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有人年少成名,卻泯然眾人,有人屢試不中,卻大器晚成。
俗話說得好:「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裡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一、《易經》中介紹大器晚成的人身上一般都有如下四個特點:
01 隱忍
《易經》裡講,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方能無往而不利。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從來不輕易洩露自己的本事,而是等待時機出其不意。有道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那些招搖過市,炫耀顯擺的人大多難有好下場。三國時期的司馬懿,為了避免曹氏家族的猜忌,裝病隱忍,伺機而動,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直到70歲的高齡,才起兵造反奪得政權,為司馬家族改朝換代奠定了基礎。
02 眼界
一個人眼界的高低,決定他的人生成就。目光短淺的人終日只為蠅營狗苟而奔波,英雄志短,又能有何成就。
三國時,劉備的眼界就不算高,總是寄人籬下,被人攆得如同喪家犬東逃西竄,直到請教了諸葛亮才知道,原來自己也能三分天下,成就霸業。眼界開闊才能成就事業,放眼天下才能逐鹿中原。
03 積累
老人言:「和抱之木,生於毫末,九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人生就像馬拉松,一時的領先不算贏,誰能笑到最後才是真正的贏家。
人生中每一段經歷,苦也好,樂也罷,都是寶貴的財富,只有懂得在人生中積累智慧,攝取營養,才能不斷成長。
演員王德順,早年演過話劇、啞劇、做過模特、人體藝術。最終在79歲時通過時裝秀一炮而紅,憑藉著滿頭銀髮和健壯的身材,被網友們稱為「國民爺爺」。
04 堅持
天下的事沒有哪一件是隨隨便便能成功的,唯有堅持不懈永不言敗,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一個人做不到堅韌不拔,不懂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是不能成功的。
馬雲在創建阿里巴巴之前,曾經創業兩次,海博翻譯和中國黃頁都以失敗而告終,但他本人從失敗的經驗中吸取了教訓,並堅持第三次創業最終才有了今天我們人人都知道的阿里集團。
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命運和機遇也是大相逕庭,哪怕是時運不濟,不能大展拳腳,做一番事業,但是只要堅持以上四種品質,相信總有時來運轉,否極泰來之日!
二、大器晚成的人,還有四個特徵,不可小瞧。
第一種是「獨」。一個大器晚成的人往往喜歡獨來獨往,這樣的人他知道人生很多事情最後靠的只有靠自己。所以他們選擇放棄和狐朋狗友吃喝玩樂,放棄了那些無謂的社交,願意把時間空下來用在正事上,這樣的人朋友雖然不多,但對朋友足夠忠誠,工作認真,最後會他會成為某個領域的行家裡手。
第二種是「篤」。孔子曰:「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把所學的東西變成成果,也就是知行合一。這些人會把大把的精力把所學到的東西用到工作當中,敢於接受寂寞的大智慧,在別人眼裡叫不合群,正是他們的堅守寂寞,才能取得大成就。
第三種是「度」。也就是以大度兼容則萬物兼濟。大器晚成的人都是大度量的人,在面對利益的時候,他們寧願選擇拱手讓給別人,這種人不是傻,而是他們能夠得到的東西往往會比這個利益來得更多。
第四種是 「讀」。一個大器晚成的人會把業餘時間全部用在讀書上,其他人有空都是出去玩,而他們會躲在房間裡讀書,去開闊眼界,然後提升自己的能力,待時機成熟他們一定會抓住機會來實現自己的出人頭地的人生目標。
三 、結語
《道德經》中有句話說:「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意思是說,光明之道恰似黑暗,進取之道恰似退守,直達之徑反而似曲折。
在生活中,那些機智靈活的人,必然懂得能屈能伸,能進能退的道理,屈不是懦弱,而是為了保存實力;退不是認輸,而是為了突破困境,學會後退,先使自己擺脫困境,確保自己能夠在平衡中求生存,然後再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