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應該這樣過才有意義

2021-01-10 小紅帽老師談教育

明天就是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但是最為普遍和易於接受的就是紀念屈原。那麼,這個意義重大的節日該怎麼過呢?

有人說吃粽子,感受過節的氣氛,有人說一家人吃飯,團團圓圓,還有人說讓孩子感受節日氣氛最好。其實,重大的節日過得簡簡單單的就很好,比如包粽子、做香包、聽故事!

為了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感受節日的氣氛,我們特意安排了一些節目:講故事、包粽子、做香包!

講故事

老師開了個頭,同學們接著說,七嘴八舌,每個人都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孩子嚴肅的表情讓大家都屏住呼吸,有的孩子模仿惟妙惟肖,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最後老師把知識整理一下,總結一下,既然孩子們學到了傳統節日的點滴,也讓他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包粽子

大清早,老師就為孩子們準備好糯米、花生、豆子等各種材料,看起來很是誘人的樣子。孩子們十分地期待,平常吃粽子都嘗過味道,但是自己親手包粽子卻少有人經歷過,所以大家很珍惜,也很配合。期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畫面讓老師們看著很是欣慰,課室的氣氛讓人很是溫暖。看著大家勁頭十足,於是有人提議邊包粽子邊成語接龍。有些孩子詞窮的時候把網絡流行語都搬出來了,讓大家很是開懷!

做香包

相傳端午節也有佩戴香包的習俗,所以老師們也給孩子準備了做香包的材料,大家動起手來,十分歡樂。一會功夫就做好了,因為是網購回來的,所以做起來相對簡單,也考慮到孩子們的時間比較緊張。當他們拿著自己做的香包,掛在書包上,開心一整天!

節日,怎麼感受它獨有的氣氛,如何讓孩子了解更多,不是買買買,也不是吃吃吃,而是讓孩子了解傳統文化,親自實踐,參與其中,這就是最有意義的過節模式!

相關焦點

  • 孩子生日過陰曆好還是農曆好?關鍵看這3點,這樣過才更有意義
    孩子的生日父母總會比較重視,可是孩子在過生日時,到底應該挑選陰曆還是農曆呢?每個家長都有著不同的看法。其實孩子生日過農曆還是陰曆,關鍵看自身情況,生日過得有意義才更重要。那麼家長該如何決定孩子的生日,又該如何讓生日過得更有意義呢?下面就讓我來跟大家說道說道吧。
  • 二胎媽媽分享經驗:傳統端午節如何帶娃過得更有意義?
    端午節在2009年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雖然後來韓國也申請了「端午祭」的世界遺產成功,但大家都知道,這個傳統還是來源於我們中國,且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如何陪孩子過有意義的端午節?在沒有孩子之前,我對端午節的認知,僅留在吃粽子、賽龍舟等活動的表層。
  • 端午節,和孩子這樣過不要太酷!
    端午節,和孩子這樣過不要太酷!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沁水縣婦聯祝大家端午安康難得的端午三天小長假何不與孩子來一場端午主題親子活動呢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幾款和孩子一起動起來叭端午習俗分享端午節
  • 高考在即,校領導竟這樣給學生慶祝端午節,意義非凡!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被稱為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根據有關統計,端午節的名稱是中國所有的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的,多達二十個。端午節本來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
  • 老家端午節是這樣過的,和你家一樣嗎
    端午節,全國各地習俗都差不多,尤其是南方地區,「賽龍舟」成為端午節的主題;至於吃粽子,在物質豐富的年代,已不是什麼稀罕事了,街上時時有賣,天天過節端午節,中國傳統節日,日期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 端午節送什麼花,有什麼含義?
    像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國慶節,這些節日真的是太多了,基本上每個節日都有專屬的美食,比如說中秋節就是月餅,春節有春卷,而元宵節有湯圓,端午節還有粽子。說到端午節就不得不提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屈原投江自盡而死,相傳後來百姓為了讓屈原的屍體不會被江裡的小魚吞食,就自行往江中投餵食物,演變到後來就發展成了端午節,年年賽龍舟吃粽子。學生們應該都是比較喜歡端午節的,因為端午節會放假,放三天的假。
  • 五月五,過端午—諾亞舟桐鄉市慶安小牛津幼兒園託班組端午節活動
    五月五,過端午——諾亞舟桐鄉市慶安小牛津幼兒園託班組端午節活動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為了讓幼兒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6月24日上午, 我們組織了端午節主題教育活動。孩子們認真聆聽老師講述關於端午節的故事,知道了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知道了在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等節日習俗。故事《屈原的故事》主內容簡介: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主義詩人。他是楚國貴族。早年受楚懷王信任,為左徒。主張制定法紀,選用賢能,聯齊抗秦。後受貴族排擠不被重用,被流放汗北、江南,最後自沉汨羅江。
  • 給孩子過生日,應該選「陰曆」好,還是「陽曆」好?
    婷婷女兒即將迎來一歲生日,老人提議應該給孩子舉辦隆重的宴會,並邀請親友們一同慶祝。老人想著,既然是周歲宴會,那就應該尊重傳統,按照陰曆生日計算。婷婷並不這麼認為,她認為應該過陽曆生日,這才符合現在人的習慣。 結果兩代人因孩子的生日宴會日期鬧出了矛盾,婷婷生氣道:「我的孩子自然是我自己做主,我說陽曆就陽曆。」
  • 有必要給孩子過生日嗎?這才是最有意義的方式
    即將過生日的孩子,總認為自己依然是3歲;已經過完生日的,認為自己已經是4歲了。所以說,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只要過了生日,就意味著成長,沒有過生日的孩子就以為會停止長大。心理學家表示,孩子對生日的認知就是:從一個年齡階段轉換到另一個年齡階段的過程。這個過程對孩子而言充滿著一種成長、責任感的暗示。所以說,過生日這件事情對於5歲以前的孩子來講,具有積極的作用。
  • 怎麼過生日才有意義
    生日是非常重要的一天,那麼,生日如何過才有意義呢?和親人一起慶祝。提前備好數碼DV,回到家裡,和家裡人一起吃蛋糕,一起聊天、暢談。在家裡將精彩片斷錄製下來,製作成VCD,留作紀念,以後和家人分享,那將是最有價值的珍藏資料。給媽媽買一份禮物。
  • 端午節有哪些禁忌和習俗?
    每天的端午節,是我最開心的日子了,因為在那天,自己不但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還能看到好多有趣的節目。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因戰國時期楚國人屈原,在汨羅江自盡,老百姓為了紀念,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位端午節,這天人們的主要習俗就是包粽子。端午節吃粽子,這可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粽子又被稱為角黍。關於粽子你們知道哪些?
  • 屈原也過端午節?韓國人搶端午節?關於端午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自端午節誕生以來,由於不同地區民俗文化差異,端午節還有浴蘭節、地臘、詩人節、夏節、女兒節、天中節等多種別稱。古時端午節就已實現了文化輸出,成功跨出國門傳入了如朝鮮、日本等國家,這也才有了後來所謂的「韓國人搶端午節」的事情。當然,端午節是中華民族重要民俗文化,韓國人並沒有「搶走」,但與其在這裡聲討韓國搶「中國節」,不如多了解些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
  • 農村有大端午和小端午節,你知道是哪天嗎?有什麼習俗?
    在一些農村,一年會過兩個端午節,即小端午節和大端午節。小端午節是指農曆的五月初五;大端午節是指農曆的五月十五。正宗的端午節應該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因為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有歷史記載的。通過種種信息表明:農曆的五月初五才是真正的端午節。至於說五月十五日被有些地區稱為「大端午節」,並無什麼來歷,也查不出歷史根據,應該屬於地方風俗而已。因此,不能稱之為正宗的端午節。不管是「小端午節」也好,還是「大端午節」也罷。在江南地區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採茶制涼茶、賽龍舟、掛艾條、懸蒜頭、打馬球、寫符念咒、射柳、驅五毒、鬥草等。
  • 棗視頻|這,才是端午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評論現已開啟,請看官們在文末發表觀點「端午」「端」是開端、開始「午」為炎熱的夏天端午是一年之中最盛熱時候的開端今年,你的端午節怎麼過?爸爸媽媽們請別忘記給孩子講一講屈原的故事,講一講端午節的風俗和由來~端午節來源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被稱為五月節、端陽節、午日節等;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 習近平端午節過生日 揭秘雙子座的他如何慶生
    【學習小組按】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巧合的是,端午節也是習近平的生日。祝全國人民節日快樂,祝習大大61歲生日快樂!   一次採訪時,習近平自己披露,他履新廈門副市長那天,正好是他32歲的生日。他的生日是哪天呢?學習小組給出的答案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或者說:公曆6月15日,雙子座)。
  • 端午節是習近平的生日,雙子座的他如何過生日
    這條微信的標題是《端午節是習近平的生日,雙子座的他如何過生日》。「學習小組」還給這篇文章加了一條編者按:「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我們吃粽子,紀念屈原。巧合的是,端午節也是習近平的生日。祝全國人民節日快樂,祝習大大61歲生日快樂!」
  • 閩南端午節的午時水與午時茶
    當地人很當一回事地說,照這樣做入夏不會生痱子;外出不會被蛇咬;用午時水泡飲午時茶可防治百病;用午時水加酒和雄黃噴灑庭院居室,還有避邪禳瘟之效呢!可見,這一天人們幾乎把午時水當「神水」看待了!  近閱閩南籍臺灣著名學者林再復撰著的《閩南人》一書,其中就寫到海峽兩岸民間端午節汲用午時水之俗:「是日(端午節)中午,閩南民間以剌瓜(黃瓜)和水放在瓷罐中,叫做『午時水』。
  • 農村俗語「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裡面,有一些關於古老的民間傳說,通過俗語的形式慢慢的流傳下來,即使到了今天,仍然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俗語,叫做「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聊一聊,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封建迷信,還是說事實是根據。
  • 五月五過端午,這一天都有什麼講究,端午節的習俗你了解多少?
    五月五過端午,這一天都有什麼講究?端午節的習俗你了解多少端午將至,想必家家戶戶都在為迎接端午做準備吧!每當過節的時候,我們都能感受到熱鬧的氛圍,家人朋友們相聚在一起品嘗美食,感受節日特有的風採,延續祖先們建立的習俗。但是在端午眾多的習俗當中,又有多少被大家所了解呢?
  • 端午節的真實來歷
    東亞各國有相同的文化,歷史上來往又比較頻繁。因此,有許多相同的習俗不足為奇。舉個例子來說,端午節是中、日、韓三國都會過的一個重要節日。那麼端午節是如何來的呢?韓國人過端午節據《史記》裡面的「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同志,原來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主張聯齊抗秦,遭到保守派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