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顆黑痣到黑色素瘤
四十多歲的林女士從小右乳旁邊就長著一顆黑痣,由於不影響生活林女士便也不去在意。近年來開始覺得那顆痣常常瘙癢,並且好像有變大的趨勢。
年前去醫院體檢的時候,發現腋窩下淋巴結腫大,當時體檢醫生提了一句,要她重視那顆痣。
林女士第二天就立馬掛號就診,提心弔膽的等待黑痣切除的活檢結果,病理結果顯示為皮膚惡性黑色素瘤,林女士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聽從醫生建議後,在符合手術指徵的情況下進行了腋下淋巴結清掃手術,後結合中醫藥治療,生活質量尚能得到保障。所以說黑痣的早期診斷尤為重要!診斷得越早,治癒率越高。
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細胞惡變而來的腫瘤,它的惡性程度高,並且在各個年齡段都有可能患病。
但由於患者本身的不重視,以及黑色素瘤本身的「神秘感」,臨床上因為錯誤診斷而耽誤治療的病例很多。
雖然我國的黑色素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對較低,但是每年數字都在增長,不得不防。
那麼,黑色素瘤有什麼信號,可以提示我們對於它的早期診斷呢?
黑色素細胞其實每個人的皮下都會有,它們凝聚成團,就會形成「痣」。
但在大部分情況下這些黑痣都是良性的,而當它們當中有個別細胞發生了惡變,惡性細胞就會不斷分裂,從而形成了早期的黑色素瘤。
初期,如果患者不做處理,它就會自己偷偷在角落生長,甚至發生轉移。千萬不要因為黑色素瘤的低發病率而小看它,如果親屬中有人患黑色素瘤,那麼,自己患病的風險也會增高。
還有一些其他的誘發因素,比如紫外線直射、嚴重的日光曬傷、免疫力低下等都有可能引起黑色素瘤。
從一顆黑痣到黑色素瘤的距離說近不近,但是說遠它又可能已經在你身邊!生了腫瘤別著急,如今,除了外科作為基礎治療以外,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也展示了自己的優勢。
此外,臨床上也已經開始發出屬於我們的「中國聲音」,中醫治療可以更加鞏固療效,提高患者預後質量!
臨床上常見的黑色素瘤會分為四種基本類型:肢端型、黏膜型、慢性日光損傷型和非慢性日光損傷型。
這其中,肢端型和黏膜型是我國黑色素瘤的主要亞型。
黏膜型
常見於直腸、陰道、鼻炎口腔等部位,所以臨床上常被誤診為其他癌症。
肢端型
多長在腳底、大拇指、手掌這些部位。
黑色素瘤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在「黑痣」的庇護下茁壯成長,因此也很容易導致人們的忽視。
早期的黑色素瘤可能會出現皮膚色素痣形態或者顏色的改變、皮膚表面有隆起物、色素痣感覺瘙癢、局部出現破潰出血、直徑超過6mm等,患者就應提高警惕,及時前往醫院確診。
總結下來,痣的早期惡變症狀可以分為ABCDE法則:
A 形狀不對稱(Asymmetry)
色素斑的一半與另一半不對稱
B 邊緣不規則(Border that is irregular)
邊緣不整或有切跡、鋸齒等
C 顏色不均(Color that is uneven)
顏色分布不均或有多種顏色,可能有黑色、棕色、灰色、紅色或藍色等
D 直徑(Diameter)
較大,直徑>6mm
E 演變或隆起(Evolving)
在過去幾周或者幾個月裡,原有痣發生明顯變化,如增大、顏色或形狀改變;也可能演變為新的症狀和體徵,如瘙癢或出血。一些早期黑色素瘤,整個瘤體會有輕微的隆起。
文章內容來源於健諾思醫學研究院專家團公眾號,旨在傳播健康知識!關愛健康,關愛自己,請多了解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