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2021-01-08 蘇澈的自留地

像我們村有人去世,就會專門找村上有學識的人來幫忙,比如讓他看看葬禮什麼地方需要注意,有什麼步驟要改動,碑文應該寫什麼等等,總而言之,不管是入葬還是立碑,都是一件極其嚴肅莊重的事情,容不得半點馬虎。

我國對於墓葬文化十分注重,不僅在於各種墓葬儀式,而且對於墓碑上的碑文也十分講究,特別是墓穴的碑文容不得半點差錯,其中「故、顯、考、妣」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弄錯一個字,除了貽笑大方之外,還體現出對逝去親人的極度不尊重。

墓碑習俗的發展演變

在最初,人類的遺骸基本上都是棄之荒野,後來人們逐漸興起了墓葬文化,加上大地孕育著無數人類,等同於「大地是人類的母親」這種概念,所以人類將親屬的遺體放置於地下,寓意為「重回母親的懷抱」。

就這好比有些常年生活在海邊的人類,他們會將親屬遺體安置在海中,其寓意也是同理。

到了周朝,人們發現如果想去祭拜親人,一解哀思的話就很難,因為壓根就找不到地,可能一片區域葬著50個人,到底哪個才是自家親屬呢?

到了春秋時期,孝道被人重視,所以大家在給親屬入葬之後,都會豎立一個「牌子」,方便祭拜時能找準地方,不至於鬧出笑話。

那會的墓碑還是一塊木頭,而且也沒有刻上文字,只是簡單的做個記號,這就是最早期的木碑。

此外,木碑除了「辨別」用途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入葬,在四邊各豎一根木柱,在上面區域中間鑿開一個圓孔,圓孔中間插入一根圓木,用繩索纏繞其上,最後在木碑的固定下,繩索的牽引下,棺槨得以平穩的埋葬於地下。

所以,早期的木碑,其主要作用是輔助入葬,整個過程結束後,留下一塊木碑,再做些記號以用作「辨別」之用,又因「木碑」中的「木」與「墓」同音,所以之後就逐漸變成了「墓碑」。

到了秦漢時期,石碑就代替了木碑,並且在其上開始刻文,但那會只有高官大人才有資格刻上碑文,而且碑文內容多以歌功頌德為主,平民百姓是沒有資格有碑文的。

隨後朝代不斷更替,平民百姓入葬後刻上碑文的習俗也逐漸普及開來,但在漫長的歲月中,碑文習俗也在發生改變。

墓碑的格式

由上文得知,初期碑文是用來誇獎上層階級的產物,不過碑文普及之後,很多百姓也給去世親屬刻上碑文。

用大白話講,博士的文化水平跟小學畢業的文化水平,肯定是不同的,所以碑文也出現了較大的差異,但碑文沒有統一管理,畢竟封建社會也沒有成立相應的機構,專門一個個跑去查看某某某的碑文合不合格。

雖然碑文內容差異較大,但格式方面,大家還是相對遵守的,畢竟刻碑文的是親屬。

通常墓碑的內容有三部分組成,分別為抬頭、正文、落款。

其中抬頭主要表達下逝者生前的職務,當然也可以不寫,無傷大雅。

正文主要將逝者的稱謂、姓名表達清楚,比如「先考李某某大人之墓」等等。

落款就是將立碑人的信息給寫出來,比如「某某某的兒子兒媳」等等。

和平年代,墓碑基本上每個逝者都有,但墓志銘卻很少,它的格式跟墓碑差不多,都是三個組成部分,其中只是墓碑的「抬頭」變成了墓志銘的「標題」而已。

像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銘就十分詼諧幽默:「恕我不起來了!」

下面就著重分析下「故、顯、考、妣」到底是什麼意思?

「故」

我國自古對死者是非常尊重的,在我老家,如果結婚隊伍跟送葬隊伍遇上了,一般結婚隊伍會把路讓開。

對於親人的離世,我們有很多詞可以修飾,比如百姓階級可以用「去世」、「駕鶴西去」,皇帝可以用「駕崩」。

但很少有人直接說「死」,就像我們老家,一般都會委婉的說道「某某某走了」,但在刻碑文時,需要用一個字來概括,既不能太冗長,也不是顯得不尊重,翻閱字典,我們發現「故」這個字,對於逝者來講十分貼切。

「故鄉」、「故土」表達親切之意,而「故」單字又有「去世」的意思,所以這個「故」字,很完美的體現出了我們對逝者的敬重之意。

「顯」

一般碑文上刻的都是「先父」「先母」,但如果見的多了,就會發現一些碑文上刻的不是「先」,而是「顯」。

在古文中,「顯」通常用來修飾有權有勢之人,比如「達官顯貴」、「家門顯赫」等等,總之「顯」的寓意比普通字眼高了一級。

一般狀態下,如果逝者的父母以及不在了,他生前就是家中地位最高的人,那麼去世之後,可以用「顯」來突出家庭地位。

如果逝者的父母還在,刻碑文時只能用「先」,畢竟家還有比逝者地位更高的人。

還有一種情況,即便逝者父母以及去世,某些後代也會刻「先」字,這裡不用「顯」是因為後代覺得低調為主,不宜過多招搖。

「考與妣」

對於長輩,其實有很多雅稱,比如「尊」「堂」,而我國歷史上對於父母稱謂最早的是在《爾雅.釋親》,其中有寫道:「父曰考,母曰妣」,所以「考與妣」就算父母的尊稱。

值得注意的是,初期考妣同樣可形容活著的父母,但隨著日夜輪轉,王朝更替,活著的父母就有了很多別稱,比如「爹娘」、「爸媽」、「家父家母」等等。

而「考妣」就變成了專門用來形容已經去世的父母,所以就有了「先考」、「先妣」。

在刻碑文時,如果顯得有些文化,那麼就刻上「先考」、「先妣」,一般的話,大都在墓碑上刻「先父」、「先母」。

結語:綜上所述,「故、顯、考、妣」四字分別代表「去世」、「生前地位」、「逝世的父親」以及「逝世的母親」。

相關焦點

  • 在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嗎?
    今年去掃墓的時候,研究生的堂哥,看到墓碑上文字時,竟然都不知道墓碑上文字是什麼意思,難怪之前被取笑不知道公鴨和母鴨區別。他每次回到農村,總是說農村很多東西是陋習,但是每次說起外國的東西,總是覺得特別好,自己國家的文化覺得是陋習,不斷的拋棄,但是卻不斷的學習西方國家的文化,而國內把中國文化保存最好的就是廣東。
  • 在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啥意思?有什麼區別嗎?
    題目當中所提到的這一「墓碑現象」,正是我國傳統喪葬文化的重要部分組成,但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這一喪葬文化現象正在逐漸消失,目前僅局限於文明較為落後的農村地區。正如同我上邊所提,既然我國喪葬文化如此源遠流長,那麼其中的「繁文縟節」肯定也是十分講究的,故墓碑之上的「故、顯、考、妣"各自內涵深厚且頗有區別。
  • 農村墓碑上的文字「故、顯、考、妣」,都是啥意思?有哪些區別?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分享的話題為:「農村墓碑上的文字「故、顯、考、妣」,都是啥意思?有哪些區別?」長期以來,不少人對農村的認知都存在著的「偏見」,在他們的眼中,農村是「土氣」、「文化低」的代名詞。其實現實情況並不然,在農村,很多方面都體現著高深的文化素養,飽含大道理的規矩與講究,讓人深深折服。今天小編就說說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四個字,你都知道他們有著怎樣的含義嗎?
  • 在農村,墓碑上一般都刻有「故、顯、考、妣」,這幾個字啥意思?
    「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隨著地域的變化,各地的民俗也有著不小的區別,比如說過年期間吃的,北方人就更喜歡吃餃子,因為餃子有吉祥如意的意思,而南方人則更喜歡吃湯圓,因為湯圓有團圓美滿的寓意。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個,也是一種傳統的民俗文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墓碑」,它是對死者埋葬處所做的一種紀念性的載體,一般都是用石質材料製作而成,當然了,也有人會使用木材和金屬。
  • 古代墓碑上經常出現,故,顯,考,妣是什麼意思?一般人都不知道
    從古至今,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輪迴,而我國對於去世的親人是十分重視的,很多的子女們為了表達自己對祖先的懷念就會給他們立一個墓碑,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墓碑上面寫什麼字都是非常講究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古代墓碑上經常出現,故,顯,考,妣是什麼意思?一般人都不知道!
  • 中國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既然難以從功績上評判一個人為世界做出了何等貢獻,那便需要從功德上來評判一個人,以此來緬懷此人的一生,並給予後代以正能量。人在離世時候會刻有墓碑,通常在墓碑上會有「故」、「顯」、「考」、「妣」這四個字。那麼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你可有深入了解過嗎?「故」所謂的故字是比較容易解釋的,相信許多讀者也能聯想到。
  • 你知道中國墓碑上的「故、顯、考、妣」是什麼意思嗎?
    其中,已故之人下葬之後,墓碑上需要留什麼樣的字,古人也有嚴格的規定,而今見到的墓碑中的「故、顯、考、妣」等都是當時留下來的一種葬禮。那麼,這些字又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墓碑中出現「故」也是同樣的道理,既表達了後人對先人的一種尊重和愛戴,也體現出人們對於親人已經離去的一種迴避。總而言之,「故」是一個非常委婉的詞彙,因此才會出現在很多的墓碑中。知道了「故」含義,墓碑中的「顯」又是什麼意思?
  • 農村墓碑上「故、先、顯、考、妣」啥意思?可別搞錯,會鬧笑話
    但是有一個地方,卻始終記載著祖先們的名字,那就是墓碑。與城裡公墓不同的是,農村的墓地,是沒有期限可言的,而且一個家族的先人,多葬在一處。這些墓碑上,就有墓主人的名諱,以及他們的生忌年月、子孫後代情況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中間的一列或兩列(合葬墓)大字,那就是墓主人的姓名,但又不是簡單的直書其名,而是加了修飾的。
  • 墓碑上的「故、顯、考、妣」是什麼意思?很有講究
    一個人生前的所有生平事跡,他的豐功偉績亦或者頭銜名譽,都可以在墓碑上有所體現,因此大部分人都非常看重墓碑上面的刻字,無論到時候自己,因為這是作為評價他們一生的東西來存在的。雖然這樣說,但是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對此特別看重,我們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她在死後立下的是一塊無字碑,她不屑於受到後世人的評價,因為她自己本身內心就有對於自己一生的考量。
  • 墓碑上的「故、顯、考、妣」,分別是啥意思?有什麼區別?
    所以從古至今,生死本身就是一件大事,而且在我們國家喪葬文化又是格外的重視,但是大家是否有注意過,在掃墓的時候看到墓碑上刻的一些特殊的字究竟有什麼含義?雖然說從1956年開始,我們國家就開始實施火葬文化了,現在的絕大多數地方也接受了這樣的改革,但是大家每年回家祭祖的時候,都還是會在墓碑上發現「故顯考妣」,這些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 中國墓碑上「故、妣、考、顯」,到底啥意思?作為華夏兒女要了解
    不過中華文明已經延續了五千年,很多傳統禮儀都是刻在骨子中的東西,不會因為時間流逝而改變,例如人們對於先人的眷戀,喪禮的肅穆以及刻在墓碑上的內容等等。一般來說在墓碑上都會刻上逝者的姓名和出生、死亡日期,一些因公殉職的警察或是相關人員還會在墓碑上刻上他們的事跡。
  • 墓碑上的「故、顯、考、妣」什麼意思?這個很有講究,不能亂用的
    每年清明節掃墓的時候,相信不少人會注意到墓碑上一些常見的字樣,例如「故顯妣、故顯考」,然而,不少人只知道這幾個字是在講去世的人,卻不知道這幾個字的具體含義。事實上,了解這些字是必要的,且也不難,這些字有些類似於我們古文中常說的異體字,古義和今義有著一定的聯繫,每個字都有其獨特的意義。
  • 農村墓碑上雕刻的「先妣、先考」和「顯妣、顯考」是什麼意思?
    農村墓碑上「顯妣」、「顯考」是什麼意思?農村墓碑上的「顯妣」和「顯考」是存活在世的健在兒女對已經去世的父母的尊稱。農村墓碑上的稱謂是通過千百年文化的洗禮、沉澱而形成的晚輩即立碑人,對已經去世的長輩尊敬的稱謂。
  • 農村的墓碑,上面都刻著「故、顯、考、妣」,到底表達什麼意思
    後來逐漸有了地面堆土的墳,又有了墓碑。人去世後,如要立墓,大多都要有墓碑文。墓碑文上一般刻記死者的姓名、籍貫、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與死者的關係。寫碑文應對死者充滿敬意和感情。民國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縣採訪稿·袁可立墓碑》:"袁尚書可立墓碑,在(睢州)城南四裡許,劉店村東裡許。碑高八尺,上蛟螭,下贔屓,高約丈餘,尚稱體制。"
  • 說文解字:墓碑上的「故、顯、考、妣」是啥意思?
    今天我們探討一下墓碑文化,這些墓碑上的刻字講究很多,格式相對固定,茲事體大,千萬馬虎不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 「故」、「先」兩字釋義「故」字就是對死亡的委婉表達,這裡與歿、終、逝以及圓寂、涅槃、仙遊等一個意思,就是含蓄婉轉一些,這個字的表達並不是十分重要,現代很多墓碑已經忽略。「先」字,就是對已逝長輩的尊稱,也可以理解為「先人」。
  • 民間墓碑上「故、顯、考、妣」,該怎麼用?現在的年輕人還知道嗎
    相信很少有人了解,墓碑上的故、顯、考、妣的用法,這些都是喪葬習俗中的重要一環,現在的年輕人還知道嗎? 幾乎每一座古墓都有墓碑,並且墓碑上也都有相關文字。這些文字不僅記錄了死者的生前信息,同時也彰顯出了死者的身份、地位和職業。
  • 墓碑上的「故、顯、考、妣」分別是啥意思?作為炎黃子孫必須了解
    所以從古至今,生死本身就是一件大事,而且在我們國家喪葬文化又是格外的重視,但是大家是否有注意過,在掃墓的時候看到墓碑上刻的一些特殊的字究竟有什麼含義? 雖然說從1956年開始,我們國家就開始實施火葬文化了,現在的絕大多數地方也接受了這樣的改革,但是大家每年回家祭祖的時候,都還是會在墓碑上發現「故顯考妣」,這些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 農村墓碑上常見的那「四個字」分別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在農村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在這些墓碑上,少不了「故、顯、考、妣」這四個字,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四個字的含義到底代表著什麼,甚至有些人還會胡思亂想。那麼,農村墓碑上常見的「故、顯、考、妣」分別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故、顯、考、妣在墓碑上的用法:一、「故」字「故」字用在墓碑之上,一般就都是表示去世的人是立碑人的長輩或者是至親。
  • 墓碑上的「故顯考、故顯妣、先考、先妣」,這些分別是什麼意思?
    故顯考、故顯妣、先考、先妣的稱呼,古代的祭禮文化,有很大的關聯,是中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而追溯起來更不下萬年,並且是全球唯一的一個擁有沒有文化斷層的國家和民族,可以說中華文明的文化滲透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遠古時期,古人已經非常重視祭奠文化,這些文化的發展慢慢變成了後來的祭奠禮儀
  • 農村墓碑上的字為何有黑、白、紅之分?有什麼講究嗎?
    摘要:在農村,墓碑上的字為何有黑色、白色和紅色之分,有啥區別?都有哪些講究?文/農夫也瘋狂前兩天農夫和大家分享了一片關於農村墓碑上關於「故、先、顯、考、妣」幾個字含義的文章,有網友留言給小編,讓我再說一說墓碑尺寸、字體顏色及大小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