議沒有被小燕採納。「兒媳認為我的觀念落後,還數落了我一番,我當了一輩子老師,不可能說錯的。」李女士一邊生悶氣,一邊抹眼淚。
當天晚上,記者見到了李女士的小孫女陽陽,她也不知道該聽誰的。小燕說:「我擔心孩子把英文字母和拼音搞混,所以我建議把拼音和英語分開學。現在輔導班正在教英文字母,幼兒園還沒有開拼音課,孩子早一點兒起步不好嗎?」
這場英語對陣拼音的矛盾影響了李女士家原本和諧的氣氛。12月1日,李女士給小燕下了最後通牒」,她要親自教小孫女學拼音,為的就是驗證一下拼音和英語哪個在生活中使用更廣泛。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唐樂認為,幼兒學語言,環境才是關鍵,李女士及小燕的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李女士之所以煩惱,是因為兒媳沒有尊重她的想法,她多年的經驗在兒媳口中落後了。」唐樂建議,小燕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不妨多諮詢長輩,然後再選擇。「小燕沒有掌握好與老人交流的技巧,從而引發了家庭矛盾。」唐樂說。
對於學英語還是學拼音,唐樂認為:「雙語教育被很多家長誤認為就是提早學一門外語,其實真正的雙語講的是家長提供給孩子雙語的學習環境,也就是說家裡得有人說英語,如果沒有雙語環境而強教孩子,孩子也記不住。」
「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孩子把英文字母與拼音搞混。」唐樂說,英語與拼音的學習時間是錯開的,孩子在不同時間跟不同的老師學不同的內容,自然能辨別英文字母與拼音發音的不同。「英語、拼音兩者的用途也不一樣,學英文字母的時候說的是英語,對應的是英語單詞;學拼音的時候說的是漢語,對應的是漢字,孩子在訓練中能逐漸學會分辨。」唐樂說。
(淇河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