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端午節是這樣過的,和你家一樣嗎

2021-01-18 民生故事

端午節,全國各地習俗都差不多,尤其是南方地區,「賽龍舟」成為端午節的主題;至於吃粽子,在物質豐富的年代,已不是什麼稀罕事了,街上時時有賣,天天過節端午節,中國傳統節日,日期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起源一般大眾所接受的說法是: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而且不少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因此有人據此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農曆五月正是仲夏瘟疫流行的月份而得名)的禁忌。

一、包粽子

包粽子,平和多叫「縛粽」,包粽子手藝大多相同。平和的粽子主要分「鹹粽」和「鹼粽」。常用香菇絲、花生、綠豆、蓮子等作配料,用竹葉包裹、鹹草綑紮成六角球狀,放進鍋內煮(或蒸)熟,口感香軟柔潤。平和的「鹼粽」,以自制「蒲姜」鹼液拌勻浸泡糯米,裹葉而成,在沸水中煮兩三個小時熟透,吃「鹼粽」蘸粘著白砂糖,甜潤爽口,涼喉解渴,其色、香、味俱佳,深受喜愛。

在平和民間還有一種禁忌,就是粽子不宜作為禮品隨便送人。為何有此說法?因為在平和地區只有喪事家庭才接受親友贈送粽子,舊時平和民間家中有長輩去世,三年不得縛粽子,只能接受親友們的饋贈。因此在平和不可以隨便送別人粽子。

二、門頭掛艾

「午日節」這一天,平和民間家家戶戶的門楣之上懸插五種植物,即榕枝、艾葉、菖蒲、柳枝和大蒜頭,俗稱「五瑞」。這些多為芳香科植物,能發出一定氣味,可以殺菌並驅除蚊蠅;舊時,平和某些地方還有給孩子的手腕或手臂上,系以五色絲擰成一股的細索,俗稱「縛紅絲線(縛手)」,「縛手」的目的是為了闢兇而祈求長命,另一種說是經過「縛手」,小孩子的雙手才不會亂動,比較「好帶」。還有給小孩脖上掛了用彩綢製成,內包中藥香料粉末的小飾物,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此俗現在較為少見。

三、採午時草

農曆五月天氣炎熱,各種疾病多發的季節,尤其在華南地區很多毒蛇、害蟲都在這個季節繁殖活躍起來,經常給人造成危害。五月有五毒,為了防禦各種病疾,增強健康,到了五月端午之時,平和百姓多會到山間野外遍尋百草,採集藥材。民間習俗認為,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藥性最強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藥,這天最適合炮製,採回來的百草(將植物之根、莖、葉、花或皮等部分)洗淨後放置在太陽底下曬乾,再切成小段存放起來,在暑熱季節熬製成茶湯解渴、治百疾,據了解嶺南地區的涼茶製法即源於此。

四、洗午時水

午時水指的就是端午節中午打上的井水,據說午時水用來泡茶特別香醇,甚至有說生飲具有治病的奇效。平和民間認為:「洗午時水,全年無病」。午時水由於節令原因蘊含該時期宇宙規律空間信息場的特定場信息,故有特別功用,不易變質,有治療保健作用.午時水又稱純陽之水,可抵禦陰氣邪氣。

五、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端午節午時:五月初五(中午十一點到中午的十三點,而正午為十二點)從井裡打的水或山泉水。可用器皿儲蓄,用來煮飯、燒水、煮湯具有闢邪、淨身、除障的效果。若取自來水作午時水,需要陽光直曬半小時以上,功效較差。井水山泉水是最好的水質。時間以正午十二點為最佳。洗午時澡,在水中加入艾草、榕葉、五穀,用它來洗臉洗身,可以保佑人們平平安安,用午時水加雄黃洗澡,那一年入夏不會生痱子,外出不會被蛇咬;平和民間有用汲來的午時水加入一些白酒和少許雄黃粉,用以噴灑房間庭院,或洗澡、洗臉、洗手腳。

相關焦點

  • 端午節,和孩子這樣過不要太酷!
    端午節,和孩子這樣過不要太酷!端午習俗分享端午節(別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起源於中國古代,日期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 端午節有哪些禁忌和習俗?
    每天的端午節,是我最開心的日子了,因為在那天,自己不但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還能看到好多有趣的節目。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因戰國時期楚國人屈原,在汨羅江自盡,老百姓為了紀念,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位端午節,這天人們的主要習俗就是包粽子。端午節吃粽子,這可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粽子又被稱為角黍。關於粽子你們知道哪些?
  • 端午,我家這樣過
    宿遷網訊(記者 仲文路 裴凌曼 孫軍賢)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俗,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產生了眾多不同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你家如何過端午?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一起來聽聽宿遷這些家庭如何過端午。
  • 【漲知識】關於端午節的傳說,你知道嗎?
    【漲知識】關於端午節的傳說,你知道嗎?端午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富有詩意和愛國傳統的節日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都郢楚大夫屈原不願苟且偷生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這種為國家興亡挺身而出堅貞求索、不屈不撓的品質是我們對端午節最廣泛的精神寄託
  • 端午節是習近平的生日,雙子座的他如何過生日
    這條微信的標題是《端午節是習近平的生日,雙子座的他如何過生日》。「學習小組」還給這篇文章加了一條編者按:「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我們吃粽子,紀念屈原。巧合的是,端午節也是習近平的生日。祝全國人民節日快樂,祝習大大61歲生日快樂!」
  • 端午節的起源與習俗,你真的知道嗎?
    端午節到了,你都了解關於這個節日的哪些知識呢?1、端午節名稱與由來在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端午節是叫法最多的一個,粗略數了一下,有多達二十多個。有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龍節、正陽節、女兒節、粽子節、天中節等。現在用得最多的當數端午節這個名稱。但是你知道端午節這個名稱的由來嗎?
  • 端午節,應該這樣過才有意義
    明天就是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但是最為普遍和易於接受的就是紀念屈原。那麼,這個意義重大的節日該怎麼過呢?有人說吃粽子,感受過節的氣氛,有人說一家人吃飯,團團圓圓,還有人說讓孩子感受節日氣氛最好。其實,重大的節日過得簡簡單單的就很好,比如包粽子、做香包、聽故事!
  • 蘭州的端午節,有特點,也有特色。但今年有點不一樣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提起端午節#端午節#,人們常把吃粽子、划龍舟和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這也是很多地方的習俗。
  • 端午節的來源和屈原沒關係,因為屈原也過端午節
    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源嗎?我想你一定會說,這誰不知道啊。小學課本上不是寫著的嗎,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其實,這是騙人的。01 一個「騙人」的版本戰國時期的楚國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寫詩歌寫得特漂亮,吸引了一大波粉絲,不管男的、女的,都喜歡他。但是,人出名了就容易被人嫉妒,他又是個耿直的漢子。
  • 端午節的傳說和故事,知道這些就能侃侃而談了
    今天端午節,你吃粽子了嗎?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我們中國人,已經過了幾千年了,從小時候起,就被告知,端午節,我們中國人要吃粽子,為的就是紀念屈原,那位千年前的楚國忠臣,但長大後,過的端午節越多,聽到的相關故事也就越多,端午節,還真沒那麼簡單,別的,不說,就端午節流傳的故事,就沒有一般人想的那麼簡單。
  • 端午節為什麼要帶五彩繩? 端午節五彩繩的戴法和講究你造嗎?
    端午節為什麼要帶五彩繩? 端午節五彩繩的戴法和講究你造嗎?時間:2018-06-11 19: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為什麼要帶五彩繩? 端午節五彩繩的戴法和講究你造嗎? 2018端午節就要到來了,而在端午節的時候,人們肯定會吃粽子,喝黃酒。同時也會佩戴一些五彩繩。
  • 【學習小組】習近平端午節過生日揭秘雙子座的他如何慶生
    理由如下:端午節過生日鳳凰衛視2010年6月16日《華聞大直播》節目播出「閭丘露薇:寮國舉行午宴為習近平慶祝生日」,提到「昨天是習近平的生日,所以在今天的中午,在寮國政府、寮國領導人為習近平一行所舉行歡迎午宴上,寮國政府準備了一個大蛋糕……習近平覺得也非常的巧,因為他出生的時候就是端午節,而今天正好是中國的這樣一個端午節。」
  • 端午節送什麼花,有什麼含義?
    像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國慶節,這些節日真的是太多了,基本上每個節日都有專屬的美食,比如說中秋節就是月餅,春節有春卷,而元宵節有湯圓,端午節還有粽子。說到端午節就不得不提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屈原投江自盡而死,相傳後來百姓為了讓屈原的屍體不會被江裡的小魚吞食,就自行往江中投餵食物,演變到後來就發展成了端午節,年年賽龍舟吃粽子。學生們應該都是比較喜歡端午節的,因為端午節會放假,放三天的假。
  • 你真正了解端午節嗎
    有的甚至做好了各種計劃和旅遊清單,準備在端午節3天假期暢遊世界。加之,前幾天王辰院士的權威講話更是將不少朋友的心調動起來,可以不戴口罩好好玩一場了。那麼,作為傳統節日,你了解的端午節又有多少呢?下面讓我給你普及一下吧。一、為什麼稱為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百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 農村俗語「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啥意思?有道理嗎?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俗語,叫做「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聊一聊,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封建迷信,還是說事實是根據。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子孫後代應該舉行一些祭祀活動,就跟我們傳統的清明節一樣。在我們老家每到七月半的時候,都要準備香火和貢品,以此來祭祀祖先,甚至還要在三岔路口,專門為過路的孤魂野鬼準備一些。這樣他們就不會來打擾陽間的人,我作為我們也不用害怕。當然這種說法帶有一定的迷信思想,但是也表達了我們對於逝去先人的一種懷念和祭奠。這是我國傳統的文化習俗的一部分,自古流傳至今。
  • 端午節到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關於端午的那些傳說
    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給我做他的地盤,可是這樣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憐憫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個方法,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寶劍。先去找水怪決鬥。再經過幾天幾夜。終於勝利了,水怪關於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孫,它就不去侵犯。他們就說好,只要在牆上掛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屬於神仙,沒有的那就歸水怪所有。於是到端午的時候,水怪乘著浪頭來。當浪來到一戶戶人家的屋簷下,水怪發現有人住的屋簷下都掛著一束像寶鏡。
  • 身不由己外出的打工人,再過十幾年你還回得去老家嗎?
    最早一批農民工如今都上了年紀了,一部分農民工隨著年齡增長陸續回鄉,一部分年紀大的在城市無非能再多幹不到10年,結局還是回農村老家。但是對於70後、80後農民工來說,還年輕,在城市還能奮鬥30年不成問題甚至時間更長,那到時候這批人還能回得去老家嗎?工地幹活啦小編認為,目前已經在城市落腳的年輕務工人員來說,很大概率是不會再回老家了,為啥?
  • 帶狗狗回老家它卻整天和豬待在一起,難道這就是它的豬朋狗友嗎?
    網友口述:最近城區裡面太熱了,我還好,就是一個自由職業者,也沒啥工作需要擔心的,在哪都一樣,只要有網絡的地方,我就是可以工作的,於是我就帶著我們家狗狗去了農村老家,老媽說,家裡可涼快了,晚上的時候吹著電扇都覺得冷,這可不就是我現在最嚮往的生活環境?
  • 古時候五月稱為「毒月」,端午節稱為「毒日」,當天有哪些禁忌?
    其一,不能說端午節快樂,要說端午節安康據筆者回憶,前些年大家一直說的是端午節快樂,只是近些年來,忘記從哪年開始了,開始流行說端午節安康,至於原因,相信大家也能夠明白,端午節是祭祀的日子,不能互祝快樂,而安康則可以使用,因此,為了避免讓別人生氣,建議說端午節安康吧。
  • 盤點端午節的幾大禁忌,為啥不能吃娘家粽,你知道嗎?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提前給朋友們道一句:端午安康,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我們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這些古老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作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端午節在世界範圍裡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不論時代和形式如何變化,在這個凝聚著古人智慧、國人情感的傳統節日裡,我們依舊可以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