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易」字,和西周的酒具有關?有沒有道理你說了算

2021-01-17 李秀筆記

讀《易經》首先不可避開的,就是《易經》的書名。哪怕到現在,一本書的書名仍然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們流傳幾千年的先秦古籍,其書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劉勰在《文心雕龍》將「經」稱之為「恆久之至道」。先秦「六經」包括易、詩、書、禮、樂、春秋。《易經》作為眾經之首,其意義尤為深遠。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漢字的意思更是如此。

讀古籍,有三點特別重要:

一是古文簡潔,其中一個字就能代表一個完整的意思;比如勇敢,在現在是一個詞,但是在古代卻是兩個意思,因此《道德經》中才有「勇而敢者殺,勇而不敢者勝」的說法。

其二是如果古籍的書名讀通了,這本古籍就了解了其大概內涵;比如上面提到的《文心雕龍》這本書,我們從書名就能領悟到,原來這是一本專門論述「文章」如何寫的精妙的古籍。

其三,古籍的首句或者首段或者首章非常重要,往往講述了全書的大意。

如果給一本古籍畫一張圖,非常像現在我們經常用的腦圖,因此也有人用「全息」這個詞來形容古籍的巧妙設計和構想。在我看來,古人的抽象概括能力是非常強的,這一點尤其從《易經》中能體現出來。

那麼,《易經》這本書中到底講了什麼?最終,人們用一個「易」字來概括。

日月說

按照道家的說法,「易」字來自日月,上日下月,魏伯陽在《參同契》裡面說:「日月謂之易」。我們仔細分析,是古人看到日月的交替變化,以這個天體運行大現象,將「伏羲畫卦」的大學問,稱為「易」。

這從理論上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說不通的地方。

比如為什麼是上日下月?意味著日月上來下去的變化嗎?在倉頡造字的時代,會用同一個現象來造兩個漢字嗎?要知道左日右月,是「明」字。

飛鳥說

提到伏羲畫卦,飛鳥說是無論如何都要提到的。因為在上古時期,有著鳥圖騰崇拜,以飛鳥的形象來代表「易」,也有可能。「易」字的小篆體,像飛鳥嗎?

蜥蜴說

「易」字的來源,我首先想到的是查《說文解字》,這本書是漢代的許慎所編寫,是我國古代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來源的古籍,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清朝的時候最為流行。「文」就是倉頡造字時,臨摹的萬物形狀符號;而「字」則是形與聲音的結合。可是,許慎的原版已經不可見,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版為唐代,而明清之後流行的譯本為徐本。從漢流傳至今,歷經近兩千餘年,其中各種變化也有可能。

「易」字在《說文》中的解釋如下: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又說《秘書》裡記載:日月為易,象陰陽。從這個解釋來看,《說文》既支持了日月說,同時,也不否認「易」是個象形字。《說文》中對「易」又多了一個解讀,說是蜥蜴的象形字。

難道「易」字也是個象形字,是從「蜥蜴」而來?因為,易經中確實有很多的動物,比如象辭,彖辭。象字來源於大象,彖也是一種尖嘴利赤的小獸。而且我們眾所周知,蜥蜴的身體顏色可以發生變化,在不同的環境下,蜥蜴的皮膚會呈現不同的環境色。

易字從篆文來看,確實有點「蜥蜴」象形的感覺。

究竟是先有的蜥蜴還是先有的「易」,後來在形容這種蟲子的時候,用了「易」字呢?

我更偏向後者。在我看來,易字應該是先有的,後來看到蜥蜴這個動物能夠自斷尾巴,所以用了「蜥」字,能根據環境改變顏色,所以用了「易」字。

「蜥」從字面理解,很容易明白,是一種可以像木頭一樣用斧頭劈開的蟲子;「易」字代表改變的意思。

「易」字的演化

那麼「易」字究竟是否是象形字,又從何而來?也許應該到甲骨文和金文中尋找答案。感恩網絡時代,通過網絡,我們幾乎可以輕而易舉獲得各種資料知識。

「易」字的演變

如圖所示,為「易」字在西周前後的演化過程,原來是把酒倒入酒杯,就是「易」。在此,我毫不猶豫地把這種未知的,以三點水表示的液體理解為酒,因為酒在周代是非常流行的,這可以輕易地從《詩經》中找到例證。

原來,「易」字最早代表的是一種轉移的過程,「易」指的就是這樣一種鬥轉星移的變化。

最後,我們再從「易」字出現較早的古籍中,尋找一下答案。「寒暑易節」,出自《列子·湯問》;「寡人慾以百裡之地易安陵」,出自《戰國策·魏策》;「易寡人之璧」,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由此,我們基本上可以領會「易」的意思,一種轉移和變化,就像從容器裡把酒倒入酒杯一樣。雖然,我也認為日月說比較大氣,氣勢磅礴,但是把酒倒入杯中,更真實。在我看來,這更為符合我現在看到的歷史真相。我想,對「易」字的解讀,對於我們每個人深入研究《易經》都有很大的幫助。

對此,你怎麼看呢?「易」和酒具有關嗎?是不是有道理,你說了算。

相關焦點

  • 中國卜筮之書的祖宗——《易經》
    《易經》為卜筮之書,「易」字的本義,《周易·繫辭傳》說:「《易》者,象也。」《說文解字》引「緯書說」云:「日月為『易』,象陰陽也。」這兩種解釋,與《易經》的原始意義相合,《易》確實是在對於自然現象的觀察中經過長期積累而形成的。
  • 《易經》的易字有三種意思,六十四卦是圍繞著這三種意思做出解釋
    《周易》也叫作易經,只因為在周代對《易經》做出了增補,所以後人才稱作《周易》。其實書名原先只有一個字,就叫做《易》。易有三種意思,接下來詳細論證易的三種解釋。先說易這個字的意思,指的是變化或者更換就叫做「易」。自從開天闢地以來,寒暑往來,日月運轉,這樣才出現多姿多彩萬物世界。
  • 《易經》之中,「易」的含義
    《易經》有變易、簡易和不易的三個原則,整部的《易經》中,有許多的道理和論述都是圍繞著「易」來展開討論的。「易」我們通常理解為變化,籠統來說,這應該是沒錯的,《易經》不正是闡述的宇宙之間萬事萬物的變化之道麼?但是「易」這個說法是源自何處,誰先提出來的呢?
  • 真正有出息的人,懂得如何看待命運,就是孔子總結的4個字
    可是,直到他晚年讀易,韋編三絕,才發出這樣的感嘆: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人生可無大過矣。最後用4個字慨嘆人生:時也,運也!可以說這4個字是孔子一生從血淚裡挖出來的。遙想當年的孔子,3歲時失去了父親,成了單親。然後隨母親搬家到闕裡,從小得到母親的文化教育。幼年時的孔子就不像一般孩童那樣喜歡玩耍,他經常會把祭祀時用的方形和圓形俎豆等祭器擺列出來,練習磕頭行禮。
  • 楊振寧「跨行」談《易經》,周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2004在北京召開的文化高峰論壇上,在世最偉大的(沒有之一)物理學家楊振寧,在現場發表了一篇演講,演講的內容是有關《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的演講,當時在文化界、科技界就引起了很大反響。後來這篇演講,被刊登在《自然》雜誌2005年第1期。
  • 《易童子問》有關易經佔卜的事,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易童子問》王聖夫:有關易經佔卜的事,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古人佔卜方法很多,有龜佔、蓍佔、星佔、夢佔;蓍草稱霸千年,如今幾乎絕跡;籌策取代蓍草,成為現代人佔筮的首選工具。01 古人從何時學會佔卜?人類佔卜的行為出現得非常早。
  • 6500多年的《易經》,蘊含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但是,最近被國人質疑是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伏羲八卦,西方學者卻提出來,它其實是超科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榮格:《易經》的卦象能包容一切,直至最精緻、最細微、超感覺的部分。《易經》中的精髓很難被人完全掌握,不僅中國人將它看做是迷信的書籍,外國人,將它看成了咒語集,認為它的 內容太過於難懂,並且一點用處也沒有。
  • 讀懂這4個字,你就懂得了《易經》的精髓!
    《易經》的本質,只有一個。一個是「變」,另一個是不變。有些朋友疑惑了,你這是語病吧!說本質一個,可以你卻說了倆。我們中國的文化,在文字上體現的最為明顯,你就說這個「倆」字,一個字代表兩個人,兩個人一個字,變和不變也是一樣,永遠不變的就是變,變是永恆不變的規律。
  • 易經六爻預測第一講:如何起卦,有很多注意事項你都了解嗎?
    前言:易經六爻預測第一講:如何用銅錢起卦?起卦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易經的佔卜分為很多種,有蓍草佔卜、梅花易數、以及奇門遁甲,大六壬等等,而六爻預測,是易經中佔卜最常見的一種方法。六爻預測,其實還是眾多佔卜中最簡單的一種方法。有人說不對,梅花易數才是最簡單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讀。
  • 《易經》的現代價值與其「體用」關係
    《易經》,是中國傳世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它有數千年的歷史,但至今風採依然,不僅未呈「老態」,反更魅力四射:除了中國大陸、臺、港、澳(門)之外,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日、韓、星、馬、泰以至歐洲、美洲、澳洲,都引起人們越來越大的興趣和關注。學《易》、研《易》蔚然成風,專門學會紛紛設立,學術刊物定期出版,國際研討會亦不斷召開。
  • 《易經》成為地攤貨,"算卦"你能信多少
    對此,記者就有關《易經》和算卦以及人們對這一方面的認識,做了深入的調查,請有關人士就有關的問題進行了解說。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易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人的命運又是什麼?《易經》裡面有很多關於卦位知識的道理,甚至有些科學研究發明都是受到《易經》知識啟示而成的,古醫學也和它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它裡面很多道理都是圍繞&34;而設的,即根據天,地,人,三者之間的關係來闡述一些自然現象或者它們之間的一些道理。
  • 易經提示你:與人交談時,要少說自己這「兩件事」,是有道理的
    中國人說話都非常的含蓄,每一句話都需要認真的思考琢磨才能懂,簡單的一句話不僅包含了表面的含義和有著更加深層的意思,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潛臺詞。成年人之間的友誼是非常脆弱的,如果不懂潛臺詞,那麼你的人際交往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會出現尷尬的局面,讓別人對自己產生厭惡感。
  • 易經提醒:人善被人欺!男人再老實,也要學會「四種狠」,有道理
    《易經》整本的智慧,只要學會其中幾個就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易經》中有給老實人的建議,很有道理。我們都知道「人善被人欺」,可是我們從小到大都被教導要老實做人,老實人不吃虧。這明明互相矛盾。這時《易經》告訴我們要誠實,但即使你是誠實的,也要學會這「四種狠」,否則很難成功。特別是男人,要有男人的樣子,要承擔家庭的責任,所以要學會這「四種狠」。
  • 《易經》的告誡:如果男人後半生一事無成,多半是沒讀懂這9個字
    說起易經,中國人沒有不知道的,這本流傳了幾千年的奇書,早就化作各種形式,走到了我們的生活中。書中的智慧包含方方面面,往往讓人得到重要啟發。有些道理不要等到你碰的滿頭是血,才恍然大悟,其實老祖宗的經典《易經》裡早就說明白了。《易經》告誡:如果男人後半生還一無所成,多半是沒讀懂這9個字。易的易,就是變通的意思。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核心只有3個字,讀懂後豁然開朗
    而作為古老的書籍《易經》,不論哪朝哪代,都被人奉為圭臬和瑰寶,研究者不計其數。易經作為「群經之首」,歷來也受到了不小的爭議。有人說易經有著神學主義色彩,似有封建迷信之嫌,也有的人說易經包含了宇宙萬物的大道理,是先人一步的開悟智慧寶典。其實易經千百年來飽受非議,無外乎是因為其太過神秘,而且又屬於玄學的範疇,再加上其中又有佔卜決斷的思想,而這些又未被科學證實,才會有此首鼠兩端的說法。
  • 普通人學《易》也有這麼多好處?一位普通易學愛好者的習易心得
    我不是專業的易學從業人員,故從一個普通易學愛好者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易文化對我們每個人可能帶來的人生影響。本文所講之「易」,並非單指《易經》,而是指整個「大易文化」。「大易」流派很多,但卻都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的陰陽五行哲學為基礎,此乃其共性。故學習易理,簡言之,即學習陰陽五行之哲學。中華陰陽五行哲學的核心為生克之道,比擬人生則為人生的進退哲學。
  • 《易經》:人的命運憑自己掌握,領悟這5個道理,讓人生越來越順
    所以領悟易經裡這5個道理,掌握自己的命運,讓人生越來越順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它的意思就是我們要自己去了解天理,順從自然,就會得到吉祥,就不會有不利的後果。這就說明,我們所重在人,在自己。其實《易經》就是把自然的規律轉移到人事方面的倫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君子所居所察所玩所佔,無不在事物變化之中來順應與把握,強調人的積極主動性。
  • 《易經》中四字生存道理:逢兇化吉,看完頓悟!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深邃的經典,使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世事無常,人的一生有好的時候,也有運交華蓋的時候,易經其中一個現實功用就是教會我們生存之道,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趨吉避兇。
  • 如果你學習易經對自己有什麼變化?
    我想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學習《易經》最大的作用不僅僅是算命,更重要的是改命。《易經》就像是一部做人做事的人生手冊、行動指南。《易經》認為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不能違背天道,「人在做,天在看」,所以按照天道來做就吉,不按照天道來做就兇。我不知道各位看過《易經》這本書沒有,能看得懂嗎?很多人回答,看過,但看不懂。但是《易經》這本書裡有兩個字你肯定看得懂,哪兩個字?
  • 易經:一個人,把自己的身心,專注在一個地方,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易經:一個人,把自己的身心,專注在一個地方,就沒有辦不成的事生活中有許多成功的人。我常常想知道是什麼使他們如此優秀?當我讀到《周易》時,我突然意識到最強大的人是因為他們會利用這兩種原始的力量。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原生力量,是一種剛柔結合的內在力量。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只要能運用陰陽兩大本領,都能成為有權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