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目標:空間站!長五B運載火箭大推力氫氧發動機可靠性試車成功

2021-01-10 映象網
下一個目標:空間站!長五B運載火箭大推力氫氧發動機可靠性試車成功

原標題:

長徵五號系列的大推力氫氧發動機,以其優異的性能和極高的研製難度,被認為是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之一。

隨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大推力氫氧發動機也逐漸成熟,新的挑戰也已經開啟。 

在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1所,有一座新建的試車臺,去年剛剛投入使用。據了解,它是針對在長徵五號遙二任務中出現故障的「氧渦輪泵」而建造的。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 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 王維彬:我們現在通過歸零改進以後,隱患就徹底解除了。但是跟發動機其他大組件相比,它(氧渦輪泵)驗證得相對少一點,所以單獨給它吃個小灶,整個發動機固有可靠性都會大幅度提高。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1所 長徵五號大推力氫氧發動機試驗指揮 王樹光:這個試驗臺是(2020年)3月份完成了驗收,7月份進行了考臺試驗,就是第一次試驗。到現在為止已經完成了5次試驗。 

後續從長遠的計劃來講,還準備進行一個系統性的改造,改成我們77發動機(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的整機試驗臺,用來試825秒的長程試驗。 

專門為一個組件建造一個試車臺,足以體現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的重要價值。由於氫燃燒只產生水,氫氧發動機可以說是最環保的綠色推進裝置。同時它的性能和效率也是最高的,燃燒後釋放出來的能量更大。 

目前,我國已經研製成功了三個型號的氫氧發動機。從推力較小的4.5噸級,到長三甲系列搭載的8噸左右,再到長徵五號上真空推力已經達到了70噸。現在,更大推力、更加可靠的大推力氫氧發動機也已經開始論證。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 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 王維彬:根據國家載人登月的要求,現在我們正在研製推力更大的220噸級的氫氧發動機,現在正在做關鍵技術攻關。現在這個工作已經起到了一些積極的進展,這個也是在77發動機(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的基礎上,再把技術材料、工藝包括試驗技術再有大幅度的提高。 

記者探訪:中國航天動力的起點

位於北京雲崗的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1所,被稱為中國航天動力的起點。

從東風二號飛彈到新一代運載火箭;從東方紅一號衛星到嫦娥五號探測器,這裡承擔著我國眾多重要型號的研製和試驗工作。今天就跟隨總臺央視記者一起走近這個「神秘」的地方。

總臺央視記者 王世玉 :這裡是航天101所,大家可以看到在我身後是東風二號飛彈的一個實彈。當年東風二號飛彈的全彈試驗就是在這裡完成的。而完成這個試驗的試車臺,經過改造之後,正是我們長徵五號氫氧發動機的試車臺。除了東風二號飛彈之外,像我們的東方紅一號衛星,北鬥、嫦娥系列衛星,以及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動力試驗都是在這裡完成的,所以大家在我旁邊的這個紀念碑上看到這寫著,這裡是中國航天動力的起點。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1所 長徵五號大推力氫氧發動機試驗指揮 王樹光:我們101所現在整個有大大小小的試驗臺,有20多座。從功能上劃分有三個大的區域。一個是我們現在所在這個位置,是我們的大推力氫氧的試驗區,主要是為我們新一代運載火箭服務的。 另外還有上面級氫氧發動機試驗區,主要是以75和75D這兩型的發動機為主,然後還兼顧一些其他閥門組合件的一些試驗任務。另外第三個就是姿軌控試驗區,主要是進行一些空間發動機的試驗任務。後面還規劃在河北的淶源建設一個我們重型運載火箭氫氧發動機的試驗中心,另外在海南的文昌也是規劃建設一個重型運載火箭的動力系統試驗中心,能夠為未來的重型運載火箭在首飛之前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眼前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動力系統試驗臺,是我國唯一的動力系統試驗臺,用於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系列火箭的全箭或多級火箭的子級地面動力試驗。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1所 長徵五號大推力氫氧發動機試驗指揮 王樹光:從2012年到2015年這三年的時間,先後完成了我們國家長五、長六、長七三個型號,8個模塊一共是12次的動力系統試驗任務。 

除了火箭發動機的動力試驗外,這裡還承擔著空間發動機的試驗任務。例如我們熟悉的嫦娥五號探測器上用於著陸和月面起飛的發動機,就是在這裡完成的研製和試驗。 

記者:我們現在看到試驗間是?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1所 空間試驗技術事業部副主任 張偉:進行高空模擬試驗用的真空艙,單艙就是200立方的一個容積。我們做嫦娥五號試驗的時候,是兩個大艙對接,至少是400立方的一個容積。模擬發動機在太空工作的環境。包括模擬發動機變推力的一個過程,包括多次啟動這樣的一個過程,經歷了10多臺的這樣的一個可靠性驗證之後才轉正樣。 

據了解,包括這個真空艙在內的整個姿軌控試驗臺,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高空模擬試驗臺,可承擔2萬牛推力以下的空間發動機試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編輯 陳卓然)

相關焦點

  • 長徵九號漸入佳境:第2座試車臺公開,220噸氫氧發動機新節點
    他們創造了芯一級YF-77動力一年之內連續完成24次試車任務紀錄,單次試車準備周期從原先的14天壓縮至7天,甚至創造了6天最短試車準備時間紀錄。最終長五團隊創造了長徵五號遙三、長徵五號B遙一、長徵五號遙四、長徵五號遙五四次成功發射的連勝戰績。
  • 我國火箭發動機動力拾級而上,踐行2018年承諾,為航天項目做準備
    隨後,火箭分級燃燒循環動力技術在1949年首次提出,並被運用於蘇聯行星火箭發動機的動力系統循環設計之中,但真正研發首臺分級燃燒發動機的是1963年德國工程師路德維希,而液氫發動機則由美國在1962年試飛成功,目前,世界最大、比衝數最高的,階段分級燃燒液態氫氧發動機,是美國惠普公司的「太空梭主發動機」。
  • 國產發動機大突破,未來裝上長徵9號,近地軌道運力達140噸?
    圖為火箭發動機試車場景根據國防部網站的報導,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的發動機已經取得了新的進展,可以填補我國在氫氧發動機的空白。可是這太空梭試射一次後就不再發射了,所以後來很長時間內都沒有用到RD-170,只是在這個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進,可靠性更高了,稱之為RD-180,而且也把這個技術賣給了美國。
  • 「胖五」的「心臟」真的有問題嗎?
    它共有兩級,均用偏二甲肼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劑,一級安裝了4臺YF-20發動機,總推力為2940千牛,二級則採用推力分別為735千牛和46千牛的大、小發動機各一臺。在此基礎上,我國又成功研製出捆綁火箭「長二捆」、「長二F」和「長二F改」,後二位可稱得上是明星級勞模,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飛船,全是它們不辭勞苦送上天的。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全家福來了!玉兔二號行駛裡程突破600米!
    上世紀80年代,長徵系列火箭進入國際發射市場,我國把研製大推力捆綁式火箭提上日程。1988年,我國和美國休斯公司草籤了用長徵火箭發射美國製造的澳大利亞通信衛星的發射合同,同年12月,「長二捆」火箭進入研製階段。經過了18個月的奮戰,1990年7月16日,「長二捆」火箭不負眾望準點起飛,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一箭五星升天!
    據介紹,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採用芯級捆綁2枚助推器構型,全長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起飛推力約480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4.5噸。火箭箭體結構芯一級直徑3.35米,芯二級直徑3米,助推器直徑2.25米,整流罩直徑4.2米。
  • 中國空間站曝光,難度堪稱地獄級
    ▲空間站想像圖我國首個空間站將採用第三代積木式結構,與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類似。這需要發射多個艙段在軌道上組合成一個大型的組合體。優點是的建造的成本較低,這也符合我國的經濟情況和目前的需求。缺點是每個艙段都需要攜帶獨立的供電、動力等單元,等於一個小太空飛行器,在組合後會造成浪費,會對太陽能板造成遮擋,影響發電效率。在對接時,發生碰撞的概率更高。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為什麼對中國來說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今天,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成功,在2個月內經歷了兩次航天失利之後,中國航天再次創造了新的奇蹟,而此次發射在中國航天史都具有裡程碑的意義,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對於中國後續的發射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基礎上改進研製的新型火箭,主要用於空間站艙段等近地軌道大型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為了適應空間站任務要求新研製了大型整流罩,並對全箭進行了適應性改造。火箭全長約53.7米,整流罩長20.5米、直徑5.2米,捆綁4個直徑3.35米助推器。
  • 長徵五號發射成功對中國意味著什麼?紅旗插火星
    長五遙三的成功發射是一場「翻身仗」? 說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是「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只要對長五項目的研發歷程、試飛工作略有了解的人都絕對不會否認這一點:眾所周知,長徵五號的首發箭長五遙一是在2016年11月發射的,但實際上中國航天獲取大推力重型運載火箭的努力,早在1986年就已經開始,從1988年到2001年,我國的航天研發部門對下一代重型運載火箭的技術方案、總體設計、載荷要求進行了大量的概念設計與論證
  • 2020年5月5日18時,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
    最新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我國以長徵五號火箭為基礎進行改進研製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將於2020年傍晚6時,也就是今天,將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首次飛行任務。說起長徵系列火箭,毫無疑問,它是我國航天的驕傲!
  • 渦扇8發動機接近成功 但因運10飛機下馬而夭折
    由於工業基礎薄弱,我國民用大飛機使用的渦輪風扇發動機都是國外進口的,但這不等於中國在發展民用渦扇發動機上沒有作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在研製運10型大客機時,就著手研製為其配套的渦扇8型渦輪風扇發動機,並且空中試驗取得成功,但後因運10型飛機下馬而夭折。
  • 一箭五星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長徵五號2016年11月3日首飛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首飛成功。長五採用「一級半」或「二級半」構型,芯級直徑達到5米,捆綁四枚3.35米直徑的液氧煤油助推器,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4噸。長徵五號B2020年5月5日首飛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標誌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
  • 一箭20星的長徵六號新一代運載火箭新在哪裡?
    9月20日7時01分,我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徵六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此次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不僅標誌著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而且創造了中國航天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
  • ...探測器」、「空間站」——助攻「天問一號」的「胖五」身懷...
    至此,「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已經先後執行過發射高軌大衛星、發射載人飛船試驗船以及發射深空探測器三類任務,作為長徵火箭家族的實力擔當,在助力航天強國建設的同時,「胖五」也將在中國航天的大舞臺,一展絕技。
  • 「大衛星」「探測器」「空間站」:「胖五」三絕技開啟新徵程
    中新社文昌7月23日電 題:「大衛星」「探測器」「空間站」:「胖五」三絕技開啟新徵程作者 郭超凱 姜哲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7月23日託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至此,被譽為「胖五」的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已先後執行過高軌大衛星、載人飛船試驗船以及深空探測器三類任務。「運力擔當」:發射高軌大衛星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是中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誌之一。長徵五號火箭總長約57米,起飛質量約87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可達14噸。
  • 試驗成功!又一顆「京」字民營火箭即將升空
    記者剛剛從經開區獲悉,亦莊企業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的「穀神星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三合一」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為明年火箭升空奠定基礎。「三合一」試驗全稱是二級發動機與伺服系統聯合熱試車及一二級級間熱分離試驗。
  • 成立兩年成功首飛,這家公司能成為「中國的SpaceX」嗎
    但他常常在想,「如果自己真的成立一個火箭公司,會採用什麼樣的發展模式?」如果說國家層面的航天事業是服務國家戰略,那麼商業航天就需要在起步階段就找到形成商業閉環的方法。而火箭賽道的特點是高門檻、高投入、高風險和長回報周期。