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愛好者在為小朋友點雄黃。新華社
許雪兒,中華周易聯合會副會長。江南文化研修學院副院長、教授。
端午節的初始由來說法不一,最為人們認同的是紀念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據文獻記載,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有了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習俗,要插艾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以起到「調和」的作用。在端午節來臨之際,記者採訪了中華周易聯合會副會長許雪兒,請她韶一韶端午之際的「調和之道」。
端午是陽氣最旺的開端
關於「端午」的來歷,古人用天幹地支記這個月份的,正好到五月的時候是「午月」。比如說甲午戰爭、辛亥革命等等用這些記。所以端午是開始的意思,午是一年中第五個月。按照夏朝的曆法寅月是一月,然後依次排之,正好五月的時候是「午月」。那麼用這個午月當中的第一個五日表現端午節的產生,就是「開端」的意思。五月又是陽氣達到極盛的時期,而五日是五月第一個陽氣最旺盛的日子。比如說我們中午是日行中天,又叫中天年,就是陽氣最旺的時候。
採集百草去毒氣
端午有一個習俗,就是採集百藥。因為人們認為五月是各種毒氣、瘴氣、瘟疫最流行的時候,這個時候採集百藥是為了消除這些瘟瘴邪毒。今天可能說看不到什麼瘴氣,但是韓愈寫的一首詩裡面曾經提到這樣的境況。當時韓愈被貶到潮州了,他認為自己會死在那裡,因為江邊充滿了瘴氣。唐朝時代,人們仍然對南方很多地方流行的瘟疫非常的懼怕,今天我們說的甲型流感也是盛行於這個時候。古人的生活條件、自然條件比現在惡劣多,他們自然要想辦法闢邪闢毒。
端午養生正當時
端午節,在南京有吃粽子、掛艾蒿、吃鹹鴨蛋的習俗。研究其中奧妙,不難看出古人十分重視養生保健。艾蒿是一味常用中藥,它具有清熱解毒、 除溼止癢等功效。掛艾蒿可有效去除蚊蟲、淨化空氣。
同樣,包粽子的葦葉及糯米均是清熱解毒的良藥。吃鹹鴨蛋也能滋陰清肺,可治咳嗽、喉痛等疾病,可補充人體在夏天鹽分缺失和營養物質消耗,因而也是夏季食補佳品。
古人講究養生,充分體現在端午節的各種習俗中。許雪兒說,養生的根本是善於調理陰陽,即所謂「四時陰陽」。善於養生者就要使人體中陰陽與四時的陰陽變化相適應,以保持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儘管夏天炎熱,但建議禁食寒冷之品,防止傷及陽氣;夏季悶熱,會影響臟腑功能,需加強戶外活動,保證充足睡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暴飲暴食,進而防病健體。
端午午時驅邪最佳
許雪兒說,午時水最為寶貴,端午當天取11:00—13:00午時的自來水,可用器皿儲蓄,用來煮飯、燒水、煮湯具有闢邪、淨身、除障的效果等等。她還將心得詳細列了出來。
本報記者 徐媛園
端午節習俗涉及植物、食物及其功效:
艾草 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招百福。
艾草,在針灸裡面的灸法,放在穴道上進行艾灸灼燒來治病;艾葉,可洗澡驅蚊,驅除瘧疾,安全度過夏日多蚊的季節。
雄黃酒 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大人則給孩子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蚊蟲不叮。現風油精已取代。
雄黃 是一種礦物質,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裡加入微量雄黃而成。雄黃酒外用尚可,飲則有害,必須慎用。現在可用黃酒替代,灑在牆角、床底等處,可以驅蟲,清潔環境。
祭五瘟使者 五瘟使傳說於隋朝,為道教奉瘟神,分別是:總管中瘟史文業、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和冬瘟鍾仁貴。這五位瘟神能掌握五方瘟疫,使之不得侵犯人間,保佑人們一年四季不染瘟疫,幸福安康。
端午水怎麼取:
五月是夏季之首,亦有「毒月」、「惡月」的之稱,炎熱夏季蚊蠅孳生,易於流傳瘟疫疾病,所以民間就以插菖蒲艾草、配戴香包、飲雄黃酒、喝午時水等各種儀式,除瘟闢疾。如何取午時水呢?
1.時間: 11點15分至13點整。在11 點半與12點半時取水飲用,最好能取12點以後的。
2.取自來水: 一般古人是取井水或泉水,但現代人取這二項水實在不易,因此若取自來水者,宜在正午的太陽下曝曬最少半小時以上,一來將氯氣蒸發,二來再增強水管中(沒有接觸到地氣)的水與大自然接觸的時間!
3.取泉水或井水。如果能取到泉水或井水,恭喜您,這是最好的「午時水」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