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周邦彥有名的一首詠古詞,將兩首唐詩融入其中,渾然天成

2021-01-09 小佛說史

上完高中,不一定讀過周邦彥的詞,但是讀《宋詞三百首》自然越不過周邦彥這個人。周邦彥是北宋中晚期著名文人,年少時才學出眾,宋神宗元豐年間以太學生(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最高學府的學生)身份作一首描述汴京盛況、歌頌新法的《汴都賦》得到神宗青睞,被破格提拔為太學正(輔佐博士施行教典、學規、管理學生的九品官)。他在詩詞歌賦上皆極為擅長,行文頗喜歡用典,詞風婉約,被後人稱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創始人,在宋元明清的各家詞論中,則是多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杜甫)」。

周邦彥一生所填詞作頗多,著有《清真居士集》,只可以未能流傳到近代。在周邦彥眾多作品中,有一首詠古詞在歷代詞評家口中被譽為精品,完美的將白居易的兩首詞融入其中,「採唐詩融化如自己者,事其所長(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詞人張炎的評論)」。今天咱們就來讀一讀周邦彥的這首名篇《西河·金陵》: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餘舊跡鬱蒼蒼,霧沉半壘。 夜深月過女牆來,傷心東望淮水。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裡,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

金陵,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南京,是我國古代很有名的一座城市,唐詩宋詞中有很多與金陵城有關的詩句,譬如:王貞白的「石城幾換主,天塹謾連空」;李白的「蒼蒼金陵月,空懸帝王州」;辛棄疾的「把江山好處付公來,金陵帝王州」。周邦彥的這首詞則是巧妙地將劉禹錫的《石頭城》與《烏衣巷》融入其中,通過不著痕跡地化用前人詩句表達自己的情感。

上片,寫金陵城的地理形勢,開篇就對金陵城極度讚美——「佳麗地」。金陵城是南北朝時期多個政權的都城,然而,昔日的繁盛早就隨著流水遠去,被人們遺忘。但是,不變的依舊是金陵城的山川,「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金陵城又稱石頭城,當年初建金陵,以石頭砌城牆,以山圍城,地勢險峻,金陵在群山與江水的環繞之中,秀美如女子一般。以前政權更迭,戰爭頻發,而今卻早已悄無聲息,成了一座孤城,讓人感到落寞與孤寂,金陵城被冷落可見一斑,周邦彥寫這首詞的時候已經身處人生晚年,而北宋王朝一點也不安穩,方臘起義,周邦彥遷往南方,見金陵正在被遺忘,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中片,寫金陵城的遺蹟,眼前之景依舊如數百年之前,一切猶在:斷崖樹還倒倚,似乎還是那棵系過莫愁艇子的樹。夜半時分,周邦彥還站在賞心亭上,看秦淮河的夜景,奈何物是人非,傷心不已。

下片,雖有一些景物描寫,著重的卻是抒情。金陵有景更有人,周邦彥在賞心亭上可見近處的酒樓戲館依舊繁盛,不由得想起東晉大族王謝兩家的家宅就在這酒樓戲館的地方,原來,烏衣巷已經換了主人。周邦彥不由得感慨——物是人非,「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在周邦彥的眼中,燕子們想必是知道房子換了主人,在斜陽中聊著政權興王的大事。這哪裡是燕子在談興亡大事,分明是周邦彥自己在感嘆。

有人說周邦彥的這首詞是在諷刺當時舊黨一派遭貶謫的諷刺,他們就像那昔日的金陵城,物是人非。不管寓意如何,周邦彥這首詞將沉鬱心情與抑揚頓挫的詞句相結合,境界倒是極佳。

參考資料:《全宋詞》

相關焦點

  • 周邦彥一首懷古詞,化用前人三首詩,卻渾然天成,無絲毫斧鑿之跡
    周邦彥被貶謫外地,他倉猝間從杭州歷經揚州、天長,一路顛簸來到南京任江寧溧水令,看著這六朝古都,他有感而發寫下一首詞。西河·金陵懷古宋代:周邦彥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餘舊跡鬱蒼蒼,霧沉半壘。夜深月過女牆來,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
  • 宋代著名詞人中,隱括唐詩入詞的很多,其中有不少佳作,來看看吧
    在宋代著名的詞人中,隱括唐詩入詞的很多,其中確實有不少佳作。北宋時代被推為婉約正宗的周邦彥,在掌握詞的藝術技巧方面,張炎就曾經稱讚過他「清真最長處,在善融化詩句,如自己出」。他的隱括唐詩入詞的代表作,首推《西河·金陵懷古》西河·金陵懷古周邦彥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 周邦彥和柳永皆為歌女寫詞,為何一個名利雙收,一個被禁止當官?
    一段好的詞,可以讓人迅速對這首詞產生好感,一聽就停不下來。如今家喻戶曉的作詞家有方文山、李宗盛,都是難得一見的才子。在遙遠的北宋,也有很多寫詞寫得特別好的人唐詩華美瑰麗,而宋詞清麗婉約,因此宋詞特別適合譜成歌曲彈唱。詞在宋朝裡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呈百花齊放的姿態。然而論寫詞,寫得最好的還數柳永和周邦彥。他們不僅擅長作詞,還擅長作曲。簡直是玩音樂的大才子。
  • 杜牧這首經典唐詩,前兩句就有兩個成語,其中一個經常拿來當考題
    杜牧攜一身才華在此地休憩,至少也算是兩不辜負了。酒醒之日,就是離別之時,杜牧終究要離開揚州。他的才華詩文,沒有贈別達官貴人,也沒有送給至愛親朋,卻把一心之愛,送給了在此地認識的煙花女子。才之所至,情之所至,一首經典唐詩就此流傳下來: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四位唐宋名家,五首經典詩詞,都關乎南京,讓人讀後感慨萬分
    南京,古稱金陵、建康,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大家熟悉的「六朝古都」一般就是指南京,自古至今,有無數詩人曾在南京留下詩作,其中就包括李白、劉禹錫、周邦彥、辛棄疾等唐宋名家。一、唐代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這首詩原本是一首歌詞,卻收錄在《全唐詩》,作者至今成謎有爭議
    唐朝是一個盛產詩歌的時代,在那個時代裡,無論是文人雅士,還是普通一點,但是稍通點文墨的人,也都敢站出來賦詩一首,這也使得唐詩的類型多種多樣,什麼樣的題材都有,而且一些並不成名,可能是普通的詩人,他們的詩作,同樣的可與一些有名的詩人相媲美,例如胡能令,他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他原本只是一個在生活在鄉間的補鍋匠
  • 《錢鍾書選唐詩》:這本「唐詩」不一樣
    《錢鍾書選唐詩》是一部錢鍾書先生在五萬多首唐詩中無拘無束地取捨後得出的具有獨特視角的選本;是一部超過《唐詩三百首》六倍規模、可以看見唐詩全貌的當代大型選本;是一部由楊絳先生認真日課抄錄,並且偶爾將他們夫婦日常學術互動留在紙面的唐詩選本。
  • 「滿船清夢壓星河」很經典,為何有人建議再版《全唐詩》時刪了它
    雖然歷朝歷代唐詩都有各種錄本,但要說最全面的當屬清康熙年間編修的《全唐詩》,當時編修的工作人員就曾稱這本書「的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經過很多文學工作者的研究,慢慢的對於《全唐詩》卻有了一些別的聲音。《全唐詩》中的一些詩篇不僅受到質疑,還有人建議再版時將這些詩從中刪除。就像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經典七絕,就屬於被質疑的行列。
  • 在唐詩三百首蘅塘退士眼裡 李白和王昌齡的七絕輸給杜牧了嗎?
    在《唐詩三百首》七言絕句共收錄了51首,其中王昌齡3首,李白2首,而杜牧卻有9首。蘅塘退士認為杜牧的七絕最好嗎?明朝人的評價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評價文人的作品第一往往會有很大的爭議,比如有人說崔顥的《黃鶴樓》是七律第一,馬上就有人說杜甫的《登高》是七律第一。
  • 五首冷門的七夕節唐詩,李商隱的最朦朧!
    七夕將至,狗子這幾天向大家推薦了李清照的七夕詞、以及幾首偏冷門的七夕宋詞、經典的七夕詩《迢迢牽牛星》和《秋夕》等等。其中僅有一首杜牧的《秋夕》是唐詩。今天就像大家在介紹幾首頗為冷門的七夕唐詩,雖不如杜牧的「坐看牽牛織女星」那樣廣為流傳,但也屬經典佳作,各有妙處!他鄉七夕唐·孟浩然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 一首周邦彥的《西河》,抒發了作者沉鬱頓挫、慷慨悲涼的感情
    《西河·金陵》周邦彥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餘舊跡鬱蒼蒼,霧沉半壘。夜深月過女牆來,傷心東望淮水。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裡。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
  • 兩首禪意濃濃的唐詩,令人神清氣爽,更覺異曲同工之妙
    下面介紹兩首禪意濃濃的唐詩,令人神清氣爽,更覺異曲同工之妙。題破山寺後禪院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這首詩是常建的代表作,作者在一次遊破山寺後院時,偶然間有感而作。
  • 聽兒子周歲背唐詩,父親感慨寫首五絕,初讀是青銅再讀原是王者
    可是,這麼多的當代詩詞,卻沒有幾首作品,能夠像唐詩宋詞那般流傳於世。其原因大概有三:第一,當代詩詞良莠不齊,大部分詩詞作品的不具備可讀性、思想性,更遑論流傳。如今教育雖然普及,但大部分詩詞創作者,只摸到了門檻。搞懂了格律,便以為自己懂詩,於是開始寫詩。甚至還有很多人,連門檻都沒摸到。這些人樂此不疲寫出的詩,質量可想而知。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究竟是什麼意思?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這段話中作者引用的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可謂膾炙人口。但是它的意思很多人卻弄不清楚,以至於出現了許多訛傳。
  • 《秋夕》外杜牧有另一首冷宮主題唐詩,題目只一個字卻是全詩詩眼
    包括杜牧在內的很多唐代詩人,都寫了以冷宮為主題的唐詩作品。這也是一個很有趣味的事情和現象。唐詩宋詞元曲當中,恐怕只有唐詩對於宮怨這個主題最為看重,所流傳下來的作品也最多。而在宋詞和元曲當中,關於此類主題的作品就明顯又少了很多。
  • 劉邦一生只寫了兩首詩,卻力壓乾隆四萬首,其中一首你肯定也背過
    寫詩這事有時候還真得靠天賦,哪怕是受過極好教育的人也不一定能寫得好,沒受過多少教育的人也不一定寫不好。比如乾隆皇帝,他從小被當做儲君養著,請的老師都是當時最有名的大家。 而他吧,平時的愛好之一便是寫詩,大抵是活得久,一生竟然寫了四萬首。
  • 「我們仨」與《錢鍾書選唐詩》
    錢鍾書是以《全唐詩》為底本,圈定篇目後讓楊絳抄錄的。而清編《全唐詩》,現今看來其實是一部錯訛不少的唐詩總集。錢鍾書對此當然非常清楚,他在《宋詩選注序》中就說《全唐詩》有「錯誤和缺漏」。但在圈定唐詩篇目的時候,他對書中這些錯誤卻無意深究。例如賈曾名下錄有《有所思》一首,是將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中的十句截取出來稍加改換而成,應該屬於同詩異傳,但書中還是都收錄了,這或許是錢鍾書希望便於對照。
  • 這才是李白的《長相思》,長安十二時辰的插曲是將兩首詩拼湊而成
    不過小佛在聽插曲《長相思》的時候,總覺得歌詞意思不太連貫,於是就去找出《全唐詩》查看,果然歌曲《長相思》不是一首連貫的詩,而是將李白的《長相思》二首拼接而成。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長相思》其一,《長相思》原本是樂府詩常用的題,李白用比興的手法,通過描寫男子對長安情人的思念之情,表現自己離開長安之後的失落鬱悶之情。
  • 《布衣中國》-渾然天成
    布衣中國,共五集,本期要講的,是第一集-渾然天成,關於衣服原料的故事。-1-棉花是天然的服裝原料,輕如柳絮,擔起冷暖。棉花原產地為印度和阿拉伯,約至南北朝時期才傳入我國新疆。時至今日,每年九月,大片的棉花便會開滿天山南北。與此同時,大約有50多萬採棉工湧入新疆,其中一半來自河南,多為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