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拼音還沒學識字會有困難嗎

2021-01-09 洛陽網

  開學後,部編版語文教材走進小一新生課堂。和舊版教材相比,「不學拼音先識字」是新版教材最大的變化。

  面對這樣的變化,不少家長一臉問號:不學拼音,老師是咋教孩子識字的?孩子的閱讀能力會受影響嗎?如果你也有類似擔心,就隨記者去上一堂一年級語文課吧!

  家長擔憂:不學拼音識字量會不會受影響

  「開學已快一個月,我家二寶還沒開始學拼音,是不是不學拼音了?」行知小學一年級新生家長李女士說,三年前,大兒子上一年級時,剛開學就學拼音了,然後慢慢就可以看拼音讀課外書了,她都不用怎麼管。老師布置的作業,孩子也能獨立完成,不會的字用拼音代替。所以今年小女兒上一年級前,她想都沒想,暑假裡就給孩子報了學前班學拼音。

  「她暑假已經掌握了拼音的一些基本規則,但開學這麼長時間沒學,又忘得差不多了……」李女士懊惱地說。

  和她有相同煩惱的還有市五十六中小學部一年級的家長張先生。張先生說,開家長會時,老師說新教材更重視閱讀,並鼓勵孩子閱讀。可他家孩子認字不多,根本無法完成閱讀任務,每天都是家長在讀,孩子在聽。他的疑慮是:不學拼音,孩子的識字量和閱讀能力會不會降低?

  東升二小一年級新生家長何女士的疑慮則更現實:「現在,孩子已經上過幾節語文課了。老師講過的漢字,孩子確實會讀。但我比較好奇,沒有拼音,老師是怎麼教學生讀、寫漢字的呢?」

  課堂目擊:沒有拼音老師課上這樣教識字

  帶著家長們的疑惑,記者來到行知小學,和該校語文老師黃燕以及一(1)班43名小一新生一起上了節語文課《口耳目》。

  開講前,黃燕先讓同學們猜字謎。

  「紅白樓,白院牆,裡面窩個紅姑娘。既會說,又會唱,一日三餐用得上。」黃燕出招。

  「花生!」孩子們回答。

  黃燕故作神秘地說:「是花生嗎?花生不會唱歌呀!大家再想想,這個東西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老師,是嘴巴!」有了黃燕的啟發,有小機靈馬上猜了出來。

  黃燕讓同學們用一個字形容嘴巴,大家異口同聲說嘴。黃燕便展示了一張『口』字的象形字圖片,告訴孩子除了『嘴』字可以表達嘴巴,『口』也是表達嘴巴最簡單的字。

  用這樣的方法,學生找到了當天要學習的三個字「口」「耳「「目」。

  接著,黃燕讓學生打開課本,翻至《口耳目》,她讓學生先觀察插圖,再用「口」「耳「「目」表達插圖的意思。通過形容三個主人公的動作和表情,學生們掌握了這三個字在生活中的用途。組詞環節,黃燕在ppt上展示了相關圖片,依舊用看圖猜詞的方法啟發學生。

  為了讓學生記牢字音,黃燕在講臺上指著字和詞帶大家大聲朗讀。擔心學生只記字的位置,而不記字形和讀音,黃燕不停地變換朗讀順序,還邀請兩個學生上臺,一個指字,一個比劃,如果做對了,全班就跟著做。

  一節課上完,沒有用拼音,學生們也學會了漢字,還學會了組詞和造句。黃燕說,《口耳目》計劃兩課時講完,這一課時讓學生認字、會讀,下一課時,再教學生如何書寫。

  專家答疑:拼音推後更符合孩子學習規律

  「古人沒有學拼音,不是照樣可以識字?傳統的語文教育,就是從認字開始的——在沒有拼音幫助的情況下,讓學生通過反覆誦讀、慢慢認字。」黃燕說,何況,課本上有很多連環畫和象形字,這些都可以作為輔助工具,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對漢字的字形和字意有更深的認識。

  那麼,這樣的學習成效如何?

  市五十六中一年級語文老師張小青說,她曾做過檢測,和之前先學拼音相比,學生這樣學,對漢字掌握得更牢固,而且對字形、字義的理解更深刻。

  「先學天地人,再學aoe,更符合教育規律。」洛龍區中小學教研室一位語文教研員說,今年9月開學,全國中小學生語文教材統一更換為部編本教材。部編版教材「先學拼音再識字」——這一教學順序的調整,更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漢字是生活中常碰到的,孩子們更熟悉,而拼音作為一個符號,孩子們生活中幾乎很少接觸,學起來也很枯燥,一年級的小學生也不清楚為啥要學拼音。教學順序更換後,孩子們先接觸漢字再學拼音,就會知道拼音作為一種工具,是很有用的。學會拼音,可以認識更多的字。這樣的調整,更符合人的學習和認知規律。

  至於學生的識字速度和閱讀能力,經過近一個月觀察發現,先識字,能讓孩子們對字的興趣大增,促使他們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識字渠道,比如閱讀、看帶字幕的動畫片、看路標牌等,所以,孩子們的識字速度和識字量並不會減少。 「不過,家長們急需糾正一個認識誤區。」該教研員說,新教材不是不讓孩子學拼音了,而是推後到第一個識字單元後再學。各校學習進度可能不同,但預計多數學校會在10月初,也就是國慶節之後學拼音。(見習記者 趙丹 通訊員 王承蕙子 寧維 文/圖)

相關焦點

  • 語文老師1個月講完拼音,孩子學不會,家長質疑,非要花錢學嗎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最近都是各大暑期培訓機構重點宣傳幼小銜接的招生時間,很多機構打著拼音速成、識字500個的教學目標。家長們也都非常焦慮,逢人便說,我也不想這樣,沒辦法呀,現在一年級老師都不認真教拼音,常常一個來月就把拼音講完了。
  • 孩子學拼音太難了?那是因為沒有找對學拼音的APP
    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漢語言文學系畢業,普通話水平二甲,卻還是教不好孩子的拼音,實在是懷疑人生……」不得不說,在輔導孩子拼音這件事上,全國的家長都一樣一樣的,微博上隨手一搜,也儘是各種心力交瘁:其實,孩子學不好拼音,還真不是孩子的錯。因為漢語拼音對於剛上小學的孩子而言,實在太過抽象,學起來太過枯燥無味了。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變化1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這麼多年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為什麼統編《語文》教材要改變慣例?
  • 開學全國統一使用新教材,一年級語文先識字後學拼音,意義何在
    關於小學一年級開始為何要改為先認字 ,再學拼音,編者列舉了以下幾個原因:一、先識字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降低了認知難度,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日常生活中,漢字隨時隨地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對於一些常見字,小朋友在幼兒園就已經認識了,而生活中拼音卻很少見,認知起來又很抽象,學習起來主要靠大量練習,提高熟練程度來掌握,難免枯燥乏味,因此為了降低學習難度,培養學習興趣,因此將簡單的漢字學習提前。二、先識字,以有形之字帶動抽象的拼音學習,更有利於孩子將拼音拼讀和漢字讀音相聯繫,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 孩子會拼音能識字了,但就是不自主閱讀,咋整?
    在漫長的學前期,家長堅持每天拿出一些時間親子閱讀,幫助孩子建立了歸屬感,培養了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待到孩子終於認識了一些常用漢字,家長以為可以就此告別親子共讀,開啟自主閱讀了,沒想到現實又給爸爸媽媽上了一課——孩子自己讀了幾行就沒興趣,依然纏著爸爸媽媽給念。
  • 一年級學生媽媽的反省:後悔沒有提前讓孩子學拼音
    孩子明年升小學一年級,很多媽媽都開始培養孩子各種學習習慣,並提前教拼音、教漢字、算術。其中,她們最苦惱的是,教孩子拼音實在太難了!但是媽媽們不敢不提前教,因為拼音是孩子讀小學的第一個攔路虎。分享幾個在網上看到的,一年級的父母親身經歷:我覺得孩子幼兒園就是玩,所以什麼幼小銜接都沒上。孩子上一年級才發現,人家不但會識字速算,會拼音英語,寫得還賊快!
  • 統編版語文新教材安排:先學漢字再學拼音,有個問題你注意不到
    其中拼音和漢字的順序也進行了調整,原來的語文課本第一課都是要先學拼音,單韻母aoe,現在是課文《我上學了》,並且課文後直接編輯了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學習。難道是拼音不重要了嗎?所以這是讓家長都送孩子去學幼小銜接,先把拼音學一遍,所以一年級的老師都不教拼音就是真的。其實,這是家長的誤會了,雖然教材的課文做了調整,但是拼音也是很重要的語文基礎知識。
  • 小學生字都寫對卻被扣分老師稱沒學過的字用拼音
    原標題:小學生字都寫對卻被扣分老師稱沒學過的字用拼音   原標題:小學生字都寫對卻被扣分老師稱沒學過的字用拼音  近日,重慶文女士檢查讀一年級的女兒的作業,發現孩子把字都寫對了,卻只得了A-,老師批註:沒學過的字用拼音!
  • 「我家孩子先學拼音,後學漢字怎麼了?」這幾個微差父母別不重視
    在我國適齡兒童最常見的啟蒙教育是「漢字啟蒙」和「拼音啟蒙」。如果我們回到30年前,回到過去,當我們上學的時候,我們首先學習拼音,然後我們可以通讀拼音標註的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漢字,我們會拿著一本新華字典,按照上面的拼音進行閱讀。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天的語文教科書已經將書中的識字順序微調為「先學漢字,後學拼音」。
  • 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老師家長怎麼辦?
    語文教材三大革新1打破常規,先從漢字學起過去一年級剛入學的時候,孩子們先學會拼音,才開始識字。而這回的教材「大換血」,順序完全倒置:把拼音學習推後個把月,先認一些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共安排了2個識字單元、2個漢語拼音單元和4個課文單元。
  • 沒讀過學前班的一年級孩子有多難?拼音沒學完,數學老師不讀題了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7歲入學,上一年級。由於零起點入學,孩子們在幼兒園不允許學任何東西,幼兒園的老師也不允許教任何東西。結果一到一年級,老師和孩子,全都「傻」掉了!孩子難以適應快節奏的一年級生活,沒上過學前班,沒接受過幼小銜接教育,啥也不會,拼音沒基礎,生字沒基礎,寫字沒姿勢,習慣沒養好……再加上現在的一年級語文數學教材,不斷在變難!以前的小學三、四年級課文,都給放到一年級的教材當中了。先別說漢語拼音能不能過關,那些比較長比較難的課文,結結巴巴讀下來都做不到!
  • 一年級小孩學拼音怎麼都學不會,如何解決?
    一年級上冊語文最主要的學習內容,就是學習漢語拼音和識字認字。如果學習的時候沒有遵循兒童的學習規律,教不得法,會有孩子覺得很費勁。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一年級上冊的語文教科書,是怎樣安排漢語拼音教學的。一年級上冊的語文教科書,一共安排了兩個漢語拼音單元,分別是第二單元第三單元,一共13課。
  • 鑫智學堂--早學拼音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早學拼音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 女子只讓孩子學英語不讓學拼音 引發家庭矛盾
    「我兒媳啥都好,就是愛較真兒,成天在網上看這學那,說學漢字不用學拼音、拼音會和英文字母搞混。」李女士告訴記者。11月28日下午,李女士去接小孫女放學,聽幼兒園老師說兒媳囑託老師不要教小孫女學拼音,原因是小孫女最近正在學英語。雖然幼兒園還沒有開拼音課,但同齡的孩子都在接觸漢字,學拼音是早晚的事兒,難道學英語就不能學拼音了嗎?」李女士生氣地說。
  • 小學階段做好識字積累,「四會字」該怎麼學?語文老師教給你方法
    形近字區分還需要加強練習,家長把這個經常出現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的問題,歸結為粗心。在小島老師看來,這不是粗心的問題,而是本身在識字的學習過程中,就沒掌握好。小學階段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識字,新教材的第一課甚至不是拼音了,而是識字,足以見識字的重要性。家長總是認為,老師不講拼音了,拼音都得要提前學習。事實上,並不是老師不講拼音,而是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要為識字做好服務和準備了。
  • 用拼音識字與漢字形成的理論體系相背
    既然有了這個「目」為啥還要造個這個「眼」字?是先人故意給後人製造麻煩嗎?絕不是這樣!那是小看了我們古人的智慧。用「目」這個字來指示我們的「眼」時,我們的先輩發現「目」的有些功能不能完全表達出來,還有什麼功能不能表達出來呢?我們的眼睛看東西有距離的限制,太遠或太近都是看不清的,就是說目的視力是有限制的。就用「目」和「限」(省形)組成的一個新的字。造完這個字後,還發現眼睛還有的功能沒有體現出來?
  • 小學語文一二年級學習識字,但識字黃金期,卻是整個小學六年級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語文的學習是非常注重積累的,我們常看每一年的高考語文成績,有的學霸考出130多分、140多分,不禁就有家長想問問,語文能考出這樣的成績,到底是怎麼學的?其實,語文的學習屬於厚積薄發,基礎打得好,中學以後學起來就輕鬆一些。我們語文老師常強調的基礎都是什麼呢?生字詞、拼音、口語表達、寫作、修辭手法等。在小學階段,尤其是生字詞,必須掌握熟練。聽說讀寫意,我們家長常常有一個誤區,認為小學要狠抓閱讀和寫作,其實如果孩子的識字量不夠,生字詞意掌握不好,閱讀和寫作就無法提高。對於一二年級的小學生,老師平時狠抓的都是生字詞。
  • 「部編本」教材2019年將全覆蓋 小學生先識字後拼音
    和耳熟能詳的人教版、蘇教版相比,新出的「部編本」教材有哪些變化?低年級有了科學課,孩子們學習能跟得上嗎?交匯點記者對此作了一番了解。 「部編本」教材將在2019年全覆蓋 「部編本」教材究竟從何而來?記者了解到,所謂「部編本」就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歷史。
  • 孩子學拼音為什麼那麼難?一年級老師的現身說法!
    「老師,我家的孩子跟著我讀拼音挺流利的,為什麼一旦讓他自己讀,卻又不會了?」夜10點,微信響起,一家長發來訴苦的訊息。事實上,自從拼音教學開始,我已經多次接到家長們類似的求助,有些甚至還帶著一絲鬱悶:明明暑假花錢給孩子報過幼小銜接班學拼音,可為什么正式上課一開始,孩子學拼音還是那麼吃力?孩子學拼音為何那麼難?
  • 如何在培養閱讀興趣與認字、學拼音中取捨?父母請做好這三件事
    孩子每天也在讀,開始興趣還挺足,但是有的字認識,有的字不認識,不認識的就瞎讀,拼音也不是太熟練。讓孩子照著拼音讀,會拼的還行,不熟悉的就煩了。媽媽很困惑,是讓孩子自由發揮讀,由著孩子的興趣讀,還是嚴格按照繪本的拼音糾正,如果是那樣的話,會不會打消孩子的閱讀興趣呢?當興趣遇到了學習知識的嚴謹,究竟該怎麼取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