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做好識字積累,「四會字」該怎麼學?語文老師教給你方法

2021-01-09 小島語文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三四年級的同學,總是寫錯別字。形近字區分還需要加強練習,家長把這個經常出現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的問題,歸結為粗心。在小島老師看來,這不是粗心的問題,而是本身在識字的學習過程中,就沒掌握好。小學階段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識字,新教材的第一課甚至不是拼音了,而是識字,足以見識字的重要性。家長總是認為,老師不講拼音了,拼音都得要提前學習。事實上,並不是老師不講拼音,而是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要為識字做好服務和準備了。

過去的語文教學有「四會字」,也就是一個字要會認、會拼、會用、會寫,現在有一類字和二類似的區別,其實也是對四會字的一個分流。也就是我們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要多認字少寫字,為了儘快對識字量進行積累,可以幫助學生們早一點過渡到閱讀。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的生字教學展開不同的教學方法,也能提高教學效果。所以認字和寫字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教學目標,現在的學生強調閱讀,早一點閱讀就能早一點拉開語文學習的差距,這樣,認字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標準是1600個字,其中800個字要求會寫,所以我們看,在會認識和會寫字中,會認識的標準是非常高的。老師和家長也不用過於焦慮,為了讓孩子跑在前面,把1600個字都進行四會練習,其實是沒有必要的。認字為閱讀做好準備,過於把時間用在寫字、識字上,錯過了其他的學習目標,閱讀的積累就不會成熟,孩子在語文學習中經常寫錯別字,也是因為在認字上投入的時間還不夠,孩子不能很好地去區分字的差別。所以,總是寫錯別字的學生,到底是哪裡沒掌握好?你能明白了嗎?

01生活中的高頻字,要儘快學會認讀

很多家長其實在幼兒園階段,就已經開始了早期的識字啟蒙。這個階段的識字和我們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不一樣的,課本中的識字教學是經過科學的選編,該學習什麼字,哪些字,其實這些字是生活中的高頻字。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為生活指導的。儘快學會認讀生字,這是對我們學生在語文啟蒙學習中的要求。比如一年級上冊的識字基本要求:在生字表中的300個字,其中有100個字是要會寫得,等到下冊變成400個字認讀,其中200個字學會寫。

這裡是一個認讀生字的過渡,生活中的高頻字有助於我們去拓展和學習。這就加深了對語文識字教學的理解。比如我們在童話故事、繪本、一些適合低年級兒童閱讀的讀物中,常會遇到「蝴蝶」,蝴蝶就是高頻字,可是這兩個字寫起來比較複雜,我們不要求寫,但是要求認讀,這樣在閱讀的時候,我們就能看懂故事的元素和發展,這就是高頻字的學習目標。認讀,而且通過蝴蝶,我們可以認讀一系列這樣的高頻字:蜻蜓、青蛙等等複雜的動物名稱。

02認字以課本為標準,熟練使用拼音工具

我們家長有一個對拼音的錯誤認知,那就是老師不講拼音了,我們要自己去提前學習拼音,事實上,完全依靠拼音識字的效率並不高,我們通過拼音掌握的是字詞的準確讀音,但是一個生字詞,我們要熟練掌握的可不光是讀音,還包括它的結構、偏旁部首等等,如果單純地使用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去認字,會影響識字的效率和速度,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語文老師不建議在邊閱讀邊查字典學習生字詞的原因。影響閱讀的速度,同時也不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

我們在二年級上冊,大家就有一個發現,拼音拼注的形式漸漸減少了,這並不是說,老師就不教拼音了,關於拼音的考試,我們一直可以延續到高考,這是因為在識字積累中,我們語文教學更要求側重的不是拼音,而是字形和結構的學習。通過對字的拆分學習,我們去體會在識字積累中,學習到的規律。早一點進入無拼音拼讀的實際生字閱讀階段,是有利於我們語文學習的。這也是為什麼二年級上冊開始,就漸漸取消了拼音標註的原因。

03儘早建立閱讀意識,培養閱讀習慣和方法

識字就是為了更好地建立閱讀,培養閱讀的習慣和方法,這才語文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可是大部分家長是不了解的,認為誰還不會輔導一個識字學習?但識字並不是找出字卡認的字這麼簡單。總是寫錯別字的孩子,就是因為積累不夠,也沒有建立相關的閱讀習慣培養,在她的世界觀中,寫錯字很正常。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糾正,在繼續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寫錯別字的現象會越來越多。所以,在識字的方法中,多抄多練,是唯一的好辦法。錯別字要進行積累,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複習,再寫錯就再接受懲罰。關於識字學習,家長們還有怎樣的困惑?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一二年級學習識字,但識字黃金期,卻是整個小學六年級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語文的學習是非常注重積累的,我們常看每一年的高考語文成績,有的學霸考出130多分、140多分,不禁就有家長想問問,語文能考出這樣的成績,到底是怎麼學的?1、 我們為什麼要提高識字量對於小學低年級段,一到三年級時期,識字就是認字,會寫,熟練掌握每個生字詞的意思並且學會運用。在這個階段,識字量的積累關係著閱讀的興趣,只有詞彙量提升了,小學生才能把書看懂,文字的積累,為日後的寫作打下了基礎。我們很多學生,到了初中以後,語文成績提高不了。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變化1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這麼多年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為什麼統編《語文》教材要改變慣例?
  •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識字教學原則與策略
    [2]識字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統編語文教材(以下簡稱教材)在課文中對生字詞的數量並沒有明確的限制,字詞的梯度比較大,主要強調教學識字方法和學生自主識字。本文希望通過梳理統編語文教材識字的編排,為「三區三州」語文教師有效進行識字教學提供支撐。統編語文教材強調漢字的根本地位和重要性,重視識字方法的訓練,強調學生自主識字以及在生活中的積累與應用。
  • 識字9《日月明》小學一年級語文,這樣學簡單高效
    《日月明》是統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課文,該文是一篇識字課文,以兒歌的形式學習識字。日+月=明(日月明)有預習過該文的同學會很快回答出來「日月明(míng)」。與學生互動,進而引出會意字「男、尖、塵、眾」等字,讓學生觀察這些字的結構特點,並說出他們觀察到的特點。
  • [上海]進小學前拼音學還是不學?
    [實況]幼兒園不教的話,會到小學銜接不上的,然後很費力的,到小學拼音不怎麼教的,老師都是一帶而過的。學了以後,上小學比較輕而易舉、更能消化。  而現在的一年級語文教材,對傳統的拼音教學方式又進行了重大改革,不是把拼音單獨列出來學,而是隨文識字,把拼音穿插其中。
  • 小學語文:一年級26個拼音字母表讀法,教孩子學拼音的最好方法!
    在小學階段抓好基礎很關鍵,特別是語數外這三大科。小學語文的重要基礎,便非要屬漢語拼音、漢字字形字音的考核。但是,值得注意一點的是,剛剛步入小學的很多小同學都覺得拼音學不懂!雖說學校有老師教,但是老師要管很多學生,哪能每個同學都兼顧!對於小同學來說,學拼音的負擔很重。想要學好拼音,既要掌握各種聲母、韻母,又要學習各種聲調的發音,還要會靈活運用雙拼、三拼及各種拼讀規則,這對小同學來說,是一個很嚴峻的考驗。
  • 統編語文教材怎麼用?閱讀書目怎麼選?24個問題,教材總主編溫儒敏...
    一般來說,學校老師不要層層加滿,不要搞過去「四會」的要求,每一個字都要會認、會講、會用、會寫。齊頭並進很難,所以要「認寫分流,多認少寫」。因為以前的教育也有道理,但是現在內容在改變,現在小孩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所以要採取這樣的方式。新教材在識字教學的安排是有講究的,大家要認真去看一看。一般來說,你只要按照教材設定的各個單元、各個階段的目標推進,學生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大致上就可以實現。
  • 小學階段語言貧乏,擔心作文寫不好,如何去積累詞語呢
    我該怎麼幫助他豐富詞語的基礎呢?詞彙量太少,或者詞彙量非常豐富但是應用能力差的同學,就像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想要寫好作文,只能大量的積累豐富詞彙。積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於表達能力沒問題的小學生,把說的話變成寫的字,太難了,孩子轉換不過來。甚至有家長使用語音軟體,讓孩子先說,在譯成文字,以此達到寫的目的。
  • 孩子拼音還沒學識字會有困難嗎
    開學後,部編版語文教材走進小一新生課堂。和舊版教材相比,「不學拼音先識字」是新版教材最大的變化。  面對這樣的變化,不少家長一臉問號:不學拼音,老師是咋教孩子識字的?孩子的閱讀能力會受影響嗎?如果你也有類似擔心,就隨記者去上一堂一年級語文課吧!
  • 斑馬AI課的斑馬語文與洪恩識字,悟空識字哪個更好?業內人親測揭秘
    通過對每個階段的課程大綱研究我發現,斑馬AI課的斑馬語文在S1-S2階段是打基礎時期,從S3開始加入閱讀方法訓練,而S4-S5則是在深化閱讀方法後開始寫作技巧的培養。經過分析發現斑馬語文的課程體系設計比較符合孩子年齡段特徵,難度升級平緩,並且從S1到S5階段,課程在逐漸培養孩子語文相關能力,並注重對孩子文化視野等方面的培養。
  • 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老師家長怎麼辦?
    入學教育以後,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 我、他」,六個大的楷體字撲面而來,會給剛上學的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來是「金、木、水、火、土」,「雲對雨 ,雪對風」,很傳統,也很有趣。為什麼這樣安排?要的是孩子們對漢字的原初感覺。「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漢字「天地人」,這個順序的改變是別有意味的: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 語文學習「靈魂三問」:為什麼要學、有什麼用、怎樣學好?
    文丨顧之川 編丨Bubble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老師也好、教研員也好,大家都在研究語文教育、關心語文教育。為什麼要學語文呢?怎樣才能學好語文?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怎樣教中小學生學語文?這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幾個話題。
  • 上海教委闢謠小學不教拼音:有50課時集中學
    近年來,不少大班幼兒家長在網絡上看到「現在小學不教拼音」的帖子,紛紛給孩子報名各種「拼音班」提前學習。昨天,市教委官方微信號「上海教育」發文詳解,上海小學一年級會用50課時集中教拼音。結合各種訓練鞏固學習據悉,在孩子們進入小學以後,一般先要經歷3至4周的「學習準備期」,隨後便進入5至6周集中學習漢語拼音的階段,通常在50課時左右。之後漢語拼音的學習並沒有結束,老師還會結合識字、閱讀、表達等方面的訓練,來鞏固音節的拼讀,促使孩子們在不斷練習使用漢語拼音中自主識字。
  • 統編版語文新教材安排:先學漢字再學拼音,有個問題你注意不到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今年9月,全國中小學生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統編版教科書,其中小學語文課本,有很多新的變化,眾所周知的一年級就加入了論語的學習,小學語文中古詩詞的篇數增加了不少,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閱讀。
  • 小學一年級,半個月教完拼音,不到一個月寫作文?!家長:有多少學校零...
    之前有爸爸給我們留言:孩子剛上一年級時,他被老師叫過去教育一頓:怎麼啥都不會?他很委屈:幼兒園不是都不讓提前學嗎?家長的抱怨是:學校方面不能先入為主,想當然的認為所有的孩子都已經學過拼音,而且已經達到了用拼音代替漢字的水平? 有媽媽告訴招考君,在這方面,她有深刻教訓:一孩要上公辦園時,她和先生請教了園長,園長堅決地說不要超前學。他們奉為「聖旨」。這位媽媽的媽媽是小學老師,偶爾到女兒家,就想教外孫識字計算,都被女婿阻止了。
  • 老師教拼音引爭議 教授:每個字母都有三種讀音
    記者發現,這段視頻的字幕中明確表示,當地教研員稱該名老師的讀法並沒有問題,只是部分讀音沒有那麼標準。視頻稱老師所教的是拼音26個字母的「名稱音」,系統學習這種發音的好處是便於按音序準確快速查字典。網友發言我小學學拼音也是這個調, 並沒有什麼不對呀,只不過有一點地方口音。
  • 第6課《比尾巴》一線老師說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這樣學很高效
    第6課《比尾巴》是部編版義務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課文,這篇課文以兒歌的形式介紹了6種動物的尾巴,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動物們的尾巴各有什麼特點吧!第6課《比尾巴》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01字詞梳理本課一共要學習會認的字11個,會寫的字4個,課文中還出現了幾個多音字
  • 老師教拼音引爭議 名稱音是什麼有什麼用被指正確讀法
    記者發現,這段視頻的字幕中明確表示,當地教研員稱該名老師的讀法並沒有問題,只是部分讀音沒有那麼標準。視頻稱老師所教的是拼音26個字母的「名稱音」,系統學習這種發音的好處是便於按音序準確快速查字典。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最重要的是通過聲母和韻母的拼讀達到識字目的。」谷老師稱,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上學期就學聲母表和韻母表,下學期開始學習字母表音序,「字典的順序就是按照字母表的音序排序的,記住字母表能夠方便學生查字典。」谷老師認為同時學兩套發音並不利於學生掌握拼音字母。  「學生學拼音是十分必要的,這能幫助他們更快速地識讀漢字。」
  • 30年老師整理:小學語文「形近字組詞」專項練習(附答案)!
    小學語文是打基礎的重要階段,而字詞的就是這些不可或缺的基礎之一。如果你家孩子在這一階段的就沒有打好基礎的話,隨著年級的身高,難度不斷加大,往往就很難跟上老師的上課節奏。據老師了解,在對生字詞的理解與運用上,很多同學都容易丟分,出現這種情況之後,學生們一般都會說:「是我太粗心,下次不會這樣了「。其實這就是基礎掌握的不牢固的表現。所以,在中小學階段,一定要把語文基礎打好,多多積累一些語文的生字詞積累,充足自己的文學庫,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對同學以後的語文學習才會有幫助。
  • 幼兒園不讓教,小學又要有基礎:超前教育這道題家長要怎麼解?
    孩子一歲多的時候,我陪孩子念唐詩,我爸說:「教得太早了,娃的大腦還沒發育好,讓娃的腦子歇著。」我呵呵笑了一下。三歲的時候,我陪孩子看書,我爸跟我說:「這個年齡要把智力啟蒙給加上,我看人家網上那些小孩都學這學那的,也沒見你給教。」我打趣道:「爸,這回你不擔心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