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趣談:春節、新年日期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08 騰訊網

今天是1月1日,很多國家都稱呼這一天為元旦。它代表新一年的開始,在人們心目中是個歡快的節日。

有意思的是,在中國古代,「元旦」原本指的是現在的農曆春節,還有「端日」、「元正」等稱呼。而「春節」、「新年」以及「元旦」等名稱和日期的確定,也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演變過程。

古代「元旦」二字有啥含義?

說起元旦,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解釋,可以理解為「首日」。

「元旦」的「元」有開始、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是一個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象徵地平線,結合起來象徵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新的一天開始了。

所以,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據說,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一元初始,萬象更新。古代的元旦十分受重視,晉代有個名叫辛蘭的詩人,寫過一首《元正》:「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的便是當時元旦的熱鬧情景。

古代「元旦」起源於何時?

實際上,中國古代的「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晉書》中記載:「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雖然「元旦」表示一年之首日的意思從未改變,但由於曆法原因,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西漢武帝之前並不十分統一,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不一致。

資料圖 孟德龍/攝

舉個例子,古時候的夏朝使用夏曆,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但到了商朝,商朝使用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決定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也就是說,這時候的「元旦」變成了「十月初一」。

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基本結束之前「變來變去」的狀態:漢武帝太初元年,鄧平等人創立「太初曆」,重定夏曆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春節」名稱的由來

時間走到了1912年,那一年1月份,孫中山發布《臨時大總統關於頒布曆書令》,要求內務部編印新曆書,隨後又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不叫「元旦」。

由此一來,在中國出現了兩種曆法體系:一種是官方推行的「陽曆」,作為公共行政、國際交往等的時間標準;一種是傳統社會沿用的「農曆」,服務於農時與日常生活。

1914年1月,當時政府的內務部在給大總統的呈文中提出:「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後來只有「元旦為春節」被批准,所以傳統農曆新年易名為「春節」,傳統的「元旦」名稱被擱在了公曆的1月1日。

不過,民俗專家蕭放說,儘管當時的政府一直在推行公曆,後來甚至還強令不準過舊曆年,嚴禁民間過春節貼春聯等民俗活動,但老百姓不買帳,日常生活還是按照舊的年曆來過。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農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成為人們歡度的節日,傳統年節也受到了應有的關注。

古代「元旦」吃什麼?

「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元旦總是能給人們帶來新的期待,古代元旦宮廷有隆重的賀歲之禮。三國時曹植《元會》詩:「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

有一種說法認為,歷朝歷代類似的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源於上古社會的「蜡祭」,主要祭祀莊稼和收穫神,如農神等。在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人們在新的一年開始之日,要感謝「神靈」、祖先的庇護,祈禱來年風調雨順。

此時的飲食也是豐富多彩,《荊楚歲時記》中便有明確記述。比如,元旦到了,南朝時荊楚地區拜賀完畢,接著是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五辛盤。進敷於散,服卻鬼丸,還要各吃一個雞蛋……

仔細數數,其中有飲料、食品、藥物,各有寓意。古代「元旦」,人們按部就班的執行者一整套習俗,忙的不亦樂乎。

明代詩人陳獻章在《元旦試筆》中則提到:「鄰牆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好似一幅「樂歲圖」,描摹的正是人們歡度傳統新年的景象。

來源:七一網 七一客戶端 /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記者:上官雲

編輯:陳一豪 唐浚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你「在看」我嗎?

相關焦點

  • 「元旦」趣談:春節、新年日期如何確定?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日電(記者 上官雲)今天是1月1日,很多國家都稱呼這一天為元旦。它代表新一年的開始,在人們心目中是個歡快的節日。有意思的是,在中國古代,「元旦」原本指的是現在的農曆春節,還有「端日」、「元正」等稱呼。而「春節」、「新年」以及「元旦」等名稱和日期的確定,也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演變過程。古代「元旦」二字有啥含義?
  • 元旦到了,有人說「新年快樂」:元旦和春節哪個才是真正的新年?
    今天是元旦,元旦到了,有人說「新年快樂」,有人說不對,今天不是「新年」,春節才是「新年」,所以不能說「新年快樂」。那麼問題來了,元旦和春節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新年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要說明「元旦和春節那一個才是真正的新年?」,那麼首先要了解「新年」的概念。新年的概念新年,新,是「重新」的意思,年,是「一個輪迴」的意思。
  • 元旦與春節的來歷:農曆元旦被官方易名為「春節」
    元旦和春節的形成都還算脈絡清晰,了解後覺得很有點意趣。  【農曆元旦被官方易名為「春節」】  袁世凱考慮到其他少數民族的習慣問題,只批准「元旦為春節」。由此,傳統農曆新年歲首被官方正式易名為「春節」,傳統的「元旦」「新年」名稱被安置在公曆的1月1日這一天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隨後正式通電各省:「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
  • 中國領導人為什麼在元旦而不是春節發表新年賀詞?
    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中還有「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的記載。在民國以前,中國的元旦實際上都指的是新春,也就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北宋王安石有詩《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在華人世界流傳最廣的寫元旦的詩,人們現在一般提起它就想起春節。
  • 今日元旦:2020,新年快樂!
    IT之家1月1日消息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IT之家祝各位新老朋友2020新年快樂!Happy New Year!說起新年,咱們國家有兩個。一個就是今天,公曆的1月1日,我們現在習慣把這個新年叫元旦;另一個是春節,農曆的正月初一。雲日曆截圖,2020年1月1日,元旦。
  • 洋旦•春節•元旦
    一、「元旦」指農曆第一天農曆第一天,即正月初一,即一年的第一天,古稱元旦、元日、歲首、新年。元,指第一、開始。旦,指太陽從地面升起。「正月朔旦,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人們為了紀念舜,就把舜祭告天地和堯帝之日當作一年的開始,即元旦,即農曆新年。」[2]「民國2年(1913)7月袁世凱下令以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放假一天,自次年開始施行。」[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沿用民國的公曆、春節。
  • 為什麼新年從1月1日開始?想知道1月1日是如何成為元旦的嗎?
    在許多國家,新年是從1月1日開始的。然而,情況並非總是如此。實際上,幾個世紀以來,還有其他時間標誌著新年的開始,比如3月25日和12月25日。那麼1月1日如何成為元旦呢?有部分原因是因為羅馬國王努馬·龐皮留斯。
  • 春節古時稱「元旦」,民國才開始叫「春節」
    漢武帝確定以夏曆正月為歲首在「過年」的一系列年慶活動中,除夕或者春節無疑是其中的高潮。古時候,無論叫新正、新歲還是元日、元旦,顧名思義,都代表新的一年的開始。而「除夕」,指的也是新舊交替的那一個夜晚。從物候上來說,一年又一年的輪迴轉換,四季更替,是最明顯不過的時間周期之一。古時候,人們也很早就有了「年」的概念。
  • 【元旦】民國前,中國沒有「春節」;當時的元旦,就是現在的「春節」
    現在,元旦被稱為「陽曆年」,春節則是「陰曆年」;在民國之前,中國人沒有春節的說法,「元旦」就是過年。究其意思:元、意思為「首」,旦、意思為「日出」,「元旦」的意思就是「首日」。過年那天,就是每年的第一天。 元旦的叫法,源於三皇五帝當中的顓頊(讀zhuān xū)。
  • 農曆元旦明明還沒入春,為何被稱為「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即農曆新年,是我國和全球華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一直受我國文化影響的周邊國家,如漢字文化圈的韓國、朝鮮和越南等國也將農曆新年視為一年最重要的日子。春節在公曆的1、2月份,以我國的氣候,除南方極少數地方外,大部分地區還處於冬季,有的地區甚至還處於零下冰凍天。那麼,為何將處於冬季的農曆新年取名為「春節」呢?
  • 元旦的日期是怎麼確立的?
    辛亥革命推翻滿清之後,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確定使用公元紀年法為我國的正式曆法,1月1日為元旦,同時把農曆1月初一定位「春節」。共產黨建國以後,基本沿用了——正式統計日裡採用公曆,節日採用農曆——這套雙重曆法的體制。  眾多周知,我國現在通行的曆法,是公曆。
  • 元旦與春節的歷史溯源
    元旦,意指歲首一天,古人稱為「三元」,即「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一說。通俗理解,元旦就是新年第一月的第一天,一月因此又稱為「元月」或「端月」「履端」。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序》開篇語,「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中國很早就有「元旦」概念了,1960年大汶口時期陵陽河遺址出土灰陶上便發現了「旦」字。
  • 關於「新年」@元旦@一月一日
    元旦,中國節日,即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是公曆新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中國古代曾以臘月、十月等的月首為元旦,漢武帝始為農曆1月1日,並延用。中華民國始為公曆1月1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得以明確,同時確定農曆1月1日為「春節」,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新曆年」、「陽曆年」(相對應地,春節稱為「舊曆年」、「陰曆年」等)。 「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 已經沿用4000多年。起源變化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 多所高校元旦取消放假什麼狀況? 高校放假時間是如何確定的?
    多所高校元旦取消放假什麼狀況? 高校放假時間是如何確定的?時間:2020-12-31 21:40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多所高校元旦取消放假什麼狀況? 高校放假時間是如何確定的? 明天就要到元旦了,最近多所高校元旦取消放假,具體哪些學校取消了?高校放假時間是如何確定的?
  • 萬年曆 | 元旦,辭舊迎新話新年!
    元旦,即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是公曆新一年的第一天。   元,謂"首";旦,謂"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但其含義已經沿用4000多年。        元旦 | 來源演變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日的開始。   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 【新年快樂】元旦的故事。從三皇五帝時的顓頊、到民國,元旦就是過年
    《科學》(上海)雜誌在2004年56卷06期上刊登過一篇文章,作者趙永恆與劉高潮按照《晉書》記載的內容「其時正月朔旦立春,五星會於廟,營室也」,根據朔日、立春、五星會聚、五星會聚於天廟(營室)四個條件,利用現代天文學的計算方法進行了天象回推,並找出了能同時滿足這四個條件的年代和日期,確定為公元前2807年2月26日。
  • 到底是元旦快樂還是新年快樂?元旦是中國傳統還是西方舶來品嗎?
    公曆的1月1日這天是元旦,這已經是公認的事實,在這一天人們都會相互道一聲元旦快樂,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元旦快樂變成了新年快樂,這讓很多人非常的不適應,還有些年輕人和小孩子就直接有點分裂了,到底哪個才是新年,如果按照隆重程度來說的話,那肯定是陰曆年更像新年,但如果按照我們平時工作生活用的日曆來說,1月1日的確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而且用的是元旦這麼富有中國古代文化韻味的詞語
  • 中國的「元旦」是怎麼來的?歷史上的元旦是哪一天?
    元旦現在的日期是公曆的1月1日,這天也是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新年」,不過中國的「新年」往往是「春節」。中國歷史上其實也是過「元旦」的,不過日期卻不盡相同。中國歷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然而關於「正月」的日期並不一樣。中國的曆法確立的非常早,早在夏朝就有了夏曆,就是現在俗稱的「農曆」「陰曆」,夏朝春季一月為正月,元旦自然是夏曆的一月初一,和現在的春節重合,而商朝用的是殷歷,殷歷十二月為正月,元旦則是十二月一日,到了周朝,周朝所用的周曆則以十一月為正月,從日期上來看,2021年的元旦和周朝的元旦日期倒是很接近。
  • 元旦的來歷和演變史,它就是古代的春節
    元旦這個節日,可以說是古已有之,但也可以說是近現代才有的,因為所用曆法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導致雖然是同一個詞語,表述的日期和內涵卻大有不同。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元旦的發展歷史。首先從字面意思上看,"旦"是日子的意思,"元"是數字初始的意思,那么元旦就應該指的是一年當中的初始日期。
  • 「元旦」一詞的來源及含義——2020不要氣餒、妥協、驕傲、自滿
    確切的說,「元旦節」是一個典型的洋節日,它代表的是公曆新年的第一天。公曆又叫做太陽曆,它是以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周期為基礎的曆法。中國的新年現在也叫做「春節」,才代表中國的新年開始,這是根據陰曆也就是農曆,進行計算出的日子。陰曆以月球圍繞地球運行一周算一個月,它是按照月相變化來制定的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