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味道叫團圓 品味「十二個時辰」裡的「中國食刻」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過年,是味覺喚醒感官的盛宴。吃,貫穿了這個最具儀式感與感召力的整個節日,它充滿了多重屬性,兼具情感社交、自我滿足以及放鬆身心的諸多功效。

古時,我國農民把一個晝夜劃為十二個時段,取名「時辰」。按如今的計時方式來說,現在的兩小時,便是古時的一個時辰。除夕這天,數著時辰盼年,是國人的常態。對於擅長烹調的中國人,這翹首以盼的十二個時辰,需對食材、佐料一一精選,釀出一桌地地道道「煙火氣」十足的中國年味。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除夕當天的習俗文化,直觀感受普天同慶、目之所及、濃烈熱鬧的「煙火氣」,新華網食品頻道攜手知名食品品牌稻香村、康師傅、中鹽、伊利推出《國味》系列紀錄片之新年特輯——《中國食刻》紀錄片,用鏡頭記錄下「十二時辰」裡的不同地方的中國年味。

卯時5:00-7:00

起早,對於準備年夜飯的人們來說是標配動作。清晨五點,蘇州的菜市場已經人頭攢動,琳琅滿目、品類繁多、縱跨南北,橫越東西的各色果蔬、海鮮都已經迎來一大波「大主顧」。

在寒冷的東北,許多人也都從溫暖的被窩裡爬出來,早早地掛上燈籠、貼上對聯,磨刀霍霍向豬羊,為一個紅紅火火的新年做足準備。

辰時 巳時7:11-11:00

上午,很多製作複雜的美食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了準備工作。在陝西,花饃是新年桌上的重頭戲。發酵、揉面、捏制、上色……惟妙惟肖、色彩繽紛的花饃饃,經過主婦靈巧的雙手不斷成型。

午時 11:00-13:00

相比之下,蘇州人過年準備點心比較得天獨厚,作為中華老字號土生土長的知名糕點企業蘇州稻香村繁複多樣的產品,以及便捷的線上線下商鋪,讓蘇州人的除夕餐桌絲毫不遜色。

未時13:00-15:00

午飯過後,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年夜飯。上有老人,下有小孩,年夜飯要符合所有人的口味,既要盛大還要健康。無論是華南地區的盆菜還是北京青睞的炸素丸子,鹽都是調味的關鍵。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應超過6g。健康生活需要「減鹽」。選擇食鹽老品牌中鹽,嘗試一下其源自新疆哈密磁海鹽湖的天山雪晶鹽,做一桌健康營養的飯菜,這頓辭舊迎新的晚飯,也就有了合家安康的好彩頭。就像康師傅在新年推出的新年「康是福」的宣傳語一樣,希望更多的人關注新派飲食,樹立健康飲食的好習慣。

申時:15:00-17:00

上午準備好晚間相應的食材,油炸小食在這個時候提前登場。炸素丸子,是帝都人過年必留的菜品。胡蘿蔔、豆腐、香菜、麵粉、雞蛋,攪拌均勻,汆丸入油。

金黃色的丸子翻滾出鍋,外皮酥脆、內餡香嫩,一口一個,滿嘴餘香,讓大人小孩過足饞癮。

酉時17:00-19:00

到了傍晚,廚房裡正是熱火朝天的時候,各地都上演了「人魚大戰」,東北的燉魚、北京的紅燒魚、山東的糖醋魚、蘇州的清蒸、眉州剁椒魚、廣州的釀鯪魚,還有一些壓軸的「重頭菜」,都在此時等著各種作料悶上鍋。在廣東,「無雞不成宴」,食不厭的是白斬雞。看似寡淡無味,實則鮮嫩無比。配上一碟姜蔥蓉、豉油,似乎隔著屏幕都能咂摸出那口鮮美。

此時,玩了一天的「熊孩子」們也餓了,抓著糕點和飲料,家長們一邊做菜,還總不忘「喝奶長高個兒」的事,塞一瓶安慕希,讓孩子頂頂餓,說著就快開飯啦。

戌時19:00-21:00

此時,家家戶戶的廚房都傳來了各式菜餚混淆的香氣,大江南北的年夜飯都開始漸入佳境,大家搬桌子,挪椅子,酒瓶開始上桌,打開電視機,然後伴隨著孩子們打鬧的聲音,一大家子人開始陸續入座。吃著家鄉菜,身旁坐著家裡人,感受著一年到頭的輕鬆和愜意,新年,就在這樣久違的喧鬧中到來。

亥時 21:00-23:00

吃過年夜飯,熱鬧的氣氛持續不斷。往日此時,人們已乘著夜色進入夢鄉。而今日此刻,大江南北的人們不約而同的再進廚房,掀起下一個年味高潮。

在北方無論一年過得怎樣,除夕夜裡的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無法替代的,這不僅是味道,更是一種「儀式」。而在南方,這個「儀式」就變成了湯圓。辭舊迎新,更歲交子。不論南方北方,只有吃完這一餐,才能跟過去的一年告別,去迎接新年的到來。

子時23:00-01:00

習慣養生的年輕人和瘋跑了一天的小孩子們此時應該已經睡了一覺,12點的鐘聲一到,外面的世界一片鞭炮齊鳴,片刻安靜的世界又熱鬧了起來。端出一盤盤規整的餃子,叫起來揉著惺忪睡眼的孩子們,第二波吃貨盛宴又來啦。

在南方,餃子換成了圓滾滾的湯圓,各色的皮兒,豐富的餡兒,再配上一個精緻的小碗,透著南方的溫婉和精細。此時,無論是餃子還是湯圓,都成了全國人民喜迎新年的代表美食。

丑時 寅時01:00-05:00

打撲克、做遊戲、唱歌、聊天、東北的孩子們還要跑到烏漆嘛黑的冰天雪地裡放炮,打雪仗……鬧騰到了後半夜,回來再守著桌子吃一頓餃子、湯圓,這片中華大地的新年熱潮才開始漸漸消退。

可就在我們舉家團圓的時刻,仍有許多人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是交警片兒警,他們是醫生護士,他們是記者媒體,他們是外賣快遞員,他們是清潔工人……諸如此還有很多人,他們同時也是父親兒子、母親女兒……他們在歡聚的節日裡仍舊駐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更多的人提供便利、安全與守護。

浸透在十二個時辰裡的美食盛宴,是積攢了一年的快樂、幸福與富足,這場聲勢浩大的節日狂歡將一年的辛勞與疲憊席捲一空,盼望著,憧憬著,期待著,新一年的期許在這煙火氣十足的盛宴中悄然升起:惟願四時安順,不負韶華。(沈美)

相關焦點

  • 中國十二時辰的優雅味道
    十二時辰制,我國西周時就已開始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 時辰對照表,十二時辰查詢
    在現代生活中,時間是通過「時分秒」來記錄的,但是在中國古代的時間記錄方法非常具有中國特色,那就是十二地支。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子(zǐ) 、醜(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 古人為何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午時三刻、五更天是指幾點?
    早在殷商時代,我們的先祖就有了明確的時間意識和時間觀念。因為對世界的認識有限,殷商時期的人們在生活中大事小事都要佔卜,非常依賴神明。因而他們眼中的"時間",是一種依照神的旨意行事的"神話時間"。而在"神話時間"之外,人們還通過勞作摸索出了另一套"曆法時間"。通過日升日落,古人已經有了關乎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對"日子"的認識。
  • 十二時辰裡藏著的詩意中國
    在《長安十二時辰》熱播的那段日子裡,網上興起了「十二時辰」再創作的風潮……成都十二時辰,不要以為成都人整天都在喝茶搓麻,因為你以為的很可能是對的。上海十二時辰,無時無刻不困於垃圾分類的水深火熱之中,時間在居委會阿姨面前也得靜止。
  • 時辰 - 時辰對照表,十二時辰查詢
    每一時辰的前一小時為初,後一小時為正。比如7時叫辰初,8時叫辰正,9時叫巳初,10時叫巳正。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相當於24小時,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舊小說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午時三刻」就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1時43分12秒。俗話說「女孩難得午時貴」,意思是說午時出生的女孩是最為好命的。
  • 在十二時辰裡,藏著最詩意的中國
    在《長安十二時辰》熱播的那段日子裡,網上興起了「十二時辰」再創作的風潮……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這十二個時辰起始循環,滲透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 方 方 面 面 。「 日出 而作 , 日入而息 」, 是中國古人從時間中感悟到的天人合一的生命節律。在十二時辰日復一日的循環往復中,在作物「一歲一枯榮」的生生不息中,人們早就認識到生命的有限與無限。一生很短,也可以很長。
  • 為何古人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有很多我們習以為常卻又不甚了解的事物。比如,為何古人會把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我們的先祖們是如何在沒有精確測量儀器的情況下,給生活加上了這些有效又奇妙的"標尺"的呢?早在殷商時代,我們的先祖就有了明確的時間意識和時間觀念。
  • 時辰,時辰對照表,十二時辰與時間對照表,12時辰,五行
    晝夜的劃分方法中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以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這樣,每個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如巳時相當於9時到11時。那時候,白天靠測量太陽的影子,夜晚用漏壺(計時工具)滴水測時。但這不是最早的測時法。
  • 古代的十二時辰,究竟有哪十二個時辰
    說起十二時辰,想必對大家來說那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說起十二時辰中究竟有哪十二個時辰,相信很多人都會一臉懵,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時辰是古代的計時單位,古人把一晝夜,也就是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所以現在的一個小時就等於古代的半個時辰。
  • 常識積累:中國古代時辰
    時辰是古代人用來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晝夜時辰,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面為晝 ,背陽地面則為夜。晝夜的劃分方法,中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以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
  • 「十二時辰」簡史
    原標題:「十二時辰」簡史 在引發觀劇熱潮的《長安十二時辰》中,導演在片頭巧妙地利用日晷指示時間,既突出了劇中主題,又渲染了緊張氣氛。大家對這日晷所指示的「十二時辰」有多少了解呢?此外,人們還用「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這樣更加形象的別稱,分別對應子時、丑時、寅時等十二時辰。 百刻制 十二時辰制是依據太陽的方位或出沒狀況來判斷的,在陰天或者雨天就讓人難以判斷時間。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漏刻,用來記載時間。
  • 中國十二時辰
    此時天還是很黑,洗臉刷牙很不方便,磨磨蹭蹭的天就亮了~牛這個時候剛反芻完草料,可以開始準備工作,所以十二生肖裡為醜牛。至於為什麼要叫醜,可能那時辰出生的娃,都有點睡眠不足,帶著先天黑眼圈……(我瞎掰的,原諒我……)
  • 我在24小時裡,打撈十二時辰
    近日一部熱播劇,引發了觀者對中國古代計時法「十二時辰制」的關注。你或許才驚覺:時間之外還有「時間」。十二時辰,時序分明,映刻古人對天地萬物的洞察與感知,睿智而長情。夜半時分,於正在你面前流逝的24小時,打撈古老而詩意的十二時辰,給生命以時光,給時光以美好。
  • 十二時辰大概在什麼時候 十二個時辰所對應的時間段
    導讀:古代計時是由時辰來記錄的,一天一共有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十二生肖來對應命名,一個時辰所對應的現代時間是兩個小時,那麼十二時辰大概在什麼時候?十二個時辰所對應的時間段是怎樣的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十二時辰對照表查詢,快點來看看吧。
  • ​子醜寅卯,鐫刻2019中國大連服博會三十六時辰時尚記憶
    古語有云:「人一日間,古今世界都經過一番,只是人不見耳。」古人將一晝夜分十二時辰,後以十二地支為序,分別記之:子時始,亥時終,循環往復。十二時辰,時序分明,映刻古人對天地萬物的洞察與感知,睿智而長情。打撈古老而詩意的十二時辰,給生命以時光,給時光以美好。
  • 悅讀|我在24小時裡,打撈十二時辰
    近日一部熱播劇,引發了對中國古代紀時法「十二時辰制」的關注。你或許才驚覺:時間之外還有「時間」。十二時辰,時序分明,映刻古人對天地萬物的洞察與感知,睿智而長情。夜半時分,於正在你面前流逝的24小時,打撈古老而詩意的十二時辰,給生命以時光,給時光以美好。
  • 《長安十二時辰》的虛與實 中國古人有精確的時間觀念嗎
    最近,網劇《長安十二時辰》成為熱點,從片名不難看出《長安十二時辰》借鑑了美劇《24小時》。原作者 馬 伯 庸 的 高 妙 之處,在於將原作中現代美國換成了古代中國,因而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文化美感,也引發了人們對那個傳說中的「盛世大唐」的嚮往。然而,這樣的置換是否成立呢?中國古代真的有那樣精準的時間制度?書中作為關鍵線索的古代版大數據「大案牘術」是否可行呢?
  • 【漲知識】古代除了十二時辰 還有十五、二十四時辰……
    時辰是怎麼劃分的一、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 江蘇宿遷十二時辰,「美」時「美」刻
    江蘇宿遷十二時辰,「美」時「美」刻 2019年11月20日 16:44:12 | 來源:中國金融商報網
  •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十二時」,在古代有何意義,它是如何得來
    其實不光是在《長安十二時辰》裡有古人關於時間的記述概念,在古代很多文學作品裡,經常可以看到「子時」、「午時」、「人定」、「食時」等等時間概念的表述。古人複雜的計時概念都有那些歷史背景?這些時間概念是如何與現代社會的時間概念進行傳承和對應?每一個時間節點的命名又表達了古人怎麼樣的一種生活訴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