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著名的詞人中,隱括唐詩入詞的很多,其中確實有不少佳作。北宋時代被推為婉約正宗的周邦彥,在掌握詞的藝術技巧方面,張炎就曾經稱讚過他「清真最長處,在善融化詩句,如自己出」。他的隱括唐詩入詞的代表作,首推《西河·金陵懷古》
西河·金陵懷古
周邦彥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餘舊跡鬱蒼蒼,霧沉半壘四。夜深月過女牆來,賞心東望淮水。酒旗戲鼓甚處是回?想依稀四、王謝鄰裡四。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
這首詞分三闋,結構很嚴密。上闋描寫金陵的山川形勝,中闋寫金陵古蹟,下闋從眼前景物抒寫興亡之感。「佳麗地」三字,出自南朝齊謝月的詩句「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入朝曲》),作者用它先概括地讚美「金陵句,「多麼秀麗的好地方!」緊接著提出問題:「當年六朝建都於此的那些盛事,如今可還有誰能夠記得麼?」這句問語含義豐富而深刻。「盛事」指的是當金陵是帝王之州時的那些繁華景象。自然,有盛必有衰,盛事的後面總會帶來衰落,盛衰更替,是自然的規律,因而在「盛事」中也就含有盛衰更替的意思。
作者問這些六朝時代此盛彼衰的情況,如今可有誰還記得?弦外之音是人們對此已經淡忘了,同時也意味著詞人到此,登臨懷古,他卻想起了多少興亡往事呵。這開頭兩句就點出了「金陵懷古」的主題。「山圍故國繞清江」兩句寫長江兩岸的山青山環繞著這座曾經是帝王之都的石頭城,山峰在長江兩岸相對地聳立著,好像姑娘們美麗的髮髻。「怒濤寂寞打孤城」兩句寫江水。洶湧的潮水冷清清地扑打著孤城,掛著風帆的船兒遠遠地好像在駛向天邊。這山川形勝給人的印象是壯麗的,但也是悽清的。這裡作者融化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金陵五題·石頭城》的詩句。
中闋緊承上闋,由描寫長江過渡到江邊的樹。那些陡峭的山崖邊的樹,還是那麼倒倚在絕壁上。就是這些樹吧,當年的莫愁姑娘曾經在這兒系過她的艇子。這三句是由古樂府《莫愁樂》所展開的想像。傳說中美麗善良的莫愁姑娘,打著雙槳來到石頭城之西,於是這裡的湖也就叫著「莫愁」這個可愛的名字。如今這裡空自留下供人憑弔的古蹟,鬱鬱蒼蒼的樹木,半壁營壘沉沒在濃重的夜霧之中。「舊跡」既指的是「莫愁艇子曾系」的莫愁湖,也指的是霧氣籠罩中的「半壘」。從賞心亭向東望去是一帶秦淮河水,夜深時月光穿過女牆,映照水面,真有「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情趣,它給人的感受是悽清寂寞的。
這裡作者又融化了劉禹錫「準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同上)的詩句。下闋從當前景物寫出興亡之感。這些酒旗高掛戲鼓誼鬧的地方是何處的街市?仔細想來,仿佛是當年王家謝家所居住的裡巷吧。王、謝二氏是六朝時代的豪門望族,平時是不和平民百姓交往的,而今他們那高貴的裡巷,也變成了「酒旗戲鼓」的街市了。一年一度飛來的春燕,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時世,竟飛進了普通的街坊人家,在夕陽餘暉中雙雙相對呢呢喃喃地好像在談論著這兒的興亡變化。這裡融化了劉禹錫《金陵五題·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意這首詞所寫的興亡之感,不是那種慷慨激昂的感情,也不是那種沉痛悲涼的感情,而是娓娓婉婉地訴出一種看似平淡卻能感人至深的畫意詩情。
在藝術手法方面,全詞以起句「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為綱,下面就從寫景方面虛寫懷古。詞的內容不提那些「南朝盛事」的具體內容,而在描寫景物中又自然地會令人從眼前現實回想到當年的那些「盛事」,詞人心中的興亡之感由此透露,讀者的感情也就被它所感染。這首詞隱括唐詩,能把前人詩句和自己的感情融合起來,創造出周邦彥自己的獨特風格,所以吳梅《詞學通論》引前人評論說:「美成詞多用唐人詩語,隱括入律,混然天成。長調尤善鋪敘,富豔精工,詞人之甲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