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3日訊 「五月五,過端午。插艾草,掛菖蒲。」除了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草外,你還聽說過端午節制午時草、喝午時水的習俗麼?
在泉州南安埕邊村,70歲的老楊會在端午當天的午時,製作出一種包含20多種草藥的午時草,喝這草茶過節;而在漳州南靖、雲霄等地,人們會在端午節當天,喝上一口午時從井裡打上來的清水,祈願以此祛病強身。
泉州南安
午時草
制午時茶草 襲上輩傳統
老楊的老伴鄭阿婆正在搗弄茶草
昨天中午12點,在南安水頭埕邊村70歲的楊民興家裡,瀰漫著一股清淡的青草味。他和老伴要動手製作午時草了。這種裡面含有20多種草藥和40多味中藥的茶草,楊民興只挑端午節這天來做。
「這裡面有魚腥草、葉下紅、車前草、薄荷、茵陳……一共20多種,全是自己摘的。」老楊認識非常多草藥,所以製作午時草的原材料,除了中藥得到藥店去買,其他的都是他和老伴到處去採來的。
午時草從搜集到製作完成要歷經幾道工序,相當繁瑣。採集青草藥後,先洗淨、再剪碎,曬乾,再搗碎,中藥混合其中。等到端午節這天的中午時分,便可以將二者混合,加入鹽巴,起到調味和防腐的功效,再倒入一定量的茶末攪拌混合。最後放入大鍋裡幹炒,就可以裝罐保存。
別看這瓶瓶罐罐的不多,但扣除送給親戚朋友的,剩下的足夠一家人喝上好幾年了。
「味道鹹鹹的,有一股子清香!」,老楊說,這種午時草,一年四季都可以喝。老楊說,他伯父曾在南安金淘千金廟開中藥店,是個老中醫。午時草的秘方由他伯父傳給他父親,父親又傳給了他。
對於民間自製的午時草,泉州市醫藥研究所所長蘇齊認為,最主要還得看用的是什麼配方。他說,這有點像清涼茶餅,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喝的人最好弄清楚配方是什麼。至於為何要在端午當天中午製作,蘇齊認為,這是一種民間習俗的傳承方式,對製藥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