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培養閱讀興趣與認字、學拼音中取捨?父母請做好這三件事

2021-01-09 沐瀅讀書育兒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5分鐘

今天收到這樣一條育兒提問。

一位小學一年級女孩的媽媽,為了培養女兒的閱讀興趣,給她買了好多繪本,這些「繪本」是老師推薦的書目。

孩子每天也在讀,開始興趣還挺足,但是有的字認識,有的字不認識,不認識的就瞎讀,拼音也不是太熟練。

讓孩子照著拼音讀,會拼的還行,不熟悉的就煩了。

媽媽很困惑,是讓孩子自由發揮讀,由著孩子的興趣讀,還是嚴格按照繪本的拼音糾正,如果是那樣的話,會不會打消孩子的閱讀興趣呢?

當興趣遇到了學習知識的嚴謹,究竟該怎麼取捨呢?

我想不少孩子的父母都會遇到孩子愛閱讀、但是又在閱讀時天馬行空(或者只走馬觀花地看圖)的情況。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的閱讀不能僅僅停留在只讀圖階段,但也不能太過功利。

這位媽媽糾結的閱讀興趣與通過閱讀識字學拼音的取捨問題,其實背後映射了如何選擇童書、如何讓興趣帶動學習,以及父母如何對孩子閱讀和學習不焦慮、不功利三個問題。

所以我覺得,興趣和識字學拼音之間這根本談不到什麼取捨的問題,而是先培養興趣,再談學習知識。

因為興趣代表著孩子的內驅力,一個孩子有著滿滿的閱讀內驅力,讀書是她發自內心的事兒,還愁認字和認拼音嗎?

那些都是在閱讀中潛移默化的事了!

我的女兒目前的閱讀狀態就是如此,儘管她還沒有上小學,但是基於興趣和閱讀基礎,她已經能夠獨立閱讀完一本橋梁書,讀圖、讀字都不在話下了,因為還沒有涉及到學拼音的問題,我暫時不考慮拼音。

所以,如果有類似糾結的父母,完全可以不在意興趣和知識技能學習是否矛盾,可以通過給孩子選擇的書目和閱讀方式上簡單做以調整,先培養起興趣來。

在這位媽媽的提問中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也是很多父母對童書認知存在的一個問題。

即,她根據老師建議的書目買的上邊帶拼音的"繪本」,我覺得那不是「繪本」,只能算是普通的注音兒童讀物,很有中國特色,嚴格意義上也不屬於橋梁書。(繪本真的很少很少有注音版的,包括橋梁書,大多都是非注音版的)

在我看來注音讀物最大的作用,就是讓孩子通過閱讀文字多見識拼音,最終起到熟悉拼音拼讀的使用。

我和一個小學語文老師交流過關於孩子學拼音的問題,她的建議是,沒有太多竅門,想要熟悉,那麼就得練。

怎麼練?通過注音讀物中拼讀,進階地通過拼音打字法熟悉。

一、通過伴讀和分角色朗讀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想建立一個小學生的閱讀習慣,要比嬰幼兒和學齡前孩子稍有些難度。但也不是說完全建立不起來,也還來得及。

建議爸爸或者媽媽,每天晚上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先從10分鐘開始帶著孩子讀書,讀她喜歡的類型的書。

考慮到一年級孩子的識字量畢竟有限,先是家長讀給孩子聽,家長讀的時候孩子同步看文字看圖畫,逐漸轉變成家長和孩子一起讀。

我和女兒在閱讀的時候是分角色朗讀。

例如我們讀《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故事,有人物有情節的,我和女兒分,誰讀哪一部分,誰扮演什麼角色,然後分著把一本書讀完了。

孩子也覺得很有趣,在讀的時候她也會遇到不認識的字,做以簡單的糾正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在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時候,千萬不要把書扔給孩子自己看,然後家長啥都不管了!

家長要麼起到陪伴的作用,就像我上文中的舉例,要麼起到榜樣的作用,就是我拿著一本書看,你同樣也拿著一本書來看,我們全家建立起閱讀的氛圍。

二、根據孩子需要提升的方向有側重地選擇童書

建立閱讀習慣,不適宜用注音讀物來完成,因為和注音兒童讀物相比,適齡繪本和橋梁書更經典、更好看,更吸引孩子,而且更有營養。

1、繪本,在一年級階段側重讀圖(看圖說話)兼顧讀文字

繪本的特點是圖文緊密結合

適合小學1年級的孩子閱讀的繪本有很多,例如《愛心樹》、《吃書的狐狸》、《公主的月亮》、《花婆婆》等……

因為孩子在小學一年級依舊處在形象思維階段,具體的圖形圖像更利於孩子學習和認知,孩子還沒有完全脫離讀圖。

而讀圖也更能夠培養起孩子的興趣。

甚至還有無字繪本《不可思議的旅程》、《瘋狂星期二》、《雪人》、《海底的秘密》……

既然孩子在閱讀時喜歡自由發揮,那麼可以讓他在看無字繪本中充分地自由發揮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這對於孩子在看圖說話寫作上也能得到很好的鍛鍊。

2、橋梁書類,側重識字讀文字

橋梁書的特點是文字為主圖片以插圖形式

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要從純讀圖逐漸過渡到讀文字,所以橋梁書起到了搭橋的作用。

文字閱讀量不是很大,圖片又再佔據主導,可以讓孩子作為過渡到純文字閱讀的這個階段的主要讀物。

例如閱讀《青蛙與蟾蜍》、《小森林童話》、《安房直子的橋梁書》等。

這些橋梁書都不是注音讀物,帶孩子閱讀的時候,識字是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完成。

而且現在語文教改也尊重了認知規律,先識字再學拼音,所以,拼音回歸到了作為文字的輔助工具的位置。

可以根據孩子的識字量來側重,識字量逐漸增加了,橋梁書就要讀得更多些。

但是在讀的時候,就要糾正孩子讀的字,可以用指讀的方式,孩子自己指自己讀,手指到哪讀到哪,要求讀得準確。

三、安排注音讀物閱讀時長,摒棄功利心,別著急

等孩子習慣建立起來了,每天都要拿書看了,覺得讀書這件事很有趣了,可以逐漸介入注音讀物。

舉個例子,可以把每天固定30分鐘的閱讀時間安排一下:

讀10分鐘繪本、15分鐘橋梁書、5分鐘注音讀物;或者讀5分鐘繪本、15分鐘橋梁書、10分鐘注音讀物。

同理,既然是讀注音讀物,那麼拼音就要嚴格按照書裡拼音來讓孩子閱讀,可以用手指指讀,不能瞎讀。

在糾正孩子閱讀錯誤文字、拼音的時候,有的孩子會出現不耐煩、發脾氣、對自己喪失信心的情況。

一方面,孩子有上進心,希望自己能夠做得更好,也希望自己受到父母的認可和肯定,所以,一旦在父母提出錯誤的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沒有被認可,進而產生逆反的情緒。

請父母理解孩子的小心思。

給孩子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認可,在孩子稍微取得一點點的進步的時候,就對他的進步大加讚賞。這足以給孩子自信心,增加他的內驅力。

另外,不要太著急孩子對識字量、拼音量的掌握,沒有人會一口吃個胖子,所有的熟練都是經過一點點地積累獲得的,只要孩子一直處在積累的狀態中,就不用擔心他收穫不到更大的驚喜!

相關焦點

  • 孩子拼音讀字老出錯?父母心累孩子崩潰!做好語言啟蒙很重要
    對於輔導孩子這件事,媽媽小麗有很多苦水要倒出來。而這些苦水的來源,就是自己的寶貝兒子。小麗的兒子剛剛上完一年級。回顧孩子這正式上學的一年,完全就是一部「血淚史」,哦不對,是小麗的「血淚史」。從孩子剛開始學拼音,老師就向小麗反應了孩子的情況,孩子拼音讀不會,上課還老是走神,希望家長督促。
  • 「我家孩子先學拼音,後學漢字怎麼了?」這幾個微差父母別不重視
    在我國適齡兒童最常見的啟蒙教育是「漢字啟蒙」和「拼音啟蒙」。如果我們回到30年前,回到過去,當我們上學的時候,我們首先學習拼音,然後我們可以通讀拼音標註的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漢字,我們會拿著一本新華字典,按照上面的拼音進行閱讀。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天的語文教科書已經將書中的識字順序微調為「先學漢字,後學拼音」。
  • 一年級學生媽媽的反省:後悔沒有提前讓孩子學拼音
    孩子明年升小學一年級,很多媽媽都開始培養孩子各種學習習慣,並提前教拼音、教漢字、算術。其中,她們最苦惱的是,教孩子拼音實在太難了!但是媽媽們不敢不提前教,因為拼音是孩子讀小學的第一個攔路虎。分享幾個在網上看到的,一年級的父母親身經歷:我覺得孩子幼兒園就是玩,所以什麼幼小銜接都沒上。孩子上一年級才發現,人家不但會識字速算,會拼音英語,寫得還賊快!
  • 9月1日起國家統編教材將啟用 小學語文先認字再學拼音
    【 語文】  先認字再學拼音  翻開小學語文新教材,原本佔據第一課的「a oe」被「天、地、人、你、我、他、金、木、水、火、土」取代,9月1日上小學的孩子們將先認漢字,開學一個多月後再學拼音。  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解釋,此舉是為了幫助孩子們建立對漢字原初的感覺,一上學第一印象就學漢字,而不是拼音字母。據一線教師介紹,現在很多學校小學一年級就學英語,如果先學漢語拼音,孩子們很容易和英語混淆。而且,一年級的孩子很難理解「聲母」「韻母」等知識,重複練習容易讓孩子感到無趣,甚至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
  • 開學全國統一使用新教材,一年級語文先識字後學拼音,意義何在
    會上,新語文教材的編者首先介紹了語文教材的新變化,又介紹的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以及語文考試的新方向等,其中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材變化最大,主要表現在:教材編寫順序,從先認讀拼音改變先識字。加大語文教材的閱讀量,增加傳統文化的滲透。加大識字量,減少書寫漢字難度等。
  • 孩子拼音還沒學識字會有困難嗎
    和她有相同煩惱的還有市五十六中小學部一年級的家長張先生。張先生說,開家長會時,老師說新教材更重視閱讀,並鼓勵孩子閱讀。可他家孩子認字不多,根本無法完成閱讀任務,每天都是家長在讀,孩子在聽。他的疑慮是:不學拼音,孩子的識字量和閱讀能力會不會降低?  東升二小一年級新生家長何女士的疑慮則更現實:「現在,孩子已經上過幾節語文課了。老師講過的漢字,孩子確實會讀。
  • 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老師家長怎麼辦?
    這意味著,今年9月開學,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將統一替換為 「部編本」教材 。 除此之外 ,德育和歷史教材也將大換血。什麼是部編教材?都有哪些變化呢?這些變化該如何應對呢?老師和家長們不必惶恐,這裡有小編一一整理出來的內容,以及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將為家長老師們一一支招,化解新教材改革中遇到的種種難題。一、為啥要改教材?
  • 拼音要不要提前學?不想娃小學掉隊,這件事必須上心!
    「上小學前,該不該讓娃提前學拼音?」這一直是家長圈的熱議話題。尤其自小學教材改版以來,中小學將全覆蓋使用「部編版」教材: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寶媽們更是摸不準方向了:有人擔心,娃不提前接觸拼音,到了小學就開始使用拼音認字,跟不上學習進度;也有部分抱著「幼兒園就該讓娃解放天性,提前學拼音沒必要」的心態...
  • 該不該讓娃提前學拼音?掌握兒童認知發展規律,教育孩子更有底氣
    在古時候,還尚且沒有拼音這件事,直到共和國成立後,逐步普及教育後,才開始制定「漢語拼音方案」。執筆:王筱銘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作為父母,總想著孩子能夠比別人先走一步,贏在人生起跑線上,於是有不少父母,會早早地開始娃的教育問題,例如學拼音這件事。
  • 做好這三件事,讓孩子遠離手機屏幕,愛上讀書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打開閱讀興趣的大門「的家庭教育理念。很多人認為閱讀的主體是孩子,家長起到的僅是輔助作用。但事實上,在孩子閱讀興趣不強烈的狀況下,幫助孩子走入閱讀之門,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家長的培養。 「如果把閱讀比作打仗,孩子是士兵,書是要佔領的城池,而父母則是將軍。」 在孩子還處於完全沒興趣閱讀時,家長作為將軍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則,親自帶著孩子閱讀。
  • 父母要做好這四件事,讓孩子很容易擺脫急躁情緒
    我最好的朋友談過這件事,說這個孩子平時做什麼都很匆忙,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擺脫這個急躁的問題。我最好的朋友擔心死了。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不耐煩的人通常表現出來的行為。1.不管做什麼,有興趣就馬上開始工作,不做準備,不做計劃。
  • 小學階段做好識字積累,「四會字」該怎麼學?語文老師教給你方法
    三四年級的同學,總是寫錯別字。形近字區分還需要加強練習,家長把這個經常出現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的問題,歸結為粗心。在小島老師看來,這不是粗心的問題,而是本身在識字的學習過程中,就沒掌握好。小學階段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識字,新教材的第一課甚至不是拼音了,而是識字,足以見識字的重要性。家長總是認為,老師不講拼音了,拼音都得要提前學習。
  • 小學不教拼音卻學做豆腐,這是什麼神仙學校?
    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們所想的不是「學習」,而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如何把豆腐做好賣出去。這一點父母和老師恐怕深有體會,小學甚至幼兒園的孩子,話多得要命,表達欲極強。傳統教學的做法是壓抑孩子的表達欲,不許他們太多話,不然這課就沒法往下上了。每一位老師都為了讓孩子少說一點而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九渡河小學的老師就反其道而行之,讓孩子們充分表達,教他們完整清晰地講述一件事。然後引導他們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記錄下來。
  • 鑫智學堂--早學拼音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鑫智學堂--拼音早學優勢大盤點:1、有利於規範小朋友的普通話發音。拼音作為普通話的發音規範,儘早學拼音可以幫助小朋友改掉不良的發音習慣(如N與L不分,前鼻音與後鼻音不分等),這些發音習慣都可以通過對拼音的學習而慢慢改善。2、有利於培養小朋友的閱讀習慣。幼兒階段的小朋友的閱讀更多的停留在對圖案的認知上面。
  • 疫情停課,孩子要如何學好拼音?這個方法讓父母不再焦慮
    後來,孩子傷心地拿出紙巾擦淚,父母氣出了內傷,孩子則產生了外傷。一、父母教孩子拼音存在哪些問題。1.父母沒有時間教。孩子的拼音課程內容是非常多的。很多孩子在教育機構學,他們要學一年才能夠真正掌握拼音的的拼讀和書寫。在學習中,除了要學習聲母和韻母的讀外,還要學習如何書寫。有的是特殊韻母,有的還要標調。這都是非常難學的。有孩子學了一年還不能完全掌握。
  • 孩子會拼音能識字了,但就是不自主閱讀,咋整?
    在漫長的學前期,家長堅持每天拿出一些時間親子閱讀,幫助孩子建立了歸屬感,培養了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待到孩子終於認識了一些常用漢字,家長以為可以就此告別親子共讀,開啟自主閱讀了,沒想到現實又給爸爸媽媽上了一課——孩子自己讀了幾行就沒興趣,依然纏著爸爸媽媽給念。
  • 統編版語文新教材安排:先學漢字再學拼音,有個問題你注意不到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今年9月,全國中小學生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統編版教科書,其中小學語文課本,有很多新的變化,眾所周知的一年級就加入了論語的學習,小學語文中古詩詞的篇數增加了不少,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閱讀。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變化1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這麼多年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為什麼統編《語文》教材要改變慣例?
  • 做好幼小銜接,先從認字開始,一年級語文上冊生字筆畫表來了
    本學期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基本上沒上什麼課,下個學期就是一年級了,做好幼小銜接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年級開始進入正式小學階段的學習了,老師不會像幼兒園那樣對學生要求很鬆了,該做的作業都要按時完成。不過家長朋友們不用緊張,做好幼小銜接就不怕。那麼幼兒園大班小朋友應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其實這個不是說單個方面做好就行,要從各方面去做。
  • 孩子「不喜歡閱讀」的原因是什麼?怎麼處理?
    這段時間,有幾個小學生的媽媽諮詢到這個問題:「我的孩子不喜歡閱讀,怎麼辦?」有一個甚至給老師懷疑有學習障礙,因為他在課堂上聽不懂。不同的孩子,「不喜歡閱讀」的原因也不同,我們需要找出孩子不喜歡閱讀的原因,再來尋找對策。 「不喜歡閱讀」的原因主要由3個:有閱讀障礙,未培養早期閱讀興趣與習慣,較重的學習壓力及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