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系列片《吃東西》之「雞蛋十二時辰」第三集 晚餐

2021-01-11 國際在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珊珊):專業大廚總能化腐朽為神奇,可以把普通的食材烹製出高級感。小小的雞蛋在頂級大廚的手中,又會有什麼神奇的變化呢?《吃東西》之「雞蛋十二時辰」的晚餐時間,美食主播珊妮兒分別拜訪了魯菜大師於曉波和墨西哥主廚馬庫斯(Marcus Medina),領略了傳承百年的中餐技藝,也品嘗了墨西哥的國菜。

魯菜大師於曉波是老字號同和居的行政總廚。他介紹說,早年間中國北方地區是不能直呼「雞」或者「蛋」的,為了避諱這兩個字,中餐大廚給雞蛋賦予了很多美好的名字。因烹製成熟後的蛋清色澤潔白如玉,很像白色的芙蓉花,因此就把蛋清稱之為芙蓉。很多名字裡有「芙蓉」的菜品,主料都是蛋清,比如芙蓉雞片、芙蓉乾貝、芙蓉全蟹等。蛋黃也有一個「花名」,叫做桂花。因其色澤金黃、香味濃鬱,炒熟後形似朵朵細碎的桂花而得名。不光蛋清和蛋黃有別名,全蛋也有,名叫木樨。木樨指桂花樹,是桂花的別名。所以傳統名菜木須肉(原名木樨肉),裡的「木樨」就是指的雞蛋。

如何用「桂花」和「芙蓉」把中餐中精妙的手藝展示出來呢?於曉波大廚在本集中展示了兩道傳承了一百多年的名菜。一道是用蛋黃做的,叫做「三不沾」,又叫桂花蛋;另外一道是用蛋清和雞茸做的,名叫「芙蓉雞片」。

三不沾這道菜的發明還有個小故事。魯菜中有很多使用蛋清做的菜,後廚就會有大量用不完的蛋黃閒置。為了消耗這些蛋黃,早年間的老師傅們就在蛋黃中加入白糖和水澱粉,將其炒製成一道甜品,免費送給常來吃飯的熟客吃,稱之為「敬菜」。後來這道敬菜的名氣越來越大,就也對外出售了。為什麼叫「三不沾」呢?因其口感爽滑軟糯,不沾盤、不沾勺、不沾牙,得名為「三不沾」。

芙蓉雞片是魯菜中用蛋清入菜的代表。將蛋清和極細膩的雞茸充分混合後,將其倒入鍋中並推成類似蛋皮形狀的雞片。為了使菜品口感清爽不油膩,吊完的雞片還要先過一遍水再加高湯進行烹製。成菜後,肉片色澤潔白,口感軟嫩滑香。

本集中「吃東西」的西方元素來自一位墨西哥裔的大廚馬庫斯(Marcus Medina)。來中國8年了,中國朋友們都親切的叫他「老馬」。老馬說,他雖然在美國長大,但始終有一顆「墨西哥胃」。不管走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他始終都忘不了小時候媽媽做的填餡兒青椒(Chile relleno)的味道,而這道菜就是用雞蛋做的。

填餡青椒是墨西哥的國菜,做法類似於中國的「釀菜」,在一種原料中塞進另一種或幾種其他原料,然後加熱成菜。老馬說,這道菜的餡料是可以自由發揮的,既可以塞肉,也可以塞炒飯。在本集中他在烤熟去皮的青椒中填入了芝士蛋炒飯,風味更加獨特。填餡之後的青椒還要裹上打發的蛋泡糊,再放入油鍋裡炸至,最後搭配香菜醬和紅石榴粒吃。老馬說,這是他的「治癒系」食物。

一顆顆普通的雞蛋帶我們感受了中餐大廚傳承百年的烹飪技藝。雞蛋們也漂洋過海,帶來了墨西哥大廚對家鄉和對母親的愛。

《吃東西》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歐洲拉美地區語言節目中心出品的系列美食短片。《吃東西》片名一語雙關,既有品嘗美食之意,又意味著用美食連接東西方的節目理念。第二季將主題聚焦在一顆顆普通又不簡單的雞蛋上,講述「雞蛋十二時辰」的故事。第二季短片共有四集,每集時長5分鐘左右,分別展示了中國、阿根廷、墨西哥、法國及匈牙利五個國家的星級大廚和普通家庭用雞蛋烹製早餐、午餐、晚餐和夜宵的過程,通過普通的雞蛋探尋東西方文化背後的「不謀而合」和「各自精彩」。

該美食系列片通過央視頻平臺、國際在線多語種網站及總臺多語種新媒體平臺推出。歡迎收看!

相關焦點

  • 張小敬在《長安十二時辰》裡面吃的美食,唐朝時期真有嗎?
    盛唐裡能讓人饞出口水的美食如果你不知道盛唐下的美食有多驚豔,你可以參考《下長安十二時辰》,看下能否打動你的食慾,特別是看張小敬吃唐朝裡的美食,不由讓人食慾大增。那這些美食有哪些呢?1.胡餅,胡餅它是波斯人由絲綢之路的開啟。從西域傳入中原的美食,那在傳入時,這個胡餅是個什麼款式?據悉,胡餅類似芝麻燒餅形式的一種食物。
  • 日本「美女博主」曬一周晚餐,網友:吃的全是「防腐劑」
    打社交網站,平常關注的這位「美女博主」曬出了自己的一周晚餐。不少網友留言說,果然年輕是離不開健康飲食的,這吃的全是「防腐劑」吧。 Day 1 許多人都說,大多數美食都是不健康的,那些號稱健康營養的食物大多不美味。enmm~這點小汐還是很認同的。
  • 味道濟南(8)泉城十二時辰丨舌尖上的濟南一天都吃啥,顛覆你對山東...
    「吃」雖是細枝末節,卻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前有袁枚談小吃,後有汪曾祺說五味。欣賞和品嘗一座城市的美景與美食,就像在解讀她的歷史和文化。筆耕不輟,廚房不冷。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為您帶來全新的視頻欄目《味道濟南》,帶您走進濟南的大街小巷,在美食中嘗百味人生,在影像裡品味道濟南。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你看了嗎?
  • 南寧三口之家的晚餐,4道菜吃光光,曬到朋友圈,都說家人有口福
    上班族家庭中,一日三餐裡最重要的就是晚餐了,早上匆忙吃一點兒,中午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基本就是簡單的解決了,晚上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時光,所以,這一餐真的要吃好一點兒。今天晚餐是4菜配白米飯,一個普通的紫菜番茄湯,全部吃光光,曬到朋友圈,網友都說我家家人有口福。
  • 「何以每盒雞蛋十二隻?」
    《紐約時報》「包教曉」欄(Ask the Times)8月4日的題目十分「吸睛」:「何以每盒雞蛋十二隻?」(「何以雞蛋是一打裝?」)為答讀者此問,該報的飲食業記者走訪了蛋業行家(大規模雞蛋「生產商」的行政總裁),得出了非常有趣、具啟發性卻不一定正確的答案。
  • 十二星座七夕約會美食寶典,這麼吃就對了
    因此,也少不了一頓浪漫、合口味的晚餐。七夕要和心愛的TA去吃什麼呢,能讓感情「咻咻咻」飆升那種! 不用愁,我們已經為你準備好了「十二星座七夕約會美食寶典」,去見想見的人,帶TA吃好吃的,讓這一天的心動和甜蜜,變成彼此愛情的保鮮劑。
  • 《長安十二時辰》還沒看過癮?那就來看看TA!
    最近火爆全網的《長安十二時辰》,講的就是在24小時內上演的「唐朝反恐實錄」。水盆羊肉、火晶柿子、手抓羊肉等美食不斷,用事實證明,不管工作多忙也要對自己好點。現在「長安24小時反恐吃播」已圓滿結束,看不過癮的小夥伴,快來圍觀勁炫十二時辰,教你如何在工作間隙對自己好點。
  • 初哆咪美食:寶寶還在為什麼吃雞肉嗎?自製金魚雞肉在這裡!
    金魚雞肉招標是終極的兒童友好小吃,可滿足終極的兒童友好晚餐!這些嫩肉在烤箱中烤至酥脆。但猜猜怎麼了?成年人也愛他們。 將新食材搗碎成熟悉但略有不同的東西,是向孩子們展示烹飪樂趣的好方法。作為父母,這是我的廚房工作的重中之重。
  • 我國用雞蛋做的「另類美食」,本地人視為美味,外地食客無從下嘴
    對人而言,雞蛋的蛋白質品質最佳,僅次於母乳,一個雞蛋所含的熱量雞蛋,相當於半個蘋果或半杯牛奶的熱量,在我國好多地方都有用雞蛋做的美食,像是茶葉蛋,滷蛋等等,但也有一些另類的做法,下面就來看看我國用雞蛋做的「另類美食」,本地人視為美味,外地食客無從下嘴!
  • 《長安十二時辰》火了之後,我選擇給自己降溫|長安十二時辰|兩京...
    《兩京十五日》描繪的是一個小捕快、一個女醫生、一個芝麻官和一個當朝太子的拯救之旅,一幅描繪明代大運河沿岸風情的鮮活畫卷。■馬伯庸談起新作,免不了會與之前的《長安十二時辰》相比較,對於兩者最大的不同,馬伯庸說道:「《長安十二時辰》關注的是同一個地點的時間變化,長安城的24個小時。
  • 奉賢風味十二時辰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裡的人間煙火。奉賢人對美味的痴迷,貫穿於生活的每一天。 巳時(9:00-11:00) 清晨,陽光灑滿大街小巷,叫醒奉賢人的不是鬧鐘,而是一碗白瓷大碗,翠綠青蔥的羊肉麵。
  • 經絡與時辰對照表 十二時辰對應經絡
    十二時辰和十二經絡,可以對應起來,每條經絡有各種黃金運行時間,下面我們來看看經絡與時辰對照表。
  • 《長安十二時辰》終於更新了,想二十四小時玩轉西安,看這裡!
    口碑炸裂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終終終……於又更新了四集,專門充錢買了會員的小編等得花兒都謝了!這部神作近兩周來牢牢佔據各類話題榜顯眼位置,要說原因,除了流量小生易烊千璽+「前夫哥」雷佳音的強強聯手,還得感謝劇中像畫卷般精美的每一幀畫面,讓千百年前的長安盛景浮於觀眾的眼前!
  • 清明各地必吃的五大傳統美食,你吃過哪幾個?
    吃蘿蔔,吃菠蘿,我是什麼都吃的小蘿蔔。吃了這麼多東西最不能錯過的是什麼呢?說到清明的傳統美食,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但其實在全國各地對清明傳統美食的習俗都不太相同。今天讓我帶你來看看吧hello,大家好我是小蘿蔔!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曬美食發的小句子,經典至極,朋友圈必備!
    一、好吃的東西要吃進肚子裡,可愛的人要放進心裡。二、別讓生活耗盡了你的耐心和嚮往,你還有詩和遠方,烤肉和涮肥羊,火鍋和麻辣燙。三、泡麵要等五分鐘,雞蛋要等八分鐘,喜歡的總是要等待。十二、不管心情好壞,放空下來給自己做一頓美食,亦或是嘗試一款新的酒,都是一種享受。十三、腦子裡裝不下的東西,就用肚子來裝。十四、火鍋炸雞啤酒不是很貴,但是很對胃。十五、世間情動,不過盛夏白瓷梅子湯,碎冰撞壁叮噹響。十六、不聞人間煙火,但食人間美味。十七、幸福就是,美食在鍋,好友想念,不問明天。
  • 有一種味道叫團圓 品味「十二個時辰」裡的「中國食刻」
    吃,貫穿了這個最具儀式感與感召力的整個節日,它充滿了多重屬性,兼具情感社交、自我滿足以及放鬆身心的諸多功效。古時,我國農民把一個晝夜劃為十二個時段,取名「時辰」。按如今的計時方式來說,現在的兩小時,便是古時的一個時辰。除夕這天,數著時辰盼年,是國人的常態。對於擅長烹調的中國人,這翹首以盼的十二個時辰,需對食材、佐料一一精選,釀出一桌地地道道「煙火氣」十足的中國年味。
  • 十二時辰的一生,一生中的十二時辰
    信息來源:伏羲國學 在古代,古人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裡飽含著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智慧解讀,指導著子孫後代過好每一刻當下。
  • 經絡與十二時辰對照表 了解養生之道
    十二時辰和十二經絡,可以對應起來,每條經絡有各種黃金運行時間,下面我們來看看經絡與時辰對照表。時間可以分為十二時辰,人體有十二經絡,每條經絡有各自運行的黃金時間,其實,每一個時辰都有對應的運行經絡,十二時辰和十二經絡對應起來,能起到很好的養生功效。
  • 溫江十二時辰,讀懂溫江人的24小時!
    在現代生活中,時間的記錄單位是通過「時分秒」來記錄的,但是在中國古代的事件記錄方法非常具有中國特色,那就是十二地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相當於24小時,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
  • 時辰 - 時辰對照表,十二時辰查詢
    全夜分五個更(此處「更」在方言中讀「jīng」,漢語規範化後讀「gēng」),第三更是子時,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說。出處:《宋史·趙昌言傳》:「四人者(陳象輿、胡旦、董儼、梁灝)日夕會昌言第。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日晷就是中國古人利用光影來計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器。不用光影是不是就沒法知道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