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但是最為普遍和易於接受的就是紀念屈原。那麼,這個意義重大的節日該怎麼過呢?
有人說吃粽子,感受過節的氣氛,有人說一家人吃飯,團團圓圓,還有人說讓孩子感受節日氣氛最好。其實,重大的節日過得簡簡單單的就很好,比如包粽子、做香包、聽故事!
為了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感受節日的氣氛,我們特意安排了一些節目:講故事、包粽子、做香包!
講故事
老師開了個頭,同學們接著說,七嘴八舌,每個人都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孩子嚴肅的表情讓大家都屏住呼吸,有的孩子模仿惟妙惟肖,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最後老師把知識整理一下,總結一下,既然孩子們學到了傳統節日的點滴,也讓他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包粽子
大清早,老師就為孩子們準備好糯米、花生、豆子等各種材料,看起來很是誘人的樣子。孩子們十分地期待,平常吃粽子都嘗過味道,但是自己親手包粽子卻少有人經歷過,所以大家很珍惜,也很配合。期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畫面讓老師們看著很是欣慰,課室的氣氛讓人很是溫暖。看著大家勁頭十足,於是有人提議邊包粽子邊成語接龍。有些孩子詞窮的時候把網絡流行語都搬出來了,讓大家很是開懷!
做香包
相傳端午節也有佩戴香包的習俗,所以老師們也給孩子準備了做香包的材料,大家動起手來,十分歡樂。一會功夫就做好了,因為是網購回來的,所以做起來相對簡單,也考慮到孩子們的時間比較緊張。當他們拿著自己做的香包,掛在書包上,開心一整天!
節日,怎麼感受它獨有的氣氛,如何讓孩子了解更多,不是買買買,也不是吃吃吃,而是讓孩子了解傳統文化,親自實踐,參與其中,這就是最有意義的過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