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政部:道路交通標誌中地名如標註羅馬字母拼寫,應使用拼音
民政部區劃地名司近日答覆網友問詢的交通標誌中的地名拼寫問題時表示,「道路交通標誌雖然不屬於地名標誌,但其中的地名如果標註羅馬字母拼寫,應當使用漢語拼音。」10月9日,有網友在民政部門戶網站以「交通標誌是否屬於地名標誌?」
-
漢語拼音60年|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的地名拼音
在廣闊的邊疆地區,大片地名並不是漢語來源。這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三個自治區尤為突出。雖然這些少數民族語言來源的地名一般情況下有對應的漢語轉寫,但是在用拉丁字母轉寫時,如果以漢語為中介,很多時候既不方便又顯得累贅。對此,中國向來採取了比較靈活的辦法,根據1965年5月12日發布,1976年6月修訂的《少數民族語地名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
-
我國首部《中國人名漢語拼音拼寫規則》將出臺-搜狐新聞
我國首部《人名漢語拼音拼寫規則》將出臺,專家認為—— 文學人物譯名應有意譯空間 王蔚 最近,網上流傳一則「武俠人物英文名對照表」。無獨有偶,教育部組織的「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課題,已經通過了專家鑑定。但對於如何為文學人物譯名,至今尚未有明確定論。
-
路名英譯引廣州市民熱議 英文好還是拼音好?(圖)
廣東省府辦公廳也於2003年9月15日《轉發省民政廳關於進一步規範使用漢語拼音拼寫地名問題的請示的通知》重申,必須使用漢語拼音拼寫地名,「不得使用英文及其它外文拼寫地名。」 據了解,《規範》公布後,省民政廳便積極與廣東省、廣州市各級質監局聯繫,溝通了相關地名標註的具體標準。記者獲悉,《規範》將做出相應修改,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路牌一律沿用漢語拼音拼寫譯法。
-
人名漢語拼音拼寫國家標準將出臺 姓在前名在後
中廣網北京11月28日消息(記者劉玉蕾)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中國人的姓名用漢語拼音拼寫將很快出臺國家標準,今後無論是國際會議、還是護照填表,用漢語拼音拼寫中國人名,必須姓在前,名在後。
-
南昌地名標註為中文配拼音 網友建議顯現「國際範」給道路加個標準...
因為,他們手機地圖APP顯示的南昌路名均為英文,而實際到達的地方則顯示中文名及漢語拼音,讓他們感覺不便。 有網友認為,南昌市漢語拼音標註的路名顯現不出「國際範」,因此建議,學習上海、長沙等地做法,將道路通名增加英文譯法。
-
漢語拼音60年:文盲率曾高達80% 北京不再叫「Peking」
今天,本刊特邀專家學者就漢語拼音的發展歷史以及國際化進程展開研討,啟發我們進一步思考漢語拼音在新時代的作用和使命。今年是《漢語拼音方案》通過60周年。在這裡,我願回顧一下漢語拼音從國家規範到國際標準的歷程,作為紀念。/一/1958年2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致通過了《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漢語普通話的國家標準。
-
合肥市民:站名英語播報為何用拼音?地鐵站名英語播報沒問題!
問:站名英語播報為何用拼音?答:按規定地名標誌不得採用外文拼寫地鐵站名因其嚴肅性,在表述特別是英文播報時須表達正確和規範。有市民表示:1號線中除了特殊地名只能用拼音以外,像合肥火車站、合工大南區、合肥南站、南站南廣場等都使用了規範的英語,這樣有利於推廣合肥;不過如2號線中的安農大站在播報時還用的拼音,這就不合時宜了。另外像濱湖會展中心、包公園、塘西河公園、金鬥公園、大蜀山、汽車西站等以公園、山、車站、會展中心等表述是否需要重新錄製?
-
路牌緣何用拼音? 民政部稱事關國家主權和尊嚴
新華網北京5月28日電 「城市路牌上的地名為什麼要用漢語拼音標註,可否改成英文?」民政部近日就此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地名標誌是領土主權的象徵,用漢語拼音標註地名,事關國家領土主權和尊嚴,用英文等外文拼寫地名標誌,在中國是被禁止的。
-
面向未來煥發新生機——《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0周年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題:面向未來煥發新生機——《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0周年新華社記者王思北從小學語文的入門課,到字典辭書中的注音排序;從資料庫中檢索與管理信息,到運用拼音輸入法在網絡上溝通交流……自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以來,漢語拼音已深深嵌入人們生活
-
用拼音拼寫人名,你能做對幾個?
【按】筆者最近發現網上有許多關於誤解、曲解漢語拼音的問答、文章,為此,決定運用自身在漢語拼音研究方面的專長,創作《請不要再對漢語拼音發生誤解系列》專業化、大眾化、科普化的文章,以期幫助大家消除對漢語拼音的誤解,曲解,普及漢語拼音發展常識,提高大眾漢語拼音知識素養、促進小學拼音教學實踐規範化發展
-
道路標誌牌英文拼音混用不妥 民政局:翻譯統一用漢語拼音
三聯學院是拼音,安徽建築大學卻是英文。這太混亂了,讓人摸不著頭腦。」翟先生告訴記者。市民劉女士認為,路牌應該要統一,要麼按照拼音來,要麼按照英文。「一個路牌上有兩套標準,簡直是自己和自己打架。」路牌究竟應該採取拼音還是英文,記者諮詢了合肥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
-
合肥南二環路牌 拼音搭英文好扎眼
「路」字,有些翻譯成英文單詞「Road」,有些標註成漢語拼音「LU 」。5月14日下午,記者沿著南二環路走了一段。在南二環路與懷寧路交口東南角的一塊路牌上,漢字「南二環路」下標註「NAN ER HUAN ROAD」。繼續向東,相距數百米的南二環與潛山路交口東南角,路牌上的「南二環路」下方則標註成「NAN ER HUAN LU」。
-
我國人名拼音拼寫將有國家標準:姓在前名在後
此類信息可能牽扯軟體系統開發規則,在處理用戶姓名拼音的時候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因此發布之。規矩如下,姓名:孫悟空,拼音寫法:Sun Wukong。
-
拼音拼寫的英語單詞到底該怎樣讀呢?你都能讀對嗎?
現在,中文拼音作為英語單詞出現在英文中,已經是比較常見的一個現象了。常見的拼音單詞有中文的人名、地名等。因此絕大多數人對漢語拼音的拼寫,發音基本上沒有什麼大問題。問題是,漢語拼音作為英語單詞之後往往去掉了一個重要的內容~拼音聲調符號!【ā á ǎ à】所以正常的漢語拼音變成了單詞就寫成了開頭我們看到的範例。為什麼變成單詞以後不用聲調符號?英語發音只有輕重音之分,不分聲調。為了符合英語單詞的拼寫習慣。
-
關於在初等教育階段滿足漢語拼音教學需要的上中下遊問題與思考
現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 《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
國家語委規範人名拼音書寫規則:確定前姓後名
> 今年倫敦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運動服上只要有姓名縮寫,都將是標準的漢語拼音縮寫:前姓後名。 記者上午從教育部獲悉,由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研製的新版《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已經獲批,將於10月1日實施。 新版《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規定了用《漢語拼音方案》拼寫現代漢語的規則,內容包括分詞連寫規則、人名地名拼寫規則、大寫規則、標調規則、移行規則、標點符號使用規則等,同時規定了一些變通規則以適應特殊需要。
-
臺灣「拼音大戰」幕後 是一場「統獨」之爭(圖)
然而,對於大部分觀光客來說,忠孝東路的譯名應該是漢語拼音的「ZhongxiaoERd.」,還是通用拼音的「Jhongsiao E Rd.」,卻讓人迷惑。 近年來,採用何種拼音系統在臺灣一直爭論不休。據臺灣媒體報導,由於島內的地名、街名甚至人名等沒有統一的譯音方案,道路名稱的譯音非常混亂,有時同一條道路在不同路段出現不同拼法。
-
改革拼音發音規則有利於促進入境遊
現在中國大城市路牌上的英文路名都用拼音來寫,中國人護照上的英文名字也用拼音來寫,這給外國人拼讀中國人名和地名提供了方便。但是拼音的這個功能是有缺陷的:因為學過英文的人就知道,雖然同樣用的是26個英語字母,但是有幾個拼音的英文發音完全不同,或者根本發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