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知道春節日期幾千年來的變化,是什麼時候定下來的?

2021-01-08 荊石國學

春節是我們華人十分熟悉,也是我國一個節日時間最長,活動最廣,影響最大,國人最重視的民族傳統節日,但是,對於春節這個節日的來歷及其歷史上的無數次演變有哪些,卻不是人人都知道的,我們作為華夏子孫,不能說這不是是一個小小的遺憾,我們很有必要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為此,我們共同來補上這一課。

春節到底最早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據記載,我國古代民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其中最為公眾接受的說法是,春節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他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個月叫元月。

我國是個古老的多民族國家。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民族都曾經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確定過自己的元旦,即為"正朔",也就是改歲首的時間。天皇氏時代是以立春為歲首,夏代則以孟春正月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曆,以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商代使用殷歷,殷歷建醜,以農曆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周代使用周曆,周曆建成子,以農曆十一月初一為元旦。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漢武帝劉徹感到曆紀太亂,就命令大臣公孫卿和司馬遷編寫太陽曆,規定以農曆正月為一歲之首,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後,我國一直沿用夏曆(陰曆,又稱農曆)紀年,直到清朝末年,長達2080年。春節在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春節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稱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民國初期20多年裡,政府一直試圖將賀年、祭祖、貼春聯等活動移到陽曆元旦,是民間強烈的傳統意識保住了春節。"

1912年,民國政府宣布改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是,在民間推行遇阻,百姓卻仍然以陰曆正月初一為"過年"。1914年1月,時任政府內務部總長朱啟鈐為順從民意,提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陽曆1月1日為元旦,後經袁世凱批准,就此奠定了陽曆年首為元旦,陰曆正月初一為春節的並存格局。"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曆和陰曆兩個「年」,又因一年二十四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曆年的前後,故把陽曆1月1日稱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正式改稱「春節」。

相關焦點

  • 春節是從什麼時候來的?歷史上第一個過春節的朝代在什麼時候?
    春節日益臨近,這個傳統節日有4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最隆重、最具特色的節日,中國第一個春節是哪個朝代慶祝的?跟蹤春節的來源,是讓人不太理解,因為有太多的關於春節的來源,例如,最早的時候,源希臘節日春節,也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個萬聖節和巫術,但許多人仍然認為,春節在古代,當公元前二千年前,當時的舜是國家領導人,在繼承的時候與部落首領祭祀,所以他定在那一天。
  • 每年春節的公曆日期變化有規律嗎
    每年春節的公曆日期變化有規律嗎由於春節是按農曆來計,它與公曆是兩種不同的曆法,故每年春節的公曆日期總是變化的,當你閱完上一條目「陽曆、陰曆和陰陽曆有什麼區別」之後,就會發現二者之間有三條規律可循。第一條,如果上一年沒有閏月,本年春節要比上一年提前11天到來。
  • 天文專家:春節歷史幾千年 現行"春節"只有"96歲"
    江蘇省天文學會天文專家嚴家榮介紹說,中國人過春節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然而現行的「春節」卻只有「96歲」。中華民族傳統曆法歲首為正月初一,現今無論中國還是海外華人都統一稱為「春節」,但在中國歷史上卻稱之為「元旦」。嚴家榮介紹,歷史上「元旦」的日期也不一致。
  • 中國人過春節的習俗從什麼時候開始?民國才有「春節」這個稱呼?
    春節作為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首,其對中華民族的意義遠大於其他所有節日。那麼,這麼重要的一個節日,究竟其習俗是從什麼時候定下來的呢?天人合一根據記載,「年歲」這個說法,正是起源於上古曆法,在《盤古王表》、《三命通會》等歷史古籍中都有寫道:天皇氏始制幹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
  • 2019年什麼時候入伏共多少天?2019年入伏出伏時間具體日期
    2019年什麼時候入伏共多少天?如今已經是2019年7月中旬了,氣溫越來越高,太陽如同火爐炙熱著大地。氣溫的變化讓我們想到2019年的三伏是不是要到了,今年入伏出伏是哪天呢?接下來,小編整理2019年的三伏時間表以及入伏是什麼意思,三伏天吃什麼祛溼。
  • 正值春節,你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麼?
    每年的農曆新年,就是中國人過春節的日子,在現代,人們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才算結束;而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才結束。過了這麼多年春節,你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麼?
  • 2019年春運時間幾月幾日開始 春運是什麼時候具體日期
    2019年春運時間幾月幾日開始  2019年春節將至,一年一度的春運即將拉開帷幕,12月23日起將可購買春運第一天的火車票。  根據往年慣例,2019年春運將從1月21日(臘月十六)開始,3月1日(正月廿五)結束,為期40天。》》
  • 天文學家解釋春節陽曆日期為何時早時遲
    新華網南京2月3日電(記者蔡玉高、周潤健)春節是農曆年歲首(正月初一),細心的公眾一定還記得去年的春節在2月18日,而今年的春節卻落在了2月7日。同樣是春節,為何陽曆日期時早時遲呢?     江蘇省天文學會天文專家嚴家榮介紹,這是由於陰陽曆轉換造成的。
  • 春節在公曆中的日期怎麼確定
    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這是盡人皆知的常識。但是我們現在是公曆農曆並行,由於公曆是純陽曆,農曆是陰陽曆,這就使得春節在公曆的日期每年都在變化。不過,這個變化也是規律的。我們都知道公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而農曆平年為353天~355天,閏年為383天~385天。
  • 天文學家解釋:正常曆法變化使中國春節碰上西方情人節
    天文學家解釋:正常曆法變化使中國春節碰上西方情人節 一些公眾不禁要問:中國春節怎會碰上西方情人節呢?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解釋,這是由於陰陽曆轉換使得中國春節在陽曆中日期不固定造成的。  王思潮解釋,我國目前同時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和中華民族傳統的夏曆(農曆)兩種曆法。其中春節定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非常不固定。
  • 2020年春節為何來得這麼「早」?解釋來了
    1月25日,將迎來2020年春節。「今年過年真是早啊!」翻著日曆牌,很多人發出這樣的感慨。天文專家告訴記者,2020年春節確實來得比較早,但還不是最早的。出現這種「早春節」現象是陽曆和農曆轉換所致。春節固定在農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飄忽不定」。
  • 2021年春節是什麼時候?明年的生肖有什麼寓意嗎?
    春節,又稱農曆新年或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 它從春季開始,標誌著冬天的結束,也標誌著農曆新的一年,以及對新生活的渴望。 在中國,這個場合是公共假期,人們通常會享受整整一周的時間來慶祝。
  • 2021年春節什麼時候?明年的生肖有什麼寓意嗎?
    春節,又稱農曆新年或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它從春季開始,標誌著冬天的結束,也標誌著農曆新的一年,以及對新生活的渴望。在中國,這個場合是公共假期,人們通常會享受整整一周的時間來慶祝。下面就來了解一下2021年春節的相關知識。
  • 2018年春節為何來遲?專家:春節在陽曆日期不固定
    原標題:2018年春節為何來遲?專家:春節在陽曆日期不固定  進入臘月後,2018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一些人在期待新年的同時也發現,這個春節來得比較晚。2018年春節為何「姍姍來遲」?其中春節每年固定在農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不固定。  在陽曆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有366天。而我國傳統的農曆是以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為依據,一個月約29.5天,12個月為353天—355天,比陽曆年少了11天左右。  若是任由農曆和陽曆間的天數如此相差下去,那就必然會出現春節在夏天過的現象。
  • 「元旦」趣談:春節、新年日期如何確定?
    有意思的是,在中國古代,「元旦」原本指的是現在的農曆春節,還有「端日」、「元正」等稱呼。而「春節」、「新年」以及「元旦」等名稱和日期的確定,也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演變過程。古代「元旦」二字有啥含義?說起元旦,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解釋,可以理解為「首日」。
  • 生日的陽曆日期陰曆日期重合多少年一次 陰曆和陽曆多少年重合一回
    導語:如果你細心的了解過自己的生日,那麼你就會發現,其實陰曆生日和陽曆生日也有日期相同的時候。那麼生日的陽曆日期陰曆日期重合多少年一次呢?這主要就是看,陰曆和陽曆多少年重合一回了。一般來說19年的時間生日的陽曆日期陰曆日期重合,但是有時候會有一天的時間差。
  • 2019年春節有無閏月 2019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導語:今年的已經漸漸走到了尾聲,2019年將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而今天我們就提前跨進2019年,來了解一下,2019年春節有無閏月。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2019年是平年還是閏年,2019年如果是平年那麼是沒有閏月出現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關於2019年的詳細信息吧!
  • 「元旦」趣談:春節、新年日期是如何確定的?
    有意思的是,在中國古代,「元旦」原本指的是現在的農曆春節,還有「端日」、「元正」等稱呼。而「春節」、「新年」以及「元旦」等名稱和日期的確定,也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演變過程。 古代「元旦」二字有啥含義? 說起元旦,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解釋,可以理解為「首日」。
  • 2020年春節為什麼來得這麼早?而接下來的2021年春節會「遲到」
    1月25日,將迎來2020年春節。「今年過年真是早啊!」翻著日曆牌,很多人發出這樣的感慨。天文專家告訴記者,2020年春節確實來得比較早,但還不是最早的。出現這種「早春節」現象是陽曆和農曆轉換所致。
  • 2018春節是什麼時候 2018年春節年節是幾月幾日春節時間
    2018春節是什麼時候  2月15日至21日放假調休,共7天。2月11日(星期日)上班,2月24日(星期六)上班  拼假建議:2018年2月22日(周四)-2018年2月24日(周六)請假3天,可拼11天春節小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