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中的吃苦中苦,做人上人到底是什麼意思?也許是你理解錯了

2021-01-10 楊田說育兒

在農村的生活中,總有很多充滿趣味性的老話,這些大多是農村的老人們總結出生活經驗。

往往這些老話都是經歷幾千年下來的轉折後,從古語中推演出來的,一直存在這個時代中,即使我們在一天天的變老,老話也不會隨著時代而變老。

而這些俗語歷經歷史的輾轉,歷經幾千年時代的變化,古語慢慢成為簡單易懂的俗語,成為很多人受益一生的老話,聽起來像是在和長輩交流一樣。

經過後世文人的編寫,把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老話編寫成一本《老人言》,書中不僅僅是老話能幫助我們,更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現出我們會犯的問題,加以解決。

而在老人言中的一句話:「不說硬話,不做軟事;絕不惹事,也不怕事;吃苦中苦,做人上人。」更是讓很多人看透這句話明白了很多事。

一、不說硬話,不做軟事

軟與硬沒有絕對的界限,差不多所有的事情都有軟硬兩面。

同時,話與事更不能割裂,不管在哪裡,跟誰打交道,說話辦事都是必備的技能,缺一不可。

說話有和顏悅色,做事雷厲風行,兩不耽誤。

1、不說硬話

說話要留後路,不要把話說太絕對,硬話,也就是「過頭話」。

俗話說:有理不在聲高,有理走遍天下。

處理矛盾糾紛時,不要盛氣凌人,不要得理不饒人;就事論事,不要人身攻擊,不說傷害人的話。

硬話可以軟說,拒絕別人也要給對方一個臺階下,留有迴旋的餘地,不能一句話噎死一個人。

2、不做軟事

不做違背良心、為人不齒的事,面對大是大非,勇於任事,敢於擔當;對於小事瑣事,高風亮節,大智若愚。

做事有手腕而光明磊落,不在人背後搞小動作,用「陽謀」,而不用「陰謀」。

不做軟事,是保持做人的底線和紅線。

二、絕不惹事,也不怕事

人活著就要做事。

做事其實就是做人,一個人的為人,就是在與人處事中體現出來的。

無事生事,無事生非,早晚會出事。

怕事躲事,畏首畏尾,一生沒出息。

無所事事,無所作為,虛度了光陰。

謀事幹事,勤勉做事,終能成大事。

1、沒事不惹事

古人說:「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從古到今,惹是生非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種下的因,遲早會長出相應的果。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不惹事,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去幹擾、阻礙、傷害別人,實際上就是積德積福。

不惹事,是「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既是自珍自重,又是尊重他人,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

不惹事就沒有事。心中無事一床寬,無事小神仙,無事是古人夢寐以求的境界。

2、有事不怕事

樹欲靜而風不止。

就算不惹事,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有事就不要怕事,怕也沒用,一直忍讓,不會讓人感恩戴德,反而會助長別人的錯誤行為。

在好人面前,善良和謙讓,是溝通友誼的坐標和橋梁;在惡人眼裡,俯首和低眉,就成了遷就和縱容,他會順著你的怯懦爬到你的頭頂,居高臨下、頤指氣使。

世界之所以成為世界,就是因為它本就不是一團和氣、整齊劃一,有好人,必然有壞人。

人心是怎麼涼下來的?你真誠的一笑,他背後捅你一刀;你真心的隨和,卻被當作一隻任意揉捏的軟柿子。在人性的鏈條上,惡本就一直存在。

對惡人越是畏懼,越會受到更多的傷害。

給壞人讓路,就是給自己添堵。

人的一生世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事情,有好事也有壞事。不管如何,只要能夠做到沒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那麼就算出現任何事情,也難不倒我們。

三、吃苦中苦,做人上人

這句話一直遭到大家的誤解。

做人上人,意思並不是要出人頭地,地位權勢超過別人,它的真正含義是「從高處立身」,指做人比別人超越高遠,覺悟、道德在眾人之上。

1、吃苦中苦

佛說眾生皆苦。

俗話說:生活有五味,酸甜苦辣鹹。苦是生命中所不能避免的一味。

人生就是一個痛苦和磨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苦盡甘來。

古人說:「少不勤苦,老必艱辛;少能服勞,老必安逸。」

人在小的時候所受的苦,往往能激發出後來的鬥志和毅力。所以有人說,努力的人生是苦半輩子,不努力的人生是苦一輩子。

2、做人上人

清代楊欲仁說:「士品宜從高處立。」

意思是從高處著眼,高起點高標準地培養自己的高尚品格。

人如果只是低頭看地,他的視野就只是眼前的幾十步遠;如果抬頭看天,他的視野將是大半個蒼穹,所以,古人說的「高處立身」,是一種格局。

我奶奶從小就教育我吃苦中苦,做人上人,老人留下的話永遠沒錯!!!

在老人的話語中,往往是為我們好,長大以後會經歷很多不同的困難,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不僅僅是說給我們聽的,更是說給那些正在奮鬥的人聽的。這本《老人言》中的內容更是歷經歲月的滄桑,經過後世文人的編寫,把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老話編寫在其中。

在這本書中不僅僅是老話能幫助我們,更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現出我們會犯的問題,加以解決。

老人言好比陳年佳釀,歷久彌新,能夠為今天的人們在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鑑。

小木我在讀完這本書《老人言》後,不禁想起奶奶常說的一句話,做人就要行得正,坐得直。

老話的語言已經不僅僅是70年代,80年代的俗話了,老話一直滲透著這個新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會變老,老了的我們依舊會和下一代的孩子說上那麼幾句老話。

所以,喜歡的朋友或者現在想學習老話的朋友,不妨看一看這本《老人言》,一本49元,卻是你一生都會學習到的經典,一輩傳一輩,老話永遠不會變老。

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成功要做到,做人低調,做事高調,吃真正的苦
    要做到,做人低效,做事高調,吃真正的苦。做人要低調,做事必須要高調。該吹牛就要吹牛,你吹牛了別人才可能會相信你。有人願意跟著你,資源才會流向你。膽子小的永遠跟著膽子大的幹,有能力的永遠跟著有夢想的幹。人最大的敵人就是一個字,怕。你只要怕了,你就不會有任何行動。你只要不怕,就會有一幫怕的人跟你混,最後是他們幫你吹得牛給實現了。我們在面對利益的時候,要有底線。
  • 老人說「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啥意思,橫財指的是什麼?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人說「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啥意思,橫財指的是什麼?我們有很多人從小都是在農村長大的,只要在農村長大,我們都會有相同一些的經歷。在農村,當大家不忙的時候,大夥都喜歡聚在一起閒聊,有時候還會聚在一起喝點小酒。特別是在外地打工的人們,三七兩頭的就會聚在一起,聊聊家鄉的一些趣事。
  • 老人言:「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都是好命,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老人言:「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都是好命,你知道什麼意思嗎在鄉村裡,每一個老人都會說上一大堆日子各方面的俗話,這些俗話包含了天氣、日常日子、耕作等方方面面,似乎這也是鄉村特色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一句家喻戶曉的民間俗話了,從其字面意思來了解就是從兒童三周歲時的心思特點、特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後的心思與特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今後的成就和功業。可以說這句鄉村俗話簡單明了地概括了幼兒心思開展的一般規則。並且雖然3歲和7歲在古代僅僅一個概數,可是卻已被現代科技證明對錯常有道理的。你以為古人的這句話有道理沒?
  • 最不怕吃苦的星座,韌性非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現在的社會越發的浮躁起來,人們對於吃苦這件事也開始越發的牴觸起來。甚至有很多年輕人說苦誰愛吃誰吃,反正我不吃。當然,誰都不願意吃苦,誰都想享福,這是人之常情,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能反應。但是不得不說能吃苦是一種能力,在逆境中保持鬥志,以便於在日後的日子裡一飛沖天。
  • 老人言: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子孫,老祖宗的話值得深思
    上了年紀的老人之間經常流行一句俗語:「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子孫」。 意思是做人不要太過於精明,如果這一代的人都特別的精明,那麼下一代就很可能出現傻子、呆子。它意在提醒人們做人不要太過於精明,算計這個算計那個的。
  • 「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坐」,到底是何意?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對於古詩的理解,可以說是「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尤其是一些爭議比較大的古詩,理解出來的含義更是難以確定下來。每個人對古詩的理解都不盡相同,但不代表可以隨便理解。比如幾乎每一個孩子都背過,大人也都耳熟能詳的《山行》,一首七言絕句中就有三個字存在巨大的爭議。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中的「樂樂」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如果這些新選手的表現還可以接受的話,那詩詞高手彭敏犯的錯就讓人有些無奈了。作為兩屆亞軍,彭敏可是被稱為「萬能文藝青年」。他不只是在詩詞大會上成績斐然,2015年更是拿下了中國成語大會的總冠軍,文化功底可想而知。本期詩詞大會中,彭敏一來就表現出了不凡的實力,連續坐穩了4期擂主,雖然最後在第5期惜敗,也再一次讓我們見識到了北大才子的能力。
  • 「停車坐愛楓林晚」中「坐」字究竟是何意?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更何況對事物的理解了,莎士比亞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然對於詩詞的理解也是這樣的。杜牧的詩中總是有一些有爭議的字,比如「《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落木就是落葉的意思,但是為什麼用木不用葉?」《山行》中,「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坐」到底是什麼意思?
  • 自律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沒理解對,我想去闢謠
    有的說人需要自律,自律就能變成億萬富豪;有的說,試了自律之後,幾乎抑鬱崩潰。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大多人,對自律的理解都錯了。這些所謂的「自律」,說得難聽點兒,要變成「自殺」,已經錯到沒邊兒了。好好的一個詞,快被人們的唾沫星子「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了。某些人的語文課是體育老師教的嗎?誤導人可不好。下面是百度百科的解釋,確實有點晦澀。
  • 戰勝苦難才是吃苦的意義
    說到吃苦,我覺得每個人可能都能說道說道。上學苦,上班苦,照顧家庭苦,每個人都有難處,苦處。生而為人,總有許許多多無可奈何的事。不吃苦,不奮鬥,你拿青春來幹什麼不吃苦,不奮鬥,你拿青春來幹什麼?總有人拿這句話激勵自己吃苦奮鬥,但是,到底吃什麼樣的苦,該怎麼吃苦?
  • 老人說,這4個生肖女人在婚姻中「吃苦受委屈」,老公還不心疼
    許多女人都對婚姻充滿了期待,期望自己嫁的那個人能好好珍惜自己,兩個人相互信任,一起把組建的家庭弄好。為此,她們在婚姻中做了很多,也犧牲了很多,但是好多男人卻不懂得珍惜,沒有發現自己另一半的心酸和不易。老一輩人說,下面4個生肖的女人容易在婚姻中「吃苦受委屈」,明明做了很多,卻往往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和心疼,可能到了年老的時候方知她們的好。
  • 老人言:「家有三樣,不富也旺」,你家符合幾個?
    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聽了老人言,有福又有錢」,其實一些俗語和老話對我們是很有幫助的,俗語是祖祖輩輩口口相傳保留下來的智慧。有很多人生道理都是要經歷之後才能明白,但是老祖宗就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智慧都變成俗語,多聽一聽這些俗語會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
  • 乾紅葡萄酒中的「幹」是什麼意思
    那麼幹紅中的「幹」又是什麼意思呢?幹紅,幹紅,難道是要我幹了這杯紅酒嗎?我們先來看看幹紅在外文裡是怎麼說的,法語裡幹紅寫作:Vin rouge sec,英國人翻譯成:Dry red wine,到了國內就叫成了:乾紅葡萄酒,這樣翻譯真的恰當嗎?
  • 老人言: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子孫,老祖宗的話值得深思!
    人到老年,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人活一輩子,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子孫」但是你知道這其中的「三分」是哪三分嗎?今天跟著二大媽一起來看一下吧!精三分到自己的生活中生活無處不在,有酸甜也有苦辣,關鍵取決於自己的心態,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千萬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那樣的話,最後受傷的只有自己。
  • 嶽飛《滿江紅》中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到底何意?不少人理解錯了
    論遣詞上,字字精準,無一字可換;論意境,悲情中不失豪邁,寫景與抒情寫意完美融合,令人回味無窮。看起來,它很容易理解,但是對其中7個字的,不少人理解錯了,這7個字就是:三十功名塵與土。在詩詞大會中,曾就此詞出過一道題。題目是對上下句,問「莫等閒」一句的上句是什麼,這麼熟悉的詞作,選手當然很快就答出來了。
  • 易經中,乾卦的潛龍勿用到底是什麼意思,好多人都理解錯了!
    但是十二生肖裡的動物就有龍,由此讓人猜測遠古時期,可能真的有龍這個神獸。《易經》中的乾卦,把六個爻都比喻龍,說龍在六個階段德行和修為。講了成為龍基本條件:初爻潛龍、二爻見龍,三爻惕龍,四爻躍龍,五爻飛龍,上爻亢龍。那麼六個爻的爻辭都是這麼說的呢?初九:潛龍勿用。潛,隱藏,潛伏,不顯示。作為龍,在水裡的潛伏者,水是龍的世界。
  • 魯迅《三味書屋》中的三味是啥意思?他說出真相,很多人理解錯了
    魯迅,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巨星」。了解魯迅先生的人肯定知道他小時候求學的地方——三味書屋,對,就是上文中被刻下「早」字課桌所在的私塾。他也寫過一篇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章,回憶他的童年妙趣生活。不過「三味書屋」裡的「三味」,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真實的意思和你想的「三味」一樣嗎?我們接著往下看。
  • 什麼星座能吃苦?如果你有毅力,你很容易成功
    人們經常用「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來鼓勵自己,做事一定要堅持,為實現自己的目標不懈奮鬥。面對挫折和困難,有的人選擇面對困難,有的人選擇放棄。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苦甜來了」這個詞。什麼星座最能吃苦,吃苦耐勞,有毅力最容易獲得成功!
  • 生活中不願意吃苦的3個星座,他們總享受生活,對萬物抱有期待
    生活中不願意吃苦的3個星座,他們總享受生活,對萬物抱有期待老話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那麼變得優秀,就一定要跳出舒適圈去吃苦嗎?這樣真的有必要嗎?生活中有些人就是不願意吃苦,他們享受當下的陽光,他們有事做,有人愛並對萬物抱有期待。所以人生總會有不同的答案。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那些生活中,不願吃苦的星座。
  • 生活中不願意吃苦的3個星座,他們總享受生活,對萬物抱有期待
    生活中不願意吃苦的3個星座,他們總享受生活,對萬物抱有期待老話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那麼變得優秀,就一定要跳出舒適圈去吃苦嗎?這樣真的有必要嗎?生活中有些人就是不願意吃苦,他們享受當下的陽光,他們有事做,有人愛並對萬物抱有期待。所以人生總會有不同的答案。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那些生活中,不願吃苦的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